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百斤巨蟒吃4000斤鱼 4米巨蟒生吞掉1.8米的鳄鱼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5 29


百斤巨蟒吃4000斤鱼

郭太丰联想到最近的鳄雀鳝和清道夫放生事件,猜想,难道鱼都被它们吃了? 是不是还有大黑鱼作祟?为了查明真相,他准备抽干鱼塘的水,定要找出这个大家伙,将其绳之以法。

郭太丰找日子开始抽水,抽水当天,他正在塘边等。蟒巨条一是却的待水抽干时,突然听到堤坝上的一处杂草丛里传来沙沙作响的声音,一眼望去就像谁家遗落的水管,他赶紧跑过去查验,没想到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条巨蟒。

郭太丰说,这条大蟒蛇感到威胁,它张口就哈(蛇信子),呼呼的,就要咬人了,看上去大概有百斤重,4米多长。他当时没考虑太多,扯开嗓子就呼喊来朋友,在合力之下,费了老大劲,才把这条大蟒蛇制服。

事后,郭太丰把巨蟒交给了相关人员,经过专家初步鉴定,这条蟒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区域的红尾蚺,蛇作为变温动物,无法适应低温环境,现今出现在凉爽的哈尔滨,估计是逃脱或放生的宠物蛇。

在爬行纲的蛇类动物中,流传着大蛇成蟒,大蟒成蚺,大蚺成蛟,大蛟成龙的传说,可见,蚺是凌驾于蛇和蟒之上的,它具备超强的绞杀能力,庆幸抓住它的也为郭太丰及朋友捏了把汗。

有人不禁有疑问,这条巨蟒不过百斤,鱼塘里有三四千斤鱼,它是如何消化的?蛇的新陈代新很低,难不成这条红尾蚺已经在鱼塘里很久了?

关于蟒蛇的捕猎和进食

一般来说,蛇都是不吃活物的,对毒蛇而言,它捕猎时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待猎物中毒停止心跳后才敢进食。而对于蟒蛇来说,均属于无毒蛇,它捕猎时简单粗暴,一边用嘴咬住猎物,一边用强劲有力的身体缠住猎物不断收缩,直到让猎物窒息死亡为止。

蟒蛇具备超强的感应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猎物,它们都能轻易地感应到,猎物的心脏位置和律动强弱,一旦勒住猎物,将很难松开,除非遇到外在危险,或确认猎物死透后,才敢松开。

在进食时,蟒蛇会从猎物的头部开始,一边吞,一边分泌唾液润滑,这是保命的吃法。一方面是为了容易吞食和防止猎物假死攻击它,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防其它动物攻击它,只要出现任何一种情况,它都能快速地吐出来,进可攻退可守。

蛇类动物之所以可以吞下超过它数倍的猎物,是因为它的上下颌只有肌肉和韧带连接的骨关节,结构简单,除了最大限度的张合外,还能左右摆动,一般来说,人张嘴时,嘴巴夹角最大只能30°,而蛇的嘴巴夹角能张大到130°,研究表明,蛇嘴巴夹角能张大的最大度数,就决定了它能吞咽多大的猎物。

蛇的下颌是吞咽的关键,它在吞食较大猎物时,下颌能缩短变宽,它和牙齿左右交错配合。比如,当它用左边的牙齿钩住猎物时,它就用右下颌的肌肉把猎物往咽部送,之后再换右边牙齿和左下颌肌肉配合,就这样反复作用,将猎物慢慢吞下肚。

村民郭太丰鱼塘里的鱼,多数为鱼苗,个体应该不大,对红尾蚺来说,吞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如果红尾蚺都是把鱼咬死再吞的话,在短时间内要吃掉三四千斤鱼,没有强硬的消化能力是做不到的。

蟒蛇是如何消化4000斤鱼的?

大多数蛇在吃饱后,都会选择躺平,它们消化食物的能力本来就慢,这一躺,造成它新陈代谢的能力更慢了,如果它进食的食物足够多,足足可以坚持几个月不进食。 蛇会在夏末秋初大量进食,才能保证自己能度过近乎半年的冬眠时间。

蛇在移动时,它可以加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解速度, 可以促进食物消化。从这点来看,红尾蚺在捕食鱼后,应该没有躺平,而是在尽量的移动促进消化。毕竟,鱼塘里还有很多鱼在等它。

我们经过听到蟒蛇吞山羊,吞野猪,或吞鳄鱼等大型动物的事件,为了揭晓蟒蛇是如何消化大型动物的,有专家专门做过实验。

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生物学的斯蒂芬·塞科博士(Dr. Stephen M. Secor),就通过X光照射成像技术,成功还原了一条蟒蛇消化一条凯门鳄的过程。

