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高烧不退竟是“鹦鹉热”病作祟 男子被家养鹦鹉感染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0 28


高烧不退竟是“鹦鹉热”病作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科。体原病种这染感并带携副主任陈小松19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鹦鹉热”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一种不典型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不仅是鹦鹉,其他禽鸟类包括家禽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携带并感染这种病原体。

“人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或密切接触病鸟感染‘鹦鹉热’,传染来源是带菌的禽鸟及其分泌/排泄物。宠物鸟饲主、兽医、宠物店或从事家禽饲养售卖加工人员,都是‘鹦鹉热’的高危人群。”陈小松解释。

陈小松表示,作为一种传染病,“鹦鹉热”主要存在于沿海。解了步逐众大被才病疾地区,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到14日。患者感染前期与禽流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症状极为相似,过去由于临床检测困难,“鹦鹉热”很容易被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微生物检测中应用日渐广泛,这一曾经被认为罕见的疾病才被大众逐步了解。

这位专家告。惑困分十们诉记者,入院后,医生经过问诊和检查发现,老人诊断肺部重症感染,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肺部已经有大片‘白肺’出现,这肯定不是普通的感冒,像新冠和流感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说,但蹊跷的是,流感、新冠,以及结核、真菌、霉菌、血培养等多项可能引发感染的检查结果均是“阴性”,这让感染科医生们十分困惑。

通过严谨回溯病史,对症状、病情、检查结果等“抽丝剥茧”式的分析讨论后,感染科团队大胆判断患者很可能是感染了少见的“鹦鹉热”。陈小松立刻安排为患者进行肺泡灌洗,主治医生王长生为严阿伯进行了纤支镜检查下的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通过mNGS检查,确诊了其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

据了解,治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一些常规的抗生素是没有用的,它只对特定的抗生素敏感。首选是四环素类药物,经过针对性的方案治疗,严阿伯的身体各项指标开始恢复正常,炎症指标稳步下降,肺部感染灶逐步吸收。结合老人多种健康问题,医生为老人对症合理用药,2天后,严阿伯体温即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并顺利出院。

陈小松提醒民众,如果所处环境可能会接触鸟类,需注意预防“鹦鹉热”,特别是接触禽鸟后,必须及时洗手。从事禽类运输、售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如果在接触禽鸟后,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并告知禽鸟类接触史,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完)

男子被家养鹦鹉感染

胸部CT检查显示,患者肺部存在明显炎症,但与一般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又有所不同。为了查明导致疾病的“真凶”,医疗小组将他的肺泡灌洗液送去做了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吴先生竟然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这是一种小于细菌大于病毒的微生物,最初多在饲养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故被称为鹦鹉热。其实除了鹦鹉,其他多种鸟类均可感染本病并传染给人,因此也称作“鸟热”。感染者表现可轻可重,但往往会有发热、疲惫、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非常容易被误认为感冒。

吴先生的妻子说,家中确实养了鹦鹉,目前有三只。随后,医生很快在吴先生妻子和母亲的血液里找到了对应的抗体,这说明吴先生一家三口都曾经感染过“鹦鹉热衣原体”,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诊断。而这样一家三口先后感染的现象也是相当罕见的。

“患者一家都曾经感染,但因为吴先生患有糖尿病,属于免疫力相对差的人士,所以他的病情才会特别严重。”常州二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巧云表示,“所以,平时如果患有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的基础疾病的市民,一定要更加关注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

知晓了病因,吴先生的情况却依然不容乐观,各项指标起起伏伏,始终难以稳定。几番讨论,医护人员决定使用体外膜氧合肺(ECMO)。这套系统可以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长时间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为危重症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经过ICU医护人员8天的抢救,吴先生终于逐步脱离生命支持措施,并将于近日康复出院。

杨巧云提醒,饲养鸟类需要保证空气流通,最好放置于室外,鸟笼、喂养工具等应每天清洗;清理前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以防扬尘;清理时戴好口罩及手套;接触禽鸟或可能沾染其分泌排泄物的物品后,需用流水、肥皂彻底洗手。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