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8:20 32
世界上最大的蟒蛇。右左米5在品种是亚马逊森蚺,简称森蚺(学名:Eunectes murinus),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栖息于南美洲,最长可达10米以上,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5米左右。
蟒蛇是当。类蛇毒无属,克千0今世界上较原始的蛇种之一,在其肛门两侧各有一小型爪状痕迹,为退化后肢的残余。属于树栖性或水栖性蛇类,生活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潮湿的森林中,为广食性蛇类。这种后肢虽然已经不能行走,但都还能自由活动。体色黑,有云状斑纹,背面有一条黄褐斑,两侧各有一条黄色条状纹,现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蟒蛇还是世界上蛇类品种中最大的一种,长达5~11米,最大体重在50~160千克,属无毒蛇类。
。种多06,属02有 蟒科Boidae ,分为蟒亚科和蚺亚科。在世界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都有它们的存在。其中包括许多从小型到中型的蛇类,同时还有一些著名的巨型蛇类。为无毒蛇,有20属,60多种。
1、亚马逊森蚺
亚马逊森蚺简称森蚺(学名:Eunectes murinus),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栖息于南美洲,最长可达10米以上,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5米左右。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就连凶残成性的美洲豹也可能成为森蚺的腹中餐,有时甚至吞吃长达2.5米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在亚马逊没有任何生物,能令人如此惧怕敬畏!有如大河之灵-森蚺,既便是有经验的老手,也难得一窥其真面目,它是世界上体型最大、最强而有力的蛇类;它是生命与死亡的象征。
森蚺自古即以无声杀手的恶名著称于南美洲的河流和森林地带,数以百计穿凿附会之说,将其超自然神力渲染无遗,其完全成长者,体型可长超过26英尺,体重超过二百五十公斤,其最强的武器,不是利牙毒液,而是无人能及的力气。它只要蜷曲身体,就可将猎物压个粉身碎骨,连体型巨大的猫科动物美洲豹,也不能幸免。就外形而言,在新大陆上难逢敌手。
它犹如神袛般令人崇拜,又如恶魔般让人敬畏!森蚺独占亚马逊掠食顶尖阶级鳌头。
2、网纹蟒
网纹蟒,号称世界上最长、绞杀力最强的蛇。野生网纹蟒性情粗暴,曾有过吃人的记录。最大体长为10.32公尺,是仅次于亚马逊森蚺的第二大蛇类。上唇鳞有凹陷的唇窝。头部有三条黑细纹,一条在头部正中,另两条由两眼延伸到嘴角,身体背部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复杂的钻石型黑褐色及黄或浅灰色的网状斑纹花纹,故得其名。虽然身体细长,却是很强力的掠食者。有许多人类被杀且吞噬的纪录。无毒,性情较温和。
网纹蟒,缠绕力非常强大,体型细长,是世界最长的蛇,有记录最大的网纹蟒是印尼捕获的,体长14.85米,重447公斤。到目前为止,这条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3、缅甸蟒
缅甸蟒的性情很温和,很适合作为宠物饲养,甚至新手饲养也很简单。这种蛇能长到很大,可以轻易的长到6米以上,粗细赶得上成年男人的腰围,是世界第三大蟒。体长生长到4米以上是十分平常的,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有可能长到7米以上。更有超过8米,重达186公斤的个体(金氏世界记录)。如果大量投喂并且保持温度的话,在出生之后的一年半内就可以生长到3米左右。雌性缅甸蟒的体型比雄性的大。如果过量投喂的话,体型会变得肥胖。
4、岩蟒
非洲岩蟒简称岩蟒,成年的非洲岩蟒体长可超过6米,(其它巨蛇亦是同属蟒属下的蛇类)目前为止,仅次于 亚洲的网纹蟒和缅甸蟒,以及南美洲的亚马逊森蚺。有纪录最长的非洲岩蟒是于1932年于科特迪瓦所发现的,其体长达9.72米。
