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冰箱和冰柜,区别是什么 科普|足月38周和40周有什么区别吗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23 25


冰箱和冰柜,区别是什么

如果你不想换冰箱现有的储存又不够用,这时根据需求去买一个冰柜作为补充是很划算的。

图源,小红书账号见图

咱先来说冰柜。

冰柜,结结实实地承载着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和夏天,这应该也算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了。

冰柜本就有自己的家用市场,购买的主力军有两类:

一是本来就有囤货习惯的爸妈一代人,囤货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有一种就像许多朋友的奶奶家姥姥家的情况一样,家住农村,距离超市远,买东西不方便,不得不囤!

这种情况在国内北方、西南、西部的农村挺常见的,有的甚至买两个600L的大冰柜,一次性买多点冻起来,吃多少就在前一天拿多少,很实用!

图 住范儿自摄

囤的东西大多以肉类、馒头、海鲜等高蛋白、高脂肪为主,蔬菜类里的西红柿也可以直接存放冷冻区,解冻后吃起来口感反而更清爽了。

还有一些根茎类的绿叶菜经过预处理后,放在冷冻区可以存放一周左右,比冷藏的时间多出1倍呢。

图 来源于网络

冰冻也需要温控调节,不同种类适合对应的温控区间和档数放在这里。

果类 冷藏 10-1°C 2~7天

速食面点 速冷 3~1°C 12个月(保质期)

雪糕冰爽 冷冻 -15~-18°C 保质期12个月

肉类(猪肉、牛羊肉) 深冻 -18℃~-20°C 4~6个月

海鲜类 速冻 -20~-25°C 1~2个月

而买冰柜的这些人,其实家里大多数是有冰箱的!

冰柜,作为冰箱的补充功能最实用

冰柜虽然有一些销量,但绝没像冰箱一样,达到家家都有的地步。这两个家电,从普及度来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问了身边朋友不买冰柜的原因,大多数人觉得:

现在对开门的500L的大容量冰箱选择挺多的,冷藏、冷冻区各占一半,分别有200L,不管是爱囤货的、习惯吃新鲜食物的,都方便。

光这一点,冰箱完胜冰柜。

文章的最后一趴有型号推荐,有需求的可以直接下拉到最后一趴。

卧式和立式冰柜怎么挑?

市面上主流的冰柜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形式,卧式多是直冷的,立式多是风冷的。

图 住范儿自摄

直冷省电,噪音低,但容易生霜;风冷的温控更精准,但噪音会变大,扰人休息,如果你怕噪音,还是别买立式了。

性价比上,卧式>立式,1000以内就可以买到不错的卧式冰柜;好用方便、颜值上,立式>卧式,但要更贵,立式购买起点要1000以上了。

空闲有2㎡ 无脑入卧式冰柜

卧式性价比高,普遍比立式便宜,700-1000左右就可以拿下300L容量的;但占地面积大,家里如果有一块2㎡的闲置空间,可以无脑入卧式。

卧式冰柜大多都是上翻盖拿东西,通过调控温度实现“冷藏区”或者“冷冻区”,作为冰箱的补充功能最实用,容量从50L、80L到300L不等,这个具体就看自己家情况了。

图,源 住范儿自摄 / 壳子家上翻盖的卧式小冰柜

下图就是同事姥姥家的大冰柜,7口人用了5年了,中间换过一次配件,其他都用的挺好~

冰柜正下方有5个档位的调节,可实现1-10°C、-12~15°C、-15~-18°C、-18°~-20°C、-20°~-35°C的调节。

除了第一个是冷藏区、其它都都可以精准到对应的冷冻温度,对冰激凌、鸡鸭猪肉类、海鲜都有很好长期保存效果。

图,住范儿自摄

超市里常见的,还有一种双温上翻盖的,里面就是冷藏、冷冻功能,它本质上是个卧式冰箱。

图,源网络

卧式冰柜一般是直冷的,容易结霜,平常用完就赶紧关上,不要高频率的开关,否则就是这个样子。

为了更好使用,建议日常2-3个月清理一次。

图,住范儿自摄

卧式冰柜还有个很要命的点,80cm的进深要找东西时,弯腰拿出来非常不方便!这也是买了卧式冰柜被吐槽最狠的。

但反过来看,爱囤整只鸡鸭鱼肉的,就有了一个超大的方盒子!

