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07 31
这个圈子虽小,这个圈子显得格外的独特。但是用户黏性极高,在那个互联网刚刚起步,二次元被认为是动画片的时代,1997年,国内长沙冒出了一个小小的ACG圈,
这就是最早的猫扑。
经过几次热点事件的发酵,猫扑变得越来越出名,在“电脑报”的宣传下,猫扑正式踏入了公众的视野,不少网友纷纷入驻,史料称之为“外星人占领猫扑”。
由于各行各业的网友加入,猫扑一下子就从一个小众的二次元圈,化身为了综合性的论坛,并逐渐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论坛。
而这个论坛也在拖把和一众管理员的带领下,变得十分有趣,并且有了当时国内论坛最早的运营模型。
在优秀管理的氛围下,不少知名草根明星纷纷涌现,譬如如今众人皆知的奶茶MM。
还有万合天宜老大,恶搞视频优质内容提供商“叫兽易小星”(当时猫扑猥琐神教的教主)。
再譬如成名前参与过猫扑周年庆的筷子兄弟和知名女性情感作家ayawawa,网红“犀利哥”和“芙蓉姐姐”等等。
这些大咖都来自于猫扑。
然而这个老牌的中文网络社区于4月20日正式关闭了发帖功能,彻底退出了观众的视野。这或许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作为国内曾经最活跃的互联网社区,猫扑当年充满了青春的躁动,各大网络青年活跃在此。只可惜在2006年,猫扑被收购后,进行了大幅度的商业化改革,导致资深管理层纷纷抗议离开。
猫扑最经典的左右分栏页面,被替换成了更适合广告投放的新版页面,随后高质量的帖子越来越少,广告越来越多,用户大量流失,再加上后来的微博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网友们有了更好的选择,mopper们彻底离开。
如今的猫扑,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垃圾广告,再也找不到昔日热闹的感觉,彻底沦为不入流的小网站。
管理人员们也实在没有精力、没有意义去整改社区,为了防止垃圾信息的泛滥,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索性悄悄关闭了发帖功能,一代王者成为落幕。
作为国内当时最大的流量平台之一,猫扑也在不少渠道进行过新的尝试。曾开设过的股市猫斯达克(很快就关了),拥有大量优质妹子的猫扑电台,紧跟移动端投入的猫扑APP,甚至后面的猫扑大杂烩、猫扑贴贴论坛、猫扑小说和猫扑游戏等等,都证明了当时它的璀璨。
小弟当时也是猫扑游戏的爱好者,尤其是《猫游记》。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网页游戏,《猫游记》在小弟的印象里就是国内网页游戏的代名词,07年时《猫游记》达到巅峰,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0万,算是当时国内在线人数最多的网页游戏之一。
玩家们可以在猫扑大陆里打怪升级、交友聊天、查看资讯,甚至可以写博客写日记、结婚和造房子,这些只有网游客户端能实现的功能,《猫游记》作为网页游戏全都实现了,大大方便了当时的上班族。
即使是从如今的角度来看,《猫游记》仍旧有着不少新鲜的运营思维,譬如如今各大游戏厂商在游戏内加入的社交功能,以此来增加用户粘性,《猫游记》早在十几年前就做到了。
当然了,运营思维再新鲜,《猫游记》还是因为时代的变革,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游戏页面小弟搜了搜还是在的,不过维护公告已经2014年的了,不知道到现在还有几个人在玩?
除了《猫游记》这一款成功案例外,猫扑其他网页游戏的投入堪称惨不忍睹,譬如一系列极具年代感的网页游戏,《山海英雄》《雄霸三国》《航海传奇》《商战传奇》等等,都没有为猫扑带来什么实际收益。
即使是较为出名的《天书奇谈》和《龙之刃》,如今也不复当年的荣光。
在2013年时,猫扑下令重组游戏部门,以猫扑游戏频道为核心,建立了游戏资讯、游戏研发、游戏论坛、游戏运营及发行等多条游戏业务链,紧跟时代节奏开发了一系列卡牌类手机网游、休闲动作游戏等等。
然后全都凉凉了。
没办法,时代变了啊。
小弟掰着指头数数,当年风头无两,坐拥上亿流量的网络公司里面,除了腾讯,似乎都没有很好的转型成功,不过猫扑也算是混的算差的一个了……
如今小弟看着猫扑关闭发帖功能的公告,就像是看到了自己逝去的青春……
那么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呢?
——感觉好突然啊,虽然自己也很久没有关注过了。
——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啊,我的青春都没有了……
——还记得当年自己熬夜玩《猫游记》,现在全部凉凉了!
看到 小弟也有话要说:互联网千变万化,能够及时抓住风口的只有少数几家,猫扑游戏后续的转型,几乎没有一项踩在时代的节点上,没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不过不管怎么说,猫扑论坛的关闭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小弟也只能希望猫扑能推出更好的产品吧。
一个正惊问题:你当年是一个mopper吗?
这两天,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刷爆了网络——
人人网被!卖!了!
