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中宠VS佩蒂VS乖宝VS福贝 异宠市场日渐火热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0 32


中宠VS佩蒂VS乖宝VS福贝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2021年,依依股份成功上市。2022年,路斯股份和源飞宠物先后敲钟,而天元宠物、福贝宠物、乖宝宠物也都处于IPO的进程中。

宠物赛道正在爆发!

宠物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孤独生意”,这恰好符合当下“老龄化、少子化、独身化”的特征。

《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指出,据测算,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与老龄化并行的是年轻人的独身化,据相关统计,目前国内单身人口已超2.4亿,其中有9000多万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2010-2020年这十年,平均每个家庭户规模由3.10人降至2.62人。

另一方面,国内居民生活水平在过去多年高速增长,2012年-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长到了35128元。

综合以上,宠物数量爆发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以猫为例,我国养猫家庭户数从2017年的5474万户上升至2021年的7917万户,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0%。

与之伴随的,是整个宠物经济赛道的崛起。

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宠物消费市场为799.89亿元,近10年CAGR达17%,近5年CAGR高达20%,预计2023年将突破千亿。

食品是宠物赛道最大、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2021年的市场规模为481.88亿元,市场占比从2016年的50%提升到如今的超60%。

对比发达国家,国内宠物食品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是养宠数量还在增加,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喂养精细化带来的增量。

2021年,美国和日本宠物市场的专业猫粮使用率分别为89.8%和93%,单猫专业猫粮的年均消费量分别为30.87千克和29.53千克;专业狗粮使用率分别为75.5%和92%,单狗专业狗粮的年均消费量分别为86.75千克和31.95千克。

相比之下,国内宠物还处于吃“剩饭剩菜”的粗放喂养阶段,单猫和单狗每年的宠物商品粮消费量分别仅有7.42kg和6.92kg。

毋庸置疑,宠物经济将来还是一个确定性很高的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分到蛋糕。

资本推动下,前几年有大量企业涌入宠物食品,借助新媒体营销的力量,短时间内大干快上,使整个行业的产能在短时间内飙升。

以上市公司和准上市公司为例,佩蒂股份与中宠股份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其中中宠股份将融资扩产6万吨干粮、4万吨湿粮以及2000吨冻干粮产能;佩蒂股份的资金将投向新西兰3万吨高品质湿粮项目的扩产,以及江苏康贝生产基地的干粮扩产(风干粮、冻干粮和混拼粮合计5万吨)。

乖宝宠物IPO募集资金也将主要用来扩产,其中主粮5.85万吨、零食 0.31万吨、保健品0.12万吨;福贝宠物此次IPO募集资金将扩产3.36万吨干粮产能;路斯股份年产3万吨主粮项目的一期生产线已在今年6月进入试产阶段。

粗略算下来,仅这几家公司宠物食品的扩产规模就超过了30万吨,而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去年我国宠物饲料产量才不过113万吨。

尽管从长期看国内宠物经济还有很大的纵深空间,但产能在短期内的快速提升已经造成了潜在的过剩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本土宠物食品企业基本还位居低端领域,市场格局分散,同质化竞争严峻,这无疑又加剧了内卷。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宠物食品行业CR10仅为24%,而同期美、日市场CR10分别高达76.8%和84.4%。价位分布上,根据长江证券之前的统计,国外高端进口品牌均处于100元以上价格带,而国内品牌大多处于50元价格带以下,其中73%的国产品牌每千克单价低于30元。

包括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在内的很多国内宠物食品企业,目前的主业是为海外大牌做代工,缺乏自主品牌力,而这直接限制了发展空间,压缩了利润空间。

以中宠股份为例,2022年上半年,境内收入3.83亿元,占比仅为24.12%,海外收入比重高达75.88%。但代工业务的毛利率只有20%左右,仅为其自主品牌毛利率的一半,相比玛氏、蓝爵等海外品牌差的就更远了。

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宠物食品最终注定会走向消费升级,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消费群体所决定的。

目前国内养宠人群主要集中在高线城市,根据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2021年,一线城市养宠人群占比为33.5%,二线城市养宠人群占比为43.9%,合计占比近八成。大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高,自然具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和品牌意识。

过去几年,新锐品牌凭借新媒体营销打造爆款,短期内玩的风生水起、热火朝天,但随着潮水退却加上竞争加剧,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新品牌开始式微。