参考了下超市里的卧式冷柜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选择对应尺寸的冷柜置物架、或者冷柜隔板,在淘宝下单购买即可!

图 住范儿自摄

记得提前量好长宽高,避免浪费内部空间!

图 源见账号

立式冰柜更适合小户型

空置地方有限的话,可以考虑立式,虽然价格会贵点,但立式占地面积小、颜值高,作为冰箱的补充也不错。

有个0.5~1㎡,大概一块60x60cm瓷砖的面积,就可以放心入了。 现在立式的冰柜,各大品牌还有一些清新的颜色,放在家里也不突兀。

图源小红书@云舒

唯一不好的一点是,立式冰柜挺贵的,100-150L大品牌的价格在1200~1500;150L-240L的就得2000~2500了,300L左右都在3000以上了,不太值,反正我不会买~

立式冰柜大多是风冷的,不会结霜,温控也跟稳定。

相比于卧式的顶开门,它是侧开门的,不用担心弯腰拿东西麻烦这个问题,和冰箱一样方便;内部是抽屉,密封性也更好。

图,源网络

商用卧式冰柜性价比最高

冰柜早期的生产、使用,一开始就是为商用设计的,存储量大、-40°C的超低温有利于食物的超长期存储。

常见的比如酒店餐厅后厨那种不锈钢一体的,或者超市冷冻区那种玻璃门的,都很能装,立式有六门的,四门的、双门的;卧式常见的双门或三门!

图,住范儿自摄

曾在住过的民宿厨房里,还见到过商用冰柜其他组合方式:一种是冰柜+置物架的,一种是冰柜+玻璃展示柜的

图 住范儿自摄 / 民宿舍姐家厨房的自用冰柜 / 可存图识别~

相比于上面提到的,这两种明显更实用,如果你家有至少1.2m的整面靠墙空间,且对颜值要求不高的话,完全可以入

性价比是本文介绍冰柜的全场之最,没有之一!用民宿主理人的话说,装下一整头200斤的大肥猪完全没问题,下面的双门冰柜只要799大洋,加上置物架也不超1500。

图,自摄

买冰柜,重点看容积率和占地面积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在决定购买前,我建议你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有囤肉食的习惯吗?

· 冰柜的预算至少有700大洋吗?

· 家里能腾出至少1㎡的地方来放冰柜吗?

第一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判断,第二,不管卧式、立式,一台不错的冰柜700块肯定要的;第三家里的冰柜总要有落脚的地方。

市面上冰柜主要聚集在50L~300L之间,正常家里有冰箱的情况下,囤货100-200L就够用了;50L左右的不建议选,塞一塞装5斤肉,一家人吃两天就没了,囤了个寂寞。

图 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反馈,家里不买冰柜的另一个原因是没地方放。

小的立式冰柜0.5㎡就够用,最大的卧式冰柜也不过占地1.7㎡,也就是说,如果你感觉自己家有2㎡的空余面积,就可以放心买冰柜了。

买冰柜想省电的话还要看能耗等级,越低越省电,买的尽量选1级能耗,3级以下的就别考虑了;

图,住范儿自摄

至于核心的零部件,冰柜和冰箱是一样的,压缩机、冷凝器等核心零部件,海尔、美的这样的大品牌都是包修3年,整机包修10年。

冰柜选购推荐,理性入手

冰柜这个种类太小了,目前市面上基本不存在各大渠道专攻款,线上线下是一起的,以下选品已经过比价~

结合适合大多数家庭的100-200L区间,预算按照1000、1000-2500来推荐3款各大平台的高销冰柜,如果大家有更合适的,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补充。

