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9 26
“去年底,我们全家陆陆续续都‘阳’了,我第一时间微信找到了我的家庭医生柳大夫,医生不仅马上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建议,还为我们全家进行每日晨间健康随访并提供无时无刻的线上咨询服务,帮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有柳医生这么一位家庭医生,我感到莫大的幸福!”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溪里站点站长柳海云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陈女士在感谢信中写道。
今年5月19日是。系关约契的定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签而有约 共享健康”。家庭医生并非“私人医生”,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居民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一定期限服务协议的方式,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
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溪里站点站长柳海云正在为患者进行服务。健康蒋村微信公众号 图
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书记、副主任胡陈瑛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居民在签约后,签约医生通过固定门诊日与签约居民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通过微信建群,团对服务保持线上互动,解决了居民日常疑惑。
“以疫情期间为例,我们的家庭医生通过电话及微信对签约居民提供新冠感染症状的处理及儿童发热应急处理指导等等,让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获得感及满意度都有明显提升,2022年度在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第三方考核中,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96.11% ,满意度99.3%,较2021年度均有所提升。” 胡陈瑛说。
胡陈瑛介绍,今年以来,截至 蒋村中心辖区常住人口87970人中,中心已签约19378人,完成了今年签约70%的任务量。其中签约老年人4854人,签约覆盖率82.8%,高血压4367人,糖尿病1186人,慢病人群签约覆盖率在95%以上。
胡陈瑛表示,与家庭医生签约后,患者可以享受非常多的便利。“以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首先一个就是和家庭医生建立了朋友式关系,可以预约门诊就诊,中心无法解决的疾病,签约医生可以预约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双向转诊,包括住院床位预约。”
“ 重点人群受益比较多,感受度比较好。老高糖、儿童孕产妇,在他们的每一个阶段,遇到的健康问题都可以有一位医生帮忙解答。重点人群还能享受一次年度体检,家庭医生提供报告解读。”
“ 慢性病患者还能够享受4-12周的慢病长处方服务,对于行动不便,需要居家康复治疗的居民,可以建立家庭病床,由家庭医生上门提供服务。 杭州市医保还有相应优惠政策,签约居民在签约机构就诊,减免起付标准300元,报销比例提升3个百分点。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的,门诊起付标准同样享受减免300元的优惠。”
全国已组建超过4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健委要求,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
责编:毛圆圆
主编:田茹
校对:朱晓娜
本文来自,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严正是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率领团队探索出了以“严正服务精神”为宗旨的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
多年来,为了方便家庭医生上门开展服务,不少居民主动将自家钥匙交给严正保管,因此他也被居民亲切地称为“钥匙医生”。
严正每周的工作都安排得很紧凑,一方面需要坐堂行医,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发热哨点诊室以及长护险评估等相关工作,有超过一半的工作时间,他为居民上门服务,在楼宇之间穿梭是他的常态。提供家庭医生服务20多年,居民家钥匙的积攒数量累计有58把之多,他扎根基层社区,成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名“代言人”。推开时间这扇门,从周遭错综复杂的自建房到如今整洁的热闹街区,映入眼帘的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清晨7:30,严正劳模工作室已经开诊,党员示范岗的牌子立在桌上。严正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望闻问切”之间,仿佛是在话家常,三言两语就拉近了医患距离。严正形象朴素,戴了一副“瘸腿”眼镜,时不时需要用手扶一下。这些年,他感到看电脑屏幕会有点儿眼花,坐诊时就需要这一破损的眼镜“上岗”。
6月9日,严正进入发热哨点诊室,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前来找严正就诊的大多是“老朋友”。每次就诊结束,严正都会在病历本上悉心标注下一次就诊时间。整个上午,严正没来得及上一趟厕所,始终活力满满。何阿姨是多年前在电视上认识严医生的,起初是慕名而来,后来就成了“忠实粉”,每两周都要来把把脉、调理一下身体。很多患者都对记者表示:“严医生不仅医术好,还特别有耐心!”
中午,看完最后一名患者,来不及吃饭,严正就带上头盔,急匆匆骑着“小电驴”出发了,有几名腿脚不方便的老年患者需要他送药到家。89岁的李艳(化名)是一名独居老人,患有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几乎从不下楼。家中四个孩子尽管都在上海,但居住地离她还是比较远,只能轮流来照顾。女儿也曾接老人到家中居住,可李艳还是惦记回到“自己家”。
6月8日,严正在上门服务居民的路上。多年来,严正骑着“小电驴”穿梭于街区间。
“严医生每周都来,需要补什么药他都知道。”李艳的女儿告诉记者,老人享受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四五年了,对待严医生比对子女还“亲”。日常多亏有严医生,才让老人有如今的精神头。李艳独居十多年,还患有抑郁症,严正会主动帮她进行心理疏解。疫情期间,严正出诊时受伤扭了脚,拄着拐上门给老人送药,更是让一家人感动不已。
6月8日,严正利用午休时间为腿脚不便的老年患者送药上门,并为老人检查身体。
“患者和家庭医生之间,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严正说。1999年,严正作为上海市首批家庭医生,第一次有老年患者将家门钥匙交给了他。一枚小小钥匙的托付,让严正感受到了责任重大。 严正成了辖区居民的“健康管家”。他坦言,在医院坐诊看起来十分忙碌,但家庭医生的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需要付出更多精力。
6月8日,严正在诊室为患者检查身体。他问诊时,总能三言两语就拉近医患距离。
年过七旬的宋富祖、毛金华老两口,都是高血压患者,腿脚也不便利。二人是长护险的受益者,在严正上门给老人检查身体时,护理员王女士告诉记者,长护险一个小时的服务,居民个人自付费用仅6.5元。在她服务多个老人期间,就曾几次遇到严正,“医生上门服务很辛苦,但也切实解决了老年人的健康难题。”
在惠民政策和家庭医生的支撑下,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有了更多保障。近年来,在人人拥有家庭医生的愿景下,家庭医生队伍不断壮大。严正介绍,目前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两个家庭医生团队,包含29名医务人员。中心管辖街道有约9.6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7万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医生的作用逐渐凸显。
严正见证了家庭医生的发展历程。他总结了二十多年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经验,提出“五心”工作法——进入患者家庭要留心、面对老人有耐心、收集病史要细心、治疗方案求精心,最关键要有一颗责任心。“五心”工作法贯穿着“大医精诚”的理念,强调的是见微知著,从患者日常生活的蛛丝马迹中揪出病因、对症下药。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和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签约服务,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意见》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有效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以严正为代表的家庭医生,正在成为备受居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尽管工作辛苦,但严正表示,心里舍不得这些老年人。“钥匙医生”这一形象的称呼,不仅是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可,更是家庭医生真正嵌入社区居民生活的印证。一把又一把的钥匙,开启的是居民的“健康之门”,也打开了患者的“心门”。记者了解到,严正手中的“51把钥匙”已经由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卫生健康发展史中的一个缩影。
“为人民服务”是严正服务居民的“金钥匙”,也是他最宝贵的初心。
来源:国内人口报
国内人口报记者:孙韧 潘松刚
特约记者:潘明华
编辑:吴风港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