比如国产新品牌“疯狂小狗”,主打超高性价比爆款,仅用五年就拿到了1.1%的市占率。随后很多品牌以相同的策略跟进,“疯狂小狗”压力倍增,市占率从2019年的1.1%下滑至2021年的0.4%。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海外大牌,在被国内新锐品牌压迫多年后开始企稳。

洗牌终将到来,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能最终胜出的一定是有品牌力、产品力的优质公司。

在整个宠物赛道,源飞股份、依依股份、天元股份侧重宠物用品,宠物食品领域,已经上市和拟上市的企业主要就是中宠股份、佩蒂股份、乖宝集团、福贝股份四家,这也是未来赢面最大的几家企业。

单纯从看账面上看盈利能力,2021年,中宠、乖宝与佩蒂营收分别为28.8、25.8与12.7亿元,福贝宠物2020年营收同比大增64%达到6.6亿元(2021年未披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福贝股份的体量虽然和其他三家差不少,但净利润并不落后,甚至一度处于领先位置,原因出在毛利率上。

2021年乖宝宠物的总体毛利率为28.78%,高于中宠股份、佩蒂股份8.7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福贝的毛利率达到40%以上。

▲图源:财通证券

中宠和佩蒂毛利率落后是因为代工业务的比重比乖宝高,福贝也以代工为主,但其主要为国内品牌服务,国内品牌商刚起步,对代工厂商的议价能力远不及外资,从其对大部分ODM/OEM客户及线下经销客户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模式这一点就能看出端倪,所以福贝股份能拿到更大的获利空间。

未来,谁能在产品研发能力、渠道布控与营销、多元品牌矩阵等方面做好,就有希望率先突围,成为领头羊。

原料与配方是宠物食品产品力的核心,外资大牌之所以能引领市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些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从最早的主粮,到后来的冻干与风干添加粮,再到主打鲜肉原料的天然粮,包括如今针对健康问题的处方粮,都是由一线品牌主导开发的。

国内品牌中,乖宝是研发做的最深入,也是最有开拓思维的一家。

公司已经从干粮向减肥粮、天然粮等符合国内宠物市场新需求的细分领域延伸。根据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信息,目前乖宝在研项目已经锁定了天然、健康方向,包括成猫保健品、减能量宠物食品、清洁标签理念宠物食品、冻干生骨肉双拼粮、低温烘焙粮等项目。 乖宝已经将手伸向了原料与成分环节,围绕蛋白质的原料来源以及蛋白含量对消化的影响展开研究。

品牌建设层面,中宠和乖宝最凶猛。

2021年,中宠与乖宝分别投放了2.4亿元、3.6亿元的销售费用,而同期佩蒂股份仅为5468万元,福贝宠物为5609万元(2020年)。

考虑到各自的营收水平,乖宝是最敢砸钱的,中宠是效率最高的,而佩蒂是最“不求上进”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不足5%)。

从现实情况来看,乖宝在研发与品牌上的大力投入还是收获了相应的回馈。

旗下“麦富迪”已逐渐成为国内宠物零食第一品牌,2021年,“麦富迪”在宠物零食领域市占率达32%,荣获MAT2021犬猫食品品牌天猫销量榜单行业第一名。

但乖宝必须认识到一个问题,公司不可能仅凭一个品牌就实现鱼跃龙门。

宠物食品多样化程度很高,每种概念与细分品类都能满足一类消费群体,这就导致品牌集中度先天性趋向分散。要想占领更多市场,必须在各细分领域培育更多品牌,这也正是玛氏、雀巢等外资大牌普遍采用的策略。

一个直接的证据是,成熟市场中以公司为口径统计的集中度远远大于以品牌为口径的集中度。

以美国为例,2021年宠物食品行业公司端CR5与CR10分别高达73%与78%,而品牌端仅为26%与42%。再比如日本,公司端CR5与CR10达到66%和87%,品牌端只有38%和52%。

所以,本土品牌将来要想做大做强,也必然走向多品牌战略。现在看,做的最好的还是中宠和乖宝,除了拥有自身分别培育的“顽皮”与“麦富迪”品牌,还在通过横向并购扩充品牌矩阵,中宠收购了ZEAL,乖宝则借助大股东KKR的力量拿下后者旗下另一家宠物食品公司K9的国内独家代理。

