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8 31
不少宠物主人对此深有共鸣:“给宠物看一次病,一个月工资就没了。”“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食物开销事小,去趟医院压力巨大,猫猫狗狗看病比人还贵。” 宠物看病贵的问题困扰着不少人。
猫咪骨折花费上万 专家挂号费300元
“宠物医院鱼龙混杂,有时小病小痛也会上各种治疗手段。我带猫咪治疗结石的时候,甚至遇到报价过万的情况。”前后养过两只猫的孙先生对记者表示,自己的第二只猫生病次数算很少了,在深圳给猫咪治疗结石最终用了近3000元,此前猫咪的绝育手术花费1000多元。
孙先生表示,有些宠物医院利用宠物主人对宠物的心疼和宠爱“以病谋利”,自己的第一只猫患上肝病的时候,有医生说治疗需最少两个月,费用算下来好几万,但自己后来经过多方询问对比发现,猫咪的这种病情持续吃药最多花费几百元。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的几家宠物医院发现,由于宠物不会说话,不能反映自身病情,宠物主人也只能大概描述宠物的症状,在诊疗环节,宠物医院往往都会提出通过医疗器械先做检查确定病因。
宠物正在医院内接受治疗。 受访者供图。
以猫咪常规骨折问题为例,北京朝阳区东四环的一家宠物医院对记者表示,需要先给猫咪拍片,单张收费120元,如果需要工作人员协助固定宠物 支付额外的“保定费”。手术费一般是5000到一万多元不等。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一家宠物医院则表示,确定骨折情况至少需要拍两张片子,单张价格约三四百元。
第三家宠物医院则首先询问记者,需要为宠物挂什么号源,骨科专家挂号费是300元,包含诊断费;主任医师挂号费50元,诊断费150元,共200元。猫咪常规骨折手术费需要小一万块钱,其中还不包含后期的住院、医疗等费用。
高收费下宠物医院依然赚钱难?
“除了宠物医院的各种收费名目,宠物没有非商业医保也是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孙先生说。
北京西城区展览路的一家宠物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不少养宠物的人觉得宠物看病比人贵,一方面是宠物医院一般都是民营,没有公立医院的各种政策补贴,宠物也很少有医保;另一方面,宠物医院的检查、治疗设备以及药物、耗材等使用成本也比普通医院要高。
“很多人去公立医院做检查往往需要排队,但宠物医院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宠物检查设备的使用率低,所以成本高很多。再加上水电是商用收费以及房租高,宠物医院的利润其实并不高。”该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宠物医疗赛道的“独角兽”企业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瑞鹏”)今年1月正式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新瑞鹏收入分别约为30.08亿元、47.84亿元及43.15亿元,净亏损分别约为10.00亿元、13.11亿元及11.09亿元。经计算,报告期内累计亏损34.20亿元。这意味着,新瑞鹏近年来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宠物医院的说法有一定现实因素,但却忽视了医生的诊疗水平和职业道德因素,这也为宠物医疗市场小病大治、过度检查等乱象提供了掩护。
监管介入规范宠物医疗市场
记者在一投诉平台以“宠物医院”为关键词进行查询,截至发稿,相关投诉达1501件, 投诉事件包括误诊、诱导消费、乱收费、过度医疗等等。
针对宠物诊疗乱象,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在2022年10月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开展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部署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等20个动物诊疗机构数量超过200家的城市开展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集中开展了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宠物诊疗机构672家。专项整治期间,全市累计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5件,罚没退金额29615元。
国内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副院长孙艳争对媒体表示,面对消费者质疑频发的宠物诊疗市场,加强宠物医疗市场监管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市场自发调节要严格遵守《动物诊疗结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从业人员要树牢依法守法从事宠物诊疗的意识;另一方面,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要跟上,加大宠物诊疗全环节透明度和公开性,杜绝诱导消费,让医生在手术、检查、用药时,回归医者初心。
来源: 国内新闻网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和婴幼儿奶粉一样,宠物食品市场也开始了研发竞赛。
5月20日,雀巢普瑞纳旗下高端宠物食品品牌冠能宣布,将其产品在原肉添加和菌群技术两方面升级。