注:以下皆不含广告,广告是不允许竞品出现的。

性价比之王:商用不锈钢柜

就是在民宿被种草的那一款,超大的容积,有双温调控的情况下才1228元,可以当操作台也能当置物架。

爱囤货可以一次性囤个够,不过家里面积不大就算了。

某宝搜索“不锈钢冷柜工作台商用”,厂家是专业做厨房商用的~

来自美的的卧式单温冰柜

型号:BC-202KMT(E)

一共202mL,某宝最低价1259元,是比想象的贵一些,但耐不住他实用的还好看。

-13°~20°的可调范围,可当做冷藏、冷冻双用;下面是带轱辘的,方便挪动;最主要的是它设计挺百搭,放在当下的家里复古风、北欧风都很配,这点儿智商税也可以交一下。

一级能耗和超快速的制冷能力在技术上也很过关,占地面积才0.46㎡,很难不爱。

算了下,一天电费2毛钱,不贵,可以入。

某宝 搜索“美的官方旗舰店”即可

某宝还有一款销冠的志高,和美的这款差不多大,价格却低很多,一级能耗,很省电,可调温的范围也很大,-26~10°C可通过五档实现冷藏、冷冻、强冷冻,占地面积也是0.4㎡,可价格才828,直接比上面这款低了400元·····

但因为牌子我不熟,所以大家自己谨慎入!

某宝搜索“志高一级能效小冰柜”

立式冰柜:海尔的性价比款

型号:BD-192WGHS9B8

基于海尔行业老大的位置和绝对的技术优势,去找了它家最具性价比的一款立式柜,192L的容量某东的价格是2899元,占地面积很小,才0.4㎡。

这款标配海尔独创的除菌技术,可以达到完全免除霜的状态,还能抑制细菌生长;门的下面还加了门封条、开门固定,关门自己就锁定温度,电脑感温的技术让冷冻控温更精准~

京东搜索“海尔官方旗舰店”

冰柜越卖越火,很多人跟风买、很多人好奇,理性入手,从需求出发,才会花冤枉钱!

再来说冰箱。

近几年,市面上的冰箱从材质到颜色,有了更多的选择。

厨电里花大价钱的冰箱占头一个,家家户户都有,但有人只愿意花1500,有人却愿意花1w甚至更高,使用起来不一样的究竟在哪儿?

我们做了仔细的调查研究,从冰箱的品牌到技术,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梳理↓

为什么越贵的冰箱,越不值得买?(上)

为什么越贵的冰箱,越不值得买?(下)

以及,现在很火的“白色冰箱”的选购和推荐(视频中提到的白色冰箱,功能对比表,已经让小助理整理好了!直接私❤小范儿:白色冰箱,领!)↓

为什么现在白色的冰箱款式比较少?有没有什么好的白色冰箱推荐?

关于冰箱和冰柜的选购,大家还有哪些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

科普|足月38周和40周有什么区别吗

茜茜(化名)和闺蜜阿雅(化名)两人在上个月刚刚晋级当了妈妈,不同的是茜茜生产的时候,胎儿刚满38周,而阿雅生产的时候,胎儿已经满40周了。

两个小宝贝刚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过了两个月之后,差异就显现了出来。茜茜小宝贝的身体素质明显要弱于阿雅的小宝贝。

准妈妈们都知道,宝宝最好是在足月出生,因为那时的宝宝生长发育的程度不仅瓜熟蒂落了而且出生后也能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

不过你知道吗,即使是在预产期内,提前出生的宝宝和足月出生的宝宝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但是大多数的准妈妈对于足月的理解就是:只要宝宝在准妈妈的肚子里待足37周或38周就达到了足月的标准了。而准妈妈在38周和40周的时候分娩是没什么区别的,如果能够提前卸货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说到这里,一定有很多的准妈妈想知道宝宝多大才算是足月了呢?

一般情况下,在37周之前出生的宝宝医学上称为早产儿,出生后就需要更加精心的呵护。而37周之后出生的宝宝我们称之为“足月儿”。

但产科医生表示:其实从宝宝身体发育的情况来看,怀孕37周的宝宝不能算足月。满39周也就是40周的宝宝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足月儿”,很多准妈妈在这一点上都弄错了!