文化自信带来国货品牌群体性崛起,近些年服饰、乳业、家电、汽车等领域均都诞生了一批走向世界的品牌,宠物赛道未来也必然能涌现出可以和外资正面对撞的公司。

综合来看,中宠一马当先,乖宝厚积薄发,未来大概率是双雄缠斗的局面。福贝虽然这几年表现亮眼,但考虑到其目前的战略重心依然是为国内代工,并未融入到品牌升级的大势之中,持续性还要打一个问号。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异宠市场日渐火热

近段时间,“怪鱼”鳄雀鳝在多地出现,有些为饲养者放生所致,引发公众对于异宠的关注和热议。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宠物市场如今不再仅仅是犬猫的天下,以蛇、蜥蜴、壁虎为主的爬宠收获了许多人的青睐,兔子、鹦鹉、龟类等动物也逐渐走进私人饲养者的视线。

异宠爱好者一般通过网络联系卖家,卖家通过寄递方式发送。这些异宠,有的被饲养者用于观赏,有的被公开销售,渠道包括各类网购平台、线下异宠咖啡厅、宠物店等。

火爆的异宠市场给生物安全带来挑战。一些人出于猎奇、跟风饲养异宠,却不了解其特性,一旦无法达到心理预期,比如“不亲人”“味大”“难养”等,就会弃养。遭弃养的异宠,有的可能给他人带来危险,有的因为是外来物种,还可能威胁本土生态平衡。

哪些人热衷于饲养异宠?异宠饲养门槛如何,其生病治疗面临怎样的困境?围绕异宠的“生老病死”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记者进行了全方位调查。

饲养

养眼陪伴成本居高

来自山东青岛的肖特是一名养蛇达人,共养了20多条玉米蛇和一对屋蛇。他介绍称,玉米蛇是最常见的宠物蛇,脾性温顺,发展成熟,基础入门品种价格较亲民。

“相比猫狗,爬宠更安静省心。养3年左右时间,就能让它从七八克长成三四百克的成体,等它繁殖看小蛇破壳,很有成就感。”谈及自己养蛇的初衷,肖特侃侃道来。

好看则是异宠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兼职从事狐狸领养和救助工作的张仙,在2016年饲养了第一只宠物狐狸,因为狐狸“看着好看”,能给饲养者带来视觉满足感,并且投食时,它会给主人回应,“好像在撒娇”。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国内宠物内容价值研究白皮书》显示,满足用户猎奇心态的异宠内容受关注度逐渐上升,在萌宠内容热度中占比在5%至15%之间。

但美好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短暂的,取而代之的是养异宠带来的烦琐,开销也不低。

肖特最主要的开销就是为宠物蛇准备居住的蛇柜,持续性支出就是食物。蛇的主食是鼠,冻鼠一般通过冷冻运输寄到家里来,需要冷藏保存,但投喂时需要解冻。 蛇是变温动物,饲养者需要准备加热垫和温控,还要定期给蛇洗澡,清理其身上的鳞片、异味,防止皮肤病、寄生虫产生。

雪貂饲养者吴东的饲养程序更复杂。他为雪貂准备了很多用品,如食盆、专属厕所和一个空间足够雪貂活动的双层笼子;由于雪貂怕热,在夏天需要准备凉席、冰垫或降温的板子;如果主人离家关闭空调,需要放置一个小风扇;冬天则需要加绒加厚的吊床。除去基本配置,吴东还购置了许多玩具、专用沐浴露、化毛膏以及可以让雪貂整个钻进去的毛巾袋。在食物方面,除了优质主粮,他还准备了许多互动时候投喂的小零食以及营养膏、磨牙和清洁牙齿的零食。

和吴东一样,越来越多宠物主愿意花心思为自己的宠物布置住所。但记者采访发现,过多的装备反而容易导致不好清理,滋生细菌,而宠物用品生产缺乏监管,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家一般凭借好的外观吸引顾客,而售后缺乏保障。

买卖

随意定价货不对板

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我们对异宠的兴趣越来越高,异宠交易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买家与卖家之间出现了不少代理中介。

肖特告诉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很难买到蛇,因此“蛇圈”通常都是通过社交平台交易。卖家多为个人,发普通快递,承担风险;买家收货后必须录开箱视频,否则即使出现问题卖家也不担责。

这条交易链中的主要角色是中介,一般由买卖双方信得过的圈内人担任。交易流程大致为:买家打钱给中介-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确认无误-中介给卖家打钱。如果出现问题或交易纠纷,由中介判定。

