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8 30
当你发现一只跳蚤的时候,你宠身上已经有数十个跳蚤了。
当你没发现跳蚤的时候,也不代表你宠身上就很干净了。
不要说我们强词夺理,事实就是这样。
很多严重的皮肤问题,查到 起因可能非常简单。
比如美联合众皮肤科医师刘欣博士2009年10月曾经在博客上分享过的这个病例:
今天遇到一个病例,是一只3岁多的母红贵宾犬--妞妞。
……今年2月首次发生皮肤病至今,已经治疗8个月了。
第一次发病是从一次美容开始,头顶和躯干一共三处脱毛斑,不痒(是真的不痒),皮肤比较平整光滑,(经过一些列抗真菌细菌治疗后)……
今年6月份却我行我素地长出红白参半的杂毛,可没过一个月的时间就后悔了,又开始脱毛,这回全身散在脱毛、也有几处脱毛斑在背上,这回主人很明确地发现妞妞一直很瘙痒,所以从7月至今风向突然一变,成了瘙痒症。
……家中还有一只1.5岁的相同品种母犬(没有带来),有趣的是,这只犬在妞妞2月份开始发病后也开始有点脱毛,到了7月份妞妞开始痒的时候也有点痒,但脱毛不明显。(刘欣:《解放了---新病例》)
这么棘手的病例,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是
。
许多人的回答都很正确,……有的人已经说对了前一半——犬小孢子菌(癣菌)的感染,我认为这个感染早就好了,只是皮肤被刺激得毛发不长,后来终于长好了,又发生了跳蚤叮咬过敏(后一半)。
7月份突然发病实在是疑点,从未有过皮肤病病史的妞妞没有道理这么巧在这个时间发病。我在妞妞的身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点跳蚤粪便,我刻意问过主人是否在两只犬身上发现过跳蚤,主人完全否认,而且说即使出门也只呆十分钟就回家。(刘欣:《新病例的评论》)
猫狗不会说话,
该怎样在第一时间发现跳蚤上身呢?
症状一:不停抓挠
狗被跳蚤上身后,最为主要的症状就是会不停的抓挠自己,因为痒嘛。案例中的妞妞因为跳蚤叮咬过敏更是会剧烈瘙痒。
症状二:红点创伤
腰背部或是尾根部、毛下皮肤出现很多“小红点”,这是跳蚤叮咬的“罪证”。
症状三:掉毛、消瘦
跳蚤开始大量繁殖,造成损伤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铁证——黑色颗粒
当跳蚤上身后,我们在给宠物梳毛的时候会发现不少很小的黑色颗粒,这不是跳蚤卵,是跳蚤粪便,跳蚤吸血之后的排泄物,因此溶水变红。跳蚤卵则是白色的,跳蚤一般会选择把卵产到周边环境里而不是食物身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环境喷杀和消毒的原因)。
怎么判断狗狗染上蜱虫和跳蚤?
关注狗狗的瘙痒位置,如果它在某个部位一直反复啃咬,要拨开它的毛发仔细查看,如果是蜱虫,那么用肉眼是比较好辨认的,蜱的大小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不等,它们看起来像白色蛋形的小蜘蛛,当它充满吸了狗狗的血液时,身体会变得更大显得更暗,蜱虫喜欢活动在狗狗腹股沟,脚趾之间,耳朵或肛门周围,尾巴和眼睑等地方。
跳蚤的体型比蜱虫更小,只有针头的大小,有时候你甚至可以看到跳蚤沿着狗狗皮肤表面乱窜。跳蚤在吸完血后会留下痕迹,并且喜欢在有光线遮挡的地方吸食,所以最经常在狗狗毛茸茸的部位,例如腹部和大腿内侧发现它们。
对跳蚤和蜱虫的误解:
有的主人认为将狗狗养在室内,就不会接触到跳蚤和蜱虫,还有的人认为有跳蚤和蜱虫是因为不讲究卫生,只要平时多注意就可以了。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虽然讲究卫生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减小被虫子缠上的风险,但是寄生虫的来源不仅仅是毛发的问题。繁殖能力强的跳蚤还有可能是通过食物传播,也可能是狗狗在草地上滚了滚就被附在身上,甚至是靠近了其他染上寄生虫的狗狗都有可能被传染。跳蚤可以存活长达 12个月,无论天寒地冻,只要有寄主的血液供应,它就可以存活,生命力很顽强。
狗狗染上跳蚤和蜱虫会患病
1.两种虫子都是以血液为食,当它们繁殖到一定数量,可能会导致狗狗贫血;
2.跳蚤和蜱虫携带着传播血液疾病的病毒,对狗狗的健康不利;
3.会导致狗狗患上皮炎、绦虫和莱姆病等;
4.因为跳蚤和蜱虫携带着许多病毒,不排除人会被感染。
最有效的驱虫方法:使用体外驱虫药
除了日常的清洁卫生,最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帮狗狗做驱虫工作。可以使用福来恩驱虫药,滴剂定期使用,喷剂可以用来对付蜱虫。可以在狗狗外出玩耍回来,直接用喷剂去喷蜱虫,然后戴上伊丽莎白圈,蜱虫就会自己掉落下来 。福来恩的作用机理是,吸收以及堆积在皮脂腺,再慢慢经由毛发管径释放出来。所以在给狗狗用药的时候要给它带上伊丽莎白圈,防止它舔到药品,在用药后的两三天内狗狗都不能洗澡,需要等药效完全发挥。
另外一个推荐的品牌是大宠爱,它可以控制蜱虫,但不能预防蜱虫,如果看到蜱虫,需要借助夹子将处理掉。大宠爱是以皮肤吸收进入血液的方式,如果虫子对其中一样药产生了抗药性,可以两样轮着使用,提高药效。
狗狗非常容易患皮肤病,主人平时就要重视驱虫工作,防患于未然,让狗狗免受虫子的折磨。
科学养宠,上巨小萌。每天不间断养狗知识解决你的疑惑,实用有效的狗狗训练小技巧,帮你更好养狗。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