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为宠物买保险 是保障还是“智商税” 宠物看病那么贵,要买保险吗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32 30


为宠物买保”税商智“是险 是保障还是“智商税”

小猫。险保刀刀的主人小程考虑到猫咪已经快6岁,选择为其买了宠物保险。

一位宠物主在自己的小狗Bingo刚领回来三个月时便选择了为其投保。

随着宠物数量越来越多,宠物保健、宠物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大。 宠物医疗可谓占据了宠物主支出的“大头”——动辄数千元的医疗费、检查费等,让一些宠物主感叹“病不起”,宠物保险应运而生。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宠物保险目前覆盖率不到1%;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多家大型保险企业陆续涉足宠物保险领域,主要包括宠物医疗险、第三方责任险等。这些保险通过“互联网+”模式,在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上销售,引来不少宠物主购买。我国宠物保险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给宠物主带来“安心”,也同时存在一些不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毛孩子”也要看病: 宠物保险受热捧

养一只“毛孩子”要多少钱?宠物主小程算了一笔账:从2018年8月至今,她所养的宠物猫刀刀已经花了将近4万元,其中除去日常消费外,宠物医疗、手术方面的费用就高达2万元。“每年的疫苗费用和驱虫费用大约1500元,做一次绝育800元,两次因为猫咪不慎吞食异物做胃镜和开刀,手术费10500元,住院费将近1500元,还有其他因皮肤护理等产生的费用。”

与小程的猫咪相同,宠物主小安的猫咪也同样存在“异食癖”。从2022年7月至今,这只猫分别因吃掉游泳耳塞、逗猫棒、快递塑料袋等物品进过宠物医院四次,医院为其进行催吐、内窥镜、喂食益生菌等,不到一年间就花费了小安超过2万元。“感觉自己养猫都快要养出焦虑了。”小安说。

即便是生活习惯良好、照看得当的“毛孩子”,也依然绕不开就医问题。宠物主李玉养了一只布偶猫,今年只有6岁的它却存在先天性消化系统问题,曾多次因膀胱炎、先天性多囊性肾病前往医院治疗。“每次看病都是一千元打底,光是打个肠胃针可能就得花两千多元。”李玉说。

因为宠物看病花费高,不少人便开始想着给宠物买医疗健康保险。记者搜索时发现,以某平台销售的宠物险为例,在医疗保障计划中,基础版24元/月起,保障期限为一年,医疗报销额为12000元/年,单次事故最高保险金额为1000元;升级版52.5元/月起,医疗报销额为2万元/年,单次事故最高保险金额为2000元。而在另一平台上,由两家保险企业推出的宠物医疗险保费均分为基础版、升级版、尊享版三个等级,并提出保障范围是除先天性、遗传病等之外全病种保障,报销比例都是定点医院70%、非定点医院40%。

2022年起,小程和小安就通过支付宝平台购买了14.08元/月的基础宠物医疗保险,小程说:“我家猫咪已经快6岁,虽然现在不怎么生病,但之前的手术多少让我有点心理阴影,所以便购买保险以防万一。”去年,李玉也给他家的布偶猫购入了33.25元/月的升级版宠物险,且顺利报销了70%的手术费,“我在2022年2月买的为期一年的宠物医疗保险,价格总计399元/年,保险金额为15000元,想着很快会用上。”李玉说,“之后一年都在用,比如猫咪得了口角炎、皮肤猫癣、尿闭等。去的是定点医院,几乎每次都可以报销,陆陆续续也省了好几千元。”

申诉时间长、赔偿有门槛

宠物保险是否划算?

