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2 62
换个思路办事儿的新闻,
引发议热友网友热议
网购的鱼缸本想用来养鱼,
但没想到收到快递时,
发现鱼缸是坏的,
漏水无法使用,联系卖家结果被拉黑
偶然和孩子逛宠物店时
发现芦丁鸡也在缸内养,
便买回几只饲养,
孩子也十分开心,也能够二次利用。
据了解,这个1.2米长的鱼缸是她在某平台花3500元下单买的,后来又花了150元运费,让物流公司将鱼缸送到家中。 在物流人员离开后,她才发现鱼缸一角已经出现了明显裂痕。
“多次联系过店家,还向12315投诉,最后给出的解决方式是让我再花1500元,给我发一个同款新鱼缸。”朱女士说,这样的解决方式她并不满意,不如用鱼缸换养其他小动物。
两个多星期前,朱女士带着自己3岁的儿子逛街,正巧发现一家店用鱼缸养着芦丁鸡,她见儿子很是喜欢,便向店家咨询了关于养芦丁鸡的详细知识。“一只芦丁鸡要40到65元,开始觉得有些贵,就离开了。”朱女士说,后来她仔细算了一笔养鱼和养芦丁鸡的费用,发现成本差不多,便花470元买了6只芦丁鸡和木屑等物。
网友评论
还有人关心在屋里养会不会有味儿
“养了这么久,我发现养芦丁鸡比养鱼还轻松,每天 投食、加水,粪便还没有清理过,家里一点味道都没有。”据当事人说,由于芦丁鸡的个头小,排出的粪便很少,加上可降解的木屑,两个多星期都还没有铲过芦丁鸡的粪便。
视频火了后,鱼缸的厂家跟她联系了,说要给补发一个新鱼缸。”朱女士说,未来等新鱼缸到货后,她会将破损鱼缸换成新鱼缸,继续饲养芦丁鸡。
来源:齐鲁晚报(qiluwanbao002)综合极目新闻,新浪微博,青流视频
市民正在与宠物互动玩耍。
店员在给狗狗修剪毛发。
给爱犬洗一次澡100多元;为猫咪买猫舍花费上千元……近年来,宠物消费直线上升。有人自己节衣缩食,为宠物却舍得“一掷千金”。连日来,记者对我市宠物消费市场、饲养宠物的市民及业内人士进行采访,揭示“宠物消费热”背后的原因。
“撸猫”“撸狗”成时尚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市民们饲养的宠物名单中,除鸟、兔、蛇、龙猫、仓鼠、乌龟、蜥蜴等外,猫狗占据的比例高居榜首。据《2022年国内宠物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为2706亿元,较2021年增长8.7%;犬消费市场规模较2021年增长有所减缓,增长3.1%;猫市场规模持续稳定扩大,较2021年增长16.1%。
早在3年前,葛先生被亲友们贴上了“猫奴”“狗奴”的双标签,对此他欣然接受。他说:“狗要每天带出来遛,猫喜欢窝在家里,照顾他们挺忙活,但每天撸撸猫撸撸狗,太幸福了!”35岁的钱先生一直单身,是小区里有名的养猫“达人”。2019年,因为家里有老鼠,他开始养猫,后来开始收留流浪猫,家中猫的数量不断增加,现在已发展到9只。每天,洗澡、喂食、消毒杀菌……当9只猫咪的铲屎官虽然累些,花销也不少,但钱先生却乐在其中:“养猫就要付出精力和时间,这样猫才更爱你。不少亲友劝我送人,我真心舍不得。有这些猫咪陪伴左右,枯燥的生活变得很有趣。”
精明的商家们看到商机,也纷纷在“猫”“狗”身上作文章。在开化寺一家宠物店内,20多只小柴犬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前来互动玩耍。“00后”杨静是这里的常客。她说:“我就喜欢呆在这里,环境干净,服务也好。狗狗们都是训练过的,非常乖巧。我和这里的好多狗狗都成了好朋友,一有空就会来看它们。”“90后”刘女士在长风街开了一家猫咪咖啡馆,刘女士说:“平均每天接待顾客二三十位,遇到周末和寒暑假,一天能接待近百人。”
一年花掉上万元
随着宠物家庭地位的跃升,宠物消费市场也得到升级,宠物主们平均每年花在宠物身上的开销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多年经营宠物店的冯先生介绍说,以前我们不管是买宠物食品还是选择洗护服务,问得最多的是“哪个最便宜”“哪款优惠些”,现在改成了“哪个最适合”“哪款最好”。在他的店内,除各类宠物进口食品,还有洗护用品、玩具等。在寄养区内,不同品种的猫咪和狗根据宠物主人的需求,被分别寄养在“单间”或“标准间”。店内还提供普通洗护和精细洗护服务,价格从50元到数百元不等。集洗澡、剃毛、刷牙、剪指甲、美容、药浴及含皮毛护理于一体的SPA水疗护理一应俱全,每天都有不少人带宠物来店里排队洗澡。
