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谢谢你,我是蟹蟹 螃蟹吃不完,最忌直接冷藏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02 29


谢谢你,我是蟹蟹

横行霸道闯江湖,

铁甲双刀造坦途。

他日披上霓裳甲,

敢笑!夫丈不龙鱼不丈夫!

欢迎大家再次回到哗仔说鱼专栏,对不起,我就是哗仔!

看过今天的打油诗,哗仔的很多老朋友一定已经猜到今日的主题了,没错!就是观赏蟹。

最近哗仔说鱼说得没激情了,换个水族品种刺激一下,哈哈!

观赏蟹在水族圈一定是个小众宠物,不论从品种数量上讲,还是从忠实拥趸数量上讲,都不算多。

你不玩,并不是你不喜欢,而是你不认识。不止一个鱼友,在哗仔的推荐下弃鱼从蟹,哈哈,你就从了吧!

好了!同学们请躺好,且听哗仔说说一说观赏蟹那些事儿~

本文适合玩鱼觉得不过瘾的朋友,也适合喜欢大闸蟹的朋友们。预计阅读218秒。

特别警告:如果你特别喜欢吃螃蟹,请即刻离开此文,因为,等看完了,你就后悔了!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中华仿相手蟹

红螯螳臂蟹

螃蟹的世界你不懂,只因为你是个吃货

观赏鱼和观赏虾是完全不同的两大类物种。观赏鱼是脊椎动物,观赏虾是甲壳类动物。

你们注意“螃蟹”这两个字,都是“虫子边”,在古人眼中,它们就是些虫子。其实从生物学角度看,螃蟹也更靠近虫子的类别。

对了,多说一句,螃蟹和虾,在生物学上是一类东西,虽然它们长得差异很大。

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4500多种螃蟹,其中我国有600多种。

在这些种类里面,绝大部分的种类是海水蟹,淡水蟹的比例其实并不高。

市面上大部分种类的观赏蟹是外来物种,国产原生品种其实也不多。

常见的观赏蟹有十四种,哗仔今天重点讲六种:相手蟹、豹点蟹、苏蟹、辣椒蟹、南海溪蟹、紫地蟹。

还有一些不太常见或者哗仔本身不感兴趣的品种:迷你蜘蛛蟹、彩虹蟹、凶狠圆轴蟹、寄居蟹、招潮蟹、将军蟹、束腰蟹和各种溪蟹。

上图中的两种螃蟹都属于红螯相手蟹。

全身为红色的是红螯螳臂蟹;身体不红两个爪子红的是中华仿相手蟹;如果全身黑不溜秋的,完全没有红色,那很可能就是将军蟹。在很多商家那里,他们通常是被摆放在一起售卖的。

红螯相手蟹是国内原生蟹的一种,在国内很多沿海地区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芳踪,所以,你可能也猜到了——这货是个海水蟹,纯淡水里活不久的。你必须在蟹缸里准备一个海水盆。

它属于容易饲养的品种,是很多新手入门的品种。


豹点蟹

花叶异掌溪蟹

鱼缸的福音——豹点蟹

豹点蟹绝不是最美的观赏蟹,但是绝对是鱼友最喜欢的螃蟹——因为它是深水蟹。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养的是上层鱼,想要在鱼缸里混养观赏蟹,豹点蟹可能是你唯一的选择。

目前的水族市场里,能和淡水鱼从容混养的螃蟹,太稀罕了!

有个硬性条件你必须知道:豹点蟹是高耗氧螃蟹,千万不可以缺氧,否则会被闷死。

豹点蟹也是个外来户,有人说它属于苏蟹,但是其实是错误的,苏蟹的序列里没有这个品种。

如果你的鱼缸里有底层鱼,有水草,有观赏螺和观赏虾,千万不要混养豹点蟹,你会哭的,很大声的那种!

市场上容易和豹点蟹混淆的是芝麻蟹,还有一种是花叶异掌溪蟹,大家需要注意。


恶魔蟹

恶魔蟹一大群

来自印尼苏拉威西岛的小恶魔——苏蟹

苏拉威西蟹,简称苏蟹,俗称恶魔蟹。是观赏蟹市场里绝对的当红炸子鸡!

