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4 28
据了解,本市第一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于今年8月底正式开工建设。北京也于10月1日起实施《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其中明确规定“饲养的动物死亡后,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允许随意处置”。
“本市的宠物什么时候也能纳入无害化处理的范畴呢?”
花样百出的处理方式隐患不少
各种宠物商店、医院、美容院在本市可谓“遍地开花”,记者在某地图网站搜索“宠物”二字,符合条件的搜索结果超过700条,而有关宠物的网站、论坛、QQ群更是不知凡几。可是,宠物殡葬或遗体处理却是欣欣向荣的宠物服务行业中的“短板”,不仅在市内难觅其踪,在充斥着各种“领养”“求购”信息的各大宠物论坛上,探讨该问题的帖子也是往往无解。
而在采访中也发现,大部分宠物主人对“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概念非常陌生,对其优点也并不了解。有一些宠物主人对“宠物还要火化”不以为然,一位女士说:“从来没听过宠物还要火化的,小猫小狗又不是人,个儿不大也不占地,干啥还要火化呢?”甚至也有一些声音表示“宠物火化纯属闲得没事,劳民伤财”。
其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早有明确规定:“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不得随意处置。”把病死的宠物随意丢弃或者不做消毒处理浅层掩埋等行为,显然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我国使用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焚烧法、化制法、掩埋法以及发酵法。国家对如何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的流程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来处理,普通市民自行处理,很难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我们也发现很多市民没有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意识。这不仅是宠物主个人的问题,有一些受访者表示,即使有给宠物做火化的念头,但去哪做、找谁做都是问题。市内专业的无害化处理机构较少,对无害化处理的优点和普及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规定,以及社会对死去动物的善后问题关注度较少,都是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
调查1
宠物主:多数自行处理 随意性强
一般情况下,一只狗的寿命是9至15年,一只猫的寿命是13至17年,非正常死亡年限则更短。据了解,全国每年宠物死亡率至少在6%-8%,而据不完全统计,天津的宠物猫、狗的数量大约在40万至60万只,加上庞大的流浪动物数量,如此推算每年死亡的城市动物数量惊人。但是在如何处理过世宠物的问题上,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宠物主人误区重重。
在问及如何处理逝去宠物的遗体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会自行处理,其中又以掩埋为最主要的处理方式。市民刘先生一家三口都是爱猫人士,自从2003年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家中猫的数量就“一发不可收拾”,最多的时候达到5只之多。虽然这几只猫都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但是刘先生一家对它们都是好吃好喝地伺候,几个小家伙俨然成了“宝贝儿”。刘太太说:“每天下班回家非常疲惫,看见小猫咪们眼中柔媚的神情,心情一下就变好了。”天有不测风云,刘先生家的一只小猫被诊断患上了肾结石,医治无效后离开了。刘先生一家非常悲伤,抱着怀里冰凉的宝贝,刘太太手足无措,她原本想制作标本,但家人没有同意。最终,夫妻俩无奈将宝贝埋到了一处人迹罕至的空地。
如果说刘先生家的处理方式是“善始善终”,那另一些市民的办法就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了。市民费小姐表示:“邻居家的小猫死了,直接就给扔垃圾桶了,我倒垃圾时都吓一跳,怎么能这么不负责呢?”调查发现,直接遗弃宠物遗体的现象在本市虽不普遍,但还是存在的,遗弃地点大多在垃圾箱、土堆、河沟等。
