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7 26
除了狗,这些动物也能传播狂犬病
近几年,随着独居、空巢群体的扩大,宠物陪伴逐渐成为新式情感寄托。与此庞大的宠物市场正分化出一个小众“异宠圈”,以满足更为另类、新奇的养宠体验,例如原生活于澳大利亚沙漠带的蜥蜴,奶白色的非洲迷你刺猬,因“合十举手”照而风靡网络的水獭等。
生活中被宠物抓伤、咬伤的事频繁发生,宠物也可成为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可通过发病动物致伤感染,一旦发病,病死率近乎100%。除了犬之外,还有哪些动物会传播狂犬病?那些新兴的网红宠物,会不会传播狂犬病呢?
根据我国目前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我们把致伤动物分成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被家养或流浪的犬、猫,蝙蝠,流浪或野生的哺乳动物(尤其食肉哺乳动物)致伤,传播狂犬病风险高,致伤后须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狂犬病传播低风险动物包括牛、羊、马、猪等家畜,兔、鼠等兔形目和啮齿目动物。所有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如龟、鱼、鸟类等可视为不传播狂犬病的无风险动物。
不传播狂犬病,须警惕其他疾病
被低风险、无风险动物致伤,虽然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须防范其他疾病的感染,例如动物致伤均属于破伤风高风险暴露。
破伤风的致病因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动物口腔、爪子、皮毛都有可能携带,通过人体的皮肤或黏膜的破口侵入,在局部缺氧环境下细菌繁殖并分泌毒素。破伤风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即使一个小伤口,也有可能会造成破伤风感染,且极微量的毒素就能使人发病。全世界破伤风平均病死率为30%~50%,重症破伤风若不经治疗,病死率几乎100%。然而被动物咬伤后,我们往往容易因为伤口轻微而忽视对破伤风的预防。
动物可携带多种病原体,野生动物往往携带的更多,包括巴斯德菌属、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厌氧菌等,狂犬病病毒也属于其中之一。据《国内野生动物狂犬病宿主种类和地区分布分析》文章指出,“全国野生动物狂犬病主要物种为鼬獾、蝙蝠、貉、狼、狐狸。东北部和西北部以狼、蝙蝠、狐狸、貉为主;南部以蝙蝠报道为主;东南部地区以鼬獾为主。”
文明养宠,减少动物致伤
生活中屡见遛狗不牵绳、宠物随地大小便等现象。历年的新闻报道中也常有宠物伤人事件,轻则破皮小伤,重则撕咬伤等。宠物致伤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风险伤害。
2021年5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正式生效,该法第三十条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凭动物诊疗机构出具的免疫证明向所在地养犬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
据相关数据统计,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国内疾控官网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国内的狂犬病病例九成以上由病犬引起,其次为猫。被狂犬病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黏膜,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
小众宠物,三思而后“养”
出于猎奇心理,加上网络媒体对网红萌宠的炒作,许多人购养了小众冷门宠物,但其中问题不少。许多小众宠物原为野生动物,甚至是国家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其饲养要求可能更高,如果缺乏专门的宠物粮食、宠物用品,相应的宠物医疗条件,个人饲养可能导致弃养、饲养不当而致动物死亡,还可能违法。
例如网上热销的水獭,虽然许多售卖水獭的商家声称有水獭养殖证,家养不违法,但水獭售卖来源多为走私,且野生水獭属于二级保护动物,个人家养在国内并不合法。2019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就曾发布调查报告,揭露水獭咖啡馆和社交媒体上的“水獭热”,导致国际上非法交易、捕猎和圈养繁殖水獭的行为日益增长,对水獭种群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
动物致伤,如何应急处理
一、预防伤口感染,早期处理是关键。
狂犬病感染和破伤风感染都有一定潜伏期,被动物致伤后,即使小伤也不可轻视大意。狂犬病和破伤风一旦发作,都属于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但这两者都是完全可预防的,而预防关键就在于早期处理。例如被犬或猫咬伤、抓伤,第一时间清洗消毒、可有效降低伤口局部的病菌载量,降低伤口感染风险,同时及时就医处理,根据伤口情况和个人免疫史做好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及破伤风预防措施。