恶魔蟹三大特点:种类多、颜色艳、个性凶。

喜欢观赏虾的朋友一定知道“苏虾”,苏虾和苏蟹其实本就是产于同一个岛屿——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这个岛的形状是个大写的英文字母“K”,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图片欣赏一下。

这是一个奇妙的岛屿,岛上的生物千奇百怪,是很多水族物种的源生地。

常见的恶魔蟹有六种:地狱恶魔蟹、蓝背恶魔蟹、陶瓷娃娃恶魔蟹、红苹果恶魔蟹、金粉恶魔蟹、电镀恶魔蟹。

苏蟹是淡水蟹,入门容易。由于它来自热带,所以对温度要求很高,需要准备加热垫。

对了,苏蟹被称为“越狱小王子”,所以你需要做好预防措施。


谭氏泥蟹

最近很火的迷你辣椒蟹,其实一点也不“火”

当你听到“迷你辣椒蟹”这个名字,你是不是会误认为它是全身红艳艳的样子呢?

你可能要失望了!

如上图,它只是钳子红,身体一点也不红。反正哗仔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把它和观赏蟹联系在一起的。

辣椒蟹是蟹友们给起的昵称,它的本名是“谭氏泥蟹”,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国内产的品种。

它也是海边的螃蟹,主要生活在海边滩涂里,可以适应汽水和淡水。——有没有人看不懂“汽水”两个字?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半盐水。

它有一个独特的本领——再生。

螃蟹的腿的学名叫做“附属肢”,谭氏泥蟹的附属肢有再生功能,有点像壁虎的尾巴,很强悍的。


南海溪蟹

经典的香港南海溪蟹

南海溪蟹,不是海南溪蟹!

国内原生品种,很大很凶残!

颜色种类比较多,大多长得很艳丽。如上图。

它是一定不可以一直泡在水里的螃蟹,必须在蟹缸里准备一些石头,好让它爬上去。

南海溪蟹是一定不可以和苏蟹混养的,否则是两败俱伤的。

香港南海溪蟹是最红的品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几只宠爱一下。


紫地蟹

好几种束腰蟹

紫霞战车

紫地蟹、紫薯,傻傻分不清楚

紫地蟹是最像紫薯的螃蟹,颜色很好看,让人过目不忘。

在今天所有提到的螃蟹种类里,紫地蟹是陆化程度最高的螃蟹,它是可以长时间离开水的品种。

它也是海水蟹,你在蟹缸里还是要准备海水盆的。

说到紫地蟹,就必须提到“紫霞战车”。

紫霞战车,也叫“紫罗兰战车”,是束腰蟹的一种。国内就可以找到它们。

紫霞战车最酷的地方是两个大钳子是不对称的,左边的大,右边的小。这个特点让它们在观赏蟹领域成为独特的风景。

既然说到这里,就再说得深一点。

除了“束腰蟹”,还有一个“束腹蟹”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是:束腰蟹是一种螃蟹的名字;而束腹蟹是一大类螃蟹的名称。束腰蟹属于束腹蟹范畴。

对这个概念感兴趣的人太少,就不细讲了。

最后说一句:养观赏蟹并不会比养观赏鱼容易,都需要你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否则还是会暴殄天物的。


哗仔的小知识:每年农历九月和十月都是吃螃蟹的日子。可是,你知道吗?你们吃到嘴巴里的东西,除了蟹肉,还有什么东西呢?比如你吃母蟹,你会吃蟹黄,而蟹黄的本质是螃蟹的肝脏和卵巢,浅黄色的是肝,橘黄色的部分是卵巢;而你如果吃的是公蟹,你会吃到白色的蟹膏,吃起来黏黏的,糯糯的,而且还有点甜,其实那是公蟹的......不敢说了,祝每个吃螃蟹的男男女女有个好胃口!