部分受访者表示会将宠物尸体交给宠物医院处理,家住南开区的周小姐饲养的金毛犬感染犬细小病毒死亡,因为爱犬是在宠物医院去世的,她将尸体直接委托给宠物医院处理,周小姐说:“因为医院靠近河边,医生就直接在河边找了个"风水好"的地方掩埋了。”
也有一些市民采取委托专门从事宠物殡葬行业的人或机构处理的办法,今年年初市民李大爷饲养的马尔济斯犬因糖尿病去世,常去的宠物医院了介绍一位宠物殡葬界的“大了”为李大爷办理爱犬的“后事”。李大爷说:“买墓地和宠物棺花了大概700多元,还有一些配套用品,像墓碑、墓地的小围栏、宠物花圈等,一共花了3000多元。”李大爷讲,爱犬陪伴了自己十年,这份钱花得值。
调查2
宠物店及医院:无相关正规服务
调查发现,如何给宠物“善后”,是很多市民深感困扰却不愿面对的问题。一些宠物主人表示“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委托给宠物医院解决总没问题吧?” 专业的宠物店和医院的处理办法又是怎样的呢?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咨询了几家宠物店以及宠物医院。宠物店方面,四家店的负责人均表示店内未开设宠物殡葬服务。记者进而询问哪里提供宠物殡葬服务,有三位店主建议记者到宠物医院了解一下,还有一位店主建议记者在网络上查询相关服务。
宠物医院方面,有的直接表明没有宠物殡葬相关服务,多数则表示,如果医院中有动物不治身亡,宠物主人提出需要医院帮助处理的,他们也会“帮一把手”,“我们会找一片背静的小树林埋了。”西青区一家宠物医院的负责人说:“火化啊、墓地啊之类的服务这边是没有的。 如果在我这边看病没有治好的动物,我可以帮宠物主人给找个地方埋葬。比如有不行了的狗,我们会找一片短期之内不会有人动的土地,位置就在医院附近,离着三四公里吧,那里挺荒凉的,而且特别安静。”随后,该负责人还热情地将他们埋葬动物尸体的具体位置告诉了记者。记者继续询医院,是否采取深埋、是否收取费用,该负责人说:“其实我这里没有这项服务,纯粹就是给大伙帮帮忙。你让主人带着铁锹,到我跟你说的地点之后,想挖多深挖多深,这都看自己的意愿了。”
调查3
有关组织:无害化处理机构数量少
天津市保护豢养小动物协会公益部的负责人谢怡说:“按照美国养犬俱乐部分析,发达国家40%的家庭饲养宠物,而天津市住户可以以平均每7户就有一家饲养宠物的比例计算,本市在2011年就有超过110万户家庭饲养宠物。”如此庞大的宠物数量,明显与本市发展黯然失色的宠物殡葬行业不成正比。谢怡向记者介绍,本市大部分的宠物主人还是愿意自行处理宠物的“后事”,即使是在医院去世的小动物,很多宠物主人都是将爱宠遗体带回家处理,比如说埋在花园里,但这样的方式从无害化处理的角度上看并非万无一失。还有一些宠物主人希望委托专业人士为爱宠善后,协会和医院会免费为其介绍有信誉的专业宠物殡葬机构。据她介绍,协会救助的小动物如果死亡,一般会交给专门的宠物殡葬机构,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是进行火化。但本市现有的专门的宠物殡葬机构数量很少,且基本都是民营。
在采访中,谢怡也向记者介绍了本市存在的一些涉及宠物尸体处理的难题。她举例说:“如何处理流浪动物的尸体就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本市现在没有专门负责收集流浪动物尸体并做无害化处理的部门或机构,很多死去的流浪动物就只能在马路上任由来往车辆碾压。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保问题,亟待有关部门来解决。如果只靠动物保护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现阶段我们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谢怡建议家里有宠物的市民,一旦宠物不幸去世,最好找到正规的宠物殡葬机构并作火化处理,“要确认宠物是什么原因去世的,如果死因是传染病的话,一定要遵循宠物医院、医生的意见给宠物办"后事"。”
本版漫画 孟宪东 绘制
记者就宠物无害化处理等问题采访了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系主任马吉飞教授。马吉飞介绍道:“一般大、中城市中都有几十万只宠物,因动物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几乎每天都有死亡动物出现。动物数量的增多,以及现代人特别是宠物主人对动物的越发尊重,让如何处理动物尸体,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专家
解析
无害化处理才是为宠物“善后”之路
随意处理:危害公共安全,绝不可取
宠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不仅关系着宠物主人的自身安全,也关系整个社会公共安全。将宠物跟人的公共卫生健康联系在一起,小小的宠物遗体无害化处理,保障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
