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1 31
青影学子郝瀚。片方供图
当下的暑期档,最具人气的影片一定是《独行月球》,自7月29日上映以来,短短几天的时间,票房就已突破15亿大关。影片除了“科幻+喜剧”的独特设定,以及沈腾、马丽时隔七年的再度合作等看点之外,片中贪吃且暴躁的金刚鼠也为影片增色不少,这一由真人饰演的金刚鼠在片中被誉为是“全球顶流”,而它的饰演者则是从青岛电影学院走出来的演员郝瀚,全程扮袋鼠,不露脸,却依然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不仅一天拿下三个热搜,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位不是声张的新人演员的默默奉献与努力。
电影《独行月球》讲述的是维修工独孤月(沈腾 饰)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马丽 饰)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如何返回地球,成为了他的月球流浪的主题。虽说是月球上的唯一人类,但与他相伴的还有一只金刚鼠。这只金刚鼠由真人扮演,采取动作捕捉技术与后期制作,让一只贪吃且暴躁的金刚鼠形象栩栩如生。
谈及这个角色,郝瀚表示,自己当时拿到《独行月球》的剧本,通读之后特别喜欢,“我记得当时给导演发微信,感谢他给我这个演出机会,张吃鱼导演却回复我说‘你知道要演哪个角色吗?’”郝瀚小心翼翼地问询“是不是演袋鼠?”导演别无他话,回复了六个“哈哈哈哈哈哈”,至此,郝瀚就开始了为这个角色长达一年多的前期准备。
郝瀚坦言,在《独行月球》中出演一个不露脸的角色,从未有过迟疑,“能够参与自己公司开心麻花制作的大电影,是所有‘小麻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不仅仅合作专业的制作团队,还可以跟沈腾、马丽老师同场飙戏,回望一年多的拍摄过程,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群努力且专业的人,一起做了这样一部了不起的电影,整个过程是令人兴奋与开心的,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能够参与 于我而言是幸运。而且现在看来,即便是出演金刚鼠这样一个不露脸的角色,还有那么多的人知晓了扮演者郝瀚的名字,真心感谢大家。”
《独行月球》的导演张吃鱼对于郝瀚的表演极为认可,他曾透露说,之所以圈定郝瀚出演这个角色,主要是因为“在之前的合作中,就给我感觉非常踏实,人又聪明。我觉得一个演员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又聪明又踏实。后来定了郝瀚饰演金刚鼠之后,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琢磨研究袋鼠,甚至自己搬到动物园旁边去住,我觉得这都是让我非常感动的地方。”张吃鱼认为郝瀚的表演非常好,“对于袋鼠的了解,郝瀚应该比任何人都要透彻了。所以后面在现场,关于袋鼠怎么演,我更多的是听他的想法。”
如同任何一位演员在拿到一个新的角色,都会去体验生活一样,郝瀚在确认出演金刚鼠之后,对其进行了角色分析,“这是学表演的第一课,只不过我这一次体验的角色生活有些特殊,需要大量前期的准备和训练。”
谈及这个角色,郝瀚认为,金刚鼠这个角色同时具有动物性和人性的一面,“相较于形体方面的展现,更难的是表演上的呈现,张导给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它是一只真的袋鼠,活生生的袋鼠。”为此,在研究袋鼠的生活习性之外,郝瀚在开拍前投入训练,“大量的体能、柔韧度、威亚训练,瘦了近30斤,抛弃原来的动作习惯,一步步地贴近袋鼠。”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郝瀚特意截取了生活中小宠物的表现,比如看到独孤月转头回来救它,金刚鼠就会像宠物小狗一样舔舐他的头盔; 采访中郝瀚还特意提及了金刚鼠与独孤月一起行走的画面,“两人每一次的出行,都有着阶段性的变化,一开始形同陌路,双方展现出的是一种敌对关系;到后来,金刚鼠大步向前,但经常会转过头来看一看独孤月;再到 一人一鼠并排行进,这是一个小设计,以外在的行动来体现两个关系的递进。”
影片最终呈现出来的袋鼠形象生动逼真,对于演员而言,脱离了语言效果的加持,面对动作捕捉镜头以及三维扫描表演,在微表情和动作上都需要更加细腻。这样的表演方式无疑是非常规的,面对这样一种特殊的演技挑战,所谓的诀窍不过是“真正地进入人物,袋鼠就是我要塑造的人物。”郝瀚表示,在片场要让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袋鼠,只要处于工作的状态,就一定是以袋鼠的思维去思考,“其实大家也能看到这个电影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希望,包括独孤月所做的这些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我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无论在各行各业,如果你感觉自己脚踏实地,认真地做好这份职业,这份职业也会给你一定的回报。”