“但‘爬圈’有许多不靠谱的代理,人人都可以做代理,没门槛。”肖特说。

他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一名代理没有货源,却用一套精美的摆拍图在社交平台大肆宣传,坐地起价。比如白化红蛇苗市场价为250元至350元,而这名代理的售价是780元。

肖特发现,“爬圈”有许多代理甚至不具备养蛇的基础知识,靠着网络上虚虚实实的消息给买家讲课。买家购买后,收到的宠物蛇经常货不对板,“即使是人品过关的代理,也无法完全保证宠物没问题,因为代理手中没有货源。有些还是‘代中代’,代理在自己的下一层继续招募代理,往往一个代理的上级有许多层”。

异宠市场为何需要代理存在?作为实体售卖方,吴东给出的解释是:一些商家饲养的动物大量繁殖,其无力全部售卖,因此需要代理。但代理和商家容易出现信息差,双方可能在同一时间卖同一条蛇。 可能蛇已经被买走了,但代理会对买家说蛇还在自己手里,继续给买家发送蛇的视频。

由于一些异宠买家往往通过视频来辨别蛇的好坏,因此一些代理往往将病蛇拍出健康的样子。“只要买家看过视频后拍板,就需要先交定金,等收到动物,即使发现存在问题,定金也无法退还。”肖特说。

记者了解到,异宠价格不稳定,在买家付了定金交易过后依然可能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和代理会一直拖着不发货,拉锯战过后,大多数买家选择退货,卖家转而以更高的市场价卖给新的买家。

肖特告诉记者,异宠交易并非纯粹的卖方市场,也时常发生买家骗货的情况。买家收到货后不确认收货,向平台举报卖家发活体,以此威胁卖家退钱;平台介入后一般会判处卖家退钱,买家从而达到“白嫖”目的。

如此交易模式下,宠物疫病成为另一大隐患。

记者从多名异宠饲养者处了解到,他们大多通过线上交易平台购买宠物,或是经熟人介绍一对一售卖,“检疫”距离他们十分遥远。对此,宠物疫病防治专业人士颇感担忧:“异宠购买没有固定的市场和明晰的供货渠道,动物究竟从哪儿来、是否经过检疫、身上是否携带病毒,都不清楚。”

一位不愿具名的异宠医生提出,目前国内对异宠类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尚存在较大不足,其身上所携带的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致病性,该如何防治等,都属于知识空白领域。

运输

快递邮寄生死难料

买卖之后的异宠运输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

在北京做特种动物兽医已经5年的刘嘉奇告诉记者,所有快递都不能邮寄活物,常见的宠物托运包括空运和陆运,陆运有高铁、火车、专车和汽车,空运即是飞机的货舱。但无论什么方式,都需要提前办理检疫证明,由专业的托运方承办。

“由于特种动物的关注度不及犬猫,即使有人偷偷通过快递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出事也难引起关注。”刘嘉奇说。

的确有商家通过快递偷运。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商家给辖区快递站点加小费,请快递员不要将此单过安检,并表示邮寄活物死伤风险由寄方承担,快递点 负责发出即可。

这种情况下,一些商家仅关注是否能卖出动物,不注意邮寄的科学性,统一发货,导致异宠出现攻击打架甚至互相捕食的情况。

张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次,她购买了两只体型和年龄一致的狐狸,一只赤狐和一只雪狐,但最终收到的是一只赤狐和半只雪狐,“异宠大多有刻在骨子里的捕猎意识,大小不同、品种不同的动物并不适合放在一起,雪狐被赤狐吃掉了”。

还有一些商家以盲盒的形式出售狐狸,随机发送,宠物在运输过程中备受颠簸,有的被折磨致死,有的受到不同程度伤害。张仙曾一次性购买了3只狐狸,卖家告诉她发宠物托运,但她去接的时候看到一辆拉煤货车负责运输,狐狸被放在车厢底下,运送近一周都没有吃喝,有两只已经奄奄一息。

对于这类现象,刘嘉奇分析,一些卖家选择随机发出的方式,节省人力物力,免去淘汰筛选,最大幅度提高利润。而一些养殖场只有养殖相关的资质和手续,对宠物行业了解不足,且没有相关资质和证明,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医疗

兽医匮乏自治盛行

从业8年的南昌德诺动物医院异宠中心一位江姓医生说,宠物只要被运输,就会有生病风险,会出现中暑等应激反应,身体无法第一时间适应突然改变的外界环境,容易产生一系列代谢障碍。