具体来说,升级后的冠能采用原切生肉,通过“原切生肉低温熟成技术”和“拟态真空锁鲜技术”,与市场上普遍采用添加肉粉的加工工艺区分开来。而菌群技术则是通过冠能独有的肠道菌群固活配方,提升产品中所含的活性益生菌,达到提升犬猫整体免疫力的效果。
雀巢对普瑞纳寄予厚望,也是它进行产品升级的主要动因。
在国内,雀巢普瑞纳在宠物相关领域排名第二,仅次于进入国内更早的玛氏集团。今年四月,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表示,雀巢宠物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第一。
而冠能所属的普瑞纳宠物是雀巢集团目前增长最快的业务单元,而冠能则是普瑞纳在国内拥有最大销售额的品牌。
根据雀巢2022年财报,国内所在的大中华大区获得54亿瑞士法郎(约382亿元人民币)销售额,有机增长率为3.5%。宠物相关业务已成为雀巢的第二大业务板块,仅次于固体/液体饮料业务。
不仅如此,相较于婴儿营养、咖啡等业务,普瑞纳宠物食品业务增速达到两位数,增速主要源于旗下高端品牌普瑞纳冠能、万牌和珍致,以及处方粮产品。在2023年一季度,普瑞纳宠物业务同样延续了两位数增长的业绩。
除了产品升级,渗透更细分的市场,推出功能性更强的产品,也是雀巢的方向之一。
国内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宠物市场。《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2022年国内宠物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城镇犬猫数量为1.17亿只。而精细化宠物健康管理成为宠物消费新趋势,不少品牌也开始将产品细分。
例如冠能进一步对犬猫的生命阶段进行了细分,将犬的生命阶段细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中老年期,将猫的生命阶段细分为断奶期、幼年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雀巢普瑞纳大中华区总裁陈晓东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2015年以来,养宠人数迅速增长,到现在7-8年的时间,很多宠物刚好处于7岁左右的中老年生命阶段,适合预防营养干预,而普瑞纳冠能在研发上有这一优势。
此前,冠能曾发布一款激发犬类大脑活力的老年犬粮新品,该产品因添加MCTs(中链甘油三酯) 被犬类完整吸收并给7岁以上犬的大脑认知健康带来改变,从而达到预防犬类老年痴呆的目的。
去年冠能在国内引入世界首款能够解决对猫过敏问题的冠能畅抚系列成猫粮(PRO PLAN LiveClear),改款猫粮能够温和、有效地中和猫咪体内引发人类过敏的特殊过敏原,进而降低人类对猫的过敏反应。
这些具有科技含量的配方研究,让冠能在定位高端的宠粮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冠能一名经销商告诉界面新闻,冠能的客户群体相对具有经济实力,也能认可冠能推出的一些具有功能性的产品,且对品牌忠诚度更高。尤其是在普瑞纳天津工厂产能扩大后,周转效率、动销数据都表现得比之前更好,这在眼下的增量宠物市场更有优势。
陈晓东在采访中告诉界面新闻,今年3季度,普瑞纳将在雀巢北京的研发中心设立宠物研发中心,方便将美国总部以及其他海外研发成果快速引入,与此普瑞纳在天津工厂扩建了本土应用研发团队,覆盖猫产品、犬产品以及处方粮的最新技术。
在渠道布局上,普瑞纳也加大了全渠道售卖产品。
除了去年与三大即时零售平台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展开全面合作之外,普瑞纳还在垂直的医疗渠道做了布局。2022年12月,雀巢普瑞纳宣布战略投资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后者为国内最大宠物医院连锁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1900家宠物医院。
这一合作能让普瑞纳的处方粮产品在宠物医院渠道快速推广。
2022年1月,冠能上新了两款猫用处方粮——针对猫咪慢性肾病的“冠能成年期猫肾脏护理全价处方粮”以及辅助治疗猫胃肠道疾病的“冠能猫肠胃呵护全价处方粮”。截至 冠能兽医渠道产品线已有七款处方粮产品。
陈晓东表示,未来雀巢普瑞纳投资新瑞鹏医疗后,双方在后续分销渠道上有更为紧密的合作,目前双方合作效果已经高于此前的目标预期。
不过要做到第一,雀巢也必须面对更多挑战。
据《2022年国内宠物消费报告》统计,2022年国内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为2706亿元,较2021年增长8.7%,2012-2022 年复合增长率为 23.16%。 主粮、零食、营养品等食品作为宠物刚需产品,仍是宠物的主要消费市场,市场份额为50.7%。
看到这一趋势,国内的本土宠粮企业开始加入到这一竞争中来。
正在IPO的山东乖宝宠物食品借由其此前的OEM经验,持续扩大针对国内市场自有品牌的销售额,乖宝宠物在招股书中提到,在国内宠物食品市场的竞争中,以玛氏、雀巢普瑞纳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先 于本土企业建立了技术、品牌和渠道的优势。
但本土企业通过加强对线上渠道的建设,弥合与国际竞争对手在传统渠道方面的差距,借助电商模式抢占市场份额。 国内宠物食品企业大多早期从事 OEM/ODM 业务,加工制造经验丰富,与海外品牌相比具有成本优势,在目前国内行业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本土品牌有望在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