如果不是特意提及,许多人并不知道现如今已经是开心麻花团队签约演员的郝瀚是青岛电影学院2011级的学员,无论是多年之前求学青岛,还是重回青岛拍摄《独行月球》,青岛之于郝瀚而言,更似福地。
因为热爱舞台,多年之前的东北小伙郝瀚最终选择了报考青岛电影学院,“青影对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雄厚的师资力量,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亲临授课,将他们多年的演艺经验倾囊相授,这里无疑是我演艺梦想起步的地方。”郝瀚当年的班主任徐冰冰老师也对这位帅气幽默、却又踏实刻苦的学生印象深刻,“大学期间,他是班长,有很强的服务意识,总会帮班里的同学去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很多事情交给他都会特别放心。”对于自己的爱徒,徐冰冰老师不吝赞美,“2011年入学的时候,学生们都特别能吃苦。寒冬腊月,无惧海风,郝瀚每天早上都会雷打不动地出晨功,后期进步非常大。在影片中,他饰演了金刚鼠,很有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同时对于身体的控制力也有非常大的挑战,郝瀚能够潜下心来,为了这样一个角色,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让大家记住这个角色,这本身就非常成功。”
而这种下苦功的表演方式也是郝瀚保留至今的特质,郝瀚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演员,“笨鸟先飞吧,有时候我会使拙劲,很努力地珍惜每一次上台、试镜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我在青岛电影学院,以及开心麻花团队前辈们身上学习到的特质,像是沈腾、马丽老师,他们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多年才有了现如今的成就。”面对着突然而至的人气和走红,郝瀚也保持着难得的清醒,“很开心金刚鼠这个角色得到了大家的喜欢,但作为演员,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这等喜欢和人气,是金刚鼠自身带有的喜感和观众滤镜,我是吃了金刚鼠的角色红利,站在它的光环之下,被大家接受和喜欢,但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仍需继续打磨演技。”据透露,接下来郝瀚将继续回归开心麻花的话剧舞台,“踏踏实实地演戏,等待下一个的角色和表演。”
以郝瀚为代表的青影学子近来频频在重斤影视剧中展现出不俗实力,青岛电影学院校长王宏民也极为欣慰,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致力打造国内最好的影视艺术类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举办方海发集团体系下的东方影都、5G 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和VR 产业园等影视产业基地,建立了青岛电影学院东方影都影视产教融合基地,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的产教深度融合.得益于“家门口的影视基地”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学生一毕业就入职从事影视相关工作,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整个航拍镜头由我校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的,另有多名学生参与过《无问西东》《悟空传》《我们的少年时代》等影视作品,其中有些已经是行业中坚力量。
王宏民校长表示,学校将按照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规划和青岛市“世界电影之都”建设要求,主动对接国家影视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建设国内一流的产教一体影视人才教育与输出高地,为打造青岛“世界电影之都”、完善我省影视产业链布局、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我国全面建成电影强国贡献力量。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它就是国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
古书中记载,在遇见人类时,豹猫会被吓得一动不动,就像石头一样,因此又有人叫它石虎。
又因身上花纹圆形像铜钱,也有人称它为铜钱猫。 豹猫的别称还有抓鸡虎,山猫,狸猫等等。因体型和家猫类似,偶尔会被人认错是家猫带回家喂养。
例如2000年,广东一男子就把在山上巡视的豹猫当成野猫抓回了家。后因有人举报,被找上门的警察及时救下。
那豹猫到底是不是猫呢?为什么它那么容易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家猫?
其实豹猫和家猫虽然同属猫科,但豹猫归于猫亚科的豹猫属,而家猫大多属于猫亚科猫属。因此豹猫不是猫,只是由于体型和家猫有点像而已。
豹猫和家猫的具体区别在哪里呢?
