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01 34
文/王大野
配图/网络
很多铲屎官家里的猫咪,平时在家很胆大,睡觉的时候都是四仰八叉、有恃无恐在地板上到处躺,却在陌生人到来的时候惊慌失措地逃窜。
可能铲屎官们会说:“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猫咪本来就很怕生啊。”
这话说的也没错,猫咪的警戒心很强,躲避危险是它的本能。但是呢,依然有一些铲屎官的猫咪社交能力超级好,不仅不怕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的抚摸,还能被主人带出家门遛。还有的猫咪还能在主人骑自行车的时候,乖乖趴在主人肩膀上,完全都不会被马路上的汽车和行人惊吓到。这种“别人家的猫咪”让很多人羡慕。
同样都是猫咪,为什么“别人家的猫”总是略胜一筹呢?难道是猫咪品种的问题?
这个问题得从猫咪的性格和成长环境说起。
不是所有的猫都具备相同的性格特征,每只猫的性格都是不同的,这其中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猫爸爸。而最关键的还是看猫咪的“社会化阶段”是如何度过的。
猫咪的社会化阶段是相当重要的,理想的时期是在出生后12周左右,这一时期让小猫待在猫妈妈身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让猫咪和猫妈妈,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生活,能使它精神上更稳定,更容易适应社会环境。有了这个基础,猫咪就很容易学会跟其他的猫以及人类相处。
反之,就会有两个极端。假如猫咪从小到大一直和猫群在一起,比如野猫,从来没有和人类相处过,就会有高度的警惕性,不懂得如何与人类相处(假如这时候人类强制去接触它们,很容易出现猫攻击人类的现象)。假如猫咪从出生就是被人类带大的,期间也没有接触过别的猫咪,那这只猫可能不懂如何和其他猫咪相处。
可能很多铲屎官会问:“我家的猫咪3个月之后才接回家,之前一直和猫妈妈生活在一起,并且接回家后,它和我的感情一直很好,为什么就是怕陌生人呢?是品种的问题吗?”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有些品种的猫确实比较温顺,有些猫咪相对来说比较活泼。但品种问题并不能决定它后期和人类的相处方式。
假如猫一直在室内养,并且在小时候的“社会化时期”没有接触过主人以外的人,忽然让它见到其他人,气味和声音都很陌生,它必然会感到害怕。
有些猫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前主人太凶、体罚过猫,会给猫留下心理阴影。假如再遇到相同或相似的人,猫咪都会感到恐慌。
对于一直都与陌生人接触比较少的猫,客人的某些不经意的举动都能让猫吓一跳。假如是声线很粗,声音很大,并且身材很魁梧的男性,会更让猫感到害怕。有不少猫咪不排斥和女性客人接触,却很害怕和男性客人接触,就有这部分原因。
拿我家的猫来说,大猫小时候就生活在多猫家庭里,4个多月的时候才被我接回家。它特别喜欢家里来客人,并且喜欢被客人抚摸。而二猫是只很小就没有猫妈妈的橘猫,2个多月就被我带回家,好在能和大猫和谐相处。本来性格很活泼不怕人,却在6个月大的时候被我不懂事的表弟吓到了,从此就非常害怕陌生人,而最怕的就是身材高大的男性,尤其是我表弟。表弟在我家待多久,它就能躲在床下多久。
喜欢亲近人类的猫,比较容易读懂人类的意思,就像我们平时说的“通人性”。所以,它们能通过陌生人的行为举止来判断出是否对自己有威胁。而很怕陌生人的猫,除了不喜欢陌生人身上的气味,还因为之前有过被相似类型的人欺负的痛苦经历。
对喜欢猫咪的客人来说,看见猫咪萌萌的样子就想去抱去抚摸,有时候这种过于直接的举动会吓到猫咪。有的客人觉得猫咪很漂亮,目不转睛地盯着猫咪看,这会让猫咪感到压力和威胁。
正确的方式:如果客人想和猫咪亲近,尽量不要盯着猫咪看。当猫咪走到跟前的时候,最好慢慢蹲下身子,先伸手指让猫咪闻闻气味。猫咪确认气味后,再慢慢地、温柔地抚摸猫咪的脑袋。客人可以边抚摸边夸赞猫咪,注意说话的声音语调要温柔。不要一开始就去追着猫咪跑,或者对猫咪大声说话。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猫咪特别害怕小朋友了。
对于比较内向胆小的猫咪,看见客人会立即藏起来。这时候,客人千万不要去硬把猫咪拖出来玩耍,否则很容易让猫咪感受到威胁,出现一些应激反应。
对于已经接受客人的猫咪,可以让客人用逗猫棒与猫咪玩耍,也可以让客人喂食猫咪喜欢的零食。这样会更容易让猫咪适应客人。
有不少铲屎官羡慕别人家的猫咪,主人逛超市偷偷藏在手提袋里,猫咪都能乖乖的不吵不闹。于是,有一部分铲屎官开始效仿,却起到了反效果。
上面我们就说到,猫咪在3个月之前要和猫妈妈在一起学习最基础的本领。在猫咪的成长期间,想让猫咪不那么胆小,可以让它接触不一样的事物,比如:别的猫咪、狗狗、老人、小孩等。并不是在过了这个阶段后,忽然让猫咪做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比如带到大街上、带去海边等)。
“别人家的猫”可以带出门,离不开主人在猫咪社会化阶段就开始培养猫咪。所以猫咪才会习惯这种社交环境。
就拿暹罗猫来说,很多人误以为所有的暹罗猫都可以像狗狗一样出门遛着玩。其实呢?假如猫咪从小到大都没有出过门,忽然带出去,不管是什么品种的猫咪,都会感到害怕。有的猫咪受到惊吓后,甚至会出现尿闭。
所以,铲屎们一定不要盲目模仿别人。
假如想在猫咪的社会化时期培养猫咪出门玩耍的习惯,也一定要注意观察猫咪的情绪。假如猫咪很害怕很抗拒,就不要再尝试了。 一定要做好猫咪的疫苗和驱虫的工作。
你家的猫咪性格怎么样呢?一起聊聊吧?
