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变着法收钱?​打嗝放屁税、就业税新西兰“神奇税种” 为1.1亿只宠物买保险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14 30


变着”种税法收钱?​打嗝放屁税、就业税新西兰“神奇税种”

随着通货膨胀、物价。题议的注关受备了为上涨,居民生活成本飙升,政府是否能够调节税收,帮助新西兰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

就在周四(3月2日),提交!论讨的烈热了国会的税法修正案中,却包含了一项新的税种,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政府欲出台新税种

使用这些App要交税?

周四,财政和支出委员会(Finance and Expenditure Committee)向国会提交了《税收(2022-23年年度税率、平台经济和补救事项)法案(第2号)》修正案。

其中新增了一项被称作App Tax(应用程序平台税)的税种。

根据现行规则,只有年收入超过6万纽币的AirBnb房东和Uber司机需要缴纳商品及服务税(GST)。App Tax意味着,政府将要求所有提供共享汽车、餐饮配送、短期住宿和游客住宿的大型数字平台对预订征收GST。

政府表示,通过这些税收,可以将诸如AirBnb和Uber这样的“平台经济”巨头,置于与传统酒店、汽车旅馆和出租车公司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因为这些公司需要对所有预订征收GST。

IRD估计这一新税种每年将增加4700万纽币税收,但普华永道税务合伙人Eugen Trombitas预测,如果该法案得以通过,应用程序税每年将为政府增加1亿纽币的税收收入,他认为这将导致Airbnb住宿和Uber车费的价格上涨。

根据Airbnb的估算,这一新税种可能会给新西兰经济造成5亿纽币的损失。对于一个通过数字平台消费的400纽币周末住宿订单,在该税种实施后,价格可能要增加60纽币以上。

对此,国家党财政事务发言人Nicola Willis表示,工党必须砍掉这一新税种,因为它将给本就处在生活成本危机中的新西兰人的收入造成严重冲击。

“先是Ute Tax、KiwiSaver Tax、Jobs Tax,现在又来个应用程序税。很明显,如果你感觉自己使用它(指被征税的应用程序),工党就有收入,他们已经‘情不自禁了’!”Willis说。

Willis说,“这只是工党政府为了给他们的浪费性支出输血而实施的又一次税收掠夺,当他们没钱的时候,就会出来新的花样。”

“新西兰人正在与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作斗争,他们(工党政府)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增加税种,而不是制定经济计划来减轻新西兰人的后顾之忧。”Willis继续说道。

“税务局(IRD)已经发出忠告,这项税收将会‘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并使消费者通过数字平台进行的消费活动的成本增加15%’。”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每周使用两次共享出行App,那么其可能每年要额外支出数百纽币。”

“我们坚决反对这项新税,如果国家党当选,我们会撤销它。”Willis最后补充说。

“工作税”、“牛羊放屁税”

这些神奇的税种,你知道吗?

过去几年,新的税种时不时就会冒出来,让原本就遭生活成本危机暴击的新西兰雪上加霜。

天维菌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政府还提及过哪些税收政策。

“牛羊打嗝放屁税”

去年,新西兰政府公布了一项应对气候变迁的计划,要求畜牧业者为牲畜打嗝、放屁排放出的温室气体缴税。

这项计划将让畜牧业者为动物排放的气体付费,包括乳牛放屁和打嗝时排出的甲烷气体,以及牲畜尿液中的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

时任总理Jacinda Ardern表示,这一计划将成世界首例。

她表示,这项“务实的提案”将减少农业碳排,同时透过提升新西兰的出口品牌,让农产品更具永续性。

这项计划将在三年内推出,预计内阁将于今年签署该提案。

Westpac银行高级农业经济学家Nathan Penny表示,对农业排放征收税费,尤其是对牛羊养殖户征税,最终买单的会是消费者。

“这将意味着食品价格上涨。……毫无疑问,这些成本最终将由家庭消费者承担。”