根据2013年美国妇产科学院(ACOG)和母胎医学会(SMFM)的这项研究,决定将足月定义改为39周。

虽然说,胎龄满38周之后出生的宝宝和胎龄满40周出生的宝宝都属于足月出生,可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

@开心的小蜗:我家宝宝就是38周出生的,当时为了图个好日子,而且宝宝出生后和其他宝宝也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到了一岁以后体质就比较差,总爱生病~

@糖糖饲养员: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该顺其自然,现在很多年轻的准妈妈过了38周就考虑剖腹产让宝宝出生,说是为了宝宝好,我觉得没有必要!

@sunny:我家宝宝就是40周自然分娩的,但是在等待宝宝发动的过程中,为娘真是吃了不少苦,不过看着她现在身体这么棒,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于还未成熟的胎儿来说,妈妈的子宫就是最好的居住环境,胎盘为它提供着最全面均衡的营养,胎儿 好好待在子宫里,就能获得最好的照顾。

但出了娘胎就不一样了,胎儿不仅没了温暖的羊水环绕,还要独自对抗外界的残酷环境。

虽然38周就出生的胎儿在时间上也算是足月了,但也不乏一些胎儿可能有些器官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出生后喂养都存在困难,自然不如在娘胎里待着舒适安全了。

38周和40周出生的胎儿有什么区别呢?这3个方面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身高体重有差别

一般准妈妈怀孕37周的时候,胎宝宝的身高大概在45~1200px之间,体重2500~3000克左右。而怀孕40周的时候,胎宝宝的身高会比37周的时候高一点,大概在1250px上下,体重也会达到3300克左右,所以怀孕40周出生的胎宝宝普遍个头更大一些。

相比怀孕37周出生的宝宝,40周出生的宝宝皮肤还会更饱满一些。毕竟在准妈妈子宫内多呆了三周,宝宝的皮下脂肪也会增多一些,而且这个时候宝宝的胎脂和胎毛基本脱落干净,皮肤也更红润、更有光泽。

肺部发育不一样

大多数早产的胎宝宝都会有肺部发育不全的症状,妈妈们也为此提心吊胆的。大家都知道在所有的器官里,最晚发育成熟的部分就是肺部。

早期肺内的间质较多,肺泡比较少,进入发育晚期的时候,肺泡才逐渐增多。

这个时候准妈妈就会时不时的感觉到自己腹中有“咕嘟、咕嘟”的感觉,就像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 “打嗝”一样。其实,这是胎宝宝在锻炼肺部发育。

相比之下,那些满四十周出生的宝宝,多进行了两周的发育,肺部也会比三十八周的宝宝更成熟更好一些。

抵抗力或有所不同

据研究表明:在怀孕40周以后出生的宝宝,他的身体抵抗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都会更好一些,这也是很多剖腹产手术都放在怀孕39周以后的原因。

但是小编在这里提醒准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胎宝宝在准妈妈子宫内待满40周依旧没有发动的迹象,就需要考虑提前分娩了。

因为此时的羊水已经开始浑浊,胎盘日益老化,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会危及胎宝宝的生命安全。

过了预产期,宝宝还没出生怎么办?

在预产期倒数前一个月,准妈妈需要每周产检一次直到分娩。超过预产期之后也是一样,维持每周产检一次的频率,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回诊频率。

准妈妈这时要避免一个人独处、出远门,并随时注意胎动和产兆。如果感觉胎动有明显减少,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产检时如果发现有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形,医生会建议立刻引产。

由于过期妊娠的周产期死亡率及并发症是一般足月产的5~7倍,为了确保母子平安,医生通常会在怀孕40~42周期间安排催生。

如果准妈妈体型较小而胎儿又过大,医生则有可能会考虑提早催生或是经医生评估自然分娩的难度过高,建议剖腹产。

能够足月出生的胎儿,大家尽量还是选择自然待产比较好。千万不要为了黄道吉日就让宝宝提前出生,万一出了差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供稿:产科二病区

策划:健康管理部

编辑:韩 笑 王 婷

审核:医务部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