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百科

猫咪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猫咪百科 >

美国野猫成灾,中国流浪猫“失控” 辟谣:百兽都怕大猫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59 29


美国野猫成灾,国内流浪猫“失控”

据统计,美国家猫的数量。忧担的家学态生多已经超过了9,500万只,英国的家猫也有730万只,如果再算上流浪猫和野猫,这一家族的数量就更加难以想象了。仅仅是在美国本土,每年被猫吃掉的野生动物就有上百亿只,其中就包括不少的濒危物种,这也引起了很多生态学家的担忧。

美国的物种之殇:家猫和流浪猫带来的困扰

成年家猫的平均体长约为46公分,体重多在4~5公斤左右。在猫科动物的大家族中,家猫的个头儿并不算大,但是捕猎技术却相当高超。当家猫被人类遗弃之后,野生动物往往会成为第一批被“盯上”的对象。

家猫和流浪猫对野生物种的威胁究竟有多大?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全球的科学家已经辛苦研究了很多年,但由于猫的分布范围实在太广,而各国的研究人员却只能掌握小范围内的数据,因此很难推断出整体的概况。

美国本土的各种地形中均有野猫的分布

在2013年,美国史密森保护生物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整合多方数据,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关于家猫的大范围预测模型。 预测的结果却震惊了所有人——猫已经成为美国野生动物的最大威胁之一。

据估计,美国每年被流浪猫捕杀的野生鸟类就有13~40亿只,命丧猫口的哺乳动物更是多达63~223亿只。数据范围之所以相差那么大,是因为猫的捕猎过程非常隐蔽,潜在数量也难以确定。尤其是在野外,猫对野生动物的捕食强度就更加难以跟踪调查了。

被猫杀死的野生动物

家养猫和流浪猫都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而且食谱也相当广泛。意大利的研究人员曾对145只猫的捕猎行为进行过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被猫捕杀的2042只动物中,涉及的物种至少有207种,其中大多数都是鸟类和啮齿动物。 蛇、乌龟、蜻蜓等特殊物种也在猫的捕食名单上。

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被家猫和流浪猫“屠戮”的国家。在加拿大,每年被猫捕食的野生鸟类超过2亿只;在波兰,每年至少有1.36亿只鸟类和5.8亿只哺乳类动物被猫捕食。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猫灾”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赏金猎人击杀野猫

澳大利亚:野猫的引入已导致20多种哺乳动物灭绝

澳大利亚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大陆,岛上有很多全球特有的物种。澳洲大陆上的鸟类有650多种,其中有450种是都澳洲特有的。 全球的有袋类动物(袋鼠、考拉、负鼠等等)绝大多数也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约有29%的城乡居民都饲养了家猫,其总量大约在270万只左右。这些家猫由于各种原因流浪到野外,野性越来越强,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大,成了让澳洲政府非常头疼的“生态杀手”。

从1820年以来,澳洲野猫的范围在不断扩张,如今已遍布澳洲州全境

“野化”的流浪猫已经充分适应了澳大利亚的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生境类型。成年的野猫不仅能够击杀10斤左右的大蜥蜴,甚至还能拿下60多斤重的袋鼠。科学家估计,猫的引入至少导致了20种澳洲野生动物的灭绝,受到牵连的本土物种更是多达100多种。

以澳洲的珍稀野生动物——琴鸟为例。墨尔本的舍布鲁克森林是琴鸟的重要保护区,这里同时也是8000多只野猫的藏身之地。

琴鸟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琴鸟丧失了飞行能力,只能在地面上生活。更要命的是,为了吸引雌性个体、争夺交配权,雄性琴鸟会刻意展示漂亮的尾翼并发出响亮的叫声——对隐藏在角落里的野猫而言,琴鸟无疑成了送到嘴边上的“肥肉”。

在20多年前,该保护区内还有130只琴鸟,如今的数量却只有原来的一半。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泛滥的野猫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在澳大利亚的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

被捕获的澳洲野猫

在整个澳洲,野猫的数量大约在200~600万只左右,这些野猫每天都会捕食上百万只鸟类和哺乳动物。面对这样一个“头号公敌”,澳洲政府在2020年就计划在全境范围内扑杀野猫,投入的资金更是超过了2亿美元。

现在看来,澳大利亚在这场“人猫大战”中输的一败涂地,清除野猫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流浪猫会逐渐适应野外环境,成为野猫的“后备军”;另一方面,野猫自身的繁殖和强大的生存能力也给这项“野猫清除计划”带来了极大阻碍。

“失控”的国内流浪猫:一年吃掉120亿只动物?

