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3-18 00:56 10
8月3日上午8点,泸州市龙马潭区双沙镇大冲头村42公里鱼塘,气温高达36℃。社区居民、大冲头村大春生态渔业合作社社长刘治学,正光脚踏在木质小船上,双手熟练地将渔网取下、收回。
12年前,38岁的刘治学从广东回到家乡养鱼。在老乡孙大春的召集下,他加入了养鱼合作社,每月工资1200元,比在广州打工还多300元。回乡后,刘治学跟随孙大春学习养鱼技术,第二年便迎来了丰收。如今,他流转了300多亩鱼塘,年产值超90万。
在养鱼过程中,刘治学遇到过因供氧不足、喂养不当等导致鱼翻塘的情况。但他从未放弃,经验,不断改进养殖技术。如今,大春生态渔业合作社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一百多人,流转了6000多亩鱼塘,带动周边1800余户发展水产养殖。
2019年,孙大春因病去世,刘治学接任合作社社长。他深知只有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和市场环境,才能养好鱼,卖好鱼。因此,合作社每两个月就会开展集中交流,从成都邀请水产专家来给成员和村民上课。今年,合作社引入了鳜鱼、鲈鱼等高端品种进行养殖试点,并规划了几百亩鱼塘实行“鱼菜共生”综合种养。
因鱼致富的刘治学并非个案。2015年,双加镇启动“十里渔湾”项目,建设以生态渔业养殖为基础、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新农村示范带。如今,泸州市龙马潭区的鱼塘星罗棋布,犹如数百颗珍珠镶嵌在绿水青山间。刘治学说:“38岁的时候,我一穷二白。现在50岁了,有车有房,还有300多亩鱼塘,真的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刘治学的逆袭之路,展示了养鱼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养鱼人将走上致富之路。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