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2-26 03:40 23
咱们中国,海岸线长,渔民多,海产丰富,这其中的佼佼者,竟然让一个小岛的渔业总产值达到了6.7亿元!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位“垦荒鱼王”陈招德的创业故事。
陈招德,浙江台州大陈岛人,是岛上“垦二代”。1984年,他赶上了国营企业改制的潮流,和几个朋友一起包下了一家国营水泥厂,开始了创业之路。
改革春风,让陈招德这样的创业者们收获了颇丰。他通过学习电工、焊工、安装等各种知识,将水泥厂变成了能承接各种建设任务的团队,生意越做越大。
没过几年,陈招德听说家乡大陈岛上的供电系统将要配备一套风力发电站,他拿下了这个施工招标。在这次施工中,他凭借活跃的思维和钻研精神,攻克了不少施工难题,让外国专家都刮目相看。
这次招标,让陈招德在当地名声大噪,各种工程订单纷至沓来。他选择了专攻修路架桥,在多个市县建设工程,攒下了千万身家。
然而,陈招德却在后来的发展中选择了转行,改当了一名水产养殖户。这让他的一些朋友难以置信,但这一切的契机,依然和他的家乡大陈岛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1年,陈招德的一位朋友找到了他,希望让他公司建造一种来自外地的海上养殖设施,专门养殖大黄鱼。陈招德了解到,野生大黄鱼由于捕捞问题逐渐紧缺,价格不断上涨,而大陈岛附近海域条件优越,适合养鱼。
于是,陈招德联合当地十几个渔民,投资900多万元成立了合作社,在大陈岛附近海域建起了围栏养鱼场。为了应对台风和水生附着生物等风险,他花费了两百多万元,打下了百多根水泥柱,并使用铜合金材料制作渔网。
2013年4月,陈招德的养殖场开始运转,他投放了五十多万尾鱼苗。然而,捕捞时却发现,大黄鱼口感和普通养殖大黄鱼没什么区别,这让陈招德的第一批大黄鱼只能低价处理。
陈招德通过请教专家和观察,发现大黄鱼运动量不足的原因。他减少饲料投放量,混入杂鱼活饵,让大黄鱼们动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改良,养出的大黄鱼品质得到了提升。
自那之后,陈招德的大黄鱼养殖越来越顺利,铜网养殖技术也在附近传开,带动了大陈岛周边地区水产业的蓬勃发展。
2015年,台风“灿鸿”袭击大陈岛,陈招德的养殖场被吹开了两个洞,损失高达1500万元。但他庆幸自己的养殖场经过充分的抗台风设计,铜网养殖技术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损失。
台风过后,陈招德加固了养殖场,如今,大陈岛的海产养殖产业价值高达6.7亿元,黄鱼年产量达到了2070吨,为大陈岛居民带来了财富。
陈招德传承了父辈们的拓荒精神,为大陈岛从一个海上荒岛,变成了居民生活富足的“东海明珠”做出了重大贡献。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并讨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转发。你们的每一次支持,都将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