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百科

猫咪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猫咪百科 >

“石”在蓝瘦,如何科学搞定猫咪尿石症 犬猫磷酸氨镁结石、嘌呤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的原理和管理一起看看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02 21


“石”在蓝瘦,如何科学搞定猫咪尿石症

今天我们就从猫尿石症的分类、症状、发病机理、怎么饲养管理几个方面认识它,更科学地保护猫咪。

1.什么是下泌尿道疾病?

下泌尿道疾病中下泌尿道结石和特发性膀胱炎最为常见。猫咪尿石症约占猫咪下泌尿道疾病的20%,最常见的结石为鸟粪石(磷酸铵镁结石)及草酸钙结石。

鸟粪石是一种可溶性结石,多发于膀胱,母猫更常见,发病年龄一般小于7岁(4-7岁高发),在碱性尿液、镁离子浓度高时易形成,约占结石的45%,鸟粪石的形成多与尿液浓度、PH及矿物质的过量摄入及排泄有关。临床上约30%的猫尿结石是单纯性鸟粪石,1-2岁的母猫的鸟粪石结石大部分发生在膀胱内。鸟粪石时常复发,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草酸钙结石属于不可溶结石,一旦形成,需要通过外部手段清除,比如膀胱镜、激光碎石、膀胱切开术等,多发于上泌尿道,猫咪90%的上泌尿道结石(肾脏、输尿管)是草酸钙结石,发病年龄一般大于7岁,在酸性尿液、低镁高钙时易形成,约占结石的48%,多发于长期服用尿液酸化剂的猫,且公猫的草酸钙结石发生率高于母猫。

二者的形成与饮食成分密切相关。轻微的结石通常无症状,结石较大时依所处部位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症状。

猫尿结石成分的改变(1981-2012)

研究表明:在猫尿结石的组成成分分析中,鸟粪石的含量逐渐降低,草酸钙的含量升高,这与近些年酸化剂的过度使用高度相关。

2.如何判断猫咪有尿结石?

患有尿结石的猫咪可能表现为:尿失禁、随地排尿、尿频、尿痛(嚎叫)、尿血、少尿或根本不能排尿(排尿困难)、过度理毛。

个别可能伴随呕吐、腹泻,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但这些常常是泌尿道问题的常见症状,并不是尿道结石的特异性症状,而呕吐症状多数情况下与尿闭相关(滞留在血液中的毒素刺激胃肠粘膜)。

3.发病机制与风险因子

一般来说,尿石症的诱因多与尿液pH值、溶质的饱和度(水分缺乏、矿物质)、促进因子的存在、抑制因素的缺乏、感染/炎症的存在、时间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但鸟粪石的形成机制与其他结石又有一些差异,在鸟粪石尿石症中,鸟粪石结晶与溶液中的其他溶质自由反应结合,称为鸟粪石活性产物(SAP),这也会影响结石的形成。当SAP增加到尿液过饱和程度时,结晶体聚集,形成尿石,随着SAP浓度的进一步升高,可以发生自发结晶。

尿pH值是决定SAP的最重要因素。尿pH值和SAP可由膳食调整和尿液酸化剂减小。一项评估饮食中鸟粪石和草酸钙尿石症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没有尿石症的对照组动物相比,存在尿石症的猫体内镁、磷、钙、氯和纤维浓度的增加有利于鸟粪石的形成。

随着膳食脂肪含量的增加,鸟粪石尿石的形成减少。柠檬酸盐等天然抑制剂可能降低鸟粪石的相对尿液过饱和度,类似于其减少草酸钙形成的机制(竞争性与钙结合)。 研究表明当尿液的pH<6.4时磷酸铵镁结石开始溶解,尿PH为6.4时比PH为7.7时对鸟粪石的溶解度高100倍。

无菌的鸟粪石通常在不到2-5周的时间内即可开始溶解。无菌结石溶解的平均时间为36天(14-141天不等),对于有菌性结石溶解的平均时间平均为44天(12-92天),感染性结石比非感染性结石更难被溶解。