非洲岩蟒活跃于一般草原和热带草原,不过其活动区域并不会远离水源,有时候也会闯进森林边缘地带,但很少深入其中。非洲岩蟒颇依赖水源,当天气太热或太干燥的时候,它们会强行躲进其它动物所挖掘的洞穴里,并进入夏眠状态。不过非洲岩蟒性情较为凶恶,脾气不佳,若受骚扰,容易发动咬击,这一点与普遍较为温驯的缅甸蟒回然不同(二者外貌颇为相似)。
5、紫晶蟒
紫晶蟒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蛇类。这种大蛇是以捕杀袋鼠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而闻名的。它看上去像一头巨大的地毯蟒。全长约5.5公尺,最长为8.5米。栖息环境为热带雨林,灌木丛, 裸露岩石的阴凉处。猎物为蝙蝠、负鼠、鼠类, 澳洲小袋鼠, 袋鼠、小型淡水鳄和一些鸟类. 它的嘴上有向后延伸的曲线 ,并且长着锋利的牙齿。在捕猎时通过缠绕和压缩让猎物窒息而死。分布范围为北昆士兰,同样可以在 Torres Strat、New Guinea、eastern Indonesia这几个岛上找到。紫晶蟒无毒,但是巨大的体型会对小孩 造成威胁。
6、印度蟒
印度蟒,又叫黑尾蟒、亚洲岩蟒,该蟒蛇是缅甸蟒的近亲,体型虽不及缅甸蟒,但仍能长到4米以上。
印度蟒在亚洲的南部曾经常见,它的身体厚实,体长可达4米,体重150公斤,最大记录5.85米,有不确切记录称达到6.9米。它们是盛宴上很受欢迎的野味。由此可知,它们经常遭到人类的措杀,数量逐年递减,已处于濒危状态。
7、泰坦蟒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称,美国考古人员在哥伦比亚发现了一种新的史前鳄鱼,而这种远古爬行动物可能曾是已知地球上最大的蛇类的美餐。
据哈斯廷斯介绍,2004年至2007年间,他们在挖掘哥伦比亚东北部一座露天煤矿(此处也是一个“非同寻常”
化石遗址)时,在相邻的两个地方找到了Titanoboa蟒和crocodilyform鳄的化石。这两种爬行动物都分布于距今6000万年前的南美洲,那时,南美洲当地环境正处于转变为现代雨林的前夕。哈斯廷斯说,该化石遗址是“让我们对当前生态系统的开端有了初步了解的发现之一。”
研究人员指出,除了发现Titanoboa蟒和crocodilyform鳄比邻而居的证据外,如今的蛇与鳄后代的行为也进一步体现了这两种爬行动物之间的交锋。例如,亚马逊流域的现代水蟒(包括当前世界最大蛇类头衔保持者绿巨蟒)常常以鳄鱼家族的现存成员为食,如凯门鳄。
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形象地说,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
8、黄水蚺
成年的黄水蚺不及森蚺(Eunectes murinus)般壮大,但仍长达约305至366厘米,更有超过5米的记录。
雌蛇一般比雄蛇巨型。它们的体色以黄色、浅金色或青黄色为基调,配合起伏有致的连串黑色圆纹及斑点。
8、红尾蚺
成年的红尾蚺体型大小差异颇大,各亚种的体型并不一致。分布于南美洲的红尾蚺身体较长,目前在苏里南有两条红尾蚺是至今为止体型最巨大的,分别是411厘米及427厘米长。然而这种体型毕竟较罕见,一般而言超过300厘米长的红尾蚺,就此种蛇类而言已算巨蛇。红尾蚺的尾巴相当有力,能抓紧东西。头部并无热能传感颊窝。体色方面,红尾蚺身体多以红色或棕色为基调,尾部则呈砖红色。 背部以褐黄色的斑纹为主,尾部的斑纹较为浅色。
红尾蚺的捕猎对象甚众,包括许多种哺乳动物及鸟类,当中尤以鼠类为主。另外,红尾蚺亦可能会捕食大蜥蜴,甚至大如虎猫亦可能是它们的猎食对象之一。
红尾蚺擅长爬树,和亚洲的网纹蟒还有澳洲的紫晶蟒一样是半树栖的蟒蛇,性情温和,容易与人驯熟相处,容易驯化。他们温顺美丽,成为了很多国内外朋友的私人宠物。
9、地毯蟒
全长从120-250公分不等,最长记录4公尺。体色依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唯具有黄或淡褐的底色,且具有暗褐色大斑纹的类型。吻部以外的鳞片较小,热窝分别位于吻鳞,上唇鳞前方及下唇鳞后方。
10、血蟒