在国内,关于流浪猫捕食行为的研究并不多,直到2015年才开始有零星的报道。很多人都很好奇,国内的流浪猫究竟有多少?具体的数字估计没人知道,想要全面了解流浪猫的捕食数据也绝非易事。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流浪猫的数量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国土面积,二是人口数量。

为了评估猫对国内野生动物的威胁程度,国内的研究人员另辟蹊径,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而调查的对象也分为了两大类:散养猫和流浪猫。

街头流浪猫

所谓散养猫,指的是有固定饲主和稳定食物来源,同时还能够自由外出活动的猫。散养猫虽然不会专门以野生动物为食,但考虑到庞大的基数,这一群体的潜在威胁依然不容忽视。相比之下,流浪猫对野生动物的威胁明显更高,这一群体也是重点考察的对象。

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境内,每年被猫捕食的小型兽类约有36~98亿只,鸟类则为27~55亿只。 每年还有14~43亿只的爬行动物、11~38亿只的两栖动物以及16~36亿条鱼类沦为“猫粮”。

如果把所有的受害物种累加起来,那么每年大约有120~329亿只野生动物被家猫和流浪猫捕食!

总结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猫患”,国内也同样无法回避这一现实问题。在国内,流浪猫群体受到了爱猫人士的拥护,但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流浪猫的“失控”也确实给其他物种带来了生存危机。

澳大利亚的惨痛教训已经表明,想要彻底清除流浪猫和野猫根本是不现实的。就目前来看,可行性最高的方法还是要提高居民的责任意识,减少宠物猫的弃养和散养现象——让流浪猫回归家庭,这是成本最低,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流浪猫##野猫##国内##澳大利亚##保护动物#

辟谣:百兽都怕大猫

在家养的宠物中,猫咪算得上是最讲卫生的了,家猫咪为什么那么爱干净呢?

其中的奥妙,都在猫科动物的气味标记里。

百兽为什么都怕大猫?

前苏联研究者在科考中曾遇到这样两个例子。一只野猪夜里回窝,发现不久前有只东北虎在它的窝里睡过,就赶紧离开了,再也没回这个窝。一只狍子在小道上发现了老虎的新鲜脚印,吓得立即跳起来逃走了。

在印度和东南亚,当虎、豹出现,白斑鹿、水鹿、赤麂、豚鹿甚至白肢野牛都会发出响亮、刺耳的警戒叫声,就连大象见了老虎有时候都会躲着走。

同样,在欧洲,马鹿、野猪和狍子嗅到欧亚猞猁留在树桩上的气味,都表现出高度警觉,并立即逃离,连母狼都耳朵向两侧平伸,表现出恐惧和驯服

虎是兽中之王,欧亚猞猁在欧洲和北亚也是最大的猫科动物,百兽对这二者的反应很具有代表性。 百兽为什么都那么怕大猫呢?

在白俄罗斯的研究发现了端倪。原来,猞猁往往在一个隐蔽地区蛰伏起来,进食和休憩数日。然后离开这里,把整个领域巡视一遍,沿途留下气味标记,再返回来蛰伏。更有意思的是,同一地区的猞猁标记领域的周期具有很强的同步性,即它们倾向于在一两天之内几乎同时标记领地。

这样,森林里通常连续6-14天很难见到新鲜的猞猁足迹,百兽已经习惯了这个状态。然后忽然间新鲜的猞猁脚印到处都是,这足以引起百兽的恐慌——猞猁大王究竟在哪里?

可见,百兽怕大猫并不仅仅是因为大猫可怕,更重要的是它们行迹诡秘

大猫为什么要四处留下气味

大猫四处留下气味,无疑会暴露自己行踪,引起猎物警觉。既然如此,大猫为什么还要四处留下气味?

原来,气味标记是大猫的重要种内通讯手段。一些标记使大猫聚到一起,另一些标记使大猫彼此间保持距离。

猫科动物的领域性很强,每只大猫都有着自己排外的领域。雌性大猫的领域中包含满足其自身及哺育幼仔所需的充足食物、水源和巢穴,而雄性大猫的领域中不仅包含这些,它们总是将尽可能多的雌性大猫囊括在自己领域内,以独占与后者的交配权。

为了保证自己对领域的占有,地主大猫通常将气味标记建立在常用移动路径旁和领域边界处,向邻居和过路的同性个体宣告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地主大猫会定期更新气味标记,如果不再更新通常意味着地主已经死亡。

这样,地主的气味标记就构成了其他个体行进的“指示牌”,时间久的标记意味着“前进”,新鲜的标记则意味着“停止”或“等待”。

气味标记并不能必然将其他大猫排除在地主的领域之外, 地主的领域中时有过路者出现,邻居偶尔也来串门,这些都说明气味标记并不构成不可穿越的屏障。 这象征着地主有与入侵者一战的自信和决心。 通常只有正值壮年的大猫能占住一块地,并进行气味标记,向所有同类宣示占有权。亚成年大猫是不进行气味标记的。

