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3-16 06:27 13
魟鱼,头部与鳐鱼相似,但尾部细长,头部与躯体合为一体,尾部有毒腺和毒刺,需谨。态状危濒于处仍种物鱼慎食用。尽管如此,部分魟鱼物种仍处于濒危状态。
赤魟,命名于1841年,又名鯆鱼、草帽鱼等。体长50-60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00厘米以上,重几十公斤。全球最大的赤魟重达300公斤,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中国沿海也有分布,但广西淡水水域的赤魟种群较为稀少。
花点魟,命名于1775年,体长140-190厘米,是魟类中最大的个体之一。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
齐氏魟,命名于1851年,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南海及其附近海域。
黄魟,命名于1841年,又名贝内特氏魟。体长100厘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包括中国、印度、柬埔寨、日本、缅甸、泰国、越南等地的海域。
小眼魟,命名于1948年,栖息于海洋底层,分布于东海南部海域。
尖嘴魟,命名于1841年,栖息于暖水性海域底层,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包括中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近海。
古氏魟,命名于1841年,又名古氏土魟。栖息于90米以下的近海底层,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体重较小,实用价值有限。
光魟,又名黄鲼、土鱼、铺鱼等。栖息于温暖近海底层,分布于北太平洋、东海、黄海、渤海。肉味鲜美,可食用。
奈氏魟,命名于1892年,又名洋鱼、老板鱼、黑土魟等。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等海域。
中国魟,命名于1892年,又名洋鱼、劳板鱼等。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中国魟是冷温性底层的中小型次要经济鱼类,主要是个体小,口感较好。
1.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质;
2.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如沙质底质、礁石等;
3. 饲养时应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避免过量投喂;
4. 观察魟鱼的行为,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魟鱼种类繁多,生活习性独特。作为魟鱼爱好者,我们应该关注魟鱼的保护,倡导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以上观点。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