首先从两者的毛色上来看,豹猫毛发基调多为淡褐色、黄色和灰色,长相形如缩小版的金钱豹,脸上有一条白色花纹从眼角内侧延伸到鼻头,全身上下则布满了有规则的黑色圆斑。
而家猫毛色和花纹一般是不固定的,就拿和豹猫毛色最为贴近的狸花猫来说,狸花猫毛色的基调为淡褐色,浑身上下布满了不规则的条状纹路。
在体型方面,豹猫比家猫稍大一点,体重介于1.5千克到5千克之间,但豹猫的腿和身体要比家猫长,所以豹猫看起来会更健壮,尾巴也比家猫更长更粗。
相同的体型下,豹猫的眼睛比家猫更大更圆,大眼睛带来更高的采光,因此豹猫也比家猫拥有更强的夜视能力。
在浓重的夜色里,豹猫是比家猫让老鼠和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更为忌惮的存在。常年在野外生存的豹猫有着更为精湛的猎杀技巧,健壮修长的腿能帮助它们更好地发力,而更长的尾巴为豹猫带来了比家猫更好的平衡能力,在家猫还在轻手轻脚慢慢接近猎物时,豹猫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咬死猎物扬长而去了。
据相关的实验数据表明,一只豹猫一年内能抓三百多只老鼠以及不计其数的山鸡、兔子等动物,是普通家猫捕食数量的好几倍。
豹猫的领土意识很强,性格谨慎,喜欢独来独往的它们,除非到了交配季节,两只豹猫才会碰头。相比于越来越粘人的家猫,豹猫这点跟老虎十分相似。
别看豹猫体型虽然小,但捕猎手段丝毫不逊色于老虎,同样靠伏击捕猎的它们,在伏击地点的选择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智慧。
豹猫知道动物都需要喝水来维持生命, 豹猫喜欢把捕食地点选在常常有动物跑来喝水的水源地,然后埋伏下来,往往在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一口咬断猎物的喉咙了,等猎物窒息后就能饱餐一顿。大到野猪幼崽,小到蛇虫鼠兔,都在豹猫的菜谱上。
家猫常常会用泥沙掩埋它们的粪便,科学家推测,这是为了隐藏自己的气味,防止被其他肉食动物顺着味道找到自己。
但豹猫从来不会试图隐藏自己的信息,相反,因为较强的领地意识,它们常常在空闲时间巡视自己的领地,还会特意在自己领地的边界留下自己的气味,这点和老虎也颇为相似。
2021年,考古学家从陕西仰韶龙山文化的泉湖村中挖掘出了豹猫的猫骨,这说明,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国内古人就曾经试图把豹猫驯养为捕鼠工具,最终却因无法驯养而被古人放弃。但家猫在几千年的驯养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被人类同化了,和狗一同成为人类最亲密的两大爱宠之一。
为了达到获得温顺豹猫的目的,1913年,科学家们把一只公的黑色短毛家猫和一只母的亚洲豹猫放到了一块,在第一代的尝试中,这两只猫生下了混血的新猫种,新猫种出生以后依旧保留了豹猫的大部分野性,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科学家们不甘失败,把新猫种与新的家猫再次交配,新的家猫依旧没有完全脱离野生习性。这样重复多次实验后,科学家们才最终得到了既没有野生习性同时还拥有生育能力的孟加拉豹猫。
在杂交了多代以后,它们体内的豹猫血统已不到八分之一,成为了一个披着豹猫皮毛的家猫。
豹猫在大自然中几乎没有天敌,但当我们人类开始了解豹猫以后,人类却成为了豹猫最大的天敌。
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豹猫的皮毛是上好的裘皮材料,手感顺滑,毛色艳丽还具有良好的保暖功效,民间更是传言豹猫的肉质鲜美,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
因此在国内引发了猎杀豹猫的大狂潮,贪婪的猎我们把枪口对准了豹猫,把打来的豹猫剥皮拆骨,拿到市场上出售。
那几年,每年有大量的毛皮毛被输送到各级皮草贩子的手上,豹猫皮成了我国最重要的动物皮毛出口商品之一。
到了70年代末期,豹猫的数量明显开始减少,可即便如此,每年依旧还有15万到20 万张豹猫皮流通到市场上,曾经占领了南北方大大小小森林的它们,为了自保也不得不逃到了海拔3000米左右、人迹罕至的高山林区。而北方很多地区的豹猫也正走在灭绝的路上。
1993年,我国宣布不再收购与出口豹猫皮。这场针对豹猫的围猎才有了稍稍减缓的势头,但那些死去的,被剥皮削骨的豹猫则永远地变成了枯骨和皮革。这个种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绝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豹猫也有了更多繁衍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在很多地方,慢慢的我们又发现了豹猫的身影。
2022年4月,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时,惊喜地发现了豹猫的影像。
2022年5月,湖南湘乡虞唐镇礼睦村长冲山首次在当地发现豹猫的身影。
20022年6月,海南昌江海尾湿地公园也是首次拍摄到豹猫。
这些发现似乎隐隐地表现出豹猫已经从当年血腥的围猎当中缓了过来,再次从森林深处走出,重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只希望这次我们能好好保护它们,以免它们再次选择逃亡到人迹罕至的地界。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