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养鸡课堂——提高雏鸡一周成活率 老兽医:如何提高育雏鸡成活率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15 31


养鸡课堂——提高雏鸡一周成活率

饲养七日龄雏鸡要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7日龄对雏鸡的很多指标都有重大影响,在饲养中这个阶段特别重要,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水:雏鸡进舍后2小时进行初饮,进雏两天内给予凉开水,第三天开始饮用凉水,在初饮时加入少量葡萄糖,以缓解鸡体脱水,雏鸡进入育雏舍,要检查水盘是否有水、漏水,轻敲饮水器吸引雏鸡,如需要强制饮水时要用手抓握雏鸡头部将嘴插入水盘内使之喝到水;5日龄时开始逐步更换大一点的水盘,水盘高度要与鸡背相平,保持三分之二水位深度,保证60只鸡使用一个水盘,并且水要保证清洁充足。

2、温度:0—3日龄时温度在32—34℃,以后每天降0.5℃,到第七天减至32度,以温度计为参照,看鸡舍温,要保证鸡只均匀分布在笼子内,不张嘴呼吸即可;温度偏高应放风或打开抽气扇通风;温度偏低,则应及时升温;育雏温度以鸡群感到舒适为佳。

3、湿度:湿度要控制在60—75%左右,在第三天就可以进行适当的通风了,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保温。

4、密度:雏鸡密度在35—40只/平方米。

5、光照:前两天24小时光照,从第三天就开始逐渐减少了,每天半小时往下减。

6、开食:雏鸡饮水2—3小时后开始喂食,按标准喂以颗粒饲料,少喂勤添,自由采食。由于雏鸡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充分发育,要加强营养,在饲料原料中可添加一些免疫制剂、维生素、纯中药保健品等。

老兽医:如何提高育雏鸡成活率

过完年后,部分鸡场打算上鸡苗,与往年不同,今年鸡苗品种多,品质差别大。那么我们买来的鸡苗,怎样能减少死淘,提高雏鸡成活率呢?这或许是大部分打算进鸡人都担心的问题。要想提高育雏前期雏鸡的成活率,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挑选优质鸡苗的3要素

(1)购买正规厂家的鸡苗。尽量选择口碑好、正规厂家的鸡苗,正规种鸡场重视沙门氏菌、白血病、滑液囊支原体等垂传病的净化,对种蛋、孵化的条件要求严格,鸡苗品质相对较好。

(2)选择优良成熟的品种。尽量选择成熟、稳定、优良的品种,如海兰、罗曼、京红等鸡苗品种,确保蛋鸡具有高产的性能。

(3)挑选健康的鸡苗。健康合格的鸡苗,叫声清脆、活泼好动、眼睛有神、绒毛有光泽、握在手中时用力挣扎、肚部愈合良好、整齐度高,具有以上特点则说明鸡苗的品质好。

2、做好接鸡前的两大准备

(1)严格把控“空栏期”消毒。空栏期能消灭鸡舍内残留的各种病原,是一次彻底的鸡舍环境净化过程,防范了上下批次间流行病的传播。 大家公认的蛋鸡空栏期至少为15天,空栏期要对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打扫、冲洗、火焰消毒、喷雾消毒、熏蒸消毒、通风,从而为新引进鸡群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减少雏鸡感染病原菌的几率。

(2)提前预热鸡舍。进鸡苗之前,提前两天对鸡舍预温,使鸡舍内的地面、墙壁、笼具都有一定温度,确保育雏舍内整个环境温度达到35℃。全面检查,确保鸡舍供暖设施完备正常。

3、从5方面加强育雏管理,提高育雏成活率

(1)温度管理。合适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核心因素,温度控制不好,成活率很难高。因鸡舍与设备不同,要看鸡施温,根据雏鸡的表现及时调整环境温度,使90%以上雏鸡达到均匀分布、运动自如、形态舒服。

有抓鸡动作等应激反应时,如转群、防疫前,适当把鸡舍温度提高2℃,可减少不良应激。 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舍内温度。一般冬季育雏的适宜温度比夏季高1-2℃,晚上鸡舍的适宜温度比白天高1-2℃,能减少不良应激。

(2)湿度管理。雏鸡1-10日龄以65-70%的湿度为宜,之后控制在以55%-60%为宜。育雏期湿度低,雏鸡容易脱水,鸡群的舒适度不好,还可能导致雏鸡糊肛。育雏期湿度高,有害气体增多,空气质量变差。加湿的方法,可在地面上洒水,水分容易蒸发,湿度自然就上来了。

(3)饮水管理。要保证每只鸡要有充足的饮水位置,同时确保饮水的洁净,及时清理水线。

(4)饲料管理。育雏第1周选用高档开口料,使用料筒喂料,以方便雏鸡采食。从第2周开始,逐步转化成上料机上料,经过3-4天的过渡,让雏鸡慢慢适应这种采食方式。饲喂时,要勤添少添,防止饲料在高温的环境下酸化霉变。

(5)密度管理。育雏期要保持合理的密度,密度过大,弱小雏鸡很难自由采食与饮水,死淘率会变大。第1周密度控制在162平方厘米/只,第2周控制在220平方厘米/只为宜。

蛋联网,集鸡场管理、禽蛋商城为一体,为禽蛋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更多养鸡技术内容~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