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MDT Review 形的创意"拼装"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4 37


MDT Review

除了特殊的 Mate 20 RS 之外,Mate 20 系列中最能让你挪不开视线的,还是拥有 7.2 英寸巨屏的 Mate 20 X 了,要知道在 2012 年那个手机还是 4 英寸的年代,Nexus 7 以 7 英寸 1280*800 分辨率的屏幕就可以算是平板了。

而 在这样一。么怎现个平板逐渐变大跟笔记本竞争的年代,手机升级到 7 英寸这样一个原来的平板电脑级别,其实也是一个必然事件,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表现怎么。

*全文基于 HUAWEI Mate 20 X 国行量产版本,全网通 8GB+256GB 幻影银,售价 ¥5999, 全系起售价 ¥4999。


设计:

要说大,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大,虽然 7.2 英寸听起来确实跟之前的平板差不多,但要感谢窄边框的发展,Mate 20 X 的 174.6mm * 85.4mm 的机身尺寸要远比 Nexus 7 平板的 198.5mm * 120mm 小得多,跟旁边 6.5 英寸的 iPhone XS Max(157.5mm * 77.4mm)比也就是横向宽了不到 1cm, 纵向长了不到 2cm 而已。

而在实际上手之后,我也觉得 Mate 20 X 其实并没有之前预想的那么难以操控,造成这样感受的原因第一是我早已经习惯了大屏,既然超过 5.5 或者 6 英寸之后都必须要用双手操作,那么现在到了 7.2 英寸无非就是再大一点,既然一直都是双手,也就没有什么适应障碍可言了。

第二则是因为 Mate 20 X 上的手势操作采用的是底部上滑进入桌面,底部上滑停住进入多任务,以及左右两侧向内划返回的逻辑,所以在进行返回上一级,上下划动这样极其常用的操作时,一只手也可以很好地完成。

不过这也带来了两个小问题,首先是在面对一些需要从左侧向右滑动开启侧边栏设计App的时候,Mate 20 X 侧面划动的结果永远都是返回操作,这样就需要自己用双手采用点击的方式打开侧边栏了。第二个问题则是Mate 20 X 在出场时自带了官方贴膜,但这一层膜并非钢化膜而是普通的塑料膜,并且也没有全覆盖,因此从侧边向内滑动时有些割手,并不够平滑。

不过 Mate 20 X 在机身侧面与背部的处理则相当柔和,虽然机身尺寸相对大,实际握着并不会硌手。

正面由于珍珠屏的设计所以没有 3D 结构光人脸解锁,虽然华为也提供了基于图像识别的人脸解锁选项,但是安全性还是有较大差距,背面三摄之下的指纹识别才是最稳妥的解锁方案。

我们也注意到 Mate 20 X 上也采用了比较特殊的黄光蚀刻工艺,在光照之下能看到机身背面的立体纹理。

,我们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也能发现 Mate 20 X 的机身背面并非简单的一层结构,而是至少能看到由上图中条状斜纹与下图中的正方形突起的两层结构。

也就是在这样的结构下,Mate 20 X 的机身才能反射光线展现出特殊的纹路。

由于较大的机身,所以 Mate 20 X 的扬声器设计也比较特别,在机身底部除了 USB-C 接口之外,还有左侧的扬声器。

而机身顶部左侧保留了 3.5mm 耳机接口,右侧则是扬声器开孔,机智的朋友应该已经看出来了,上下两个扬声器全都在机身同侧。

也就是说在横屏玩游戏或者看电影的时候,最佳的的握持方法就是有前置摄像头的一侧在右边,这样扬声器都在机身两侧的上半部分,也就不需要担心双手把扬声器挡住了。


屏幕素质

Mate 20 X 的屏幕为 2244*1080的 FHD+ 分辨率,正面没有 3D 结构光所以采用了占用屏幕空间最小的「珍珠屏」设计,这一块 OLED 屏幕官方没有宣布具体色域信息,不过 OLED 在鲜艳程度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ppi 方面按照常规计算为 345, 而按照 P 排列的 OLED 计算为 279, 虽然比不上其他手机 350~400 左右的 ppi, 实际上的感受也不至于大果粒,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在面对这样大尺寸屏幕产品的时候,我们的使用距离也比其他手机要远得多。

相对于我常用的另一个 6.5 英寸iPhone XS Max, 在我拿起 Mate 20 X 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拉开距离,而这其中的差距基本就在 15cm~20cm 不等,所以你会发现 Mate 20 X 的 ppi 如果按平板的标准来看,就比一大部分 264 ppi 的平板稍高,这也是我认为 Mate 20 X 也不算是大果粒的重要原因。

我们也对色域覆盖,色准等等屏幕素质进行了进一步的专业测试:

Mate 20 X 在鲜艳模式下的色域覆盖达到了:

