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0 38
作者|齐敏倩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国内
住在北京的白领李秋,养着一只4岁的加菲猫。2。物礼日生的己自为作猫020年,她所在的公司开始居家办公,这让本来就独居的李秋更觉得孤单。为了寻找陪伴,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她买了这只猫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加菲猫性格温顺,确实给李秋带来了不少慰藉,但花销也着实不小,光是这三年多来的医疗花费就超过5000元:猫三联+狂犬疫苗600元;绝育1200元;每年定期驱虫合计500元;冠状病毒检测加后续用药治疗超过3000元。
就这,李秋还觉得自己属于比较幸运的,因为冠状病毒在猫的疾病中相对常见、治疗费用也不算高。
和李秋同病相怜的还有赵婧。经营宠物美容店的她,养着一只法斗,两年前这只法斗长了骨刺,做核磁确诊花了几千块钱,后续如果做手术,费用要两三万,术后还有可能复发。权衡之下,赵婧选择了保守治疗:连续服药两个月,费用总计约1.5万元。
在李秋和赵婧为“成千上万”元宠物医疗费感到肉疼时,宠物医院竟然也在哭穷。
“前期投资100多万,如果有幸医院运转良好,每个月能有两三万的利润就很不错了。”郑州一家宠物医院的老板在社交媒体上说道。他告诉虎嗅,宠物医院远没想象中那么赚钱。“现在竞争很激烈,疫苗、驱虫和绝育这些刚需项目已经没有利润了。”
给宠物看病贵,几乎是所有宠物主的共识。由此,宠物医院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暴利行业。
从增速看,宠物医疗确实是个正在快速发展的行业:2022年市场规模达675亿元,而2019年这一数据约为38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6%。
但发展快并不意味着赚钱容易:《2022年宠物医疗白皮书》显示,2022年接近45%的宠物医院利润率在10%以上;也有五分之一的宠物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我国最大的宠物连锁医院新瑞鹏,截至去年末,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1900家宠物医院。不仅门店数量碾压竞争对手,新瑞鹏背后还站着高瓴资本、腾讯投资、雀巢普纳瑞以及清池资本等一众“大佬”。
可偏偏就是行业龙头新瑞鹏,近年来却一直处在亏损状态:2022年净亏损约14.2亿元;2021年净亏损约13.1亿元。
如今的新瑞鹏集团,其实是由宠物行业的老大和老二合并而来的。广为流传的说法是,2018年瑞鹏集团董事长彭永鹤到香港见了高瓴资本的人一面。最终,高瓴资本旗下的693家宠物医院和瑞鹏集团的388家宠物医院合并,成了行业龙头。
但随着而来的并非强强联合,“制霸行业”的剧本。两者合并之前,瑞鹏集团算是家“小而美”的公司:2016年和2017年,累计实现营收约5亿元,净利润约4400万元。而合并之后的新瑞鹏却深陷亏损泥淖。
高成本、低毛利
跟很多消费者认知相左的是,宠物医院其实并非暴利行业。高成本、低毛利是很多宠物医院面临的现状,也是新瑞鹏盈利路上的最大障碍。
2021年和2022年,新瑞鹏分别实现营收47.8亿元和57.4亿元,但对应的成本高达45.6亿元和54.2亿元,公司毛利率仅为4.7%和5.6%,远低于宠物食品公司和人类专科医院。(2022年爱尔眼科毛利率为50.5%;国内最大宠物食品企业乖宝宠物毛利率为32.6%)
分业务看,新瑞鹏有三大业务构成:宠物护理服务、供应链和本地服务。宠物护理服务,也就是宠物医疗相关的业务,是新瑞鹏第一大业务,2022年约占总营收的52%。供应链是新瑞鹏第二大业务,主要做宠物贸易和物流;本地服务是最小的一块业务,主要是通过其阿闻宠物APP等渠道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占公司总营收的十分之一左右。
2022年,新瑞鹏的三大业务板块中,宠物护理服务毛利率不到1%,是成本最高、盈利能力最差的一个。
新瑞鹏宠物护理服务的成本主要包括兽医、医疗助理、美容师的劳动力成本、医院用的医疗材料成本、医院租金以及相关的折旧、摊销费用。 人工成本是最大的一项。2022年,人工成本约为15.83亿元,占宠物护理业务总成本的53%。
之前,有不少分析认为新瑞鹏人工成本高和兽医人才短缺、工资高相关。但据虎嗅了解,兽医工资其实并不高,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以深圳为例,一位能独立出诊的宠物医生月薪基本在6000元—10000元之间。宠物医院配备员工多,或许才是新瑞鹏人工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知情人士透露,像新瑞鹏这样的大型连锁宠物医疗机构,在人才储备上会比小型连锁或者单体宠物医院更多。新瑞鹏社区医院人员规模基本在6—10人左右,而单体社区宠物医院人员配备一般在5、6个人,“还有一些小的宠物医院,三四个人就足够了”。
除了人力成本外,租金和材料成本也是两个大头。一位宠物医疗创业者告诉虎嗅,正规、大型连锁宠物医院所需的店面空间较大,一般在80平—120平以上,对应的租金自然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材料成本方面,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比较晚,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宠物药品行业市场规模还只有28亿元,占整个动物医药市场的8%。
之前宠物药品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小,不足以支撑大型企业投入研发,所以我国很多医疗设备、药品中,进口产品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中信建投的数据是:国内70%的宠用药,都来自进口供应;宠物疫苗的外资品牌市占率高达90%。宠物药依赖进口,所以价格也相对较高。