看上去平价且有保障的宠物保险,让不少年轻人选择购买。但宠物险到底好不好却颇有争议,特别是随着其热销,关于宠物险的投诉也逐渐增多。前不久某网络投诉平台整理的2022年十大消费乱象中,宠物医疗赫然在列。消费者们对宠物险的意见主要在于申诉时间长、赔偿门槛高、赔偿限额少等。

今年3月底,宠物主月月就通过给客服打电话申请了退保:“主要是觉得理赔的门槛太高,保障计划中写的超过200元就能理赔,但实际上符合理赔条件的条条框框挺多。”月月养了一只1岁的柯基犬,不久前因为小狗得了皮肤病,她便决定用上买了3个月的宠物险,而理赔结果却让她失望:“每个月33.25元,算起来也交了将近一百多元,但报销时把发票发过去才知道,必须是兽药字号的用药才能理赔,还要扣除200元的起始赔付价格,最终给小狗洗药浴的200多元不能报销,实际只理赔了9元。”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李女士。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于2021年时就为家中的猫咪购入了一年488元的宠物医疗险,按照合同规定,赔付比例是定点医院60%。到了今年年初,因为猫咪患上轻微尿闭,李女士来来回回带它进医院三次,每次都花了两三千元。“报销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对于同一病症或意外伤害,需要进行长时间、多次就诊治疗的,保险客服会认定为属同一事故。前两次我们花了两千多元,但最后赔付只有几十元;最后一次生病住院花了1300元,理应给的赔付对方一直找各种理由拖着,将近两个月保险公司那边才到账。”最终李女士得到了474元的赔付,但这段经历还是让她感到郁闷。“水太深,也不划算,买了就是交智商税。”

完善宠物保险产业链

消费者应理性“买单”

相比其他退保的宠物主,小鹅却有些后悔自己出现了“过度医疗”的心理。小鹅家一共养了三只猫咪,其中两只6岁,一只4岁。为了“公平起见”,她给三只猫咪都购买了保险。两年前,其中一只猫咪检查出肿瘤,计划今年切除,于是她便提前给三只猫都购买了33.25元/月的保险,相当于每个月在保险上就要花费将近100元。“想着要尽可能‘回本’,所以趁我家猫咪做手术时,我顺便就让它做了很多检查,把抗体、CT、生化甚至洗牙也一并做了,一共花了4000元。因为报销金额最高一次只能1500元,所以我分开两次报销了2000元;但后来我自己算了一下,其实如果只做一次这个肿瘤切除手术,也就只花一千多元而已。”

像小鹅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过度诊治”情况是影响整个产业链、包括宠物保险赔付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市面上每家宠物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治疗方案都不统一,因此宠物保险产生的前提还是与过度诊治、高收费有关。”一位宠物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检查费是整个宠物医疗中最花钱的部分,一次基本的检查就要上千元,而爱宠心切的主人也会甘愿为之‘买单’。”

而对保险公司来说,这种过度诊治也让他们颇为苦恼。“一些养宠人士认为宠物保险设置较高的免赔额性价比不高,但其实宠物保险之所以设置每次的报销金额上限为1500元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有的主人会因为猫得了口角炎带去医院看病,各项检查下来花费3000多元,即便不是定点医院,最终也可以给他们赔付1000多元,但实际上,像口角炎这种疾病买一支红霉素软膏就可以解决。”养了两只猫的保险业工作人员陈薏米告诉记者,“并且确实有人会借着宠物保险的漏洞来操作,比如几只宠物‘共享’一份保险,或者同一个疾病多次去医院进行医治等;我也留意到现在购买宠物保险时一些平台会让你填写宠物信息以及录取宠物鼻纹,但其中一些操作也还不太规范。消费者买宠物险也是为了给宠物买一份保障,只有未来宠物医疗和宠物保险都越来越规范,这个产业才能健康良性发展。”

宠物看病那么贵,要买保险吗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实习生 张靖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与千年前的陆游一样,如今的我们也难以抵挡宠物的诱惑。只 快乐背后亦有苦恼:养宠人需要为宠物的衣食住行付出真金白银,尤其是爱宠生病后产生的高昂医疗费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宠物看病比人贵”早已成为养宠人士的共识。《2020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看病贵”成为养宠最突出的痛点。对消费者来说,宠物保险究竟是能帮忙“捂紧钱包”的有效工具,还是又一笔明码标价的“智商税”?深晚记者走访多家相关机构一探究竟。

“给猫检查一次,比我看病一年还贵”

“去一趟医院,我的钱包就缩水了。”

收到宠物检查的账单后,许女士无奈地感叹。上周,她带着突然站立不稳的宠物猫到医院检查。“给一条腿拍片要800元,做一次核磁共振要1500元……这次看病总共花了5500元,这还只是检查费。给猫检查一次,比我自己看病一年还费钱。”她抱怨道。