宠物生病了得治,然而目前异宠医院的覆盖度、专业度仍有欠缺。

该医生介绍,异宠医生的门槛较高,首先必须是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出身,接着才可以考职业兽医师证。起初,国内并没有异宠治疗的专业培训,部分平台请国外老师来国内讲课,边讲边由译员翻译。每接诊一种异宠,都需要大量学习,才有可能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根据其接诊案例来看,异宠治疗的研究没有犬猫成熟,但异宠的代谢非常快,是人类的四五倍,“所以它们不能扛病,往往是主人上午发现宠物生病,下午就已经病危了”。

“异宠大多原本是野生动物,善于通过伪装来保护自己。作为宠物,它们会在主人面前强行打起精神,假装正常进食,一旦主人离开便立刻萎靡。”江医生说。

一些异宠饲养者也看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他们一般会根据经验摸索治疗。吴东的经验就是:小病自己治,大病治了也没用。

自己怎么治?记者注意到,很多饲养者会在网上寻医问药。某线上问诊平台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针对龙猫、刺猬、乌龟等异宠的在线咨询单量环比增长了23倍。而寻医问药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催生了不少胡乱支招的网络“医生”。

刘嘉奇发现,网上有很多没有任何资质的所谓异宠医生,随意作出诊断并且随意用药。一个正规的特种动物医生,常规情况下日均接诊量大概在5例至10例。

“宠物医院规模不一,硬件设施存在差异,聘请的医师从业年限不一,因此定价差距大。”刘嘉奇说,一旦治疗失败,宠物主就会有意见;即使治疗成功,也有人认为价格过高而心生不满。然而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机构可以解决此类纠纷,报案也只能调解纠纷。

弃养

难驯服有体味被弃

如果实在治不好或者养不起了,怎么办?不少异宠饲养者选择了弃养。背后原因,除了治疗花销大以外,还因为一些异宠具有攻击性。

比如拟鳄龟,其行为像鳄鱼,只要看到动的东西就会主动攻击。据鳄龟饲养者王震介绍,拟鳄龟属于长颈龟属,一只背甲长40厘米的拟鳄龟,脖子能伸长达40厘米,因此攻击半径大,且伸头攻击的速度非常快,咬住了东西就不轻易松口。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网上宠物店中,有不少人弃养狐狸,他们打着“小家伙很活跃,不怕生”“雪狐很聪明也很安静”“胖乎乎的,手感舒服”等广告词,希望有人接收自己的宠物。

张仙告诉记者,养殖场饲养狐狸的成本很低,既不打疫苗也不吃优质专用粮,只需喂一些成本低廉的麦麸、豆粕和腐肉,且狐狸生长周期快,打激素大概七八个月就能繁殖,一窝最少五六只,这些原因导致狐狸的售价很低,因此买的人多,而且通常一次性购买几只。但狐狸难驯化,如果给它套上牵引绳,它会撕咬或尽力挣脱。

“买家多、难以驯化和有体味这几个原因导致狐狸成为弃养率最高的哺乳类动物。”张仙说。

前不久,张仙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说,“自己买的狐狸不听话,要不然打死算了,反正这么便宜,我再买一个乖的”。后来,此人将狐狸打至内脏出血,连续一周不喂食,导致狐狸死亡。

近年来,张仙遇到的异宠弃养现象明显变多。有一段时间,她不得不临时在自家的自建房安置了30多只被弃养的狐狸。这些狐狸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具有攻击性会咬人。无奈之下,她将一部分狐狸捐给了动物园和爬宠观赏园,又将一些性格较好且月份小点的狐狸送给有经验的人养。

“如果能够回到过去重新选择,我不会再养异宠了。”张仙对记者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人类驯化异宠的过程中,大众接受度、产业链条、法律法规需要同步建设,这必然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无论是饲养哪种宠物,都不能在一时冲动之下作出决定。异宠因独特吸引人,但从习性上来说未必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买卖方面也有处于“灰色地带”的部分,因此更需要喜爱者慎重考虑,这一市场也需要更多规范。于政府职能部门而言,要加强源头管理,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旅客行李、跨境电商等外来物种入侵渠道的口岸检疫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对入侵物种的全方位防御体系。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明确告知公众哪些异宠能养,哪些不能养。

“凝聚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安全的新挑战。”上述业内人士说。

(记者 赵丽 实习生 贾婧枭,文中异宠饲养者均为化名)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