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宠物离开了,该怎样与它们告别

北京广渠门60号院内的“彩虹星球”不是总有哭声,偶尔也有笑声。上午10点多,两掌大小的吉娃娃被双层塑料袋包裹着送到这里。它纯黑色的毛发被统一向后梳齐,脚趾缝隙里的积垢也被挨个擦掉。站在一旁的主人低声分享它的一生,从3个月到13岁,从幼年到年迈,聊着聊着主人就笑了:“很少见到像它这么乖的‘孩子’。”身为店里的宠物殡葬师,这样的场景英豪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他的一天里,更多时间都是充当“旁观者”,看着这些主人和爱宠的离别与温情,默默记录下他们的最后一刻。
误 解
“宠物殡葬师”这个职业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陌生的。这从“彩虹星球”这个宠物殡葬店就能看出端倪。要在园区里看到“彩虹星球”的店面并不容易。它隐匿在库房和正在改造的平房中,既不做店名的展示,也没有更为详细的地址标识。一天中,英豪和同事要多次去把“迷路”的客人带到店内。周边的人也对于这间日常闭门的院子所知甚少。

△ 英豪和店里的两位编外“店员”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宠物殡葬这个业务的。”2021年刚租下这间院子的时候,房东就建议英豪把他的宠物殡葬店“彩虹星球”从地图上抹去,避免被周围的人以“忌讳”之名投诉。投诉的事情早在创业初期就发生过。2019年,“彩虹星球”刚开业时,英豪和同伴把店面租在了一家产业园区里,挨着数家公司。营业一年,主人来送别宠物时的哭声就引来了周边员工的诸多控诉,“彩虹星球”只能被迫易址。独院、便民是新址的必要条件。有人听闻英豪是做宠物殡葬生意就掐断了出租念头,也有人觉得行业新鲜,聊了许久之后断了联系。找了两个月,这间没有暖气、周围交通不便利的独院才得以成功租下。总有人把英豪这份宠物殡葬师的工作等同于火化宠物。按照国家防疫法的规定,死去的宠物尸体不得随意处置,需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连能理解这个行业的房东也多次向英豪确认,是否会有明火。按照规定,动物尸体得送去标准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地。英豪向房东解释,独院里只做告别和接待,不做火化。房东这才放心。与周边冷寂的氛围不同,独院里的小径被铺上了白色的鹅卵石,三间平房按照功能性划分:客厅和遗体告别室、前厅兼火化直播间和骨灰存放室。客厅两边的墙面上整齐排列着曾经在这里火化的宠物照片。宠物名字、去世年纪以及主人对它们的留言。宠物遗容整理的台面上按序摆放着手套、湿巾、剪刀、梳子等工具。骨灰寄存室被定名为“安灵堂”,里面放着宠物的照片和骨灰罐,逢到特殊的日子,主人会带着宠物生前爱吃的零食、爱玩的玩具来此探望。院内的布置是英豪亲自设计的。摒弃传统殡葬给人的严肃、沉重感,英豪希望主人与宠物在“彩虹星球”最后一次告别是温馨且温暖的。“不养宠物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都是流于形式的东西,其实是为了让主人的情绪有一个出口。”接待的客人里也有好奇的,英豪就挨个介绍自己做宠物殡葬的初衷。暴利的说法不止一次地传入他的耳朵。“单客利润率的确不低,但是整体的客源并没有达到暴利的程度。”英豪觉得“心术不正”的人在行业里尚且存在,外界的误解自然更难抵消。
宠物主的电话不分昼夜,英豪和其余3名同事得轮流值班,24小时待命。有人在凌晨3点多打来电话,带着哭腔想把刚刚去世的杜宾送来火化。英豪接完电话就出了门。为了方便及时到店,英豪把自己的住所选在了店面附近,步行5分钟就能到。按照流程,宠物被送到店里后,宠物殡葬师会先给它进行遗体清理。英豪戴上手套,熟练地操作,尽量让它们和生前睡着的时候看起来一样。遗体清理完成,他便会把宠物送进告别室,让主人和宠物单独相处,进行最后的告别。往往,哭声在关上门的一刹那就会传来。英豪印象里,在告别室里待得最久的是一对来为爱犬送别的夫妇,待了一整个下午。告别完成,英豪安排同事把宠物送去远郊火化,为了确保宠物被妥善处理,店内安排了一间直播间,通过直播,主人能够看到宠物被推进火化炉的画面。
△ 院子里的一角
在英豪看来,主人与逝去的宠物告别是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尽管宠物遗体清理、主人告别、火化这些常规流程在英豪入行前就有了同行的模板,但细节都得重新设计。他把两间告别室分别设计成中式和西式两种不同的风格。西式的告别室干净透亮,米黄色和白色搭配的墙面,干花和白色流苏贴墙垂放,房间正中间摆放着一张白色的床和一个用于写上宠物名字的花板。中式的则是在房间正中间的床上摆上了往生被和佛经。从客人踏出告别室的那刻起来,他就得观察。对方哭他就及时递上纸巾,情绪难有缓解,他就主动打开话匣,聊起宠物日常的趣事来调整宠物主的情绪。“有时候讲着讲着,我们都笑了。”