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02 29
都知道人患抑郁症对生活还是有影响的,那么作为铲屎官的你可知道其实,命生猫咪也是会患抑郁症的?而且严重时也会危害到它们的生命,千万别以为兽医小明在吓你,也别觉得是危言耸听,这都是真实存在的。
前段时间兽医小明看过一个问答,是关于猫咪是否也会抑郁,下面有很多铲屎官都评论了,有一个案例兽医小明到现在都是记忆犹新的,说的是某位铲屎官家的猫在经历绝育后,一直郁郁寡欢,最终当着铲屎官的面跳楼了。
这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案例不是首例,也在告诉我们当猫咪精神抑郁时,铲屎官切莫觉得问题不大,而不放在心上,其实长此以往让猫咪抑郁下去的话,还会引起其它的疾病。
其实生活中,猫咪会出现很多的症状来提醒铲屎官,自己已经患了抑郁症,但是因为很多主人的粗心大意而忽略了猫咪的症状,从而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化,作为一名喜爱宠物的兽医,兽医小明是很不希望看到这一情况发生的,希望铲屎官都能对猫咪的心理重视起来。
这年头大家压力都不小,而看谁的压力更大似乎可以从头发就能看出来,尤其是程序员这一行业,虽然收入高但是却随时要面临着秃头的风险,还没到暮年就已经是地中海可真是件难受的事儿。
别说人了,外表高冷的喵星人不也是凭借着美丽的毛发才获得不少人的芳心吗?假设猫咪秃了,主人对它的喜爱还能不减当年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前几天有位铲屎官送了他的蓝猫来兽医小明这治疗,说是最近猫咪总是频繁掉毛,大概是患了什么皮肤病,涂了点药膏也总是不见好,估摸着再掉几个礼拜,怕是要英年早逝了。经过检查,猫咪似乎没有患任何皮肤病,而通过兽医小明的推测,应该是猫咪压力过大而导致精神方面出现了抑郁症状。
最初这位铲屎官还不太相信,觉得自己总是好吃好喝伺候着,怎么会好好的就抑郁了呢?后来才想起来,最近自己工作比较忙,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猫咪玩耍,大概是自己忽视了它,而致使它心理压力过大吧。
还真别不信,看似生活无忧的喵星人也有可能正在遭受着巨大的压力,只不过它们口不能言而被铲屎官所忽略了。
猫咪是一种十分敏感的动物,它们会因为铲屎官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而闷闷不乐,当然了,因为它们没什么面部表情而难以被察觉。比如说铲屎官在它们撒娇的时候而拒绝和它们玩耍,再比如说铲屎官没有及时给它们喂饭,也可能是带它们去做美容而剃了它们的毛发,这些都有可能是它们产生抑郁的原因。
不过兽医小明见得最多的使猫咪会精神抑郁的原因就是带它们做绝育了。所以当铲屎官给主子做完绝育后,一定要注意安抚它们的情绪,避免让它们产生抑郁的情况。
★掉毛掉到你怀疑人生
其实猫咪掉毛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所以很多铲屎官才会忽略,没有联想到是它们可能精神出了问题。
当猫咪的压力过大,会导致它们内分泌失调,就像人一样。最显著的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就是疯狂掉毛,它们的精神感到十分的焦虑,影响了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营养跟不上,不能很好地吸收,从而产生掉毛的症状。
★频繁的舔毛行为
当猫咪感到压力过大的时候,它们为了缓解,会产生过度舔毛的行为,因为当它们舔毛的时候,会释放出一些令它们感觉到舒服的物质,从而使它们能够缓解情绪。不过频繁舔毛会使皮肤出现红肿的现象。还会使毛发大量脱落。而且很多毛发容易吞噬到肚子里,从而影响到猫咪的健康。
★患膀胱炎
猫咪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可能会患膀胱炎。据调查显示,很多患膀胱炎的猫咪都是因为压力过大或者生活环境出现了变化而引起的。所以说当猫咪掉毛严重的时候,铲屎官要引起重视,更是要找准病因,别单纯觉得只是皮肤病,否则搞错了病因,延误治疗,患上膀胱炎后果更严重。
当猫咪压力过大的时候,它们的饮水量也会相应减少,从而也加大了患膀胱炎的几率, 所以作为铲屎官的你还能不重视吗?
其实猫咪在生活中,可能用了多种方式来暗示铲屎官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铲屎官也发现了这一现象,那么该做的就是找准病因了,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须心药医。只有找到了让猫咪感觉到压力大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根本解决问题。
看看是否是最近没有及时清理猫砂盆,又或者是忽略了对猫咪的关心导致主子不开心了。兽医小明一直在说,铲屎官不仅要关注猫咪的生活,心理健康也是相当重要的。你也不想自己的主子天天郁郁寡欢一副丧气脸吧?
铲屎官平时可以买一些玩具回来陪它们玩耍,增加与猫咪的互动时间,也能促进感情,何乐而不为呢?而且猫咪是个容易吃醋的生物,在平时生活中千万不要做出让它们觉得铲屎官不爱它们的行为,会很伤主子的心哦。作为一个合格的铲屎官理应面面俱到,兽医小明希望每只喵星人都可以快乐生活。
部分图片为兽医小明原创版权图片,盗用必究。
如果有宠物健康和养宠问题,关注加入兽医小明圈子免费咨询。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兽医小明付费专栏《兽医小明教你在家应对猫狗常见病》,解决更多猫狗常见问题。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就拿娱乐圈这个大染缸来说,我们会看到很多明星因为抑郁症自杀,等到世人反应过来才开始唏嘘,回忆起了自杀前的征兆。
人如此,那动物呢?