随着我国宠物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做宠物疫苗、药品研发的企业也在增多。 平安证券数据显示,宠物药品从研发到成功上市需要5年时间。所以,短期内宠物药品价格可能很难大幅下滑。
从某种程度上看,成本高是整个宠物医疗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按常理来说,新瑞鹏旗下拥有近2000多家宠物医院,比起单店似乎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但现实的情况是,规模效应在新瑞鹏乃至整个宠物医院行业几乎失灵了。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采购,是宠物医疗行业最容易形成规模效应的业务。但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新瑞鹏这部分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并不大。
从新瑞鹏整个集团层面看,供应链业务、本地服务业务,可以随着新瑞鹏宠物医院数量、用户人数增多,在采购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但占大头的宠物护理服务,其实很难形成规模优势。
管理,是新瑞鹏形成规模优势的第一道坎。
随着宠物医院数量的增加,新瑞鹏的管理难度也会变大。业内人士透露,像新瑞鹏这样的大型连锁机构跟单体宠物医院相比,除了医院里面的一线员工外,还会在集团层面设有大量后台岗位。
这无疑会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其中最直观的一个表现是,新瑞鹏集团的管理费用一直居高不下。2021年和2022年,新瑞鹏集团“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为11.36亿元和12.01亿元,占总费用的7成左右。
虎嗅获悉,2022年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新瑞鹏集团进行了人员优化。 本次优化对新瑞鹏业绩有何影响,目前尚未可知。
新瑞鹏在宠物医院设置上采取的是“1+P+C”的分级诊疗模式,其中“1”指的是中心医院,治疗疑难杂症;P为专科医院,治疗相对复杂的病;C为社区医院,提供更基础、高频的医疗服务。 社区医院是新瑞鹏的“主力军”。
就单个社区医院而言,上述分析师表示,新瑞鹏很难把盈利模型打磨到极致。不少社区医院拼不过更小的“夫妻店”,这背后就有管理的原因。
该分析师透露,新瑞鹏集团在收购宠物医院时更为“强势”,基本会控股。这样的收购模式保证了新瑞鹏集团对医院的控制,但也可能会影响原来医院骨干的能动性。
宠物医院本质上提供的是服务,服务很难标准化,最终的治疗效果也和宠物医生的技术、用心程度等息息相关。而人本身又是最难管理、最不可控的。前段时间,新瑞鹏旗下的宠物医院曾传出过医生虐猫的视频,这也侧面佐证了宠物医院管理的难度。
除了管理方面没有规模效应,上述分析师认为新瑞鹏想通过扩张形成品牌效应也比较难。“核心的原因是消费者在给宠物治病的过程中,比起医院的品牌,更信赖的是医生本人。”
而且,和人类眼科、口腔等专科医院相比,宠物医院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原因是,目前我国宠物医疗还是以免疫、绝育等基础医疗为主,对设备、医疗环境等要求不算太高。这种情况下,成熟、优秀的宠物医生如果想自立门户其实并不难。他们的“出走”极有可能带走一批老客户,对新瑞鹏等医疗机构影响较大。
超前于市场的“痛”
除了自身人力成本高、管理和品牌等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外,新瑞鹏难盈利,客观上也和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目前处于相对早期、原始的阶段有关。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宠物医疗机构良莠不齐。“比如,有的不正规的小诊所,为了降低成本会用注射用水代替疫苗。”在他看来,新瑞鹏作为大型连锁机构,在药品、设备等管理上更合规、严格,所以成本也相对高一些。
从医疗体系设计上,新瑞鹏也走在了市场需求之前。
新瑞鹏“1+P+C”的分级诊疗模式,从商业模式上看,社区医院类似于“漏斗”,可以把发现的较难的疾病转诊给专科医院和中心医院。这样的设计很好,但问题是,和我们目前宠物医疗行业的需求不太“适配”。
我国宠物行业真正发展起来其实也就是近些年的事,《2019年宠物白皮书》显示我国约4成的宠物狗在2—5岁之间,约五分之一的宠物狗在两岁以内。宠物年龄偏小,所以医疗需求相对也更基础。
《2022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宠物医疗前三大服务项目为免疫、绝育和驱虫,占比分别为81.1%、77%和75.2%。这些项目对技术、设备要求比较低,一般社区医院就能满足需求。
(数据来源:2022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
拥有更好设备和技术的专科医院和中心医院,是新瑞鹏等大型机构的优势,所做的医疗项目毛利也更高。但由于目前宠物医疗需求较为基础,所以这些机构使用的频率可能相对较低。
一个观点是,随着这些宠物进入老龄阶段,宠物医疗的需求会得到发展和“升级”。到时候新瑞鹏的专科医院和中心医院能发挥的空间可能更大。
美国最大的宠物医疗机构VCA常被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视为“样板”。新瑞鹏和VCA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快速扩张,商业模式也类似。
早期VCA也曾亏损,但随着企业发展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最终实现盈利。这样的经历,新瑞鹏能否复制呢?