二、伤口分轻重,处理有原则。
对于重伤口的处理,尤其是活动性出血的伤口,首先应先压迫止血,再赶往医院;轻伤口的处理原则是冲洗、冲洗、再冲洗,消毒或者直接去医院找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处置。如果伤口不大,可以先在家用流动清水辅助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15分钟。冲洗后用干净的布或者毛巾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覆盖伤口并尽快就医。
三、消除狂犬病,动物免疫先行。
对于传播或感染狂犬病风险高的动物,致伤后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虽然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几乎是100%有效的, 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其实属于补救措施,是预防狂犬病最后的防线。要消除犬传人狂犬病,就要预防犬不得病,给犬接种狂犬病疫苗最经济、有效、持久的策略。
标题中的问题,以下是正解:
蜥蜴 非哺乳类动物,致伤后不会传播狂犬病。
刺猬 哺乳类动物,致伤后理论上有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性,但是风险很低。
水獭 食肉类哺乳类动物,致伤后有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作者 | 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殷文武
审核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 王传林
策划 | 谭嘉
编辑 | 王建影
之后,孩子症状加重,出现双上肢麻木,伴有躁狂、兴奋、四肢痉挛。
随后孩子被送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狂犬病,虽经全力抢救,但还是不幸身亡。
据家长说,孩子喜欢和猫狗玩耍,曾经被狗抓伤,舔舐,但都没有告诉家长,也没有到疾控部门处理,最终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不少家庭里都养了宠物,孩子也喜欢和猫猫狗狗接触玩耍,但猫狗们可能会带来种种风险。
1.狂犬病
危害最大的就是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
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并不一定是被抓伤、咬伤才会传染狂犬病毒,有时被舔到都可能有巨大风险。
之前,长沙市传染病医院接有两例特殊病例。
一例是永州一名2岁的男孩,喜欢和狗亲密接触,如让狗舔他的嘴唇等,不久孩子狂犬病发作。
当时孩子家长还很不理解,孩子没有被狗咬伤,怎么会患上狂犬病。
另一例是望城县一名5岁的男孩,大便后,狗舔了孩子的肛门,家人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样有危险,不久孩子狂犬病发作,送到医院来时,医生已无力回天。
被狗咬了要及时打狂犬疫苗各位家长都清楚,可一旦狗、猫等动物,舔到孩子的嘴唇、眼角膜、肛门、人体的私处等带有粘膜组织的地方,都必须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最高级别处置。
除了及时清洗接触的部位,还要接种疫苗,同时还要打抗狂犬病血清;
2.猫抓病
猫抓病是由猫抓、咬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有些淋巴结肿大会持续1年以上。
在电视剧《急诊科师生》中,就有一个小男孩因为被猫攻击患上了猫抓病,持续低烧,头疼,被咬伤的地方皮肤发红,还有脓包。
发现孩子得了猫抓病,可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3.寄生虫
蛔虫、绦虫、钩虫、滴虫这些寄生虫,都可以通过家养宠物传染给人。
去年12月份,温州有一个10岁男孩,左眼球莫名变白,家人带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他的左眼视力严重下降,只能看到放在眼前的手指。
医生说,孩子患的是寄生虫眼内炎,感染了犬弓蛔虫,罪魁祸首则是他与猫狗接触过于亲密。
男孩妈妈表示,男孩小时起便经常与小猫小狗搂抱嬉戏,还经常玩了没洗手就抓东西吃。
幸运的是,经过治疗,男孩的视力恢复到0.1,不过之后还要定期复查,接受弱视训练。
4.皮癣
宠物身上的真菌容易导致孩子发生一些皮肤病,最常见的就是皮藓,又分头癣和体癣
接触了患癣病的小动物,孩子就很可能受到真菌感染,主要是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会引发体癣,表现为皮肤局部发红、出现小红疙瘩,
有时在小红疙瘩上还有针头大小的小水疱或小脓包,形成一个圆形的环,表面有脱皮。
要是得了头癣,表现为头皮出现成片的小疙瘩,有白色脱屑、断发,头发轻轻一拔就脱落,且没有疼痛感。如果不治疗,头皮脱发会越来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
如果想要安全地养只宠物,一定要做到下面几点:
1.给宠物打全疫苗,做好免疫;
2.给宠物做好驱虫,包括体内和体外;
3.给宠物定期体检,检查是否有寄生虫;
为了孩子的健康与快乐,可不能忽略了!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