新西兰从事农业生产的我们,自然对这突然增加的一大笔税收难以接受。去年10月,大批养殖户开着自家的拖拉机走上街头,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来表达对该政策的不满。

天维网记者 Lexy/摄

不少反对该政策的人表示,对牲口排放征税,是一笔巨大的花销,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小型农场无法支撑下去,并因此倒闭。而且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并不会马上改善全球变暖这一世界范围内的气候问题。

“就业税”

2021年,新西兰政府宣布,将启动一个类似ACC的失业保险计划,通过保险的途径帮助失业者。

根据这项收入保险计划(income insurance scheme),被裁员的工人、因伤或健康问题而终止就业的人,可获得多达7个月的80%的薪资。

这个计划听上去是不是挺不错的?但问题在于,该保险需要雇员和雇主各自缴纳1.39%的税来为此提供资金支持。

这项计划也被嘲讽说是在征收“就业税”。

按照这项计划,如果你的时薪刚好是中位数,即$29.66,那么一周要缴纳16.5纽币的税。

国家党党魁Christopher Luxon表示:“坦白说,这就是解决不存在的问题,只会增加生活成本。”

绿党担心这会导致两极福利系统。“因为需要为中高收入工人设置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系统,所以政府相当于承认福利水平太低不够生活。”绿党国会议员Ricardo Menendez March说。

“退休税”

根据去年8月底提交的《税收法案》计划,政府将把管理基金和KiwiSaver费用的GST提高至15%的标准税率,这一举措计划在2026年起执行,届时,每年可额外获得2.25亿纽币的税款。

此举可能会推高KiwiSaver的费用,减少新西兰人对KiwiSaver的投入。

金融市场管理局的数据模型显示,如果这项提案获得通过,那么在50年内,它可能会导致KiwiSaver账户中的储蓄资金减少1030亿纽币。

国家党党魁Christopher Luxon将其称之为退休税(retirement tax),对此予以猛烈抨击,并敦促我们“站起来”反对政府的这项计划。

Luxon表示,这相当于新西兰人每天都在遭受“罚款”,到退休时他们将损失数千纽币。“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大家都在努力度过这场生活成本危机,政府怎能在此时想着增加税收?”

“所有这些费用加起来会带来累积效应,它会让你的KiwiSaver账户失去价值。”

税务部长David Parker当时则为该法案辩护称,GST税改更多是为了公平考虑。“我们不会对原则做出任何改变。税务局认为,这些变革是必要的,它们可以使现行惯例与基本的法律原则保持一致。”

时隔几天后,在公众的强烈反对以及小型基金提供者对该计划的不支持之后,政府宣布放弃了这个提案。

“飓风税”

过去一个多月,由于飓风的影响,新西兰北岛多个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害,我们的生产生活面临极大的困难。

日前,新西兰绿党联合党魁James Shaw表示,政府可以立即采取一些行动,来帮助支持那些在最近的洪水和飓风中失去一切的新西兰人。并提出了征收一项暴利税的提案,以帮助支持灾后清理工作。

James Shaw. 图源:RNZ / Samuel Rillstone

面对这一提议,财政部长Grant Robertson表示不排除征收“飓风税”来为解决方案和重建提供资金。

“1月下旬奥克兰洪水和现在飓风Gabrielle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财政部目前正在评估其对经济和财政所造成的影响。”

他表示,为了给飓风过后的灾后重建提供资金,“不应排除任何选项”。

新西兰国家党的财政事务发言人Nicola Willis说,现在不是征收新税的时候,政府应该直截了当地说明他们是否计划引入新税种。

“在现在这个困难时期,部长们策划新一次税收收割是完全不负责任的。”

“在危机中,政府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盯上目前正现金紧张的新西兰人的口袋。”

除了新的税种,还有一些税收政策饱受诟议,比如:

有20套房者可享减税政策?

