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8 21
第一个坑: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这话猛一听没问题啊,猫叔你不也说没有陪伴就没有教育吗?确实,陪伴是你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但这话反过来,真不能说你只要陪伴了你就算做好了教育。说极端一点,那些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他也有爷爷奶奶陪伴,但教育明显是缺失的,对吧?再举个例子,有的人他对孩子也每天在陪伴,可他就会陪孩子写作业,就会接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这种陪伴也是坑。所以家长的陪伴要有理念、有方法、该讲故事的时候你要讲故事,该亲子活动的时候你要和他一块儿玩游戏,这故事还不能瞎讲,游戏还不能乱玩,你得知道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对孩子更有营养,对自己孩子成长更有针对性;你要知道和孩子玩什么游戏对他更有价值,能锻炼提高他的什么能力,那这样的陪伴才是系统的、专业的、科学的,你才能在陪伴过程中帮助孩子成长。
第二个坑:起跑线焦虑症。
前些年很流行这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两年又有很多人反回来批判这句话,这一反一正,家长就更焦虑,我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抓紧跑啊?
其实要弄清起跑线这个问题,有两点你得先搞清楚了,一个是你的终点在哪儿,你别没搞清楚自己的终点就着急麻慌去抢跑,看别人去报舞蹈班咱也赶紧去学舞蹈,看别人去练跆拳道咱也赶紧去报跆拳道,这不行。你的终点就一个,要把自己家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才是你教育培养孩子的战略目标,对吧?先把战略目标弄清楚了,你才会有战略定力,围绕这个终点去安排自己的教育动作和教育节奏,说白了,咱不是为了隔壁老王家孩子会什么咱家孩子也会什么,他不会什么咱也可以不会什么,这不是咱们的目的啊!
再有一点,教育培养孩子是一个需要你干20年的活儿,咱就从他上幼儿园算到大学毕业,基本上就得20年,很漫长啦,那这20年里,他不同年龄段你该培养他什么,这个他是有自己成长的规律和特点的,我有一个观点,幼小养心,少年培志,青年筑梦,就是在孩子幼小阶段,3到7岁、最迟12岁之前要重点培养他的心智能力,要帮助他建立健全完善的心智模式,少年时代,13到17岁这个阶段,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志气、志向,让他对未来有期许、有追求,这样他才能有学习的内生动力,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未来学习。到了18岁以后,他就进入青年时代了,差不多上大学了,这时候就是他筑梦的阶段,这个梦不是空想,要开始对自己的未来的生活也好、职业生涯也好,这都要开始做规划了。
我说这幼小养心,少年培志,青年筑梦,他不是凭空说的,它背后对应的就是一个人心智成长的科学规律。
那你想,如果咱们做家长的能把这些规律都看清楚了,回过头再看所谓起跑线上的那点事儿,咱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
第三个坑:叫就事论事
这个是很多很多人不经意间就掉进去的坑。什么叫就事论事啊?就是常常纠结于现象,纠结于一个事本身,却忘了前面咱们讲的教育培养的战略目标,所以就脱离了终点去纠结起跑、纠结过程。我举个例子,孩子小的时候都有个磕磕碰碰的,很小的事儿,小孩儿脑袋磕桌子上了,那有的人就赶紧哄,哎呦快让妈妈看看磕破了没有,哎呀红了,好好,宝宝不哭啊,赶紧哄,怕他哭闹起来啊。你看,这就是就事论事,把这事儿糊弄过去,这就算解决问题。这还算好的,更糟糕的,哎吆,都怪爸爸把桌子没摆好,磕着我们宝宝啦,等他下班回来咱吵他!有吧?你看,这还是就事论事,你没想到这事正好是教育孩子的机会,教育他什么呢?“下回自己小心点”,这是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责任心的培养啊。你哄哄他,糊弄一下过去了,也就少了一次教育的机会,你要再把这事儿怪到他爸爸头上,这就是在教孩子推卸责任。我们身边为什么有的人一有点问题就习惯找理由找借口推卸责任,打小他就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
再举个例子,有很多人说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我送他去感恩训练营学一个星期,学成归来,孩子变了,见了你他会给你说妈妈辛苦啦,甚至晚上他要端盆洗脚水给你,妈妈辛苦啦,请洗脚,哎呦,把你感动的不行不行的,是吧?可是先别感动啊,我问你,他给你端过一次洗脚水,你见过他端第二次、第三次吗?不会有!为什么?这也是一种就事论事啊,他给你端那盆洗脚水,不是他的感恩心真的养成了,人家那是训练营的教练给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完了就完啦。
所以我说教育培养孩子一定不能只看表象,不能就事论事,就事论事,事还是事!
猫叔讲心智教育,心智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责任心、自信心、独立性、感恩心、同理心、专注力、创新思维、领导力、社交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还有问题解决能力,这是心智的十二项主题。把这十二项心智能力罗列出来,你就很清楚了,这些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才是我们要的高素质,也就是我们想要的所谓好习惯好性格啊,对不对?那咱们做家长的,心里时刻有这样一个图谱,你就可以把每天遇到的情况和这些关联起来,对照起来,你就不会轻易掉到坑里了!