而且还是以6000万美元(约合4亿人民币)的白菜价被贱卖!
和它之前巅峰期94亿美元的市值相比,
只有原来的0.6%,
难道是双十一打折活动还没有结束??
要知道,在那个微信、微博才刚出生的年代,
人人网(早年还叫校内)是社交领域一等一的大佬,
活跃用户高达1.17亿,
被许多人视为“国内版Facebook”。
但你知道吗?不止在社交领域,
人人网在游戏界也曾经是大佬。
还记得当年火遍全国的“偷菜”吗?
在人人上火的一塌糊涂↓↓
把一个个作息正常的人类,
变成每天半夜守着电脑屏幕的“蛇精病”。
“ 你偷菜了吗?”
更成为那些年最火的流行语。
2007年,人人网成立了游戏部门,
做的第一款页游《猫游记》就成了当年爆款↓↓
↑↑《猫游记》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游戏画面渣到爆,
但那时候,这游戏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0万,
占据了当年全国页游市场份额的一半!
随后人人又推出了国内首款MMO页游《天书奇谈》,
成为当时许多大学生必玩的游戏。
因为它,人人游戏拿奖拿到手软,
成功坐上国内页游霸主的宝座。
↑↑《天书奇谈》
实际上,人人网在游戏领域的嗅觉是很敏锐的。
在大厂们都还没开始做手游的2011年,
人人游戏就预判手机游戏会火,
将旗下的页游《乱世天下》移植到了iOS平台。
果不其然,这款手游火得一塌糊涂,
让人人游戏赚得盆满钵满。
↑↑《乱世天下》
尝到甜头的人人游戏顺势提出了“跨屏游戏”概念,
简单来哔就是,
一个游戏既做页游,又做手游。
两种方式一起赚钱!
↑↑人人游戏推出的跨屏产品
不仅如此,在大部分手游厂商还不知“影游联动”为何物的时候,
2012年,人人游戏就推出了电影《血滴子》的同名手游。
比后来的大打影游联动招牌的《花千骨》早了近3年!↓↓
↑↑《血滴子》同名手游
在人人游戏最巅峰的时期,
它一年能赚将近一亿美元,
贡献了公司全年收入五分之四!
在当年的苹果App Store畅销榜中,
前十名就有九个是人人游戏。
更可怕的是,往后五十名中,
人人游戏也占了半壁江山。
厉害程度完全不输今天的腾讯网易。
然鹅,那时正数钱数到手软的人人网,
根本不会想到,美好的表象之下早就危机四伏。
而危机的核心原因只有两个字:作死。
它是怎么作死的?——
第一,以为刷榜就能刷出奇迹。
刷榜是什么?简单来哔,
就是通过刷量让自己的游戏排到榜单前面,
以“骗取”更多玩家的关注和下载。
只要有钱,不管游戏做得多辣鸡,
都可以位居榜首。
而那些真正优秀却没钱刷榜的游戏,
就只能被冲到榜单后面。
说到底,刷榜就是一条旁门左道,
但人人游戏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刷起榜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曾经刷榜月下载量652万,
居然到了全球下载量第五的位置。
甚至比Facebook的下载量还要高。
人人游戏做的一款只有中文的游戏《人人乱世天下》,
居然能在日本区收费排行榜上拿到第二!
连游戏圈大V都忍不住站出来质疑它的成绩↓↓
苹果对刷榜行为一直深恶痛绝,
(具体不妨参考近期的加拿大电鳗被iTunes除名事件)
如果说那些刷榜的厂商是在玩火,
那人人游戏就是玩出了一场火灾。
2012年12月,因为疯狂刷榜,
所有人人游戏的产品全部被下架!
第二,以为换皮就能换来玩家。
除了刷榜之外,
人人游戏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换皮。
换皮是什么?简单来哔就是,
同一套游戏框架,稍微改一些设定,
就充做新游戏,上线骗钱。
就拿《血滴子》和《人人三国》来说,
同是人人网自己做的游戏,
单从名字和图标来看,
完全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但对比了游戏画面和内容之后,
你就会“惊喜”地发现——
这俩货根本就一毛一样!
只是套上了两个不同的皮相↓↓
游戏质量差,运营不当,加上走旁门左道,
人人游戏就这样被自己作死了。
当年巅峰期,它的员工数曾一度高达1600人,
而到2016年,人人游戏就只剩下68人。
实际上,人人游戏的作死,
只是人人网庞大业务线上的一个缩影。
它以社交平台起家,
在游戏、团购、金融、视频、二手车等等领域
也创造过短暂的辉煌。
只是后来因为自己种种错误的决定,
最终只能沦落到卖身的下场。
在56视频卖给了搜狐,
糯米团购卖给了百度,
游戏部门大裁员之后,
现在终于轮到了它曾最引以为豪的人人网。
承载无数人青春的人人公司,
现在只剩下二手车业务了?
不管怎样,现在的人人网,除了名字没变,
早已不是大家当年记忆中的那个人人网了。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