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宠物鱼池设计灵感集锦”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2-19 23:37 11


亲们,是不是一直梦想拥有一个美美的鱼池,却又担心承重问题?别担心,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超级实用的宠物鱼池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还解决了承重难题!跟着我的脚步,一步步打造你的私人鱼池乐园吧!

“宠物鱼池设计灵感集锦”

我要自报家门,我可是个养鱼高手,对于鱼池设计,我可是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哦!这次分享的鱼池设计,就是我亲自操刀的,保证实用又美观!

先给大家来张效果图,感受一下:

接下来,我会一步步带大家看看这个鱼池的建造过程,希望对同样有心的后来者有些许帮助。下面是我的设计大纲:

1. 设计

2. 鱼池主体建造

3. 过滤池建造

4. 自动进排水系统

5. 池上部分

6. 其它

第一部分:设计

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功能设计,一部分是美工设计。作为工科男,功能设计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美工设计嘛,将就将就对付过去就好。

我们要确定鱼池的大小、高度等基础问题。其实说这个是基础问题,确实很基础,但也很复杂。楼房阳台造池,避不开躲不过承重问题。在承重范围内,尽量最大化这个鱼池,是我的设计原则。

我家阳台不是挑梁不是外挂,与房体属于一体内嵌式,这种阳台的承重相对比较大。与开发商沟通之后,得到阳台设计承重2吨的信息,于是考虑留点儿富余量,鱼池就按照1.5吨来设计了。

关于后面如何敲定形状、长宽等细节,纯属于个人喜好问题,工科男的重心不在此,所以不再赘述。

有了大体的形状,那么开始细化承重设计。承重的要点是,把压力分散,把鱼池跟阳台整个连成一体。为了分散压力,于是需要在现有阳台的基础上,用钢筋铺满整个阳台,然后把钢筋拉到两边承重墙上。这样就能实现整个阳台一起分散鱼池的压力了。

解决完承重和形状,剩下就是鱼池内部的设计了——其实就是过滤池的设计:

过滤池考虑用玻璃,是想尽量减小隔断墙体对水体的占用,毕竟就这么丁点儿大地方。过滤本身没什么太多新鲜东西,沉淀、物理、生化、清水四仓规规矩矩。

设计阶段能做的,也就是多考虑以后的维护方便。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计划使用自动进排水。具体实现上来说,排水系统的底排口,全部采用常闭型电磁阀。

这个东西不需要特别加压,池水自身的水压足够了。通电时阀门开启水自动留出,断电后阀门关闭。每个电磁阀配一个智能插座,用手机app设计自动开启关闭时间,就可以轻松实现自动排水了。

自动补水更简单,淘宝上现成的自动补水套装。这个配合一个电磁阀,就可以实现缺水自动补水了。

所以我的自动进排水系统的原理就是,利用智能插座控制电磁阀开关,进行自动排水。水排到一定程度,通过自动补水套装自动检测水位并进行补水操作。一切都不需要人来干预。

观赏面的设计

对于弧度,基本上来说就是过得去就行。工科男不计较弧到多少才算美。工科男看中的是,中间那块玻璃如何做到墙体里面。

其实掰开了说也很简单。玻璃最终黏在不锈钢架子上,而不锈钢架子是事先嵌入到墙体里面的。

同样还是考虑到承重的问题,所以不锈钢框架四边做了个回形钩,用来更有力的嵌入墙体。最后,心血来潮,加了个水道的设计:

到此整体设计算是结束了。整个过程,重中之重是承重问题,然后是功能的设计,比如我看重自动维护,所以对自动进排水做了更多的设计,包括到阳台水路的改造等。当然过滤池本身分仓也是需要有计划的,不过这个部分过于教科书化,所以不再详细描述。

第二部分:鱼池主体建造

其实有了设计,剩下的就看施工方的技术水平了。可惜我找的施工队,是负责给我家装修的普通施工队,没有做过正规鱼池,所以技术真的也就一般般了。如果不是我太忙没时间顾上来,本应该可以做的更好的。

下面是浇筑拆模后的效果:

水泥抹平后,刷防水:

防水上面再做一次水泥批荡。

所以防水的基本思路如下:钢筋混凝土捣实,算是基础;刷三五层德高防水,作为防水正规军;然后上面做一层水泥批荡,用来保护防水层。三步做好之后,想漏水都不容易。防水上我下了很大精力盯着施工方,所以这部分做的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底部防漏试水:

一次通过。

底部防水通过后,接下来就是粘观赏玻璃:

玻璃按照设计是60*40,1cm厚*22块玻璃。好处是,如果玻璃炸了,那么还有可能其中一块没炸,这样暂时可以保持水不流出来,留下时间给我排水,免得直接把楼下淹了。

玻璃胶干透后进行第二次防水试验,确定没有漏水后,开始贴砖:

修建水道支撑:

批荡抹平:

最后一次试水:

滴水不漏,非常完美。

放了几条饲料鱼,免得里面空空荡荡的:

第三部分:过滤池的建造,以及自动进排水系统的铺设

同样有了之前的设计,相对来说也没有设计上的技术难点了。只不过因为前面的步骤是人工操作,所以尺寸上跟最初设计相比有了些细节变化。重新测量尺寸后,把之前的设计图拆分成每块玻璃的设计图:

拿着这个单子跑到玻璃店,老板直接傻眼这么多玻璃,形状尺寸都不一样,有裁剪,有挖孔,难难难搞得后来老板开价我都不好意思还价了。

玻璃搞定之后,就进入正式操作阶段。现在已经没有施工队了,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动手。深深体会到,累。

最大的几块儿玻璃,我一次只能搬动一块发誓以后再不自己动手做了。

同样底排线的走向,也都因为前面施工步骤的误差,导致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来做。不过还好不是大问题:

看到中间那个粗粗的尼龙绳了吗?因为这块儿玻璃太宽:1米28,太沉,我无法靠两只手提起来,所以绑了绳,绕在肩膀上,靠身体来抬才能挪到一块儿玻璃...

