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0 29
该如何看待宠。查调了物克隆?宠物克隆市场现状如何,是否为法律所允许?因此产生的纠纷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陪伴自己多年。犬爱”回找的狗狗因为吃鸡肉噎到意外去世了,来自上海的林女士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在网上检索相关信息,得知宠物克隆能让爱犬“重返”自己身边后,她经过多次咨询和了解,决定通过克隆技术“找回”爱犬。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爱犬kelly又回。说时访采者记》报日到了身边,一切都是值得的。”林女士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它经济”持续升温。2022年国内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指导制作的《2021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在国内城镇家庭中,宠物猫的数量是5806万只,宠物狗的数量是5429万只。在此背景下,作为宠物经济新兴赛道的宠物克隆市场也悄然升温。 在网上可以轻易找到提供宠物克隆技术的公司,相关广告也颇为常见。
受访专家指出,对于商业化克隆动物,我国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宠物克隆并不违法。但宠物克隆带来的伦理道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花费重金克隆宠物可能带来一系列纠纷,需要关注和警惕。
市场升温技术成熟
宠物克隆并不违法
来自广东深圳的王女士多年前收养了一只中华田园犬“逗逗”,其有一条“花舌头”。“逗逗”见证了王女士一家诸多重要时刻,后来罹患慢性肾衰竭去世。
王女士在女儿的建议下选择了宠物克隆,看到克隆犬的第一眼,她就哽咽了:“这熟悉的花舌,连脚趾都一模一样,不会错,是逗逗回来了……”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养起了宠物,为其花钱买高档口粮、服装和打疫苗等,但宠物最终都有生命结束的时刻,为了让亲密关系维持得更久,有些人会像林女士和王女士那样,在宠物离世后选择克隆。
但宠物克隆备受争议,有人支持,认为这是感情的延续,花多少钱都值得;有人质疑,认为克隆只是复制了一个躯壳而已,并不能让已经逝去的宠物回来;还有人提出,克隆技术难以避开伦理道德及法律风险。
什么是宠物克隆?宠物克隆在我国是否合法?
据提供宠物克隆服务的生物技术公司磐吉基因首席科学家赵明辉介绍,克隆技术又称无性繁殖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的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后代的过程。
“宠物主想做宠物克隆,首先要采集宠物微小的皮肤组织,采集过程需严格按照相关采样操作手册进行,最大程度避免样本污染。采集的样本要在48小时内送达基因实验室,由技术人员进行体细胞的分离、培养、核移植、克隆胚胎培育、克隆胚胎移植等一系列操作。一般在8个月内就能给客户交付一只3个月月龄的克隆猫,12个月内能交付一只3个月月龄的克隆犬。”赵明辉说。
对于很多人关心的“克隆宠物与被克隆宠物的异同”问题,赵明辉解释道,从基因水平上来说,克隆宠物更像是不同时间出生的同卵双胞胎,拥有相同的遗传物质,除了长相,性格也比较相似,但性格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会有一定差异。
克隆宠物能否正常生存和繁衍后代?
据了解,按照目前技术,克隆动物一般能够拥有正常的寿命和繁殖后代的能力。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犬Snuppy寿命10岁,拥有10多只健康的后代;此前磐吉基因克隆的宠物猫“平安”,目前1岁半,已经性成熟。
“国际上的一些报告也从侧面对克隆动物作了相关评估,均显示克隆动物与常规繁育的动物并无差异。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曾经发布一份968页的‘最终风险评估’,其中提到‘从克隆牛、猪、山羊产生的食品比之源自同类的有性繁殖动物食品,并不构成更多的风险’。”赵明辉举例道。
记者注意到,做宠物克隆的机构,基本上都有动物基因存储服务。对此,赵明辉解释说,基因存储是宠物克隆的重要前提,如果把宠物克隆比喻成种花的过程,基因存储就是获取种子,之后可以选择马上种还是等等再种。一些宠物主做基因存储是为了将来克隆宠物作准备。
“犬和猫在任何年龄都可以进行基因存储或克隆,为确保样本采集的成功率以及减少采样给动物带来的应激影响,建议在其健康的时候提前进行样本采集。此前有很多客户在宠物离世后才联系我们,有的甚至已经掩埋或冷冻,这为活性细胞的提取造成了很大挑战。”赵明辉说。
国内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解志勇介绍,我国刑法规定,将基因编辑、克隆的人类胚胎植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内,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但对商业化克隆动物,我国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从法律角度来说宠物克隆并不违法。
宠物克隆价格不菲
容易引发各类纠纷
克隆一只宠物,价格不菲。记者联系多家克隆宠物的机构,报价均在10万元以上。
记者在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2022—2023版产品手册上看到,其最便宜的宠物克隆项目为A类克隆狗,包括10至12个月的迷你贵宾犬、博美等12大类,价格在22万元/只;最贵的是E类克隆狗,包括10至12个月的伯恩山、高加索、阿拉斯加等11大类,为45万元/只。
花了这么多钱,克隆宠物给宠物主带来的并不都是幸福。
2020年,北京的赵女士因其爱猫病危,于当年9月28日与国内一家宠物克隆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由该公司以爱猫为供体为其克隆一只小猫。赵女士为此支付了服务费、取样费等费用合计近13万元。
1年后,克隆公司向赵女士交付了克隆猫,但赵女士一看就察觉出不对:克隆猫的性别和原来的猫居然都不一样。她还发现,克隆猫回到家后一直腹泻,带去宠物医院诊断后结果显示克隆猫感染了杯状病毒、冠状病毒以及猫支原体等,并出现腹水症状,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
这是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坤最近遇到的一起案例。