去年8月,新西兰政府宣布,如果一个投资者在一个房产开发项目中拥有20处以上房产,且可提供与租客签订了10年以上期限的租约,则该投资者就可申请房贷利息减免的政策。

此举引起了一些只拥有一处或两处投资房的小炒房客的不满。

新西兰房地产投资者联合会主席Andrew King告诉AM,政策发布后,小投资者觉得,与大投资者相比,他们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劣势。

他说:“小投资者一般仅拥有一两处投资房,而根据政府新发布的政策来看,投资者必须拥有至少20处房产才能从该政策上受益。这就意味着,小投资者根本无法从该政策受益。”

King说, 租客也会因这项政策感到更“痛苦”。

“该政策使大多数房子的房租变得更贵。 最终受害者其实是租客。”

政府公布税收账本:

过去一年总税收1079亿纽币

根据去年10月新西兰政府公布的财政收入信息,过去一年政府的总税收为1079亿纽币,高于2021年同期的974亿纽币,同样高于5月份发布财算案中预测的1032亿纽币。

由于在新冠疫情响应方面的巨大支出,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一年中,新西兰政府的总体赤字为97亿纽币。

分析认为,新西兰政府税收增加主要是由于新西兰人的收入增加(增长43亿纽币,增幅11%)以及公司应税收入的大幅增长(增长41亿纽币,增幅26.2%)。

由于私人消费的增长,商品和服务税(GST)为新西兰政府带来了261亿纽币的净收入,高于去年的256亿纽币。

对于这样的税收“成绩”,你怎么看?

你还知道哪些“神奇”的税种?

欢迎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关注沐沐,带你了解更多出国资讯。

为1.1亿只宠物买保险

假设一个宠物主养了10条外表相似的博美犬,只给其中1条买了保险,但10条博美犬生病了都来理赔,保险公司如何辨别哪条投了保?

对于任何一款保险产品而言,身份唯一性和识别精准度都至关重要,甚至关乎一个保险种类的生死。宠物险也不例外。

尽管挑战重重,但险企并不愿放弃为国内1.1亿只“不会说话”的宠物犬猫上保险的机会。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国内人寿、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十余家险企投身宠物犬猫医疗险领域。

目前已推出的保险产品覆盖犬猫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在宠物医疗险的等待期、免赔额、出险次数、最高赔付额、定点医院范围等细则方面,各家险企亦“神仙打架”。

“人和宠物之间的联结是充满快乐和感动的,但很多宠物主很难想到在宠物健康的时候去买保险。”深圳市宠物医疗协会会长喻信益很清楚宠物医院运营成本高,服务和定价是纯市场行为,如果没有像人类就医的医保部门介入,高昂的收费会让许多爱宠人士感到囊中羞涩。(具体参见2023年4月6日南方周末报道《看病比人贵,为何有的宠物医院却赚钱难?》)

“如果宠物医疗险能普及,将大大减少宠医双方的摩擦,并显著提升动物福利保障。” 喻信益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给宠物投保比给自己投保都贵?

“我在温哥华的保险是35加元/月,但给Yummy买的保险比我的贵,加上税费约是80加元/月(约400元人民币)。”Yummy是一只灰毛茶杯犬泰迪,五年前出生于温哥华,为“十一”孤独的留学生活带来许多温暖。

“买保险就是求个安心、以防万一,因为在国外宠物诊疗也很贵。”留学生“十一”称,在温哥华,小狗打疫苗每次要一百多加元,去医院检查也要上百加元,更别说做手术了。

2020年的一天,Yummy一条腿脱臼,历经两次骨科手术才治好,账单显示花费三千多加元(约15000多元人民币)。按照“十一”购买的宠物医险规定,扣除免赔额100加元后,保险公司报销了80%的费用。“差不多达到我那款保险可报销的上限,估计保险公司该恨我了。”