与许女士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龙华区某宠物医院医师向深晚记者透露,“从临床试验到最终量产,一款兽用新药需要研发数年,投入费用高达几百万元,市场需求量也不像人用药那么大,自然价格就上去了。”

据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宠物就医已经相当普遍。过去一年全国有过就医经历的宠物占比超过了55%,其中就医2至3次的达到25%,4至5次占到了10%。据京东金融统计,我国单只宠物犬就医的年平均花费为1557.2元,单只宠物猫为1446.1元。

宠物诊疗支出占比还在不断增长。《2020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从宠物消费结构来看,各细分品类中,该项支出增长6.2%,是消费增速最快的品类。深晚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宠物看病”,发现不少网友抱怨给宠物看病动辄花费上千元。

考虑到宠物健康状况不佳,又发现自家附近有某企业宠物保险定点医院,许女士购入了一年保费799元的保险。该产品每次最多可赔付2500元,在定点医院就诊可赔付60%,非定点40%。她觉得这个赔付额度已经足够,而且“买保险还附赠驱虫和疫苗,很划算”。 她认为理赔过程不算麻烦:“如果是去定点医院的话, 向医生拿发票、药品清单、病历表,再拍摄宠物的鼻孔,以及宠物治疗过程中的照片。”

“宠物保险是一定要买的”,宠物猫得病后,许女士向身边养猫的朋友建议道,“不病不要紧,病起来真的太费钱了。”

宠物医院纷纷推出“类保险”服务

宠物保险在功能上类似人的医保——在宠物生病或发生意外时偿付宠物主一定费用,在其性质上则属于财产保险。近年来,多家传统保险公司纷纷进军宠物保险领域,互联网企业也陆续入局,推出多款宠物保险产品。 国内市场上的宠物保险种类主要是宠物责任保险与宠物医疗保险。

从《2019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来看,肯定宠物医保必要性的消费者甚至还未过半。数据显示,消费者中62%不了解产品,40.7%不知如何挑选。 保费高、性价比低、条款严苛等也成为消费者拒绝的理由。

在宠物保险这一细分领域中,宠物医疗企业近年来自行推出的“类保险”服务也成了众多保险公司的有力竞争对手。记者实地走访某集团旗下的宠物医院时发现,携带宠物前来驱虫、打疫苗的消费者中有不少人使用该集团推出的“健康保障卡”结账。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办理该卡可以享受多项服务,一类是免费服务,如每月一次的驱虫和每年一针的狂犬疫苗;另一类是打折服务,医疗处置和药品分别打6折和7折。该医院工作人员还介绍:“这与宠物保险不同,不需要提交资料走流程,直接就能打折。”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与市面上某些宠物保险不同,“健康保障卡”没有单笔限额,“感觉还挺好的”。

部分消费者对宠物保险仍持观望态度。家中养有两只猫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购买宠物保险并不值得,因为“买保险的钱都够用来看病了,并且保险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拒赔”。她坦言:“花这笔钱还不如给猫买罐头。”在南山区桃园路经营猫咖的王先生也认为没有购买的必要。他介绍道,猫中肠胃较差的以布偶猫居多,“我给猫喂比较好的粮食和药,零食也是水煮的鸡胸肉,所以基本上很少生病。”

宠物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亟需规范

《2020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去年全国城镇宠物数量首次突破1亿只,宠物保险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多位养宠人士向深晚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宠物保险存在诸多问题,但他们仍愿意为爱宠购买保险以备不时之需。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律师志愿团副团长陈伟表示,随着宠物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保险一般分为人身险和财产险,而宠物保险到底属于哪个类型,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如出现保险公司拒赔、少赔等情况,消费者也需要一个明确的投诉渠道和方式,让纠纷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他们的诉求。”陈伟表示,对商业机构来说,应在《保险法》的框架之内合理设定宠物保险的险种,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投保人的合法保险权益。

陈伟认为商业机构还应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陈伟提示:“通常宠物保险公司会以申明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不承担责任,如该申明免除了保险公司的相关义务,而加重了消费者责任的话,那么应该是无效的。”

来源: 深圳晚报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