长江证券在分析VCA的崛起之路时指出,其能产生规模效应的前提是,宠物医院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具备可标准化和可复制化。这就要求宠物医疗行业的上游药品和设备产业足够成熟、兽医人才稳定供应。
由于目前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还在相对初期的阶段,所以药品、设备国产化不足、兽医人才参差不齐,这也是制约新瑞鹏产生规模效应的原因之一。为了培养兽医人才,新瑞鹏也成立了专门的教育集团。
商业模式超前于市场需求,难免会经历一段超前带来的“痛苦”。
短期来看,大规模并购确实没给新瑞鹏带来规模效应。盈利、上市仍旧是摆在这家公司面前的两大难题。虎嗅获悉,目前新瑞鹏的扩张步伐已经有所放缓,公司也在追求盈利。
从长期视角看,新瑞鹏的商业模式和近两千家宠物医疗机构也有其价值。
比如,有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目前宠物医疗保险正被不少资本、企业追捧。新瑞鹏作为最大的宠物医疗机构,被宠物医疗保险相关企业视为重要的流量入口。
未来,随着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宠物医疗需求大概率会更大、也更“高阶”。人才、设备和药品等也会变得标准化、规模化,同时成本也有所下降。到时候,新瑞鹏的盈利难题或许也能得到解决。但这样的未来还有多远,谁都不知道。
(文中李秋、赵婧为化名)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核心提示 |
昨日,本报AI05版以《宠物看病贵,常有乱收费,得治!》为题,报道给猫猫狗狗看病,动辄花费成千上万,我省启动了动物诊疗行业专项整治,而本报也针对宠物医院遭遇的烦心事,面向读者进行征集。5日,记者受到了各地读者反馈来的线索,其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还是动物看病贵的问题。“比人贵”“关键是还看不好”面对这些吐槽,宠物医生也有话说:国家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目前市面兽药品种少,价格贵。
狗狗得“脚气”,住院10天治不好,花钱不少
看到本报昨日的征集,郑州市二七区白女士立即跟记者取得联系。
不久前,她家6个月大的法斗犬得了趾间炎,4个蹄子都红肿、流脓,不能下地行走。白女士将爱犬送到了二七区汉江路某宠物医院治疗,在那里住院10天,前后花费1500元。“这病就跟人的‘脚气’差不多,并不难治,但去的时候啥样,带回来还是啥样!”白女士委屈地告诉记者,住院10天后医生通知接回家,到后发现狗狗的脚还是红肿的,不敢站在地上。医生借口说是“笼子里面关得时间长了”,接回家后两天,狗狗的脚愈发红肿,指尖仍然流脓,再找到主治医生,医生说“再开点药”。随后,白女士索性放弃这家医院,将狗狗送到二七万达附近的某宠物医院治疗,“前后折腾了4000多块钱,总算好了”。
随后,记者在网上查询了解到,有网友分享治疗趾间炎的“土方”:碘伏加红霉素软膏,保持狗蹄子干燥,定期清理即可。“几块钱土方能搞定的病,你让我花好几千,还没治好,找谁说理。”
满月狗宝一个感冒花了3000多
“本来一个小感冒,结果看成了肺炎。”鹤壁的朱小姐看到本报报道,一大早加记者微信,“虐心”吐槽她在鹤壁市淇滨区黄山路与淮河路附近某宠物医院的就医经历。
朱小姐的狗狗刚刚满月,医生说狗狗得肺炎活不成了,让打针,打一次针200元钱,陆续打了一个多月,还是告诉她“活不成了”。“我就好奇,已经陆续在他店里花费了3000多元了,到底用了什么药?”。随后,朱小姐提出看狗狗的用药处方,被该医生推辞。
随后,她的狗换了一家宠物医院,没几天治好了。“幸好我没有放弃。”
狗子食欲不振,辗转5家医院就医
读者王女士也反映了自己的遭遇:近期她家狗子食欲不振,逐渐消瘦,就带到宠物医院看病。有的医生说没什么事,可能就是挑食;有的医生说可能肠胃有炎症或者该打虫了;再次换了个医院去看,依然没检查出来什么大毛病,还是开药吃药打针,仍然不见好。
此后,王女士又带着狗子去了一家更大的医院,做了血常规、生化、x光等一系列的大项检查。“结果我们是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狗子没大问题,生气的是,检查花了好几百,狗子毛病还是没找出来。”
最终,在第五家医院,确诊是肠套叠,要马上手术,王女士询问手术费,医生说大概2000左右。“不知道是贵还是不贵,也不知道怎么搞价,只能听医生的。”
前前后后,为了给狗看病,王女士花费5000多元,目前狗狗术后第七天,恢复地不错。但这次的就医经历,让她有点苦不堪言。
宠物看病到底贵不贵?为啥贵?除了宠物主人纷纷讲述故事,宠物医生也有话说。
(揭秘1)
宠物医院是盈利性机构,医生工资跟医疗费“挂钩”