2017年在英国的一家水族馆里,因为糟糕的天气导致很多海洋生物的抑郁,最后水族馆请来了动物医生,给那里的企鹅开出来抗抑郁的处方药情况才见得好转。
心理疾病一个看似只高级动物才会患的疾病,其实于任何一个有情感的生物体来说都是一样存在着可能性的,严重一点甚至会伤害自己。
如宠物狗随主人逝世而绝食,被圈养取胆汁的黑熊不堪折磨先杀死幼崽,最后自我伤害等。
19世纪的精神病学家William Lauder Lindsay 就率先将动物的自杀归因于抑郁症。而他通过观察动物自杀的案例,并把这种行为描述为“深思熟虑的结果”。
作为证据,他还对蝎子进行了一系列残酷实验,用镜片将一束阳光聚焦到蝎子身上。 当第五次实验时,蝎子就“卷起尾巴,以闪电的速度刺进自己的背部...不到1分钟它的生命就消亡”
William Lauder Lindsay肖像,图源维基百科
再说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比如爪爪前段时间就收到了一位读者的留言:
恐怕看到这里的你觉得很诧异:猫咪也会得抑郁症?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对于铲屎官来说,大多数都是依靠这一团毛茸茸的东西来取悦自己的情绪,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动物本身的情绪。就像是这位读者家里的猫,因为被忽略导致内心情绪挤压,从而抑郁。
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只叫做宙斯的猫咪和一只叫做山姆的狗狗一起在主人家里生活。
图/翻摄自Facebook/Emma Catanzarite
在山姆老死之后,宙斯也变得不吃不喝,也不爱玩耍了,就喜欢趴在和山姆一起待过的地方。宠物医生看过之后确定宙斯因为痛失挚友而患上了抑郁症,必须抓紧治疗。
在经过药物的作用和主人艾玛的细心观察下,小宙斯才开始慢慢吃东西,原本瘦的不成“猫形”的身体也逐渐变得健康。
宙斯从书架上找到了山姆的项圈
其实无论生活环境多么完美,毛球们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抑郁,宠物抑郁也是主人最容易忽视的疾病。
1. 轻度抑郁
强烈的低吼声,经常在夜深人静时蹲在卧室门口“小声说话”。在家中到处滋尿,横行霸道,欺负新来的猫。
2. 中度抑郁
嗜睡,慵懒,没食欲,和苏大强一样不吃不喝,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躲着家里人或其他宠物。如果强行和TA沟通,换来的是一顿毒打。
3. 重度抑郁
抓咬家具,暴躁易怒。以往爱干净的美猫变得懒得梳理,或者一天到晚舔个没完,甚至舔出斑秃。
猫是一种很敏感的动物,受到环境突变、噪音、新成员加入等影响,都容易感受到压力,变得紧张、焦虑。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猫咪自身性格和身体状况容易引发抑郁。
由于猫咪本身性格内向,对于猫来说容易受到惊吓后抑郁。老年猫则喜欢固定的食物和居住环境,更换它的食物或频繁搬家都容易让它缺乏安全感。
2. 周围环境会影响到猫咪的心情。
猫喜欢晒太阳,如果天气阴冷,或是居住环境长期不见阳光,没有开阔的视野,猫容易不同程度地抑郁。另外居住环境嘈杂,经常装修或是临街吵闹,也会让猫咪烦躁不安。
3. 生活环境的变动无形中会给猫咪压力。
幼猫离开猫妈妈,或者和固定的玩伴分离,猫咪容易忧愁。而主人有新生儿,或是突然来了新宠物,猫咪也会感到情绪低落。
4. 主人的言行也会影响到猫咪。
如果家中气氛紧张,或是主人有打骂、恐吓猫咪的行为,猫咪就会关闭和主人的情感交流通道,独自难过。
如果主人仔细思考后发现的确存在这些导致猫咪抑郁的因素,就要重视起来,因为宠物抑郁发展下去危害多多。详情可以戳:好好一只猫,说抑郁就抑郁了…
1.营造洒满阳光,视野开阔的安静角落。猫咪喜欢晒太阳,赶快把窗前最优的观景位留给TA。
2.打造垂直空间。可以在窗边安置猫爬架,供它攀登跳跃,找回俯瞰领地的尊贵感。
3.多一点陪伴。给猫咪更多的安抚和关心,哄哄它、摸摸它,切记不因为新成员的到来而冷落它,消除它心里的嫉妒感。
4.喷一些合成信息素。作用和猫咪自身分泌的信息素相近,能让它感觉到熟悉和安全,可以有效缓解抑郁。
5.尽早就医。 在发现猫咪有抑郁征兆时一定及早带到宠物医院,让专业兽医诊断,必要时需服用正规的抗抑郁药物。
这里推荐一款人工合成信息素,和猫咪在面部分泌的信息素一样。这是猫传递情绪的工具,当猫捕捉感知之后,可以引发猫咪的特定行为。
法国“费利威”经典是一款专用的猫咪信息素,很多猫科医院都在使用。它是瓶装药剂,通过电加热器均匀挥发,不需要动手喷涂,不需要研究施放剂量。只要插在电源上,可以缓慢释放30天,一瓶能覆盖70平米的室内。
临床实验证明使用“费利威”经典一周后,猫咪应激情绪有明显好转,抓猫、滋尿、躲藏行为明显减少。
我们总觉得,只有自己一种生物有情绪,殊不知万事万物都在以一个生命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即使它们没有语言,却依然保持着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在努力的抗争和自我疏解。
身为铲屎官,我们也要对这个心思细腻的小家伙多多观察,注意TA们的心理健康,因为猫一旦抑郁也和人一样很难排解的,只有靠着耐心和信心才能帮助TA们慢慢走出来。
本文宠物养护知识由谢春(Master of V.M, 执业兽医师)审核
如有误欢迎指正!
reference: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