“较之于之前代理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类的案件,这类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涉及的克隆技术离我们日常生活较远,克隆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过程不为大家所熟知,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甚至医学基础才能理解。克隆宠物价格不菲,动辄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选择克隆宠物的消费者必然对其宠物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探得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才能去判断,在双方未约定清楚的方面,消费者的一些主张是否具有合理性,克隆服务提供方是否履行了适当的义务。”李坤说。
她向记者介绍,该类案件举证及维权的难度也源于上述特殊性:“克隆宠物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克隆公司交付的并非真的是供体物的克隆物,或者没有成功运用克隆技术,基因或表型上出现了超出正常范围的差异;二是克隆宠物后天出现的健康问题。”
李坤说,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如消费者认为克隆宠物存在“质量问题”,至少初步的证明责任在消费者。如“质量问题”属于前者,则涉及同一性鉴定;如属于后者,则需要在收到克隆宠物后,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固定证据。在维权方面,除了因举证困难导致的维权难题外,因消费者保护机构对克隆宠物的陌生,对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会存在迟疑,往往会把问题的解决推向法院。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克隆不到想要的宠物外,在宠物克隆过程中,可能要使用大量供卵动物和代孕动物同时做实验,结果很有可能是同时克隆出多只一样的宠物,这些宠物如何处置在现实中做法不一。大多数克隆公司在销售协议中会与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和购买费用,如果客户不需要多出的克隆宠物,公司则会招募领养或在养殖基地饲养,但有时候这些多出的克隆宠物也可能被人道毁灭或遗弃。
解志勇认为,宠物克隆带来的伦理道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现有法律基本上能够解决可能产生的问题。
“对于多个克隆体,克隆公司是有权进行处置的,如果克隆宠物不符合与宠物主约定的相关情况,可以依照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宠物主得到克隆宠物后,觉得不符合自身预期,作出遗弃等行为,也很难认定为违法犯罪,因为宠物在法律上只属于财产,权利人具有绝对处分权;如果遗弃宠物伤人,根据民法典,原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解志勇说。
谨慎选择克隆机构
签订协议规避风险
对于宠物克隆,解志勇并不持积极态度。他认为,宠物的自然产生和自然消亡,本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少数人能够得到慰藉的角度看,宠物克隆可能有一定市场,但因技术、花费等很难成为大规模的社会需求,目前并不需要专门针对宠物克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我们对待克隆宠物应当更加谨慎,避免因此出现更多的流浪动物。
在赵明辉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宠物获得情感慰藉,很多宠物主将宠物作为家人看待,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许多人从情感需求出发选择宠物克隆。
从宠物主的角度来说,在进行宠物克隆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因宠物克隆费用较高,且宠物本身关乎宠物主的感情投入,如克隆失败,会给其心理和财产带来双重打击。”李坤建议,宠物主要谨慎选择克隆机构,尽量选择口碑好、技术成熟的正规公司,如果时间、精力允许,可亲自去克隆公司的克隆场地如实验室、养育中心等考察,与技术人员、保育人员等进行充分沟通。
“尤其重要的是要签订正式的书面协议,协议中要明确约定交付的质量标准以及交付时随附的证明文件,如有鉴定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同一性认证报告、正规第三方宠物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证明等。协议中还要有具体的违约责任。克隆宠物交付时应注意核查对方交付的随附证明材料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如发现证明材料未提供的,或交付的克隆宠物有健康问题,可以拒绝接收。如接收后宠物出现健康问题,应及时去正规宠物医院就诊,留好诊断证明、病例、票据等,以便今后依法维权。”李坤提醒道。
作者|法治日报见习记者张守坤 全媒体记者 韩丹东
来源: 法治日报
“三无”产品变质且混有异物 宠物食用后不适甚至死亡
宠物食品为何频频“翻车”?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
两岁的宠物猫咪咪前几天上吐下泻,猫的主人袁先生心急如焚,他抱着咪咪飞奔至宠物医院,被医生告知是因食用猫粮导致结肠炎,需要定期复查并及时更换猫粮。
袁先生回忆,前不久,他新购买了一袋猫粮,打开包装后一股异味冲鼻而来,以为这是猫粮的特殊味道,便没有在意。可每次喂食,咪咪都十分抗拒,吃完后多次出现便血症状。
和袁先生有相似经历的宠物主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宠物市场发展壮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宠物类投诉6617件,同比增长约89.17%,其中宠物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
宠物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该如何加强治理?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来自广东东莞的梁女士最近也在为宠物猫隔三岔五呕吐的情况心烦。她带着小猫去医院检查,被告知因吃错东西导致肾损伤、肌酐与SDMA异常。经查,梁女士发现原来是其重金购买的猫粮有问题。
