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2-26 03:08 17
话说咱们平居小老百姓,要是想吃个鱼开个荤,那可真是得亲自下水去捞。可不是嘛,现代交通不方便,保鲜技术又匮乏,所以能吃上鱼的也就多半是住在水边的人们。
那时候,粮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都得凭票供应,而且都是根据家庭人数发放的。鱼类、肉类更是如此,一个月常常只有几毛钱的票。
当然,这项技术的推广极大提高了我国鱼类产量。比如1962年,我国野生养殖的鲢鱼、鳙鱼苗就有10多亿尾;到1978年,水产品总量达到了465万吨,比1949年的44.8万吨总量翻了一番风水鱼缸养几条好。
1937年,为了能继续学业,他考取了香港水产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鱼类学家林书颜,主攻鱼类养殖学。
中学毕业后,钟麟就考上了广东省初级职业水产学校,进行相关专业进修,但其时恰是战乱年代,钟麟的求学之路也很是坎坷。
1978年末,我国第一个能够自由议价、自由交易的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家中养鱼知识大全。
三年后,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首次开始超过捕捞产量。1989年,我国的水产总量突破了1300万吨,跃居世界首位,并在此后一直保持着水产品产量的第一风水鱼缸养几条好。
以当时广东紧缺,同时养殖周期也较短的鲢鱼、鳙鱼为主,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和观察,证实了在水池养殖情况下,如果有必然的水流刺激和充足的养分供给,鲢鱼和鳙鱼是完全可以性腺发育成熟的。
而野生受精的鲢鱼、鳙鱼成功产下了受精鱼卵,经过17小时左右的发育,孵出了一万余尾鲢鱼和两万余尾鳙鱼,而这些就是世界上第一批野生繁殖的家鱼苗。
没办法,人们只能寻找替代品,从江中捕捞其他鱼苗放到水池中去试养,渐渐地就选出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主养品种。
直到90年代中期,这些粮票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和我一样见过粮票的,估计都是中年人了。
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钟麟捕到了一条20多斤重的大鱼,他终于明白,鱼要产卵,还需要必要的生态条件,那就是江水陡涨和流速加大。
春秋时期著名的「商圣」范蠡也曾主张发展池塘养鲤,「蓄养三年,其利可以致万金,越国当盈」。
他们建立了一个60平方的鱼池,用砂铺底,以构成高水位和水流;同时,用鲤鱼脑垂体制作成针剂注射亲鱼,促其产卵。
说的就是渔村青年靠着开鱼档致富的故事,而这同样成了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最珍贵的影像记录之一。
而作为现代养鱼祖师爷级的人物,他还把自己的养鱼经验写成了《养鱼经》。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养鱼著作。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范蠡的这套养鱼经验为后代奠定了养鱼基础。后人依此不断理论和改良,到了汉朝,池塘养鲤在商贾之间已经很流行了。
除此之外,还有鲫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武昌鱼,也就是鳊鱼、和河南名菜黄河鲤鱼的主料风水鱼缸养几条好,北方餐桌比较常见的鲤鱼。
而同样繁殖能力很强的鲫鱼,由于个头再怎么养就是那么大点,并且它属于既能野生又能野生的选手,也就没有被列为「家鱼」的名单当中了。
1941年,他回到广西,在另外一位鱼类学家李象元创办的广西鱼类养殖场工作。就是从这时候起,钟麟开始了对家鱼野生繁殖的研讨和探究。
并且,人们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发现,这几类鱼分布在水中的不同层,草鱼和青鱼生活在中基层,鲢鱼和鳙鱼生活在中上层。
像草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风水鱼缸养几条好,主要以水草为食;青鱼,通常吃螺蛳、蚌壳;而鲢鱼和鳙鱼,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钟麟诞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那是人杰地灵之地,出现了康有为、詹天佑、黄飞鸿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同时也是著名的养鱼之乡。
在其时这也有着偶然代意义的大变故,后出于养鱼所带来的各种生活变革还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影片《鱼档》。
再加上以后也有政策支持。198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放宽政策、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明确了渔业发展「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量体裁衣,各有侧重」的目标,水产养殖迎来了真正的高速发展期。
那会儿,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粮食的供应问题,然后才是涉及到鱼、肉这类的水产养殖、畜牧业发展,而这几个产业的开展几乎是齐头并进的。
在这以后的两年,钟麟和助手为了得到野生繁殖的鱼苗,屡次试验,但仍然失败。经验教训以后家中养鱼知识大全,他们决定再去实地考察。
钟麟的成功实验,算是正式结束了淡水养殖鱼苗世代依靠打捞的历史,也奠定了我们能够市场化养殖家鱼的基础。
哪怕是在开国后,仍然如此。每到生产季节,人们就会合合到长江、珠江等地的鱼苗产区,疯狂抢购鱼苗,再运回各地,但这些鱼苗的成活率只有20%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刘筠院士等一众科学家的努力,才让这些鱼可以被规模化地批量生产,它们才有可能走上我们每个人的餐桌。
而鱼类养殖所需的饲料成本低,基本上每千克粮食就可以转化成一千克鱼肉,说白了,就是经济效益高。
「出门见鱼塘」的故乡环境无形中激发了他对养鱼的爱好,蹲在水池边看大人们撒网打鱼是他最深刻的童年记忆之一。
不过到了唐朝,「鲤」由于触犯国姓「李」,朝廷不只将其更名为「赤鲤鱼」,还命令禁止鲤鱼的捕捞、养殖和售卖。
不过,虽然我们养殖鱼类的历史悠久,但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并没有完成鱼类养殖的市场化和规模化,所以「吃鱼」这件事无法在大范围内惠及百姓。
即便是现在餐桌上到处可见的鲜鱼,也是经过了无数前人的探索,科学家的努力,才从旧时望族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