膀胱粘膜屏障破损 菌毛与致病菌的结合位点结合

感染指的是泌尿系统当中感染源的定植、增殖并持续存在,感染源通常以细菌为主,其余还包括真菌与衣原体。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和克雷伯氏菌等。

犬泌尿道的细菌感染比猫更容易发生,大多数犬鸟粪石都伴有尿路感染。然而近95%的猫鸟粪石是无菌的。

感染可通过尿素酶的产生增加尿铵浓度和pH值,这两者都可能导致鸟粪石结石。产脲酶菌(葡萄球菌等)会产生尿素酶,尿素酶会将尿素转化为氨,继而通过氢离子转化为铵,铵直接参与鸟粪石的形成,并通过局部尿路上皮损伤间接促进内核的形成,因而对于感染性结石而言,控制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情况下,泌尿道有自己的防护机制来避免感染,这些机制包括:正常排尿频率与排空、充足的尿液;泌尿道的正常解剖结构(生理弯曲、尿道高压区);泌尿道粘膜的GAG保护层屏障;尿液的抗菌性(高渗性和酸性);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和大的血流量等。当这些防护机制异常时就会发生泌尿道感染。

膀胱壁电镜下对比图

研究表明成年猫最常见的鸟粪石是无菌性鸟粪石,但1/3(28.6%)尿结石患猫都有明显的下泌尿道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占到1/3-2/3。

感染较常见于10岁以上的老年猫(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患猫,10岁以上且有下泌尿道综合症的猫,50%都有泌尿道感染的问题。

炎症会使尿道下层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伴有血浆蛋白渗出现象,继而增高尿液PH,促进鸟粪石结晶形成。

研究还表明高灰分(粗灰分)日粮与结石形成有关,干粮与半干粮的镁含量与总灰分相关,但罐头猫粮与灰分含量无关,高镁摄入与鸟粪石结晶密切相关。

无论我们怎样赋予猫咪人的性格,猫采食都是为了满足热量需求,而干猫粮的热量比罐头要低,但镁含量高,且更富含膳食纤维难消化,镁摄入多;

所以相比于鲜肉和湿粮,摄入同等热量,猫咪要摄入更多的干粮,镁摄入量更多。肥胖与鸟粪石结石有一定联系,这与过度摄食和镁离子摄入也有关系;

同时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吸水性,随粪便丢失的水分增加,尿量减少,增加了结石盐分的浓度。

鸟粪石溶解原理:尿液pH是鸟粪石形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酸性环境能够使磷酸盐去质子化,从而提高磷酸盐以三价阴离子形式存在的比例,从而降低SAP(磷酸铵镁活性产物)。尿液的酸化及SAP的降低都可以通过改变日粮来获得。 对于尿石症,降低尿液中结石形成物质的饱和度也非常重要。对于磷酸铵镁结石或尿酸盐结石这类可溶性结石,可通过酸化尿液,增加尿量和限制镁、磷含量的日粮来溶解和维护泌尿道健康。

腹部侧位X线片

X射线检查可见膀胱内充满高密度团块

4.预防饲养管理建议与治疗

01解痉止痛、抗感染

对于感染性结石,抗生素要用到结石全部溶解,因为溶石过程中细菌会从结石中释放出来。

02降低尿液溶质饱和度

大量饮水,促进排尿,稀释尿液,缩短尿液潴留时间,减少晶体形成。据美国NRC建议:日摄水量为每日摄入干物质的2~3倍。假设一只猫咪每天吃含水量为10%的猫粮100g,则猫粮中的干物质含量为90g,那么猫咪的建议日摄水量就是180~270ml,那么这只猫一天的饮水量应该不低于170ml;

选择湿粮、罐头、鲜肉等含水量高的食物饲喂;

鼓励饮水:提供鸡汤鱼汤等调味水、流动活水、移动水碗或者“奇形怪状”的水碗,碗最好是不锈钢碗;

