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9 36
“又像小豹子,又像小猫咪”
2019年10月31日,歙县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已鉴定出各类野生动物37种,其中鬣羚、猕猴、黄喉貂、白鹇、黄鼬等为首次出现。
下图发布的这些珍稀动物,你能认出来几样,喊得出它们名字吗?
三年来,该区多台红外相机先后拍摄捕捉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等,监测显示保护区生物物种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曾经消失的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已重现。
目前保护区共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7种,拥有保存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植被,分布有各类野生植物1570种,脊椎动物377种,昆虫类1020种,大型真菌148种,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2014年以来,通过多个项目的实施,清凉峰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4月,歙县政府出台《安徽歙县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03年以来,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黄山学院等高校合作,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全面摸底调查,查清了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昆虫类、大型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2013年查清了保护区内29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种,相继发现了保护区内野生银杏、华东黄杉以及长序榆等种群分布,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2018年建成歙县首个综合性生物标本馆,总面积300平米,分植物标本展区、动物标本展区,昆虫鱼类等多个功能展区,馆藏动植物标本640余件,体现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色物种资源。
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繁衍,尤其是极小生物物种的繁衍工作,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链的平衡。长序榆为我国特有种,被列为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之一。2012年以来,先后在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相继发现野生长序榆树50余株。2016年保护区经过连续两年的采种繁育,已成功培育出长序榆422株,填补了省内极小种群长序榆繁育研究的空白。
正是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物种孵化宝地,几乎每年都会重现几类曾被认定灭绝的动植物,或是探索发现出一些让人意料之外的惊喜。
就在近日,一群专家在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时,便发现了夹竹桃科球兰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高黎贡球兰。至此,国内球兰属物种增至48种和1变种。
据了解,球兰因其如脂似玉的副花冠在多花组成的球形的花序外层非常显著,又被称为“蜡花”。由于高黎贡球兰对森林质量、湿度、气温和树皮表面腐殖质积累量等要求十分苛刻,目前仅见于原始森林中。
全世界球兰属植物种类尚未有准确的统计数,初步估计在350至450种。龙陵首次发现高黎贡球兰,不仅丰富了小黑保护区野生球兰花卉资源,更使国内球兰属物种增至48种和1变种。可见,此次观察到的高黎贡球兰活体,对于我国植物学史意义重大。
都说好事成双!同样是在今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台红外相机拍到了一只神秘的猫科动物。经过鉴定,它是一只极其稀有的云猫(石纹猫),也被喻为我国最稀有、神秘、古老的猫科动物!
业界专家认为,云猫是约560万年前分化出来的,是介于大、小猫科动物分化的过渡性物种。细看云猫可以发现,它的皮毛颜色、图案都和云豹类似,但相比云豹,体型则显得小巧许多(体长40至66厘米,尾长45至54厘米,体重2.4至3.7公斤),故而也被称之为“小云豹”。
因为其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对于这种‘神出鬼没’的云猫了解甚少。而在我国首次发现云猫则要回溯到1976年,来自云南丽江的毛皮收购。自那时起,云猫才开始进入我国科学家的视线,但一直没有找到活体证据,而最后一次确切的记录是在1984年的云南景东县毛皮收购中发现了两张标本。后来便鲜有发现云猫的踪影,只是偶尔有当地村民声称目击过。
终于在2014年12月,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首次拍到了云猫夜间活动的画面,这也是我国时隔30多年后再次发现云猫,也是国内首次记录到活体云猫活动的画面。
接着在2015年12月……2019年、2020年均在高黎贡山拍到云猫的身影。
据专家保守估计,云猫在全球范围内数量不超过10000只。截至 我国已在云南建立了4个云猫自然保护区,有望在今后看到它们更多的身影。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