动物学家观察到,没有领域的流浪大猫很少或完全不进行气味标记,而且不敢在有地主占领的地区逗留太久,说明它们明白自己处于劣势。

在发情期,气味标记也能起到将大猫聚到一起的作用。以老虎为例,雌虎在每个发情周期只有2-3天会接受雄虎的求爱。因此对雄虎来说,及时找到雌虎并在其发情的时候向其求爱是非常重要的。发情期的雌虎气味标记更频繁,是平时的两倍,而且尿液中含有可以被雄虎识别的特殊成分,这在野外能确保雄虎及时出现。

虽然大猫留下气味会暴露自己的行踪,但鉴于气味标记在种内通讯中的重要地位,大猫必须进行气味标记。

动物学家发现,猫科动物的气味标记主要有三种形式,而家猫至今仍保留了这些重要习性。

第一种是磨蹭。多数猫科动物都会用脑袋或脸颊在物体上磨蹭,在繁殖季节频率更高。猫咪至今仍喜欢在墙角、桌子腿和主人的腿上蹭。

第二种是挂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磨爪子”。野生大猫的挂爪通常位于笔直的树干或水平的木头上,这并不是真的磨爪子,而只是除掉爪鞘上的松动部分,让新的尖锐的爪子长出来。挂爪标记的优势是明显而且持久。家猫抓沙发和垫子的恶习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种也是最常见的气味标记形式是喷射尿液。家猫现在会尿在猫砂里并自己掩埋,但发情期未绝育的公猫乱尿是非常烦人的一件事。

百兽都怕大猫,大猫还怎么捕猎?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猞猁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蛰伏数日,巡视领域数日,如此循环。相应的,猞猁的领域也可以分成不同的部分。它们会选择一个隐蔽场所,在这里埋伏狩猎,捕获猎物后在这里进食,吃饱后就在这里休息。我们把这里称之为猞猁的住所。

住所周围通常非常隐蔽,有茂密的灌木丛和横七竖八的倒木。猞猁的领域虽大,住所附近才是它打猎的地方

而对于领域其他部分,猞猁虽然沿途留下气味标记,但并不在这里打猎。 由于猞猁倾向于在一两天之内标记全部领域,而且整个种群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一时间整片森林里到处都是猞猁的新鲜气味,即使马鹿和狍子察觉到猞猁的存在,它们也不知道往哪里逃。

而在猞猁蛰伏期间,整片森林里都没有新鲜猞猁气味。猫类在住所附近会将粪便和尿掩埋起来,避免引起猎物注意。尤其是哺乳期的雌性猫类,会特别注意清除住所周围的气味痕迹,以确保幼仔安全。

这样,马鹿和狍子可能就误打误撞来到了猞猁的藏身之所,而猞猁已经恭候多时,随时准备咬上致命的一口。

其他大猫的情况也和猞猁相似。所以,大猫用气味标记领域,并不会影响到它们捕猎,我们无需为它们担心。

猫咪为什么那么爱干净?

猫咪可以说是家里最讲卫生的宠物了,它们会使用猫砂把自己粪、尿掩埋,发情公猫虽然会到处乱尿,但通常也不会在自己吃饭、睡觉的地方撒尿。很多猫友将这些单纯解释为猫咪爱干净。

实际上,由于饲主为猫咪提供可口的食物和安全、舒适的窝,家猫已经将主人的家,尤其是自己吃饭睡觉的地方视为住所。

今天的家猫衣食无忧、安全无虞,但它们的野猫祖先长期过着食不果腹、担惊受怕的生活。如果它们在住所附近暴露自己的尿迹,这气味很容易吓走猎物,引来天敌。因此它们在住所附近总是会把尿迹掩埋起来。

国外有研究显示,农场里散养的猫在农场内会掩埋自己粪便和尿,在农场外就不去掩埋,相反还会将排泄物留在路边显眼的地方。

动物志家里也有一只公猫主子,在未绝育前也会乱尿,上图红点是他当时乱尿的地点,洋红圈是他的猫砂盆所在地。可见,红点都位于靠近入户门和窗户的地方,这些都处于他的领地边缘,同时可以听到窗外母猫叫春声。发情公猫都有扩大地盘和寻觅母猫的倾向。

绿点是他睡觉的地方,蓝点是他吃饭的地方,他是绝对不会在这里尿的。在他绝育前的发情期,他要上床我从不拦着,目的就是让他把床视为他的住所,不要在上面乱尿。猫毛虽然不好清理,总比猫尿强得多吧。

看来,猫咪讲卫生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爱干净,其中更是蕴藏着它们祖先生存的大秘密。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