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意外获得了一条吞噬了凯门鳄的蟒蛇,我们来看看:

第一天,凯门鳄将蟒蛇的体型扩展开,它在蟒蛇的肚子里,身体仍然是完整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看来,第一天蟒蛇只是在适应和调整扩展的体型。

第二天,蟒蛇的内脏器官逐渐变大,博士团队认为,蟒蛇是加快了新陈代谢的速度,以便快速分解胃酸和胃蛋白酶,从影像看出,鳄鱼仍然没什么变化。

第三天,消化正式开始,蟒蛇几乎把鳄鱼的软组织全部分解,鳄鱼骨骼也在逐渐被破坏。

第四天,鳄鱼的软组织彻底被消化,只剩下鳄鱼皮和骨头。博士认为,不仅蟒蛇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在加速消化,就连它的肠道细菌也在助力消化。

第五天,除了几块最坚硬的鳄鱼骨头没有消化外,其它皮和骨头已经全部没有了。此时,蟒蛇正在处理消化时产生的气体。

第六天,从影像中只能看见一点鳄鱼残渣。

第七天,一条凯门鳄彻底被蟒蛇消化完全,蟒蛇终于可以动一动身体了,在之后的几周或几月里, 这条蟒蛇就可以躺平了。

综上实验可见,鳄鱼皮糙肉厚骨头硬,蟒蛇消化鳄鱼,也不过7天而已。

针对一般的鱼,除了鱼脊骨和鱼刺较硬外,肉体不堪一击, 理论上也可以说明,本文中的红尾蚺进食一次鱼,不超过7天,就能完全消化。这意味着,在一个星期左右,红尾蚺就会去鱼塘捕鱼吃。

如果我们计算红尾蚺一次能吃100斤鱼,鱼塘按4000斤鱼计算,也要吃40周才行,这说明这条红尾蚺,连2022年的新年,都是在郭太丰的鱼塘里度过的。

理论是这样,但实际不可能,因为那时的哈尔滨温度普遍在零下,蛇最多低于8℃就扛不住了,如果没有理想的冬眠场所,100%会被冻成冰棒后惨死。而且,蛇还不会打洞,蟒蛇找洞穴很难,估计这条红尾蚺是今年夏季才到这个鱼塘的。足见蟒蛇吃鱼,简直轻松拿捏。

总的来说

这条红尾蚺并不是本土物种,作为外来物种,能出现在哈尔滨,显然是人为带入的,最大可能是人为饲养的宠物蛇,或自动逃离,或人为放生,才可能到村民的鱼塘。

不管怎样,蛇类动物都是危险的,尤其是百斤重的红尾蚺,游荡在外,保不齐会伤人,此次村民郭太丰能抓住并上交,也是万幸中的万幸的。

希望郭太丰也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若干赔偿吧,毕竟,这红尾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见了,打不得,伤不得,不然郭太丰早就把它大卸八块下铁锅了。

你们说是不是?

4米巨蟒生吞掉1.8米的鳄鱼

蛇鱼博弈

这一令人震惊的奇观发生在2005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在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国家公园的一处沼泽之中,这只大蟒蛇它的腹部正在被鳄鱼一点点破开,鳄鱼已经成功让自己的下半身脱身。

很显然,这只蟒蛇自以为成功吞掉了鳄鱼,但是没想到最终活下来的却是猎物,这只近4米长的蟒蛇,它的肚子已经被鳄鱼开膛破肚命不久矣。这到底是鳄鱼假扮成猎物,引得蟒蛇上钩,还是蟒蛇不自量力的?其实这两方都不占优,鳄鱼的胜利也只是一场险胜罢了。

蟒蛇的捕猎方式

缅甸蟒蛇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6种蛇类之一,它最长可以达到9米75的水平,体重可以达到91公斤左右,是一种极其凶残的捕猎动物,在捕猎动物的它就会发挥自己的身体优势,通过强而有力的身体将猎物狠狠的缠绕,窒息而亡之后,将其一口吞下,在腹中慢慢消化。

原本将近四米长的蟒蛇,猎杀鳄鱼它也是有能力办到的,但是为什么这次就马失前蹄了呢?这要从他的狩猎习惯开始讲起了。

众所周知,大部分的蛇类眼睛并不发达,因此它们不会通过眼睛来判断猎物的情况,缅甸蟒蛇亦是如此,而是需要通过感知猎物的心跳频率来判断猎物的生存状况,体格是否强健,是否死亡。

而如果经过一番探查,发现这种生物没有生命体征之后,它就会将其一口吞下,通常来说缅甸蟒蛇在捕食猎物的时候都是先将其紧紧缠绕,然后再感知它的心跳,一旦把它给活活缠死之后,就会将其一口吞食。