猫咪喜欢咬人是因为性格太野?实则都是主人惹的祸!
猫咪到底能不能喝牛奶?这次总算是真相大白了!
猫咪之间打架的原因看似很奇葩,其实原则性很强,你了解吗?
多久给猫洗一次澡合适?很多人都做错了
害怕被宠物医院坑钱?猫咪做的这些检查项目有必要吗?
相信每一位读者和大尧一样,都希望且喜欢自己的猫咪粘人、亲人,心里有主人,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性格条件,却让很多铲屎官犯了难。
“猫咪养不熟”、“猫咪胆小怕生”、“猫咪咬人凶人”,这三个情况属于最常见的性格问题。很多铲屎官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都很头疼,根本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和猫咪建立信任,打好关系。
所以,今天大尧给大家准备的话题是:如何调节猫咪“胆小怕生不亲人”的心理状态。下文共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从哪些实际方法可调节猫咪“胆小怕生不亲人”心理状态、猫肢体语言与信任等级制图。按照惯例,重点加粗,方便阅读,如有兴趣欢迎阅读全文。
我们可以把调节该心理状态,想象成建立信任关系,这样比较好理解。因为猫咪信任你了,自然而然就胆大粘人了,把你当“亲人”,就真的亲人了。
可以通过这六个办法来实现该目的:
一、互动奖励
互动奖励,顾名思义就是和猫咪互动后,给予猫咪一定对猫咪有吸引力的奖励。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猫咪从心中把与人互动和奖励联系在一起,达到信任主人的目的,从而改变“胆小怕生”的心理状态。
你可以通过奖励零食、营养膏、罐头,甚至短时间的挠挠头挠挠下巴都可以。
互动的话,可以考虑逗猫棒、激光笔这种与人强相关的互动方式。
二、尊重空间
这一点我认为还是蛮重要的。尊重空间,就是给予猫咪一个无人打扰生活空间。
说白了就是别管它,放上水、粮、猫砂盆,让它自己寻找自己最舒适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默默关注它就好了,当猫咪需要你的时候会主动找你的。
一般五月龄以下的猫咪适应能力较强,成猫需要较长时间。当猫咪适应环境后,会主动信任主人的,也能达到调节“胆小怕生”心理状态的的目的。
三、尊重行为
不要强迫做一些事情,如强抱、强吸、强撸、强搂。在猫咪不愿意的情况下,这样做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当猫咪在睡觉、饮食、如厕等日常行为时,避免打扰或惊吓到猫咪,这样没有任何有利作用,只会给猫咪带来压力及焦虑。
尊重行为,为了保持目前和猫咪的信任等级。
四、积极互动
把每一次和猫咪的互动都变成积极互动。
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和猫咪互动时,让猫咪获胜。
实际操作就是,在使用逗猫棒和猫咪互动时,你一定要让猫咪抓到逗猫棒几次,这样猫咪也会获得成就感的,会使心情变好,从而把和主人的互动变成积极互动。达到信任主人,调节“胆小怕生”的目的。
而不是没有一次让猫咪抓住逗猫棒,一些猫咪会认为这是主人在戏弄它,慢慢产生隔阂,所以猫咪适当的取胜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学会了解触摸极限
当建立一定信任等级时,猫咪可能会偶尔让你抚摸它。了解触摸极限有助于保持和提高信任等级。
你需要了解触摸极限,意思就是触摸多久,多轻多重时,猫咪可能会对你发动“爱抚攻击”。猫咪允许摸多久,如何被摸能接受,这个过程你需要循序渐进的了解,每只猫可接受程度受猫年龄、性格等影响。
爱抚攻击(petting aggression):在和猫咪玩耍时或玩耍后,猫咪突然的抓咬行为被称为爱抚攻击。产生原因可能就是在玩耍时,猫咪本能产生了捕猎反应。
六、药物
下策中的下策,找兽医,购买信息素药物,通过满足猫咪轻松及幸福感,来达到信任主人的目的,不推荐。
提升和猫咪信任等级之前,可以通过猫咪的部分肢体动作来了解和猫咪的信任等级。
猫咪喜欢你?猫咪讨厌你?猫咪不信任你?猫咪想让你陪它玩?这张图都有对照,有兴趣可放大查看。
此图并不全面,因为猫咪的很多行为习惯根本无法统计,只能从几种大众肢体语言来进行对照。
本文知识点到此结束,猫咪不粘人、凶人都可以试试上文的六个办法,绝大多数猫都能在短时间内(一周)做出改变,一些年长、流浪猫可能比较费劲,需要主人持之以恒的信心和耐心。切记不要动用武力和暴力,这样只能把仅存的信任关系支离破碎,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心理障碍。
希望大家猫咪的性格,都是各位铲屎官想要的样子!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