03控制饮食,减少矿物质摄入

如果已经形成结石,选择溶石食物作为唯一食物来源;

避免摄入过量的镁、磷、钙、氯,饲喂低镁食物(处方粮或功能调理粮);

以自由方式进食,不定点饲喂:避免大量进食可以减弱餐后碱化趋势;

04调控尿液PH<6.5

不要过度酸化,保持在6-6.5;

食用酸化食物或尿液酸化药物(两者选一即可,但若是猫咪同时有草酸钙结石,这种方法慎用!);

尿液酸化至<6.29可能增加草酸钙尿石形成的风险。尿液酸化剂(DL-蛋氨酸、氯化铵)仅在尿液pH值>6.5且自由饲喂条件下使用;

如果存在溶石饮食禁忌(如怀孕、生长期)或存在梗阻,建议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进行结石清除;

05促进内层粘膜修复

修复粘膜屏障,可进一步减少炎症以及蛋白渗出、阻断细菌在粘膜上的定植。

06患病动物需要的诊断检测

尿液分析:评估尿液比重、结晶尿、尿液pH值(以评估饮食功效);

尿液培养:评估并发感染,细菌感染的病例,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尿液细菌培养;

腹部影像:评估早期复发;

x光影响下巨大的膀胱结石

犬猫磷酸氨镁结石、嘌呤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的原理和管理一起看看

1、非感染性鸟粪石

1-10岁年龄段的猫容易形成非感染性鸟粪石,发生率无性别差异。这种结石主要与饮食和遗传因素有关。实验证明,食物含镁量0.15-1.0%即会引发此类结石。镁对鸟粪石形成的影响与尿液pH、离子、矿质元素等有关,另一重要影响是水摄入和尿液体积。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产生酸性尿液,可降低猫形成鸟粪石的风险。

通过调整饮食中的镁离子、磷酸根和蛋白等含量可以促进尿液呈酸性,溶解非感染性鸟粪石。对22例患有膀胱鸟粪石的猫饲喂含镁0.058%(以干物质计)、氯化钠0.79%(以干物质计)的湿粮(罐头)2-4周后,鸟粪石发生溶解,尿液pH为6.0。在鸟粪石完全溶解前,应每4周进行尿检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射线检查确认完全溶解后应继续2周饮食控制。如果治疗未能溶解结石,说明含有磷酸氨镁之外的其它矿质元素,需进行手术移除。

非感染性鸟粪石的预防方法包括:

1.控制尿液pH低于6.8;

2.增加尿液体积;

3.降低饮食中镁离子、氨根和磷酸根。

2、感染性鸟粪石

感染性鸟粪石是由产脲酶微生物感染引发的,饮食结构对此类结石影响不大。犬类、1岁以下和10岁以上的猫易形成感染性鸟粪石,雌性犬易发,猫中无性别差异。

为了溶解感染性鸟粪石,可以根据抗菌制剂的特点和活性添加至宠物食品中,大约70天可完全溶解。溶解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添加量,因为分散在结石中的微生物会随着结石溶解而不断释放,如果抗菌剂用量不足则溶解停止,会再次发生感染。结石完全溶解前需每4周进行一次尿检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完全溶解后继续2-4周的抗菌治疗。如果结石未能溶解,需要进行手术移除。

3、嘌呤结石

明尼苏达州尿石中心的统计显示,嘌呤类结石数量约占5-8%,其中大多数是尿酸盐结石,黄嘌呤类结石数量低于0.2%。

1、尿酸盐结石

尿酸氨是最常见的嘌呤类结石,容易发生在特定品种和患门静脉异常的犬中(尤其幼龄犬),发病时间一般在4岁前。与门静脉异常有关的尿酸盐结石通常是尿酸氨,在1岁前即可诊断出。

