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一群特殊的“工作者”——他们就是训犬师。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耐心,将原本凶猛的猛犬驯化成忠诚可靠的伙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群体,听一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从收废纸到训犬师的转变
徐旭生,一位来自浙江金华的37岁男子,曾是福州的一名收废纸工人。2000年,他结识了一位经营印刷厂和犬场的老板。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旭生得到了两只5个多月大的德牧,从此与犬结缘。
最初,徐旭生的养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无法在家中养狗,他将德牧寄养在农户家。然而,一次意外事件让他意识到,如果能对犬进行训练,让它们听从命令,就不会再出现咬伤路人的情况。于是,他开始自学训犬。
十年磨一剑,伤痕见证专业成长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徐旭生在训犬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他结合警犬训练教材,不断学习新的训练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也留下了不少伤痕。
2001年,徐旭生的靓仔被人偷走,靓妹生完崽后也去世,这对徐旭生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然而,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训犬道路上的决心。
“从办犬场起,我就开始结合警犬训练教材,摸索训犬技巧。要训犬,先要和犬亲近,带犬锻炼,喂食,打扫犬舍,给犬洗澡,每一天,我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徐旭生说。
遇见名师,技术更上一层楼
2008年,徐旭生与朋友陈涛合开了一家店面,专门从事训犬业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遇到了有着20多年军犬训练经验的陈双林老师。
“遇到陈双林老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相比以前,我的训犬理论和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徐旭生说。
在陈双林老师的指导下,徐旭生的训犬技术更加规范,他开始接触到更多种类的犬种,也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
爱心传递,共创和谐家园
徐旭生说:“训犬,先要读懂犬,如果你读不懂犬,却被犬读懂了你,那就不是人训犬而是犬训人了。”
他认为,训犬师需要付出爱心,才能让犬只真正地信任和服从。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爱心不断传递下去,为养犬者创造一个和谐家园。
在徐旭生看来,训犬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他用爱心和耐心,为每一只犬只量身定制训练计划,让它们成为忠诚可靠的伙伴。
十年犬界磨砺,伤痕见证专业训犬师之路。徐旭生和他的同行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福州的犬界做出了贡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