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3-15 03:42 12
随着环保政策对养殖废水排放的严格要求,适度规模的水产养殖场将逐渐增多。在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源水质和周边环境。选择沙粒含量适中、pH值适宜的壤土作为池塘底质,有利于养殖生产的稳定与高效。
建议检测池塘底土壤的pH值,保持其在6.5~7.5之间,以确保养殖产量。
池塘深度应超过养殖最高水深的0.5~1米以上,并配备排水设施,防止暴雨季节水位过高,造成损失。池埂的坡比、宽度和硬化问题也不容忽视,以确保鱼车通行和拉网作业的顺利进行。
池埂宽度需达到3~4.5米,坡比建议为1∶。池埂路面应加固硬化,避免车辆通行造成坑洼。
进水系统采用分水井控制进水,每2个池塘共用一个分水井,控制方式以拔管式为主。进水管一般使用PVC管或水泥预制管。
进水渠暗管采用半暗渠方式,减少泥沙及杂物汇入,避免给车辆通行和人员行走带来麻烦。
未来,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政策将得到推行。在养殖场建设时,需预留适当的污水处理池面积,处理养殖废水,达到达标排放要求。污水净化池面积建议占养殖面积的10%~15%,采用沉淀池、水生植物、滤食性水生动物和曝气设备等综合处理方式。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打造高效水产养殖场需要从选址、土壤选择、池塘深度、池埂设计、进水系统和养殖废水处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相信在未来的水产养殖行业中,适度规模的水产养殖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以上观点,共同探讨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