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夏季户外活动 谨防蜱虫 端午假期来啦 请收好这份安全出行提示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0 26


夏季户外活动虫蜱防谨 谨防蜱虫

1、什么是蜱虫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又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中土泥地山或木树、我国已记录硬蜱科104种,软蜱科13种。蜱虫常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野外蜱虫则多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树木或山地泥土中。

2、蜱虫叮咬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蜱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被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皮肤损伤和瘙痒,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另一方面,蜱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蜱虫可以传播的疾病主要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粒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热、出血热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最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3、蜱虫如何寻觅宿主

蜱虫嗅觉敏锐,特别是对动物的汗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极为敏感。感知距离可达15米。蜱虫的幼虫、若虫和成虫都可吸血,吸饱血后就脱离宿主。蜱虫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身体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

4、怎样防止被蜱虫叮咬

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裤腿、袖口。外出归来后洗澡更衣,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另外要消灭家中宠物身上的蜱虫,可喷洒敌百虫等杀虫剂。

5、被蜱虫咬了该怎么办

摘除蜱虫越早越好,如果摘除不及时,蜱虫会叮咬很长时间,吸很多血,可能释放更多的毒素和病原体。那么如何摘除呢?蜱虫头部有倒钩,越拉钩得越紧,而且生拉硬拽还容易将蜱虫的头部残留在皮肤内。因此条件许可时,最好寻求医生帮助。

若自行处理时,最好用酒精、百草油、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油等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被叮咬部位旁边点燃蚊香,以“麻醉”蜱虫,让其自行松口脱落。也可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但无论是蜱虫自行脱落还是被人工取出,都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如发热或者被叮咬部位有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就诊时一定要把被蜱虫叮咬的事告诉医生,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端午假期来啦 请收好这份安全出行提示

健康出行,你我同行!

端午小长假来啦

许多小伙伴是不是都有出行计划?

享受旅行的同时

也要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小编在这里

为大家送上7条健康提示

一起来看看吧!

一 外出游玩提前做好行程规划

1.提前规划,做好预约,错峰出行;关注相关专业部门的旅行提示。

2.若有身体不适,尤其是老人、孕产妇和患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建议请专业医生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出行。

3.若自驾游需提前做好出行攻略,避免疲劳驾驶。

注意个人卫生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咳嗽礼仪,注意手卫生。

2.关注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如遇恶劣天气,尽量减少出行。

3.建议老人、体弱人群及孩子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外出注意饮食卫生安全

1.旅途中饮食需谨慎,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做好手卫生。应到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餐馆就餐。倡导“公勺公筷”“分餐制”等健康生活方式。

2.野外就餐最好携带有密封包装的食品;打开包装后的食品应尽快吃完,不食用腐败变质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饮品。

3.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

四 注意防暑降温

1.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出行计划,避免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

2.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建议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五 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1.旅游途中应注意防蚊虫叮咬,预防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正确使用防蚊虫产品,尽量避免在昆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如需进入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六 避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

1.不招惹流浪犬等陌生宠物,一旦被咬伤,应该及时到指定的狂犬疫苗接种门诊彻底清洗消毒伤口、接种疫苗、必要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尽量避免进入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与其无保护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禽畜,特别注意要避免接触病死禽畜。

七 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1.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或中暑等症状时应密切关注,当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2.就诊时,要告知医生外出史、接触史,以帮助医生诊断。

END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出品:健康北京政务新媒体工作室·健康报

编辑:郭蕾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