原来,她为了让小猫吃好一点,便从某电商平台进口超市花570元购买了某品牌的6类猫粮。没想到,一番好心却导致爱宠身体出了大问题。梁女士还注意到,该品牌猫粮的评论区“大翻车”,不少购买猫粮的用户吐槽,自家小猫吃过后出现各种症状,这些症状和梁女士的小猫所患症状差不多。
梁女士随后联系该进口超市客服,要求对方承担小猫治疗期间的费用,共计3328.8元,但客服仅同意赔付其购买猫粮的金额。
来自上海嘉定的李先生也有类似遭遇。今年7月,他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袋猫粮,小猫食用后出现了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症状。经医生检查,小猫应该是服用猫粮导致肾毒性损伤,建议立即更换猫粮。
李先生将医院化验单和相关单据发给平台客服,可对方轮流“踢皮球”,最后人工客服要求李先生提交诊断书与诊断证明,可当他提交后对方又杳无音信,至今没有赔付。
记者查询一第三方投诉平台发现,自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涉及“猫粮”“狗粮”投诉累计超8000件。消费者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宠物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死亡、产品变质混有异物、网购平台店铺售假等情况。
一些宠物食品在包装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7月2日,来自浙江温州的刘先生在某电商平台花83元购入一盒猫条,打开包装后,猫条上面的标签让人哭笑不得——整盒猫条仅用塑料膜包裹,正面印有标签,生产日期是“2022年11月26日”,且没有相关食品信息,保质期一栏也为空白。
刘先生联系客服,对方回复称“生产日期印刷错误”,承诺全额退款。但对于是否属于“三无”产品,客服未作解释。
来自江苏无锡的林女士前不久在某电商平台为宠物狗挑选狗粮时发现,一宠物专营店号称售卖“自家狗品种专用粮”,14.9元就能买到5斤还送火腿肠。林女士下了单,可收到的食品让她大跌眼镜。这款狗粮的外包装仅用了编织袋,没有任何食品信息,打开后一股酸气飘出,里面还夹杂着许多白色的小虫子。
“你们家狗粮的确是高蛋白,都变质了!”林女士生气地找店家讨说法,对方回复称“价格便宜就很难保证质量了”。
记者在各电商平台搜索宠物食品发现,大量商家的评论区屡现“翻车”评论。有消费者晒单称,其购买的冻干猫粮里有蚂蚁和吸铁石;还有消费者称食品包装袋设计有明显缺陷,沿撕口撕开竟然撕坏了密封条。
对于这些问题食品,消费者想要维权并不容易。爱狗人士陈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宠物食品,遇到质量、异物等问题,客服都会让消费者从宠物自身找问题,百般推脱。”
对于这类现象,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认为,根据产品质量法,该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宠物食品无疑也是属于产品的范围,其生产、销售等行为受到民法典、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调整。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可进行维权,要求销售者负责更换、退货、赔偿损失,销售者拒不承担的,消费者有权提起侵权之诉,主张损害赔偿。
“至于是否因为‘宠物自身原因’而造成宠物健康问题,则属于事实证明的问题,消费者可以提供宠物医院的诊断证明来证明宠物健康问题与食用宠物食品之间的因果关系。”孟强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菊建议,消费者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农业执法机构举报,也可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采取诉讼手段时,消费者还可以考虑追究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连带责任。
但姚金菊提醒,实践中,消费者在进行维权时,很难证明宠物食品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采取事后维权的方式效率较低。 应当在生产端形成严监管,从源头上杜绝相关事件的发生。
“应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具有强制力的行业标准。 我国对于宠物食品的检验标准文件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同时结合国内饲料卫生标准,宠物食品的安全标准检测范围有待扩展。 目前对于宠物食品的国家标准均属于推荐性标准,在法律上不具有强制力。”姚金菊说。
姚金菊同时提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督促电商平台经营者履行审核等义务,“极低的犯错成本也成为宠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
孟强认为,治理宠物食品乱象,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宠物食品的监管,宠物食品行业也应加强自治,制定宠物食品安全标准,提升国产宠物食品的质量、口碑和市场份额。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孟强建议购买宠物食品时要注意销售者(网店)是否具有相关的品牌授权或者正规的销售渠道等,同时要注意所购买的宠物食品包装是否正常、标签是否完备、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正确,产品外观是否正常,还要注意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商家口碑,有条件的可以委托有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出现质量问题后及时固定证据、积极维权。
“最好不要轻易更换宠物食品品牌、渠道,如更换渠道则要密切观察宠物短期内精神、排泄情况是否有变化。不选临期产品,临期产品存在存储不当的安全隐患。如收货时遇临期或外包装泄漏、变质等情况要第一时间与商家进行沟通。”姚金菊说。
一名经营猫舍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活体动物粮应该根据个体选择,宠物的体质不一样,适合的粮也不一样,宠物主人最好根据测评和宠物的身体素质进行选购。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