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古代女童名人? 长沙古代女性名人?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20:11 38


古代女童名人?人名

谢道

东晋时期的女诗人诗女的

谢道韫(?-?),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子妻的之凝王子次之羲王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适逢下雪,谢安兴致大起,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而道韫悠然神想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加入了自己的遐想,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就是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国内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古代东北教育名人?

张作霖自幼家贫,无力就学,仅念了三个月的私塾。就是这么一位在老百姓眼中胸无点墨、穷兵黩武的人物,后来竟然高度重视教育。在其当权时期,东北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张作霖构建起了近现代东北教育的基础。1915年,时任师长的张作霖曾专门上书大总统袁世凯,历陈奉天教育弊端,要求整顿,并提出了整顿的措施。他的建议很快引起来教育部、国务院乃至大总统的重视。教育部马上颁布了训令,对教育进行整顿。也许没有人知道这个训令居然是源于一个远在东北、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先生。

1916年,张作霖出任奉天省长,一上任就先拿教育开刀,在其大刀阔斧的推动下,全省上下官员对教育都不敢怠慢。张作霖首先从教育经费上入手,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要占全县岁出总数的40%,并将这项标准作为考核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达不到标准的县长要卷铺盖回家。张作霖还亲自制定各项法令,以杜绝教育贪污行为。在张作霖盘踞的东北贪污教育款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轻者免职,重者抄家枪毙。

1918年,在张作霖的推动下,奉天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张大帅派奉天政务厅长史纪常前往宣读他的祝词。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所奉天师范学校不仅不收学费,还发给学生津贴。这些费用完全由奉天省政府埋单。当时奉天师范的三餐不但完全免费,而且伙食标准还不低,学生的伙食早晨是大米粥、咸菜;中午是大米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晚饭四菜一汤,皆为素材。周六改善伙食,有坛子肉、木须肉、烧黄花鱼、烩海参。沈阳的其他师范学校,伙食也是很丰盛的。平时,张大帅就喜欢身着便装到学校视察。每到孔老夫子的诞辰,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军阀,都会特意换上长衫马褂,亲自跑到东北的各个学校,向执教的老师们,认真地打躬作揖:“我是大老粗,粗人一个,不懂文化,教育下一代,全亏诸位老师辛劳,今天特地跑来感谢!”

张作霖与教授

张作霖对留学生非常重视,他一度嫌留学生少,先后多次派留学生前往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深造。1920年,由于北洋政府财政困难,留日几千名公费留学生没有了经济来源,张作霖闻之,立即自掏腰包汇去10万大洋。他还帮助过那位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当时司徒雷登在北京办燕京大学,筹不到足够的款就跑到张大帅那求助,张大帅毫不含糊的给了5000大洋,并表示:“你办的教育事业本来是应该我们国内人自己做的。现在你做了,我十分感谢!”此后,只要司徒雷登开口,张作霖绝不含糊。

1921年,张作霖会见了美国教育家、世界教育会亚洲部主任孟禄博士,孟禄的一席话让张作霖感受颇深。张作霖极为认同孟禄的办学主张,更加坚定了他办教育的决心。1912年,直奉战争一结束,张作霖就着手成立了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这位视兵为命的大帅语重心长的告诉负责筹办东北大学的奉天省长王永江:“岷源(王永江的字),我没读过书,知道肚子里没有墨水子的害处,所以可不能让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求深造的机会,所以我把所以的事都交给你了。办学校是大事,开学越快越好,用钱告诉我,不管多少,宁可少养五万兵,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日本人得知东北当局要办大学,竟公然向王永江提出“劝告”:听说你们要办大学,那可不容易呀!又费钱,又没人。你们要读理工科,我们有“旅顺工科”’;你们想学医,我们有“南满医科大学”;你们愿学文法科,还可以派留学生到帝国大学去上学,大日本政府将予以优待,给予官费补助。你们何苦自不量力,自寻苦恼,而去自办大学呢?张作霖听到王永江报告后,怒发冲冠:“马拉巴子的,日本人反对咱办大学,咱还非办不可,而且要快办,还要办好,快出人才。”

有了张作霖不遗余力的鼎力支持,东北大学迅速动工。东北大学可以说是一项烧钱的机器,成为当时财政最主要的开支之一。这座主校区占地500亩(校园总面积900亩)的学校仅基建一项就耗去600万左右,每年东北当局每年拨给东北大学的经费也高达150万元,远高于当时的北大和清华。”1923年,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大学。

东北大学合影

东北大学倾注了张氏父子极大的心血。张学良曾亲自担任第三届东北大学校长。为改善办学条件,张学良校长先后共捐献180万现洋,建设了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张校长还不惜重金遍请全国名师,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黄侃、梁思成、林徽因等一大批名人都先后执教东北大学。在东北大学教授的待遇可是非常高的,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月薪300元大洋,南开240元,东北大学360元大洋,后来的章士钊竟然高达800大洋。要知道当时的大洋非常的值钱,当年在北京花300大洋就可以买一套三合院的房子,八圆大洋就可以吃十个人的鱼翅席。而且薪水是发现洋而不是奉票。教授们连回家的路费都可以报销。