你鱼成功养鱼之间,只差一个哗仔的距离

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哗仔说鱼,300余篇精彩养鱼文章等着你批阅。

哗仔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剽窃本人文章,请不要和法律开玩笑!

螃蟹吃不完,最忌直接冷藏

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文章,这次我要和大家说的是:『螃蟹吃不完,最忌直接冷藏,学会2个小妙招,放1周还鲜活,不掉肉!』

对于吃货来说,把家里囤满自己喜欢吃的美食,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进入秋天,又到了吃螃蟹的时候,在家里多囤一些螃蟹,天天吃岂不美哉?

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却不好办。螃蟹吃的是“鲜”,必须吃活的,可并不好保存,无论是放水里还是放冰箱,都容易死掉。螃蟹富含蛋白质,死后其体内的细菌会大量繁殖,食用后会引起肠胃不适,对健康不利,所以死蟹是绝对不要吃的。

而且保存螃蟹时无法进食,会消耗自身的能量,导致蟹肉、蟹黄(膏)变少,只剩个空壳了。

大多数人保存螃蟹,都是直接放冰箱保存的,也活不了几天,所以不推荐这种做法。我比较喜欢吃螃蟹,经常在一家水产店买螃蟹,和老板的关系很熟,向他请教了保存螃蟹的方法。

水产店老板说,螃蟹吃不完,最忌直接冷藏保存,学会2个小妙招,放1周还鲜活,不掉肉。下面我把保存螃蟹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喜欢吃螃蟹的朋友快学学,就能在家多囤些螃蟹了,吃个够。

1、冰箱冷藏

这个方法,并不是直接把螃蟹放进冰箱。冰箱比较干燥,会让螃蟹失去水分,从而干死。

因此螃蟹并不能直接放冰箱里,老板说,先把螃蟹绑起来,放在盘子上,再盖上一块湿毛巾,然后放进冰箱里冷藏,可以保存2天时间。

低温下大闸蟹会进行休眠,减少能量的消耗,就不担心掉肉,还比较鲜活。

2、放水里保存

螃蟹本来就生活在水里,放进水里是让螃蟹待在熟悉的环境里,这样就能长时间保持鲜活,并且不掉肉。

准备一个大盆,不锈钢盆、塑料盆都可以,只要光滑就行,如果比较粗糙,螃蟹可能会爬出来。而且盆子的面积要大一些,让螃蟹能活动开,不然缺少氧气,螃蟹也会憋死的。

给螃蟹松绑,放进盆子里,再倒入一些清水,水面在螃蟹的嘴巴以下就行了,这样方便螃蟹呼吸,就不会缺氧。如果不吃不喝,螃蟹还跑来跑去,肯定会掉肉的,所以要给螃蟹喂点吃的,比如南瓜、煮熟的土豆、饭渣、面包渣等。

养过水生宠物的人都知道,饲养期间还要换水,确保水质干净,才能活得更久。螃蟹也一样,水要一天一换,留下上层干净的水,有螃蟹的味道,会感觉很安全。

螃蟹蒸熟了,吃不完怎么保存?可以放冰箱吗?

螃蟹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有利于细菌繁殖,最好是当天吃完,但也可以放冰箱保存。

①冰箱冷藏——能保存6~8小时

蒸熟的螃蟹吃不完,用保鲜膜包起来,密封后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可以保存6~8小时。比如中午蒸的螃蟹放到晚上再吃,就用这个方法保存。

②冰箱冷冻——能保存1~2天

如果当天吃不完,就不能冷藏了,必须冷冻起来。还是用保鲜膜包好,放进冰箱冷冻室,这样能保存1~2天,也要尽快吃完。

1、螃蟹最好是吃多少蒸多少,一次性吃完,味道才是最鲜美的。

2、螃蟹如果有异味了,就说明已经变质,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后可能中毒。

3、冷藏或冷冻的熟螃蟹,必须充分热透后才可食用。

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吗?如果觉得有用,请大家给我点赞、评论、转发、关注,让更多的人都学到技巧,下次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有用的美食知识。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