而被它吞掉的那只鳄鱼,却十分狡猾。鳄鱼的身体结构中有四腔心,会让它们在水中利用氧气的效率更高,这样的行为可以有助于它们在水底能够更长时间的潜伏。

同时它他们的左右主动脉上还有一个叫做帕尼扎孔的小开口,当它们潜入水中的时候,空气就可以流到别处,让它们的心跳频率急速下降,从而让猎物感知不到它们的存在。

这一独特的特性就让蟒蛇上了当,心跳频率急剧下降的鳄鱼让缅甸蟒蛇以为这只猎物已经死亡,因此放心大胆地将其吞入腹中。待到进入腹中之后,这只装死的蟒蛇开始苏醒不断地进行反击,通过自己前有力的上下颚还有锋利的牙齿对着蟒蛇的胃部发起猛攻,从而让这只蟒蛇开膛破肚,最终战败在这只短吻鳄的嘴下。

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就像两个棋力高超的国手之间的对弈,其中有一环松懈就有可能落得满盘皆输的结果,这只蟒蛇就是吃了没有熟悉鳄鱼习性的亏,最终命丧黄泉。

鳄鱼也是侥幸逃脱

我在这场战争中看似是这只鳄鱼获得了胜利,但其实它胜的也是十分惊险,因为在这只被开膛破肚的缅甸蟒蛇的胃中发现了大量的鳄鱼皮,这说明有不少的短吻鳄命丧蛇腹,而且这只短吻鳄赢的也是有许多运气成分在的。

短吻鳄是生活在沼泽地的本土生物,而缅甸蟒蛇则不是,它首先吃了不懂鳄鱼情报的亏,而且这只鳄鱼也是仓促应战,可能事先也没有做好准备,只是当一只普普通通的猎物进行觅食,因为在短吻鳄的食谱中,这只巨大的蟒蛇并不在它的狩猎范围之内,它一般会捕食掉那些可以一口吞下的小型动物,例如野鸡飞鸟等物种。

这种大型的生物再大也只不过捕捉一些野马野牛,其捕猎动物的必杀武器,就是其咬合力极大的上下颚,还有它锋利的牙齿,它会通过这两武器狠狠的将猎物咬住,随后用自己的力气使劲的摇晃,翻身,将猎物撕得粉碎。

但其实这几招对于一个体长近4米的蟒蛇来说没有丝毫用处,可能有了半天,翻身翻半天也没有办法动缅甸蟒蛇半根毫毛,还可能对它说大哥再使点劲行不行?面对缅甸蟒蛇的吞噬,它也自知不敌,只能谋定而后动,在吞入腹中之后,凭借自己的力气击穿缅甸蟒蛇的腹部,从而逃生。

说到底他那几百只蟒蛇其实还是带有很多侥幸的成分的,这只蟒蛇的体力不足,再加上正好这只短鳄处于潜伏状态,没有被蟒蛇发现,从而让缅甸蟒蛇轻敌,要不然蟒蛇先将其缠绕致死之后再吞入腹中,恐怕这只短吻鳄没有一丝反击的机会,它之前的同类估计也是这样的死法。

蛇鱼争霸背后的悲剧

从上面我的解说中也不难看出蟒蛇就是吃了情报不足的亏,不懂鳄鱼的习性才导致自己的败亡,但是你也不要感觉这只蟒蛇可怜,它之所以不熟悉短吻鳄的习性,正是因为它是入侵的物种,才吃了这个亏。

缅甸蟒蛇作为食物链的顶级捕食者,自从入侵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之后,就在这里作威作福,佛罗里达州的地形多为沼泽,十分适合缅甸蟒蛇的生存,而且在这里还缺乏它的天敌,因此它在这里大量捕杀当地的兔子,鸟类和狐狸,我们上文中提到的鳄鱼也是它的捕食对象之一。

当初为了猎奇才将缅甸蟒蛇引入到美国本土,因其华丽的花纹以及无毒的特性,深受宠物市场的喜欢,但是随着之后它的体型迅速增长,缅甸蟒蛇的平均长度能达到5米,啥家庭能够养一只5米长的蛇在自家院子里呀,于是就将其放养,最终就导致了生物入侵。

现在佛罗里达州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悬赏捕杀这些缅甸蟒蛇,以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重赏之下也没有勇夫,毕竟他们要面对的是数米长的大蟒蛇,每年也就只能捕杀百十来条巨蟒,对于当地近30万的种群数量来说是杯水车薪。

动物界中的激烈厮杀无论再残酷也是自然的法则之一,我们不应该过多干涉,但是如果因为人类的失误造成物种入侵,从而导致一个物种的数量大规模减少甚至消失,那就是人类不应该做的了,因此防范物种入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的义务。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