用英豪的话来说,宠物殡葬师一定程度上还兼具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在他看来,宠物殡葬行业里,对失去爱宠的主人进行安抚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准确地说,从主人带着宠物踏进大院的门时,这项工作就开始了。英豪希望这些宠物主在跟宠物的最后一刻不留有遗憾。平日里,英豪会在9点之前到店。打扫卫生,确保纸巾盒里有纸,饮水机里有水。有预约的客人时,他会提前半小时把空调打开,“简易房里没有暖气,保温性差。”英豪说,失去宠物的主人情绪多沉浸在悲伤里,这些细节或许能给到他们一丝安慰。细节的迭进理念来自顾客。有主人来送别宠物时,自己去花市买了鲜花,为宠物布置了花床。英豪也受到启发,把鲜花列入服务项目里。没有预约时,他就记录。发生在这个院子里的人宠故事,各有感动。他把这些小故事写下来,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宠物殡葬行业里的温情故事。
出生于1996年的英豪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学的是产品设计。成为宠物殡葬师之前,他在宁波当过两年的家具设计师。每天上班下班,“一眼望到头”。他想做些不一样的。偶然看到的那篇主人与金毛告别的文章激发了他做宠物殡葬的念头。青蛙、蜥蜴、蛇、金鱼,送来“彩虹星球”的宠物类别繁多,来到这里的人也有明显的划分,老年人或是单身的年轻人。从业两年,英豪意识到,人和宠物之间的关系变得多元,亲密的家人或是朋友。他曾打过一个三方的视频电话,宠物主是位年迈的老太太,视频连接着老人、在外地的女儿还有在“彩虹星球”冰柜里的宠物遗骸。火化前,老人舍不得,对着镜头独白20多分钟,聊着宠物生前的乖巧趣事,远在外地的女儿对着视频啜泣。他去过不少老人家中接需要火化的宠物。宠物的毛发被收拾得妥当,用床单包裹着。临别前,老人会向英豪托付:“麻烦了,我们家的孩子就交给你了。”“老年人常常会将宠物看作是陪在自己身边的子女,而对于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一代来说,宠物是他们生活里的精神寄托。”那户老中青三代来送别爱犬的家庭让他至今印象深刻。老人把爱犬唤作儿子,最小的孩子称它为舅舅,一家人把宠物狗算进论资排辈的序列里。也有在送别猫咪的卡片上留言落款“最好的室友”。英豪发现,与2019年入行时相比,小众、垄断化的宠物殡葬行业正在逐步走向大众。一年的时间里,他就为912只宠物策划了体面的告别仪式。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2020年国内城镇犬猫数量已经超过1亿只,养宠人群已达6294万人,且两个数据都在年年攀升。更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宠物狗和猫的数量最多,也有人养金鱼、龟、仓鼠和鹦鹉,宠物猪比例达到2.3%。而英豪所在的宠物殡葬行业也正紧抓这一风口。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近2200家宠物殡葬相关企业。2020年一年内,新增宠物殡葬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一年就超过了历史增量之和。△前来为宠物纪念的客人。
行业稍有起色,“彩虹星球”也吸引了更多关注。有时店里接待的客人能让英豪从上午9点不间断地忙碌至下午6点,电话、微信不间断,“也不是每天都这个节奏,这是个看‘天’吃饭的行业。”“没入行时我也觉得是不是这个行业每天都得面对哭哭啼啼的事情。”英豪说,真正从事起宠物殡葬的工作后才发现,尽管这是每天与宠物死亡打交道的事情,但接触到的负能量却很少,总能被温暖的故事感染。有的温暖透过言语,有的则是穿透文字。一只逝去的雪貂被女孩送来告别时正是个下雪天。女孩沉默不语,在告别室待了很久之后,付完钱就离开了。“就觉得充满窒息感。”英豪记得,自己被那种难让女孩疏解情绪的无助感憋闷了好久。几天后,女孩在点评网站上写下了一段文字,回忆了自己和雪貂认识的经过,从安徽到南京再到北京发生的故事。英豪说,多数年轻人难从言语里宣泄情绪,他们会选择其他路径找到情绪的出口。“‘尊重生命’是人生的必修课。”英豪觉得,生老病死是宠物常态。而对于与宠物死亡打交道的宠物殡葬师来说,这是以情怀为主导的工作,对宠物关心、对主人共情怀、对生命尊重,三者缺一不可。闲暇时,英豪跟着艺术家一起拍了纪录片,上节目,接受媒体的采访介绍宠物殡葬师的日常,又或是投资人交流宠物殡葬行业的风口与前景。同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英豪觉得只要普及得够多,就会让更多的公众对这个行业有所认知。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邱 慧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责编:徐豪
被隔离,家里的宠物该怎么办
文/杨诗涵
去急诊测核酸的路上,伊娜边开车边流泪。她最担心的是,万一被隔离,家里的小狗“扣子”要怎么办?