打胶完成:

水道玻璃槽:

过滤池几个小架子设计草稿,用于安放滤材:

成果:

自己加工的过滤池进水口,入口:

过滤池进水口,出口:

打上孔防止水流往一个方向集中:

过滤池用背景板遮光,顺便美化下:

塞满滤材:

填充滤材时,没有完全按照当初设计来安放滤材。原因是之前设计时没有考虑滤材本身大小,导致分格大小不合理,长度放一根细菌屋之后还有空余但不够再放一根了。所以临时做了些调整:

第一格:沉淀大部分留空,上面部分放了两块蓝面一块儿黑棉。

第二格:细菌屋+生化球

第三格:细菌屋+生化球+珊瑚骨等

第四格:生化球+黑棉包裹水泵

水泵用的6000L/h的变频水泵,某动物牌的,水量很足。不上滤材时感觉还行,一上滤材发现水流跟不上了,只好调整到最小流量。这也正好反映出来,当初设计时,纸上谈兵的每格落差5cm其实不够用。

保守估计我这个大小的缸加泵,至少需要做到每格落差8cm。另外自动进排水系统,在设计阶段已经阐述的比较清楚了,最后施工时也是按照当初设计来的,所以几乎没遇到什么施工问题。

后来实际使用中发现电磁阀会被螺给堵上,又只得加个过滤头在电磁阀入水口出,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到此,整个鱼池已经能正常运转了。

接下来,进入美化的阶段。

第四部分:池上部分的施工

“宠物鱼池设计灵感集锦”

最初设计时,只完成了背景墙的设计。至于除此之外的美化,当初只是模模糊糊知道想要有个造景。至于怎么弄,当初是没想好的。不过就算没想好具体怎么弄,当初背景墙的设计,也是预留了很多空间。

比如背景墙是挂在墙上的不锈钢冲孔面板,有孔就能方便的挂各种装饰或者部件等。因为一直计划的是养锦鲤,所以在纠结到底是雨淋式水上,还是山水式水上的过程中,慢慢倾向于山水式造景了。

于是搜罗了些树脂假山,大致摆了摆:

说实话,理工男强项在于功能设计以及动手能力,美工确实差些意思。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没有找到惊艳的造型。算了算了,就这样吧,只希望后来者能看到原来还可以这么搞就行。

山有了,得山水结合啊,所以还得做一个底衬,用来装水。

我最终采用的是塑料隔板加发泡胶来做底衬:其实是比较类似于雨淋缸的技术了。不过做完了才发现,这个底衬不太称职:发泡胶容易导致空隙,空隙就导致漏水。我花了10个小时仔细找漏水口,然后一点一点慢慢堵上。

往背景墙上挂:

试着摆摆假山:

高低有了些变化而已...

稍作调整,开始美容第一步,刷水泥浆:

美容第二步:刷漆 + 第三步:粘椰糠:

这下就不再那么显得“假”了,还是用的雨淋缸的手法。摆上假山 看看效果:

这个不得不提一个设计上的硬伤。因为考虑到排水方便,所以把过滤槽设计在靠墙的这边导致整个假山只能“悬空”,以便留下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将来维护过滤槽。

如果有可能的话,设计上来说应该把水道跟假山设计到一个方向,这样可以直接山水结合,会更方便且好看。所以现在不得不进行补救,美容第四步:moss加mini矮珍珠点缀 + 美容第五步:合理使用背景板:

可以看到用了背景板填在过滤槽跟假山底板的中间,希望以后草长上去能遮住缝,会自然些。

整体来说,到这步整个鱼池的硬件建造就算彻底完工了。还剩下绿化部分,以及一些别的修修补补的工作,慢慢再做吧。

第五部分:其它

各种修修补补,力图让这个鱼池看起来更赏心悦目些,毕竟是在家里,属于家装的一部分。

鱼池整体硬件设计算是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设计阶段要点是:抓住重点,抓住功能点,想的多些,才能避免后面的失误。我花了1年的时间来构思以及前期的学习研究,最后才能出设计出图纸。

建造阶段的要点是:抓基础,抓防水。

美化阶段的要点是:多学多看各种风格的造景,日式园林,中式园林,雨淋缸,草缸看得多了,自然心中就有一杆称。不过对于理科男,我的建议是别强求了。

最后,其实感悟最深的是,应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自己干太累了。最后来点完工后的细节照片:

2016.10.31

原文作者:天嫉,摘自天嫉的博客

编辑:MORE

编辑后语:在此衷心的感谢热心鱼友的投稿!感谢天嫉跟大家分享如此干货!祝大家养鱼快乐!新浪博客原创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8249f0102x4vh.html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