中小型蟒,一般不超过两公尺,因产地不一样,不同品种的血蟒身体上的花纹和颜色有部分差异,如婆罗洲产的底色以黑为主,马来半岛产的底色以红褐色为主.原产地的大部分血蟒是当作制作皮件的原料,另因宠物市场的开发部分特别的个体被选出当做宠物饲养 。已经有少量特别的颜色和花纹的CB在爬虫收集者和市场上出现,但因为这些特别的CB(人工繁殖后代简称)比较稀有,价格也比较昂贵。
11、球蟒
球蟒(Pythonregius)生活于中非和西非,从塞内加尔到乌干达,从草原到树林,他们在树上与在地上同样感到舒适。他们喜欢微弱光线的环境,在黎明和黄昏,他们会变得活跃。在欧洲,他们被称呼为“皇蟒”,而在美国就用“球蟒”这一称呼,这是因为当他们感到紧张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身体卷缩成一个很紧的球,并把头稳固的藏在中心。像很多其他蟒类一样,球蟒也是一种温和的蛇类。
12、黄金蟒
黄金蟒(Patteraless)Burmese Python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是一种十分稀少的变异品种。黄金蟒的成体可以长到7米长。在野外的黄金蟒如果有机会与另一条黄金蟒交配,就会将它独特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这种几率十分小,因而黄金蟒十分难得。在它的原产地,通常被印度人作为“神灵”加以崇拜。
黄金蟒平常只喝水,吃一只老鼠可一星期不必再进食,最大的食量可一餐吞下八只老鼠。一般人看到黄金蟒体型大会害怕,其实黄金蟒很温驯,不会主动攻击人,也无毒性。
首先,怎么养都养不了这么大,因为这个不是荷兰猪
其次,这个是水豚,是豚鼠的一种,个头很大,最大比这还要打,这个应该是个半成年,成年后比这个大一圈。
豚鼠是一个大类,里面很多品种,水豚是以后总,荷兰猪是里面小型的一种
最后,荷兰猪一般体重最大到700克-1.4公斤之间,体长最长到30厘米到40厘米(神展开,蜷缩起来也就20厘米),大小一个成人男性的手能拖起来。
aceitasao capybara英文翻译是水豚。
水豚,豚鼠科水豚属半水栖食草动物。它栖息于植物繁茂的沼泽地中,多以家族集群,喜晨昏活动。其躯体巨大,体长1至1.3米,体粗笨,头大,颈短,尾短。
耳小而圆,眼的位置较接近顶部,鼻吻部异常膨大,末端粗钝,上唇肥大,中裂为两瓣;前肢4趾,后肢3趾,呈放射状排列,趾间具半蹼,适于划水,趾端具近似蹄状的爪。
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南部、玻利维亚、阿根廷北部、哥伦比亚东南部、委内瑞拉和巴拉圭。水豚身体含有大量脂肪组织,使它在水中有一定浮力。该水豚经常像狗一样坐在它的臀部上,但是与许多其他的啮齿动物一样,无法用其前肢抓取食物。
水豚的介绍如下:
水豚一生逗留在水边,潜水的“本领”很好,有时把鼻孔、耳眼露出水面,呼吸空气,观察外界情况。水豚不筑洞窟,在现成的浅窝内休息;如栖息地受警扰时,则昼伏夜出躲在树丛中,在陆地奔走时,如马奔,被迫急就跳入水中。水豚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觅食上。
水豚是一个社会性的种类,多以家族集群,通常10至30个个体,包括上个占主导的雄性,一个或更多的雌性,年轻的在不同年龄段的一个或多个从属雄性。
集群大小取决于栖息地,并在旱季几个小群可能聚集在同一个萎缩的池塘附近,形成多达100个以上的动物临时聚集群。水豚性情温和,极少与同类相争,也少与其它动物搏斗,靠机警及逃躲求生。捕捉后易饲养。
水豚的体型比较巨大,它的体长可以长到1~3米,肩高0.5米,体重可以达到27~50千克。因为它的体型长得很像猪,但它的水性又非常好,因而得到了水豚的名字。它与老鼠的血缘关系比较亲近,但它的尾巴又非常短,所以它又有“没有尾巴的大老鼠”之称。
别名:鳜鱼、鳖花鱼、稣鱼、鲜花鱼、石桂鱼、花鲫鱼
禁忌人群:有哮喘、咯血的病人,寒湿盛者不宜食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
基本介绍:桂鱼又叫鳌花鱼、鳜(guì)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鳌花鱼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鳌花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鳜鱼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种之上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
