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15 28
据了解,南京近日发布的新规参照了2017年实施的《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属于政府规章,法律效力更强。在经营许可中,新规要求司机有本市户籍或取得本市居住证;对于网约车车辆条件,则规定优选选用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车辆轴距达到二千六百五十毫米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三百千米以上; 网约车驾离本市,驾驶员应当到警务查报站登记,乘客应当予以配合。
值得。议争大较友网关注的是,搭乘规则也明确列出了乘客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不得在禁止停车路段要求上车;不得携带犬、猫等动物乘车,导盲犬除外;精神病患者、丧失自控能力的酗酒者、行为不能自理者乘车的,应当有人陪同看护。 拒载猫狗,引发网友较大争议。
猫狗双全早已是当下年轻人的标配。甚至,每年618、双十一电商大促,各大电商平台专门发布宠物战报,高端猫粮、狗粮的销售更被视为消费升级的一大趋势。京东2019年618晒出宠物战报显示,618期间高端猫砂猫粮成交额涨6倍,宠物驱虫药6月18日1.5小时的成交额超过去年618全天。在品类上,大袋装狗粮、猫条、驱虫药热卖。
为了自己猫狗主子,年轻人不仅舍得花钱,更舍得花心思,带着猫狗去旅行也是当下一大流行趋势,各大出游网站上有不少带宠物出游的攻略、酒店,衍生出相关消费项目。
南京网约车新规拒载猫狗瞬间冲上热搜。部分网友吐槽称,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都不能带,如今网约车不让带宠物,以后想要实现养宠物自由,必须赚钱考驾照买车。还有网友建议乘客可提前申报是否携带宠物,让网约车司机自行选择。“司机能接受就接单,不是更好吗?”
另一方面,养猫的网友则发出灵魂一问,称大型犬遭拒载情有可原,不懂装在猫包中猫猫为何被点名。“尤其是在宠物生病、打疫苗时,到底要怎么出门,我们实在太难了。”
也有经常乘坐网约车的律师告诉南都记者,网络预约出租车也属于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种。 针对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工具上,各地早有规定禁止乘客携带猫、狗(特警犬导和盲犬等特种犬除外)、活禽乘车,也禁止酗酒和无人监护的精神疾病患者等无行为能力人乘车。在律师看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本次公布的网约车新规草案将上列规定加入 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他认为,我们对网约车的依赖程度高,是群众出行的重要选择,也正因为网约车用户多,有关监管部门对网约车的关注程度高,从而对网约车司乘人员及行车交通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网约车安全事故频发之后,合规化运营进程加快,各地出台的网约车新规也纷纷提升运营门槛,对网约车监管趋严。据了解,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需遵守相应规定后,全国各地也相继跟进,推出自家管理细则。
各家细则有所不同,总有焦点引起网友关注。上海去年发布的网约车新规草案细化并明确网约车车辆资质,要求“司机需有上海户口,车辆是上海牌”,对外地车牌坚决说不,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严网约车新规”。据悉,新规实施后,今年9月,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就因“未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不具备运营资格的驾驶员或车辆提供召车信息服务”,被上海交通执法部门开出第100张罚单,自今年7月以来,累计罚单金额已高达1000万元。
其实,类似于上面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在车上吃带有异味的食物、在车上脱鞋并把脚搭在副驾驶靠枕上等。针对这些情况,11月13日,滴滴发布公众评议会第二期议题,内容聚焦“网约车内是乘客的私人空间还是公共环境”,邀请公众就能否在车内饮食、携带宠物打车以及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能否接受在车内录音录像等问题展开讨论。
为进一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满足公众便捷安全的出行需求,滴滴于11月2日上线试运行“公众评议会”,针对平台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长期征求意见和建议,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建立安全健康的出行生态。
首期话题“司机是否有权拒载独自乘车的醉酒乘客”引发热议。数据显示,首期话题共有26.9万位网友参与了投票和评论,其中86%的人认为司机可以拒载独自醉酒的乘客。
参与首期话题讨论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类:1.醉酒乘客情绪易冲动,失去一定的判断能力,为了驾驶安全,司机可以拒载;2.醉酒乘客的打车诉求当被满足,尤其是在东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冬天司机拒载,易给乘客带来伤害;3.不可一刀切,建议对不同醉酒度的乘客采取不同措施,可联系乘客紧急联系人或送至附近派出所。
其中绝大部分网友认为,醉酒乘客吐在车内需支付司机相应的洗车费与误工费。也有网友提出可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醉酒险”“洗车险”供醉酒乘客购买。 如何判断一位乘客醉酒、证明乘客呕吐在车内也成为了热议点。有网友提出在车内安装录像设备,为判责留存证据,也有用户提议车内配备酒精检测仪器等。