吴先生,80后,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宠物医生,最近刚刚辞职。
辞职,不是因为看病不优秀,而是单病历“流水”不够高,创收能力达不到老板期望。他向找寻一个更靠医疗技术说话的平台。
“宠物医生工资与检查费用、药品费用挂钩,这是一个事实,也是宠物看病贵被主我们‘诟病’的背后原因之一。”吴先生说,但宠物主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概念,宠物医院与人类医院不一样,不具有公益性,而是一个盈利性机构。“宠物医院没有任何补贴,不挣钱拿什么开支呢?”
作为人类医院,为了改善部分医生靠“卖药”赚取高工资的情况,可以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政策,这在宠物医院是完全没有的,
盈利机构,不能掩盖宠物医院救死扶伤的存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宠物医院通过提升医疗技术、医疗设备能力、医疗条件等,为猫猫狗狗带来了“第二次生命”,而宠物医生大多数都是喜爱动物的人士。比如吴先生,记者看到,他的朋友圈就发了很多关于动物的内容,他称呼它们“毛孩子”。
(揭秘2)
宠物药贵,背后有原因:国家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吴先生认为,宠物医院目前的确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但如果一味强调给动物“看病贵”,则不利于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给动物看病贵,是因为这些药物本身就贵。”
吴先生介绍,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近年来,宠物经济发展势头很快,但宠物医疗与人类医疗比起来,相差甚远。比如药品,国家批准的兽药种类其实并不是很多,很多时候要用到进口药物。再加上,兽药使用量相对较少,量产不够,价格就高居不下。
我国的《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兽药使用单位,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这就意味着,主人或许可以使用“土方”,购买人用药品试着给宠物使用,但宠物医院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针对检查费的问题,吴先生认为,该做的检查就得做,人类看病需要做的检查更多。但动物检查费用为啥那么贵?吴先生表示,这还是与成本有关。普通医院购买一台血常规机器,因为做的数量多,很快就可以收回成本,且购买主体是医院;而宠物医院购买一台机器,并没有很多猫猫狗狗排着队来做,需要更长的时间收回成本,且购买主体是个人,从这方面说,价格自然会贵一些。
宠物诊疗定价属市场调节,暂无统一标准
“医生说需要用什么药,我们不敢有丝毫的犹豫,生怕救不活狗子,真的是自己看病都从没舍得这样看过。”王女士说,目前宠物医院的各种收费,似乎没有统一标准,让人心里“没谱”。“只要能给宠物看好病,愿意花钱,但这个过程中我绝对不想挨宰。”
6月5日,记者拨打了郑州市物价局12358价格监督举报热线咨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宠物诊疗机构都是私立机构,收费由市场调节,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做到明码标价,诊疗前向动物主人主动说明。不属于政府定价范畴,未被列入政府价格目录。“如果宠物医院没有明码标价,或者事先没有告知收费情况,你可以登陆12358网上价格举报系统进行举报。但是如果已经告知,则符合《价格法》规定。”
随后记者联系上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相关负责人,该人士表示,目前宠物医疗定价是市场行为,还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河南宠物经济的飞速发展,未来宠物医疗市场发展方向应是专业化的,包括从业资质、医疗价格、收费名目类别,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参照。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速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强行业的准入审核,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侯昺昊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