多位有类似留学经历的宠物博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国外没有强制要求,但大多数养宠人都会自觉购买宠物医疗险。回国后,很多人也会选择继续购买宠物医疗险。南方周末记者检索“支付宝”平台发现,多款宠物医疗险浏览量都在数十万次以上。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宠物行业分析师曹思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国内,占养宠人近65%的90后、95后对保险接受程度较高,也是需要保险来分散风险、减轻负担的主要群体。

国内兽医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2022)》披露,一线城市的宠物主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力更强。来自众安保险的数据显示,2022年,宠物险年化保费约2亿元,是2021年保费的2倍。截至2022年底,累计超过百万宠物主购买其保险。2022年投保宠物平均医疗花费1457元,单笔最高赔付10000元,出险最多地区来自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和江苏,份额占全国60%以上。

Bobo生活在北京,2022年7月给德文猫“卷卷”购买过一款499元的宠物医疗险。2022年11月,活泼好动的“卷卷”突然萎靡不振,接连吐了好几次,“原来把最心爱的毛绒玩具鼠吃了下去”。

B超和钡餐造影显示,玩具鼠已通过胃部进入肠道,如果不能自主排出,就只能做手术“拿”出来。“手术花费就会很高,但幸好玩具鼠材质特殊,卷卷很快就拉了出来。”提交所有材料后,近80%的诊疗费用由保险公司赔付,Bobo最终花费不到百元。

宠物先天病、老年病难投保

人与人的命运千差万别,小猫小狗也是。

为了更好养育一对双胞胎小狗,26岁的设计师小刘也从2021年开始连续三年投保,为两只小狗上了三份保险。“小狗是我家庭的一部分,买保险主要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和病情。”

为“毛孩子”购买医疗险很简单。无论是保险公司官网、官方APP,还是京东、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养宠人只需在手机或电脑上填写资料,就能轻松下单。所需材料也大同小异:宠物名字、品种、性别、年龄、绝育情况、正面大头照和全身照等照片,再加上宠物主人的基本信息,几分钟就能搞定。

但在一些关键条款上,各家险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有的规定了一年赔付额的上限,有的限制一年出险的次数。此时,就要考验宠物主的辨别能力、消费能力和对爱宠的了解程度。

以众安保险为例,其宠物医疗险价格分为三档,最便宜的每月只需9.83元,最贵的是每月67.33元。具体来说,不同价位对应的保障不同:月费越高,单次事故最高赔付额更高,累计赔偿上限更高,定点医院赔付比例更高,附赠服务也更丰富。三档都一致的是:保障期限为1年,每次事故免赔额为100元,首次投保的宠物年龄需在3个月-10周岁之间,等待期为意外10天、一般疾病30天、癌症及口腔疾病90天。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保险产品只能覆盖后天的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这些也是宠物犬猫的常见病,宠物的先天疾病、先天畸形和遗传疾病,未被纳入保障范畴。

“越来越多的人养宠,但不少人更喜欢饲养外来品种,特别是有些性状没有完全固定或优化的品种。”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教授、国内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副理事长邓干臻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这些品种较易得病,有些品种还存在遗传缺陷。

以猫为例,英国短毛猫可能携带有多囊肾基因,美国短毛猫、布偶猫、缅因猫、挪威森林猫、波斯猫、斯芬克斯无毛猫等品种易患肥厚型心肌病。众安保险2023年1月公布的理赔报告显示,宠物猫中出险最多的是英短、布偶、美短,宠物狗中出险最多的是彭布罗克威尔士柯基、比熊、玩具贵宾。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品种很受养宠人士的欢迎。

国内很多城市从1990年代开始出现第一批伴侣动物,到现在很多动物进入暮年,开始罹患一些非传染性的老年病,甚至是良性或恶性肿瘤。一些险企已把肿瘤纳入宠物医疗险覆盖的范畴,但几乎没有险企愿意为超过8-10岁的高龄动物提供保障——这个年龄相当于人类的七八十岁,同样是疾病多发甚至是走向生命终结的阶段。

“宠脸识别”:看脸?看标记?靠AI?

