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四大家鱼基因库危,再不保,餐桌空空!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2-26 05:03 15


哎哟,说到长江,那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啊,以前那可是鱼虾满江,热闹非凡。可现在呢,哎,真是让人心疼得紧。

你们知道吗?长江的渔业资源大不如前,专家都警告说,再不保护四大家鱼的基因库,咱们中国人可就无鱼可吃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美国的卡尔博士在1981年提出了IBI理论,这个理论是用来评价水域生态系统状况的。最近评估结果显示,长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级为“无鱼”,也就是最差的等级。

咱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1954年,长江干流每年的捕捞量可达42.7万吨,现在呢?随着捕鱼技术的更新换代,这个数据本应该有进一步的增长,但却已经下降至不足10万吨。

2012年,被誉为长江生态活化石的江豚种群数量仅剩1040,这个数字让许多学者感到震惊。2006年时,江豚数量还有1800头。当时我们就已经在有意识地保护江豚了,但保护力度远不及对其造成的破坏程度。

很多老渔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很容易就打捞到三四十斤的鱼,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打捞到重达100多斤的鱼,但这种盛况早已不复存在了。

长江本来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424种鱼类,其中有170种为长江特有。但如今,不少鱼类已经濒临灭绝。而“四大家鱼”的繁殖速度也远不如前,数量远不及上世纪60年代。

长江落得如此困境的原因,最大的就是“竭泽而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沿岸的渔民流行用电网捕鱼,这种方法的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捕鱼模式,操作简单,只要有设备,渔民所到之处,水里的任何生物都难以存活。

但是对环境的破坏极为可怕,因为渔民不可能把所有电网里的鱼都带走,那些没被带走的鱼尸体腐烂,会破坏水质。此外,就算是由于侥幸没死,也会因为电击遭到重创,无法继续繁殖。而且,如果操作不当,渔民自己也会遭遇危险。

除了电捕鱼之外,还有渔民热衷于“阵”,简单来说就是渔民将网眼极小的渔网布在水下,所以即便鱼类用尽力气也无法逃脱,这就是所谓的“赶尽杀绝”。幼鱼都无法存活,又何谈能够正常繁衍。

尽管这些捕鱼方式被严厉禁止,但是这种情况却屡禁不止。虽然很多渔民是迫于经济条件的压力不得为之,但这种做法的确是后患无穷。

长江沿岸的工业极为发达,仅是在2015年,长江经济带中的化工企业数量就有12158家,占全国46%。这些企业也创造出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可他们所排放的废水量也相当客观,这对长江水体的破坏很严重。

再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大量的水利工程。虽然这些工程的实施为许多民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我们在建造大坝的时候也会尽量考虑不破坏当地环境,但有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水坝的修建势必会对水流环境造成影响,进而致使一些鱼类的栖息地减少,这就会导致鱼类的数量明显减少。

顾虑到长江当前的生态环境已经非常脆弱,所以专家一直在呼吁要展开10年禁渔期。如果长江中的鱼会越来越少,这一定会对我们的餐桌造成影响。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人采取人工养殖的方式,但人工养殖的过程中鱼类的基因会发生退化,所以养殖过程中得加入野生的鱼卵,而“四大家鱼”就是不可缺少的基因库。如果再不保护这些鱼类基因库,我们可能面临无鱼可吃的困境。

如今,在专家的努力下,“十年禁渔”工作已在有序开展,这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渔业资源较之前相比丰富了许多。

但有人质疑,即便禁渔期有利于恢复长江的生态环境,但10年这么久吗?其实,有关“10年禁渔期”的想法是在06年提出来的,之所以会设定10年这个期限,是因为4大家鱼需要4年才能性成熟,而我们至少要耐心等待这些鱼类有2~3个世代繁衍,才能让他们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增加。

当然,在10年禁渔期的同时,我们也在从其他方面下手,比如推行污染减排措施,拆除老旧堤坝等等,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其实长江的遭遇也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在遇到人类干扰的时候更是很容易遭到破坏。

但越是这样,我们就应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这样也能对人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希望长江能摆脱“无鱼”之困,重现鸢飞鱼跃的美好画面。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