伊娜开始给各家宠物寄养中心打电话,得到的回答都相似:接不了。出于对防疫安全的考量,如果宠物主人被要求集中隔离,一般的宠物寄养中心为预防可能的风险,并不敢收留宠物。
伊娜不是个例。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不少宠物主忧心忡忡。一旦宠物主被集中隔离,留下的宠物怎么办?
关心留守在家的它们
前不久,上海宝山某小区防疫人员在闭环管理时帮助居民遛狗,江苏苏州也有基层防疫人员帮助社区居民遛狗喂猫被点赞。
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收获喝彩的也遭到一些质疑:有人认为会给防疫人员带来负担,造成防疫资源浪费。
今年3月29日,廊坊安次区发文,要求扑杀新冠患者户内动物,引起激烈讨论。次日,该通知就被收回,安次区防控办随后致歉并停止实施。
以上种种,都提出了同样的疑问:防疫与宠物保护的“跷跷板”到底该怎么平衡?
国内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会长、专业动物保护公益机构“它基金”理事刘朗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宠物能够把携带的新冠病毒传染给人类,因此“一刀切的扑杀绝对是不合理的”。养宠人群不在少数,如果不能妥善处理,那么势必造成冲突,甚至可能引发群体事件。
一些主人选择给留在家里的宠物使用自动喂食器。某电商平台上宠物用品旗舰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动喂食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隔离者远程照料宠物,但通常需要手动进行设置。对于一些责任心较强的宠物主,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他们放心。
独自呆在家里的一些宠物会因为分离焦虑产生破坏行为以及其他异常反应,包括几天不上厕所、不吃东西,彻夜嚎叫等。刘朗和伊娜都提到,如果通过视频观测到独居宠物有异常行为,主人应尽快和防疫人员沟通并送医,不要延误最佳时机。
上门照看的困境
请人上门照看是宠物主的另一种选择。今年1月初,有市民向深圳卫健委反映自己的宠物猫被困在封控办公楼,5分钟内就得到了回复。次日上午,消杀人员上门为3只猫续上食物,但这样操作的前提是疫情可控且防疫人手充足。
刘朗提到,家是宠物的“守地”,它要守卫家庭,如出现攻击陌生人的情况是正常的,因此志愿者进入家庭投喂食物往往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勇气。
而防疫人员的特殊装扮,还有身上陌生的味道容易让一些胆小的猫狗恐惧。
作为专业兽医,刘朗建议用温柔的声音和肢体动作来对待应激动物。“很难让它短期内适应,一些野性比较强的动物甚至没法投喂食物,只能想办法接近它,慢慢让它熟悉我们,然后慢慢地接受我们。”
寄养或能解决难题
今年2月,伊娜正式成为北京东坝一家宠物寄养所的主理人。有了亲身经历后,她开始意识到,在防疫的特殊时期,宠物寄养有巨大的需求。
对宠物主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怎么把宠物送出去。
很多寄养所都要求宠物主人自己送达动物。有些寄养中心甚至愿意免费代为照管,不过前提仍是“送宠上门”。紧急情况下,宠物主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宠物送出去。
为此,伊娜的寄养所尝试提供上门接送的服务。印象最深的一次,雇主家因隔离要求已经上了门磁,在反复沟通取得社区和防疫人员的同意后,她和团队才把狗接到手。
伊娜说,寄养中心“优势在于专业机构有人陪伴,而劣势在于宠物必须花时间熟悉新的环境”。
伊娜在北京的隔离寄养服务已经帮助了二十多只宠物,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的经验帖还帮到了上海、成都等多个地方的宠物主。
不少城市管理者也注意到宠物托管需求。近期,深圳已建成国内首个解决新冠隔离人员宠物托管和风险管控问题的托管中心,且暂不收取费用,这让防控措施更有温度。
防疫与保护宠物如何兼顾?
“它基金”和国内小动物保护协会等组织曾呼吁建立全国性的宠物隔离制度。刘朗称,各地政府在制定动物防疫相关条款时应该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
此前,“它基金”给出过一些具体建议:宠物主为确诊新冠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宠物应隔离观察,当地应制定宠物转运流程和隔离管理方案;如宠物主需集中隔离,强烈建议宠物随主人隔离,或在防疫措施落实的情况下留一人居家隔离照料;如宠物体表采样核酸检测阳性,则应交由专业宠物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等待自然转阴。
“它基金”向记者表示,虽然建立法律性的规定存在困难,但出台一套指导办法还是可行的。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