对于很多不养宠物的人来说,区分小动物只能靠“以貌取人”,颜色、大小、长毛短毛卷毛等等,但对于投入真金白银的保险公司来说,做对这道“我的狗是我的狗”证明题至关重要。

十年前,喻信益就了解到,曾有保险公司试图开发宠物医疗险,但发现宠物精准识别难度太大,只好无奈终止。

在德文猫“卷卷”的赔付中,保险公司要求宠物主和宠物在医院拍照片,以证明确实是来看病的。Bobo熟练地两手托举起“卷卷”,小猫舒适地倚在主人身上,引得拍照的医生好奇:“你确定保险公司不会觉得你是来骗保的吗?看照片你俩像是来医院度假的。”

“就像现在的宠物医疗险一样,每一只宠物有保险,每一头奶牛也有自己的保险。”1989年,赖晓云从南京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分配到无锡的一家牛奶公司工作,他曾接触过动物医疗险的早期形式。

当时,一头奶牛价值近万元,一旦发生疫病就会被淘汰,或者发生乳腺炎、产奶量骤减。奶企有充分动机给奶牛上保险。可是,所有奶牛都长得差不多,黑白相间,乳房垂坠,如何精确区分,令保险公司十分头疼。

“当时主要靠奶牛耳朵上的标记,每头奶牛都有独特的耳标,再结合奶牛身上的花纹图案进行比对。”赖晓云后来从事宠物医疗行业,现在担任国内兽医协会常务理事、国内兽药协会宠物医药分会会长。

宠物鼻纹识别技术正得到多家保险公司的青睐。“宠物的鼻纹类似人类的指纹,不会随着它们的成长而发生变化,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2023年4月10日,蚂蚁集团旗下蚂蚁保宠物业务负责人刘彦娣答复南方周末记者。

AI技术需要海量信息“投喂”,才能变得更加“聪明”。经过成千上万次地标注鼻纹信息和编写程序,AI技术可在不同光线、不同品种、不同拍摄角度下精准识别鼻纹,解决了宠物唯一性和保险核验的大难题。

刘彦娣指出,这项宠物鼻纹技术已与大地保险、众安保险、国泰保险开展合作,宠物保险、宠物寻回、宠物医疗等场景均有应用,“目前的准确率达到99%”。“理论上也可应用于牛、马等拥有鼻纹的宠物中,只是要根据不同宠物所需的应用场景再做判断。”目前该技术只应用于猫狗,国内险企也尚未推出除猫狗之外的异宠医疗险。

如何才能做到100%的精确识别?喻信益认为,深圳的芯片模式或是可参考的解决办法之一。《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居民和单位,区主管部门应当即时办理登记手续,发放养犬登记证及号牌,并为犬只植入电子标签。“有了芯片,宠物相当于有了一张身份证,保险公司就可以做到一对一识别。”

也有人担心芯片植入难度大、成本高,宠物体验差、伤口易感染,目前普及率较低。以Yummy后颈植入的芯片为例,在温哥华这样的芯片费用为55加币(约275元人民币)。

宠物也有“定点医院”

除了公认的“宠脸识别”难题,宠物医疗险产品经理还必须面对非标准化的宠物诊疗方案,以及不受监管的定价体系,由此带来的风控难度可想而知。

在人类的常见疾病和一些罕见疾病中,均有官方政府机构或学术组织公布诊疗指南,以及相关领域的医学团队撰写专家共识,这些指南和共识还会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定期更新,各家公立医院亦会采用相对标准化的治疗手段,诊疗行为和价格体系都受到严格监管。

宠物诊疗则完全不同——医院不像人的医院有明确分级,设施设备和诊疗行为均是市场化行为。以上海市杨浦区两家相距不远的宠物医院为例,犬猫洁牙含麻醉套餐内容相近,价格分别是352元、499元。

