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狗扰民,如何投诉 24小时有人接听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12 32


狗扰民,如何投诉

从现有法律规定看,政府对养犬的管理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属于分头治理模式。各地公安机关是养犬治理的主管机关,其他政府部门也同样依法负有相关责任。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对宠物店等经营场所进行监管,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宠物医院,城管负责清理流浪犬,居委会负责协调相关工作,业主委员会和物业负责本社区养犬公约的制定和执行。

既然法律有了规。的分处政定,那么谁有权利举报、投诉,去哪里举报投诉呢?养犬规定是属地管理,每个地区的具体规定都不尽相同,但政府职能和投诉举报这块的规定是一致的。以北京市养犬规定为例,该法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对违规养犬行为进行批评、劝阻,并有权向公安机关、居委会等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该法还进一步规定,如果被投诉的机关不依法处理或相互推诿的,上级行政主管机关是要给予行政处分的。

狗证相当于宠物犬的身份证,主人不仅要办理,而且遛狗时也要随身携带。办理狗证不仅要经过居委会同意,遵守生活小区的公约制度,而且还要依法签署“养犬义务保证书”。对于租住小区的租户,因没有固定住所,是不能获得所在辖区狗证资格的。即便是有了狗证,如果在豢养过程中宠物狗出现扰民等情况,也可以依法吊销,一旦吊销,申请人五年之内都无法再次申请狗证。

很多宠物店开设在小区一楼底商,绝大部分的宠物店都存在非法经营的情况。

第一,宠物店的工商登记中基本没有“寄养”的经营范围,是没有寄养资格的。

第二,在各市重点管理区域内的宠物店,按照法律规定是绝对禁止销售宠物狗的。以北京为例,包括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在内的区域都被划到重点管理区内。

第三,宠物店没有打预防针和治疗的资质,这种资质需要由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单独批准,工商登记是可以查询的。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医院和学校,特别是幼儿园等孩子经常出没的地域是绝对不能遛狗的,更不能不拴狗链自由散养。各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应针对小区特点制定禁止遛狗区域的公约,物业等管理机构应配合公约的执行。

如果住户的权益受到了损害,选择举报投诉也要有策略和方法。以狗叫扰民为例,

要明确知道是哪家的狗在叫,要录音录像取证;

住户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向居委会举报;

再次,如果报案之后仍未处理的,可以向辖区派出所上级主管部门投诉,按照公安部门监督体系,会很快给投诉者答复;

如果是底商的宠物店扰民,可以先在网上查询其是否有寄养和售卖资质,所属区域是否为本市重点管理区域。若无相关资质,就可以向当地工商管理部门举报,也可以向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举报,如果所处区域为本市重点管理区域,则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被宠物狗咬伤或抓伤,清理伤口后应立即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并依据侵权法规定要求狗主人承担侵权责任。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END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你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关注我们

24小时有人接听

2022年6月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简称“新噪声法”)正式施行,法律对于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本报特邀请西固法院四级高级法官韩继欣对相关法律问题予以解读。

明确噪声污染内涵 扩大防治范围

新噪声法明确噪声污染内涵,增加防治对象扩大法律适用范围。将“环境”二字去掉,强调法律规范的对象是人为噪声,如城市轨道交通、机动车“炸街”、高音广播喇叭、工业噪声等。因为噪声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将“环境”去除,主要是为了规避产生噪声原因的不可抗力性,例如雷声、雨声、风声,一切人为难以产生甚至难以解决的环境噪声不被作为规范对象。同时将噪声污染防治范围由城市拓宽到涵盖农村地区。

这些现象也界定为噪声污染

与废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相比,新噪声法重新界定噪声污染内涵,针对有些产生噪声的领域没有噪声排放标准的情况,在“超标+扰民”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界定为噪声污染。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新噪声法聚焦噪声扰民难点,保障安宁和谐环境。针对市民群众关切的娱乐场所噪声扰民、机动车“炸”街、广场舞等问题均提供了解决措施。 明确禁止酒吧等商业场所噪声扰民,同时要求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一些商业经营场所高音喇叭反复播放广告,给周边群众造成困扰的,法律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

公共场所管理者可规定娱乐健身区域、时段、音量

关于广场舞等娱乐健身噪声,法律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明确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

工地夜间扰民 可查封设备

针对工地夜间施工扰民,屡屡投诉却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噪声法对此作出了罚款之外更严格的处罚规定,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排放噪声的场所、设施、设备、工具和物品。

室内装修噪声也是邻里之间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噪声法规定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商铺、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按照规定限定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加大了惩处力度

一是增加无排污许可证排放工业噪声行为的处罚;

二是规定对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等违法行为,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暂停施工;

三是加大对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等社会生活噪声违法行为的处罚,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是规定对一些社会生活噪声违法行为,先进行说服教育,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予以处罚。

如何投诉维权?

有了新噪声法加持,维权不再束手无策。“12369”是环保举报热线,当你遭受噪声污染危害时,可以拨打电话进行投诉,电话24小时都有人接听。

提倡居民培养良好习惯互谅互让

新噪声法还要求,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饲养宠物和其他日常活动尽量避免产生噪声对周围人员造成干扰,互谅互让解决噪声纠纷,共同维护声环境质量。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场所活动,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来源:兰州日报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