对于目前本市存在的一些不道德的处理方法和情况,马吉飞说:“有少数人认识不到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不愿意花钱、花精力来正确处理。小动物死亡之后,就把它们的尸体扔到公园、河道、垃圾堆等地方。还有一些不负责的动物医院,受宠物主人委托后,没有妥善处理,甚至把宠物尸体直接丢弃。这样随意处理是很容易散播一些病原的。很多动物是因疾病致死的,其中有一些是患有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的。随意丢弃死亡动物,会导致水源、土壤、居民环境的污染,容易导致疾病传播,严重时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动物医院处理动物尸体也要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的,否则是要受到处罚的。胡乱扔掉是绝不可取的。”
火化最安全
马吉飞介绍,目前我国处理宠物的方式主要有:制成标本,深埋或焚烧。 将宠物制成标本的情况比较少见,这是因为标本制作不仅费用高昂,处理方法如果不环保的话,对人的身体健康可能造成隐患。 马吉飞建议,市民最好还是采用深埋或焚烧的方式料理爱宠的“后事”。
据了解,深埋是指埋在深1-2米的地下,以杜绝动物死后携带病毒的传播,控制引起传染病、污染环境等情况出现。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且比较容易做到,在我国比较常见。“ 即使是深埋,也并非万无一失。这是因为动物尸体腐烂、分解的时间比较快,但骨骼不会,可能几年、几十年才能腐烂,甚至永远不会腐烂。而病毒是有可能存在骨骼里的,如果碰上施工或泄洪等情况让那些骨骼被翻出来,还是存在传染可能性的。”对此,马吉飞建议:“最好在埋的同时洒入消毒液,它在腐烂的过程中消毒液就起作用,把病原就杀死了。所以在处理埋葬动物时注意使用消毒液。下边洒入生石灰,产生碱性物质起到消毒作用。如果深埋到果园,死亡动物分解后还起到肥料的作用。”
而在深埋和火化两种方法之中,马吉飞更推荐后者,“火化的话,内脏、骨骼等等全部烧掉,这样是最安全的,对传染病的消灭也是比较彻底的。现在有一些专业的宠物殡葬公司,可以将宠物尸体火化,或者埋在果园、空地等偏僻的地方,弄一个小墓地。”马吉飞说,从情感的角度上讲,这样的处理方式更有“人情味”,从科学角度来说,也是干净、卫生、环保的。
法律道德双管齐下
完善机制方便群众
在给宠物“善后”的问题上,马吉飞建议宠物主人首先应该用正确的心态看待这一规律。在悲伤之余,应该拿出一部分经费、时间来正确处理动物的尸体,“宠物主人要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不要胡乱丢弃死亡的动物,做到有效、安全地处理。”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宠物尸体处理问题的科普,推广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建立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至于相关单位,如动物医院、动物殡葬机构等,也要规范自身服务。杜绝私自处理动物尸体的现象,“这不仅要靠道德宣传,还要靠法律法规去有效制止乱扔动物尸体的行为。”
规范化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工作,也需要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更完善的机制来推动。让宠物的尸体处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这样除了更加人性化之外,无论是对环境还是社会公共安全都有积极的作用。马吉飞表示:“ 宠物无害化处理机构以及宠物殡葬公司数量很少,主要还是因为门槛高、利润低。按道理说这是公益事业,政府应该扶持,动物尸体处理也是社会公共卫生的一个方面。这方面也希望政府可以细化相关规定,鼓励支持个人、机构从事这方面工作。”
“按照500户确定一个‘定点定时’点位,最远的住户到点位单程需要约5分钟,上班族早上往往争分夺秒,最好能省下这点时间来。”安亭玉兰三村社工李翔说。
诸如此类由垃圾分类衍生而来的问题,成了目前上海部分居民区里热议的话题。怎么办?日前,嘉定区安亭镇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问题解决方法的“头脑风暴”,30个社区的160多名社工聚在一起,就“垃圾分类”开展了一场长达9小时的“黑客松”接力赛,群策群力,还“玩”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可持续推动的做法。