功效与作用: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气血;益脾胃。主虚劳嬴瘦;脾胃虚弱;肠风便血。
营养价值:桂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桂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选购:以2~3月产的春天桂鱼最为肥美。
存储:将新鲜鱼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封好,再放冰柜,如果是-20℃速冻可保存1-2个月,-10℃保存时间较短,应尽快食用。
食用方法:鳜鱼的脊鳍和臀鳍有尖刺,上有毒腺组织,人被刺伤后有肿痛、发热、畏寒等症状,加工时要特别注意,制作菜肴前要剁掉。制馔时,无须剖腹,先在腹后近尾部处有小眼儿的地方,用刀切一下,使腹内鱼肠与鱼身分离,再从嘴中插入两根筷子至腹内,旋转两圈后,将内脏连带鱼鳃一同拉出即可。
狗吃便便,再常见不过。可狗狗为什么要吃便便?究竟是天性使然,还是人为影响?内幕很复杂,导语不细说。看完本文,顺便助你纠正“狗吃便便”的习惯。
有那么几句俗话,描述了一个有趣的(好像也不有趣)现象,比如说形容屡教不改的“狗改不了吃屎”,比如说形容本性难移的“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由于本文通篇将大量出现一个令人略感不适的字眼,我们将用“粪便”来替代。(喂,难道这样就没有不适感吗?)
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当然是狗到底吃不吃粪便呢?答案是肯定的,相信很多朋友也亲眼目睹过狗狗津津有味地享用“美食”的过程。狗狗吃粪便,有的吃自己的,有的吃其他狗的,有的吃人和其他动物的,还有的是来者不拒软硬通吃。(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软硬!)
狗为什么吃便便?
狗为什么吃粪便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般情况下,狗采食粪便属于正常的生理行为。例如狗妈妈会在自己的孩子排泄完后为它们舔舐肛门,并将粪便吃掉,以免其他动物循气味捕猎尚未断奶的小狗,成年的狗如果感觉到威胁,也可能吃掉粪便以清除自己的痕迹;有些饲主在狗狗随地大便后对狗狗责备或体罚,因此狗狗就将自己的粪便吃掉以免被主人发现;此外,人们看见狗吃粪便时,往往会发出惊呼并叫其他人看,这让狗狗有一种备受瞩目的感觉,因此当它想引起主人注意时,就可能会选择这种方式;有些狗已经习惯了一天吃两顿或三顿,突然因为更换饲主等原因改成一天一顿,那么狗狗就会为了缓解饥饿感而进食粪便。
粪便中未消化吸收完全的营养成分,对狗狗也是莫大的诱惑。比如草食动物的粪便中往往含有一些狗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狗会通过吞食粪便来为自己补充营养。“没有大粪臭,哪来稻米香”,动物的粪便由食物残渣、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微生物等组成,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千百年来都被当做宝贵的农田肥料,素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在鸡、牛、猪、兔等常见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蛋白质、纤维素、脂肪、钙、磷和各种氨基酸,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K、亚油酸等动物必需的营养成分。在我们实验室的动物房,狗狗更是只吃自己和其他狗,或者兔子的便便,对大鼠的则不感兴趣。虽然随着狗粮的营养配比日渐均衡合理,吃粪便已经不再是生存的必须,但许多宠物狗还是把祖先的勤俭习惯保留了下来。