摄入含蛋白35-50g/1000kcal的处方食物可增加排尿量和尿液碱性,同时添加别嘌呤醇(15mg/kg PO q 12h)可以帮助门静脉异常的犬溶解尿酸氨结石。别嘌呤醇可以影响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阻止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进而阻止尿酸产生。这种组合治疗方式可以使约65%的结石变小或数量减少。但在对肾功能障碍的犬使用别嘌呤醇时,需降低用量并考虑肾脏保护措施。治疗中,建议每隔4周进行尿检和膀胱造影,尿液pH大于7.0,尿液不含结晶。4周治疗后结石在数量或大小上应降低一半,否则需进行手术移除结石。 药物对猫尿酸盐结石的溶解效果和安全性未经研究证实,手术治疗依然是首选方案。

犬猫预防尿酸结石的关键是降低尿酸和氨根离子浓度、增加排尿量和维持尿液呈碱性。为猫选择低蛋白食物(蛋白质含量为50-65g/1000kcal的处方罐头),控制犬饮食中的嘌呤对90%以上的病例都有效。 可以在饮食中添加尿液碱化物质(如柠檬酸钾75mg/kg PO q 12h)使尿液pH大于7.0。犬可使用别嘌呤醇(7-10mg/kg PO q 12-24h)防止尿酸结石复发,但此方法对猫的作用未知。每4-6个月应进行尿检和腹部超声或膀胱造影监控预防效果,尿液pH应大于7.0,犬、猫尿液比重应分别低于1.025和1.035,尿液中不应存在结晶。

2、黄嘌呤结石

别嘌呤醇的使用可降低血液和尿液中的尿酸,但同时会增加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浓度,若饮食中未控制蛋白和嘌呤含量,则容易形成黄嘌呤结石。停用别嘌呤或控制饮食中蛋白和嘌呤含量后,结石会发生溶解。如需再次使用别嘌呤醇,剂量要控制在之前的25-35%。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溶解猫的黄嘌呤结石。黄嘌呤结石的预防方法是选择蛋白含量为50-65g/1000kcal的食物,一项研究中,严格控制饮食中蛋白含量和食物碱性后,10只猫中只有1只在2年内发生复发,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黄嘌呤结石移除后3-12个月内就会复发。

4、胱氨酸结石

胱氨酸是由肾脏过滤重吸收的二硫氨基酸,当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缺陷时,尿液中胱氨酸浓度过饱和形成胱氨酸结石。胱氨酸结石数量占犬猫结石的1%,猫发病无性别差异,雄性犬发病较多。家养短毛猫、英国牛头犬、纽芬兰犬和腊肠犬是易发品种,平均发病年龄在3-4岁。

巯基化合物(如2-MPG)可溶解犬的胱氨酸结石,推荐用量是15mg/kg PO q 12h,一般1-2个月即可溶解。治疗中需每个月都进行一次尿检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应保持尿液pH大于7.5,比重小于1.025。如果仍未溶解,考虑手术移除结石。

预防胱氨酸结石可以选择低蛋白、碱性饮食或添加2-MPG。当尿液pH大于7.2时,胱氨酸溶解性增加,因此可以在饮食中添加柠檬酸钾(75mg/kg PO q 12h,调节pH至7.5)帮助尿液呈碱性。饮食添加2-MPG对犬结石有效,猫饮食中的添加效果未知。建议每4-6个月进行一次尿检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应保持尿液pH大于7.5,尿液比重低于1.025。

5、混合型结石

由多种矿质元素组成的结石称为混合型结石,常见的是,产脲酶菌感染泌尿系统时,磷酸钙或尿酸氨与磷酸氨镁中的各种元素重新组合后形成混合型结石。这种结石的溶解方法要遵循感染性结石的溶解方法,预防措施是控制泌尿系统的微生物感染。还有一种是由不同矿质元素先后沉淀形成的,当草酸钙结石形成后,由于微生物尿路感染产生脲酶,在草酸钙结石外又形成一层磷酸氨镁结石,这种结石很难溶解,需要手术移除,预防措施可以选择草酸钙结石的预防方法。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