受东北大学优厚条件的吸引,东北大学教员阵容豪华。学校教员一半以上都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并且大部分都有留学背景,多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牌国际名校毕业。就是没有镀过金的教员,也都是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毕业。 学校的硬件也是没的说,东北大学规模宏大,功能齐全,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100亩植物园,还附设附属工厂,在国内首屈一指。教学设备更是国内一流,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许多昂贵的器材设备为国内罕见。一位靠枪杆子打天下的军阀能从买枪炮的钱中毫不吝惜的拿出巨款办教育,宁少养五万兵也要办学校,确实让人刮目。

除东北大学外,张氏父子还创办东北交通大学、“独以吾校为最”著称的同泽女子中学等一批院校,极大的推动了东北的教育事业。同时也带动了许多私人和机关部门兴办教育,一时间东北兴学之风蔚然而起,东北无论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位居全国前列,正因为如此东北才有了张学良统治时期的十项全国第一。

沧州古代名人?

扁鹊

今沧州市任丘人

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于赧王五年(前310)。扁鹊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马致远

今沧州市东光县马祠堂村人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被誉为“马神仙”,大都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纪昀

今沧州市沧县人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长沙古代女性名人?

李惠迪,原名宗陶,号由之,善化县坳子塘(今属长沙县跳马乡)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父为武秀才,从小随父习武并人私塾就读,15岁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后为省立一师)。1912年毕业后留校任附小体育教员,叉先后在修业小学、武昌旅鄂中学、中华大学、大麓中学、甲农等校任体育教员。

古代妃子可以养宠物吗?

古代妃子可以养宠物

不过和现代差不多,通常也是养猫,养狗,清朝雍正时期的年氏就特别的喜欢猫

也有喜欢鹦鹉,或者是会学人说话的鸟类

因为年代的关系,也有喜欢马的, 马是单独养在马房的,有专门的人照顾

还有喜欢养鱼的,宫中自有养鱼的池子,随时可去喂鱼

青海古代名人?

①著名政治家:战国初期河湟地区羌人首领无弋爰剑,南凉国主秃发乌孤,吐谷浑主吐谷浑、树洛干、阿豺,宋代宗咯藏族政权的缔造者角厮口罗,明朝进士张问仁,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首领固始汗,清朝大臣杨应琚等;

②著名军事将领:西汉大将、著名军事家赵充国,西汉名将霍去病,东汉名将邓训,唐朝名将黑齿常之、哥舒翰,吐蕃大将尚婢婢、论恐热,北宋武将何灌、高永年,元驸马章吉,西宁王速来蛮,歧王脱脱机,明代武将李淳、柴国柱、刘敏宽等;

③著名文学家:元朝吐蕃喇嘛萨迦派领袖、语言文字学家八思加·洛哲尖赞,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佛学家土观·罗桑曲吉尼玛,清代高僧、著名藏族诗人、作家夏嘎巴·措周仁卓,清代诗人吴木式、朱向芳等;

④著名艺术家:藏传佛教高僧、清初著名藏学家嘉木样·协贝多吉,清末文人、地理学家邓敏,清末平弦艺人李汉卿,清末书法家周光辉、张思宪等;

⑤著名科学家:唐初名医直鲁古,清代中医李世泰等;

阜阳古代名人?

管仲、鲍叔牙、甘茂、甘罗、吕蒙、刘琦等。

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国内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鲍叔牙

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甘茂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详,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秦国左丞相。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

淮南古代名人?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

【 详细

养的宠物叫名人的名字好吗?

养的宠物叫名人的名字是不好的,这样做是对名人的一种不尊重。我们给宠物起名字有好多种启发,但绝对不可以叫名人的名字。比方说根据宠物的长相可以给他起馒头,包子,面包等等。或者根据他出生的年月给他起名字,7月8月,9月等等。不如此类适合宠物的名字,有很多很多。

古代农业名人?

国内古代在农业发展上有杰出贡献的人有哪些?

贾思勰、宋应星、徐光启、陈旉、氾胜之等。

贾思勰

贾思勰(xié),青州益都(今山东寿光市)人。北魏、东魏时期大臣,国内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曾任高阳太守,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

该作品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国内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

宋应星(1587年-1666年),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国内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国内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穿其中。

陈旉

陈旉(公元1076一1156年),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又号如是庵全真子。

公元1149年,陈旉的《农书》详细总结了我国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

氾胜之

氾胜之,氾水(今山东省曹县北)人,西汉著名农学家。

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