此外,一些疾病也会加剧狗嗜食粪便情况的发生。例如胰腺炎、胃肠道内有寄生虫、肠道菌群失衡、糖尿病等,某些药物如巴比妥盐类、黄体素、类固醇的应用也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但从国内外宠物论坛的讨论来看,缺乏营养素和幼年时期因为便溺问题遭受过责罚,应该是家养狗吃粪便最主要的原因。
吃便便的,可不只是狗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不仅仅是狼,犬科家族的成员狐狸、郊狼、豺等都会少量摄食粪便。甚至豺等群体狩猎时会对大型食草动物的臀部发起进攻,连抓带咬地将猎物的肠管从肛门中掏出,连同肠管内的粪便一齐吃下肚。
其实,自然界有很多动物是吃粪便的。蜣螂(屎壳郎)、苍蝇等常年以大型哺乳动物的粪便为美餐的昆虫自不必说。白蚁会取食蚁后的粪便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类似地,象、熊猫、树袋熊、河马等动物在幼年时期会吃母亲的粪便来补充肠道微生物。
充分利用粪便中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动物也不只有犬科家族,猪会吃自己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以吸收其中消化不完全的营养,很多牧民用含有较多蛋白质而价格低廉的鸡粪来喂牛,南美水豚、仓鼠、栗鼠、豚鼠、大猩猩、黑猩猩都会通过吃自己的粪便来“追捕”在第一次消化吸收过程中漏网的营养物质。
很多养过兔子的人也注意到,兔子会排出一种湿软的粪球,大多数兔子会在第一时间将这种粪便吃掉。这是因为兔子属于单胃草食动物,没有牛那样的瘤胃来“豢养”微生物帮助消化,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兔子拥有了发达的盲肠,其功能类似于瘤胃,食物在盲肠内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后,以“盲肠便”的形式排出,兔子通过吃盲肠便来获取其中的营养。因此,大多数野兔和家兔从小就有食粪行为。
所以,进食粪便不但是狗的一种天性,也是许多动物共有的“天性”,甚至人类,也不是没有吃粪便的,从药材店里的人中黄、夜明砂、望月砂,到白丁香、五灵脂、鸡矢白,莫不如此。
如何让“狗狗改了吃屎”?
虽然狗狗确实吃粪便,但是说“狗改不了吃屎”那就是冤枉它了,都能从狼被驯化成狗了(虽然从生物学上来说狼和狗依然是同一物种),训练它不吃粪便当然能做到。
吃粪便虽然是狗的天性,但毕竟有碍观瞻,而且当狗取食其他狗或其他动物的粪便时,可能造成寄生虫卵或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因此,除了定期驱虫和接受疫苗注射外,家养的狗还是应该训练其改掉吃粪便的习惯。
首先,饲主应该及时清理狗狗居住环境中的粪便,在清理时动作不要太急躁,以免狗误以为粪便是珍贵的宝贝,或以为这是一场争夺粪便的游戏,而抢先将它吃掉。在无法及时清理粪便时,可以选择将狗关进笼子里,笼底的缝隙要足够宽,使粪便能顺利落出笼外。在遛狗时则应为狗狗戴上嘴套,杜绝狗吃到粪便的机会。
其次,应该为狗狗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喂食要定时定量,避免狗因为饥饿或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嗜食粪便,也可以选择市面上出售的防食粪狗粮,这类狗粮里添加了一些物质,在消化后会产生令狗不喜欢的气味,从而使狗不再吃粪便。
最后,当狗排泄后,用食物引诱狗离开粪便,或对经过服从训练的狗发出“坐下”、“过来”、“不要动”等指令,如果狗嗅闻粪便则加以制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狗狗就会慢慢改掉吃粪便的习惯。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尝试过后,依旧不能解决狗狗吃粪便的问题,那还是请你带它到动物医院检查是否存在内科疾病,并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来纠正狗狗的坏习惯吧。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