多位宠物医疗行业专家也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宠物医疗从业者面对的是一群“不会说话”的“毛孩子”,治疗方案往往因个体而异,这无疑给宠物保险的精算模型带来不小的麻烦。

“我们设计宠物医疗险是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定价规则,尤其是瑞典,他们的宠物医疗险体系已经营多年,市场比较成熟。”众安保险相关产品负责人说,2017年起他们就在研究这个新险种,2020年初正式推出。

定价阶段,众安在参考国外定价体系、国内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基础之上,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数据分析和架构测试,比如一些病种常见支出,宠物药品价格,检查费用等。

平安保险宠物险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2015年开始,平安已经有宠物险的出单,至今累计服务近百万宠物主,“这几年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宠物医疗的理赔案例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产品定价”。

为了控制风险,大部分推出宠物险的险企还会筛选给宠物看病的“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两者皆能理赔,只是在“定点医院”看病的理赔比例会略高于“非定点医院”。

目前国内宠物诊疗机构近2万家,5家以上连锁医院占比约20%,以单体医院为主。 尽管实力雄厚的连锁宠物医院更易进入保险公司视野,但产品经理们依旧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审核每家宠物医院是否能成为“定点医院”。

“如果宠物主存心联合宠物医院要来骗保,保险公司现在要完全杜绝这种情况还是很难的,即使有一整套审核机制,仍难以对宠物医院形成刚性的监管。”上海胖飙宠物诊疗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翔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保险公司能做到的就是,一旦发现你骗保,就永远取消加入(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的资格。”

体检、疫苗、咨询,附赠服务“治未病”

宠物医疗险介入间接提升了宠物主的科学营养知识,改善喂养习惯就能减少宠物一些疾病的发生。(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图)

国内宠物医疗险的客单价整体仍然较低,多在1000元/年以下,甚至有个别保险公司推出100元/年以内的产品,以及可免费试用数月的产品。

众安保险的经验是,相较国外发达地区而言,国内养宠人数虽多,但普遍收入水平不及那些地区,昂贵的宠物医疗险难以承受,所以保险公司前期希望能降低购买门槛,提高养宠主流群体的保险意识和培养消费习惯。

“体检套餐自己做一做也要300多块钱,此外我们还送狂犬疫苗1针,猫三联/犬五联疫苗1针,这三项赠送服务可选两项享用,现在年缴费你明天就能预约使用啦。”2023年4月11日早晨八点多,京东安联财产保险的工作人员就在抖音直播间宣传公司的宠物险,实时电商数据显示,该款保险已售2.3万份。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为了差异化定位和满足宠物主个性化需求,宠物医疗险产品经理还在附赠服务方面绞尽脑汁。比如Bobo为“卷卷”买的那款宠物医疗险就赠送免费体检和疫苗,市场价格与这款保险本身价格相近。 一些保险公司还会附赠驱虫、洗护或者宠物医生咨询等服务。

“站在宠物医生的角度,这些都是‘治未病’的手段。”赖晓云说,宠物医疗险介入间接提升了宠物主的科学营养知识,改善喂养习惯就能减少宠物一些疾病的发生。

喻信益从小喜欢动物,1998年就在深圳皇岗口岸开了第一家宠物医院。他认为,哪怕宠物医疗险只是简单地提供咨询通道,都是“功德无量”的动物福利保障手段,而且还能增进宠医双方的沟通,减少误解,避免摩擦。

从业多年,喻信益见过太多不当饲养、任意抛弃的悲剧。“国外一些地区要求一定要考到养犬证才能养狗,就像我们开车上路前必须要考驾驶证。不然新手宠物主怎么知道基础的健康饲养知识,比如什么时候该打疫苗,如何判断是否皮肤病,怎么预防宠物感冒?”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万鸿 李一钒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