家住南内环街南四巷的赵先生家里养了两只贵宾犬。前几天,他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购物清单:5袋进口狗粮、2盒冻干、2袋磨牙棒。除了吃的外,他还为两个“毛孩子”买了尿垫、益生菌、沐浴露、捡屎袋等一系列用品,共花费了1000多元。赵先生说,“以前只关注吃,现在还要关注狗狗的毛发是否柔顺有光泽,不但要漂亮还要健康。一只狗每年至少要花掉1万多元。”
赵先生购物车的变化是饲养宠物人群的一个缩影。对此,市民王女士也深有感受。王女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刚养猫时,要买猫粮、猫砂、饮水机、猫粮盆、猫砂盆等必需品,从网上订购了一个三层猫舍就花掉了1200元。连续打三次猫三联疫苗,每针花费100多元。后来,又逐渐购买了沐浴露、猫抓板、指甲剪、冻干零食等。一年下来,在猫咪身上的花销大概有五六千元,开销越来越大。”
“90后”是主力军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单身人士选择和家人分开住,不少大学毕业生也喜欢在外租房,远离父母的“视线”。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人口老龄化、晚婚晚育、生育意愿低下等背景下,我们对于情感的需求越来越高,将宠物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从而为爱宠消费时“出手大方”。从养宠人群来看,“90后”“00后”成为当下宠物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单身的年轻人消费能力较强。
来自京东发布的《2022年国内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饲养犬猫的人群数量达到6844万人, 全国城镇养犬人数为3619万人,养猫人数为3225万人,近一半是“90后”宠物主。
在坞城路一家宠物店内,25岁的范女士正怀抱着一只英短银渐层猫前来洗澡。她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父母天天催着找对象结婚,后来我干脆搬了出来,朋友送来这只猫陪我。自从养上猫后,我节省下买衣服、包包、化妆品的钱,都用在了它身上。”说罢,她低头不停地抚摸着猫咪,眼神中充满爱意。“90后”孙女士是单身,养了一只金毛狗“小宝”。每年春节回老家,因没办法带着“小宝”,她都要把“小宝”送去寄养。她说:“每次寄养都是按天算的,每天要花100元左右,但是为了‘小宝’,这钱花得值!”
从陪伴中找慰藉
过去,猫、狗大多扮演“看家护院”“捕捉老鼠”的角色。 宠物们则被宠物主们视作家人,或是朋友甚至伴侣,“消除孤独”“精神陪伴”成为宠物主们的共识。
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100名市民进行随机采访,发现65%的受访者表示喜欢饲养宠物,其中超四成的受访者愿意把宠物当成家人;35%的受访者表示因过敏、没时间照看、经济水平达不到等原因不愿意养宠物。
“去年,我带着‘旺旺’从家里搬出来住,每天一看到它,疲惫和烦恼都一扫而空,浑身感到轻松、愉快。”“95后”张倩把爱犬“旺旺”当作是自己的忠诚守护者。她有男朋友,但“旺旺”在她心中的地位不低于男朋友。“如果男朋友接受不了我对‘旺旺’的宠爱,那他可以选择离开。”平日里省吃俭用的边先生坦言:“家里的小猫小狗就像是我的孩子,每次逛商场或在网上购物时,一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忍不住就想给它们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绍丽介绍说,在咨询的人群中,有不少人都表达过想要养宠物的意愿,这说明其存有情感方面的孤独感,需要陪伴和爱。喜欢饲养不同宠物的背后,代表着宠物主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爱养猫的人情感比较细腻,喜欢直来直去;爱养狗的人喜欢运动、有耐心;爱养鱼的人内心向往自由,想象力丰富。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明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渐改变,不少人选择独居或者丁克。 “孤独”成为这类人群无法逃避的现实。面对快节奏生活、工作所带来的压力,这类人群更愿意把饲养宠物当作是一种解压方式,希望通过宠物的“零距离”接触和“亲密”陪伴,获得一些精神慰藉。
记者 周利芳 文/摄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