滴滴方面表示,首期话题的投票结果与主要建议观点已递交滴滴安全监督顾问委员会、产品委员会及平台治理部,为平台处理醉酒引发的纠纷和拟定《司乘文明公约》提供参考。接下来将结合公众评议会的用户意见与建议,基于实际可操作性来拟定相应的规则与产品方案。
11月12日,记者打开滴滴打车软件,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屏幕中随即弹出“请授权录音安全保护”页面,同意并授权后才进入下一步操作。 该页面显示:录音只在车主端完成,不占用乘客流量;保障纠纷取证,预防潜在冲突;录音加密保存,如无纠纷7天后自动删除。
几分钟后,一辆滴滴优享车停了下来,刚上车,映入眼帘的是车内前挡风玻璃上方的两个录像监控设备。司机孙师傅告诉记者,几个月前,滴滴公司在平台上线了录音功能。只要接了单,手机平台便会自动开启录音功能。11月2日,公司又给他的优享车安装了两个车载录像监控设备。据他了解,一个与滴滴公司后台连接,一个与交通主管部门连接。而公司和交通主管部门均可通过后台及时监控车内的行为。
孙师傅介绍, 郑州的滴滴车正逐渐安装车载监控设备,一旦上线接单便会有录像功能,无车载设备的也会有录音。“这些主要是为了安全。现在我们的行为也要求更加规范了。开车打电话、玩手机,不系安全带,开车抽烟等行为全都能实时监控到,一旦违规就要受到滴滴平台的处罚。”
他还提到,为避免司机驾驶疲劳,保证乘客的安全,滴滴司机连续驾驶3个小时,平台便会主动给司机下线,休息20分钟才能上线接单。若连续驾驶8个小时,平台会一直提醒司机下线休息;一旦连续驾驶10个小时,平台立刻强制下线,至少下线6小时才能重新上线接单。
滴滴平台每天会采取“刷脸识别上线”的形式核实司机信息。“如果换个司机开车,刷脸根本就通 这就避免了‘人车不符’的情况。”孙师傅说,每次上线出车、下线收车时,平台都会要求司机通过手机端刷脸识别,每天至少要刷3次。
孙师傅表示,滴滴公司还增加了一个新功能:接单状态下,只要停车超过3分钟,平台便会自动呼叫司机,询问司机的情况。“这可能也是为了乘客的安全,防止半途出现意外。尤其是行驶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孙师傅介绍,他从事滴滴司机的工作已两年,这段时间滴滴平台一直在通过平台更新一些新功能,而这些功能,主要是解决安全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日,滴滴公司发布了相关安全措施及功能升级新进展,其中便提到“在原有行程中录音功能的基础上,将逐步在郑州等城市试行车内录像功能”。而该功能的推出,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滴滴方面介绍,从11月7日起,郑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的乘客在呼叫快车、优享、礼橙专车时,会陆续收到相应录音录像授权提示,用户授权后可继续叫车。授权后,若打到安装车载设备的车辆,行程会全程录像。
11月13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一些乘客担心:打车时,录音和录像功能是否侵犯乘客的隐私?对此,滴滴方面表示,他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加密保护技术,切实保障乘客及司机的隐私。“行程中车内录像,不仅有助于营造文明的出行环境,也能为平台判责提供更多依据。”
滴滴方面还强调,将持续加强全量司机的安全审核,要求无犯罪记录、通过三证验真;每日出车前对司机进行人脸识别,并在接单间隙随机抽检,通过方可接单;持续加大司乘两端交通安全提示和安全教育力度。截至11月6日,滴滴平台共有3836万名司机及乘客添加了紧急联系人。
据滴滴平台数据,仅一个月内即有34362例携带宠物案例上报,其中多数涉及司乘纠纷。滴滴平台实际案例显示,此前,一名乘客携带大型犬只上车,且宠物在车上排便弄脏座椅,因赔偿问题,司机和乘客发生纠纷。同样,因为乘客吃味道较大的食物,也发生过多次乘客和司机或者和拼友之间的矛盾。
北青报记者发现,话题上线仅一个多小时,即有1874名乘客参与讨论,475名用户认为饮食和携带宠物影响车内环境,但需要接纳导盲犬。
市民杨女士认为,携带宠物出行应该充分考虑到公众安全,选择私家车出行是最好的方式,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就得照顾到司机和乘客的共同安全,网约车和出租车都不适合带宠物出行。朱女士则认为,携带宠物也可以,前提是公开知情,也就是说司机和下一个乘客都知情同意才可以。
国内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网约车也是出租车,是公共场所,带狗并不是非常妥当。带狗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密闭的空间有传染疾病的可能。带狗也不太卫生,会影响其他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所以,并不建议乘客乘坐网约车时携带宠物。
上周,滴滴公众评议会推出的首期话题“司机是否有权拒载独自乘车的醉酒乘客”引发热议。截至 共有26.9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和评论,其中86%的人认为司机可以拒载独自醉酒的乘客,14%的人认为司机不能拒载。
据统计,参与首期话题讨论的用户观点可大致分为三类:大部分用户认为,醉酒乘客情绪易冲动,失去一定的判断能力,为了驾驶安全,司机可以拒载;少部分用户认为醉酒乘客的打车诉求当被满足,尤其是在东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冬天司机拒载,易给乘客带来伤害;也有部分用户认为“不可一刀切”,建议对不同醉酒程度的乘客采取不同措施,可联系乘客紧急联系人或送至附近派出所。
绝大部分网友认为,醉酒乘客吐在车内需支付司机相应的洗车费与误工费。也有网友提出可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 “醉酒险”、“洗车险”供醉酒乘客购买。
如何判断一位乘客醉酒、证明乘客呕吐在车内也成为了热议点。有网友提出在车内安装录像设备,为判责留存证据,也有用户提议车内配备酒精检测仪器等。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