编者按:伟业势如虹,辉煌启新程。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吴兴区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启承|星辰大海见吴兴》记者蹲点系列报道,以小视角呈现大时代,以小故事折射大主题,力图通过一组组变迁的时空记忆,多维度展现吴兴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期推出《记者蹲点|一个“靠山吃山”的“时髦村”》,敬请关注。
龙山村:一个“靠山吃山”的“时髦村”
孙雅萍
龙山村地处妙西镇南部,村内山水清远,自然环境优越。经过多年的发展,龙山村凭借丰富的山水资源,一步步解开乡村致富的“美丽密码”。在这里,村民依然选择“靠山吃山”,但这富含“美丽智慧”的“新吃法”,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更焕活了“金山银山”。
那一年,古朴的山村来了一位“奇怪”的年轻人。
作为来到龙山村的第一位乡村创客,蒋晓锋的出现引起了村民的疑惑。他们不理解年轻人来这的原因,更想不到若干年后的龙山村,是那么适合年轻人。
2017年,以乡村振兴服务平台为定位的谷堆乡创在龙山村正式成立。村中第一处实现蝶变的便是那间早已杂草丛生的废弃粮仓。在他与团队的努力下,一个集创意、创新、设计、规划、运营、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小型综合体悄然诞生。
从此,颇具文艺范儿的“谷堆乡创”成了龙山村中一道亮丽风景。以此为基地,蒋晓锋与团队为这个亟待开发的小山村提供了不竭的灵感与活力。
可以说,山还是那些山,但眼下的景致却不同了。
共享厨房、共享农家乐、民谣音乐节、民俗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纷至沓来的游客让村民又惊又喜。原来厨房可以出租、家门口可以办演唱会、笋干与土鸡是这么受游客喜爱。这个原本沉寂甚至逐渐“空巢”的小山村,似乎正在发生一些他们并不太懂却喜闻乐见的变化。
他们不懂的,正是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正如蒋晓锋所说,“来到这个地方,我们的定位就很清晰,我们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定位乡村主题,利用好、盘活好村域里的闲散资源、废旧资源,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吸引人流来到龙山村,实现村民增收。”
经过谷堆乡创的资源整合,美丽乡村的持续打造,龙山村自然环境更加优美,一个个文旅项目相继落户。这时候,村民们也渐渐明白了蕴含在美丽生态中的潜在财富。
“蒋晓锋的谷堆乡创项目不仅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带来6万元的收入和源源不断的人气,也为我们打开了发展思路,对于如何挖掘本土资源、发挥自然优势,我们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益忠介绍道,“ 我们村的民宿产业日趋完善,妙溪民宿更是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施益忠口中的妙溪民宿,正是90后女孩汪颖费尽心血打造的精品民宿。2018年年底,土生土长的龙山村女孩汪颖毅然辞去收入颇丰的证券工作,回到家乡发展民宿,成为该村第一个返乡的青年创客。虽然心中存有担心与顾虑,但这片正源源不断释放活力的土地让她不再犹豫。
山溪环绕,背靠竹山,妙溪民宿不仅造型别致,更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7间特色鲜明的主题房独具一格,无边泳池、星空餐厅、透明滑梯等诸多网红元素应有尽有。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凭借绝佳的生态优势与特色设计,汪颖的妙溪民宿一开业,就成了热门打卡点,迅速跃居湖州市十大最美民宿之首。
事实证明,龙山村这片绿水青山值得汪颖归来,更值得热爱乡村,拥有梦想的人前往。
在龙山村,妙溪民宿、泊心湾、薄坞里等特色民宿逐渐形成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等乡村旅游产业链。“之前,村民除了外出打工,就只能在家砍毛竹卖毛竹,靠山吃山,日子始终没有起色。”施益忠感慨道,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酒店、民宿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村民在家附近就能就业,获得一份稳定收入。不少村民自家就办起了民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从蒋晓锋到汪颖,龙山村的发展如星火燎原,势不可挡。
一杯咖啡“品尝”假日,帐篷底下畅谈言欢,此类场景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并不少见。俨然,假期选择休闲的乡村游已成当下最流行的生活方式。龙山村无疑抓住了风口,靠山吃起生态饭,各类业态迎来腾飞。
如今的龙山村,年轻、鲜活、时髦。
鹭coffee、阿姨家的小吃、刺毛塔营地、猫叔家的花园、村长家的菜……众多充满奇思妙想的网红店铺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往打卡。在这里,丰富的业态串珠成链,真正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持续转化。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吃山”,龙山村山水依旧,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却由2015年的不足2万元突破至2021年的114万元。不仅如此,通过开办民宿,平均每年每户创收8万余元,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了。
记者手记
从守着青山受穷到发展生态旅游致富,龙山村的华丽蝶变正是妙西镇多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龙山村的发展也给乡村振兴提供了思路——如何立足本地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走出一条以美丽生态引育美丽项目、以美丽项目助推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反哺美丽生态的“共富”之路。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