啥是“黑客松”?这不是一棵松树,而是指“编程马拉松”,很多人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相聚在一起,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整个“编程”的过程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或者方向。
这一次,嘉定区地区工作办公室科长徐晓菁作为安亭这场垃圾分类“黑客松”活动的主持人,将“黑客松”技术运用到社区治理上,启发居民区社区工作者从自身工作、生活出发,聚焦垃圾分类问题开展剖析、讨论、思考。
活动第一轮,玩的是思考模式。社工们纷纷拿起手机,每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上网查询世界各地垃圾分类资料,在各色便签纸上写下总结和思考。半小时后,12张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垃圾分类海报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头脑风暴”之后,有一位社工从所学习的内容入手,想象了她未来“垃圾减量早晨”的故事:清晨,社工小周被闹钟叫醒,为家人做了早餐后,将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把湿垃圾放进酵素桶进行发酵;随后她来到阳台,用之前制作的酵素浇花、洗衣;接着,她为家中的宠物猫换上了更环保的豆腐猫砂,并努力训练宠物猫使用抽水马桶。一切就绪后,小周掐着表赶到小区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丢下分类好的垃圾,带着愉悦的心情上班去……
“在第一阶段,通过查询海量资料,有助于大家打开固有的工作思路。通过小组海报的制作,有助于打造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工作方法的提炼能力。”徐晓菁说。
活动第二轮,玩的是角色扮演。主持人要求大家“查找工作环境中垃圾分类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模拟某一人群、一个空间,开展调研、分析操作路径、找出解决办法。”
新颖的活动模式让大家“脑洞大开”。有一组社工模拟了一个“不分类、乱投放”的问题,划分了租户、白领、投放点较远住户三个群体并分析了他们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提出“红黑榜”、“电话劝阻”、“上门引导”、“搭建诚信平台”、“罚款”等解决方式,还准备设计开发“扔了吗”APP,推出流动回收铛铛车志愿服务队等辅助方式。
活动第三轮,玩的是模拟实战。经过上两轮的学习铺垫,此环节中社工们就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从“生活共同体”理念出发,希望总结出一条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路径,建立一套操作性强、可持续推动的机制。比如,运用党建嵌入式引领,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开展正向引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区开展人员分类管理,用柔性方式改变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撤除原投放点后设置微景观,“占掉”原来楼道下垃圾桶的位置,改变居民下楼随手丢垃圾的习惯……
整场“黑客松”活动持续了整整9个小时,参与活动的全体社工全程沉浸于“头脑风暴”中。
活动并未停留在“空想”阶段,一些成果也投入了实际工作。比如,方泰社区的社工们在沙龙活动中设想抓住租户这一关键人群,分析其生活习惯、设计问卷调研,了解他们不愿参与垃圾分类背后的原因,设计了部门联动、从亲子活动入手等一系列方案。回到工作状态后,大家积极筹备了一场“冰激凌DIY亲子活动”,通过制作冰激凌的过程,介绍各个环节所涉及到垃圾的分类方法,使大家在生活场景中学习垃圾分类。活动招募仅发布一天,就有10组家庭报名参与。
再如,安景社区一直苦于不少居民依旧习惯将垃圾丢弃在原来的垃圾点位上,光靠志愿者看守不是长久之计。通过沙龙活动,社工们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将撤桶后的区域进行微景观改造,添置绿化,并邀请孩子们在花坛上涂鸦,成为社区里的新景点。 安研社区针对老龄化小区,还由党员干部上门指导独居老人进行垃圾分类,并结对上门清运;针对白领小区则调整投放时间,开展有偿预约清运;针对混合型小区则分类管理,分片划区、细分需求后再制定相应方案。
参与活动的社工们表示,“黑客松”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很有意义,可以寓教于乐,在“玩”中收获了工作方法和思路。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