  • 100.0% sRGB
  • 88.8% AdobeRGB
  • 99.1% P3

按我们在当评价一款产品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中提到的标准,sRGB, AdobeRGB, P3 才是对消费者更为直观有效的色域,因此Mate 20 X 的这一块 OLED 屏幕,已经能够覆盖这三大主流色彩空间标准,在颜色鲜艳程度方面不需要有过多担心。

光谱方面,我们发现 Mate 20 X 上的这一块 OLED 屏幕红色和绿色光谱纯度都很高,不会和 LCD 一样,想要实现更好的红光表现就离不开氟化物,所以也有断层,光谱来看 OLED 天生确实就更容易实现更广的色彩覆盖。

我们也知道华为全系列手机产品都可以在 设置-显示-色彩调节与色温 中设置标准/鲜艳两种显示模式,因为我们切换到更接近人眼感知的 UV 模式色阈覆盖示意图就会发现,就鲜艳模式下 Mate 20 X 能够完全覆盖 P3 色域,绿色与红色都很精准,但蓝色有一些超出。

而在标准模式下,我们会发现 Mate 20 X 与其他华为产品一样,并不是 sRGB 校正,而是把颜色限制到了 82% sRGB 的水平,在红色方面与 sRGB 有相对大的差距,而蓝绿则稍好,可能是因为我们手中的 Mate 20 X 为测试版系统的缘故。

Mate 20 X 的屏幕色温在标准模式下默认色温为 6843K, 而鲜艳模式下默认色温为 7301K 相对于 sRGB 所规定的 6504K 都更为偏冷,色准方面:

  • 平均 ΔE 为 1.15
  • 最大灰阶 ΔE 为 1.16
  • 最大彩色 ΔE 为 3.22

在标准模式下的色准表现较好,基本上感受不出偏色现象,只是因为没有覆盖 sRGB 所以有一些偏淡:

  • 平均 ΔE 2.94
  • 最大灰阶 ΔE 1.64
  • 最大彩色 ΔE 6.55

在鲜艳模式下色准相对要差一些,不过如果不是和校准过的屏幕放在一起对比,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感觉,主要是由于没有完善的色彩管理,所以颜色整体会过于艳丽。


相机主观体验:

在之前 P20 Pro 的相机体验中,我们就提到过等效 84 的 3 倍长焦镜头带来的远摄体验,对于普通的等效 50mm 级别 2 倍变焦是压倒性的。而今年的 Mate 20 系列三摄方案为:后置 4000 万像素广角 + 2000 万像素超广角 + 800 万像素长焦。

将原来三摄方案中的黑白摄像头去掉之后,新增了一颗等效 16mm 的超广角镜头,在面对风光或者建筑这样的场景时,就不会出现拍不全的情况,更广的焦端也能带来更强的透视感。

上图就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左边是 Mate 20 X 等效 16mm 的超广角端,拍摄,右侧是 iPhone XS Max 的等效 24mm 标准广角镜头拍摄。由于更广的焦端,站在同样位置拍摄时画面所能包含的内容就更多,带来的透视感就越强,超广角之下的吊桥+帘幕也就拥有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这一个超广角镜头还拥有超近的对焦距离,也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距,当我们贴近拍摄一些细节的时候 Mate 20 X 就会自动提示切换微距模式,从实际的样张来看,它的对焦距离很近,样张中织物的细节都能被很好的还原。

回到等效 24mm 的主摄,我们会发现左边 Mate 20 X 在环境光偏暖的情况下依然会将白平衡定在标准白的位置,在观感上也就稍微偏冷,不过这一颗 1000 万像素(IMX600,原本为 4000 万像素,采用了Quad Bayer结构,能利用相近的2组同色单元2×2,也就是四个像素作为一个基础像素来输出)的主摄,能带来比 iPhone XS Max 1200 万像素更好的细节,特别是我们下方 100% 放大之后的对比,图书封皮上的文字相对来说都要更为清晰和锐利一些。

在大光比的场景下,两者的表现差异则要更加明显,左侧的 Mate 20 X 在白平衡上会稍稍偏绿,不论是主体还是地板细节的锐度都要更大一些,明暗对比也更为强烈,但右侧的 iPhone XS Max 则整体更加柔和,光比相对更平。

来到长焦端的对比,没有太多悬念,Mate 20 X 上这一颗等效 84 的 3 倍光学变焦对于 iPhone XS Max 或者其他采用等效 50mm 长焦方案的手机拥有着很大优势,细节明显丰富的很多,而且噪点控制也更为优秀。

不过我们也能发现,等效 24mm 的标准广角镜头依然是三者中表现最好的,无论是锐度,动态范围还是白平衡都优与其它两者,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三颗摄像头拍摄同一场景但色调拥有明显差距的结果,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版本更新中能解决这个问题,期待以后的长期测试。

不过无论如何,这样的等效 16mm + 24mm + 80 mm 三摄方案覆盖了超广角到长焦的需求,相对于传统双摄能够应对更加多样的拍摄场景,做到了人无我有,毫无疑问是要更强的。


续航表现:

Mate 20 X 拥有一块与其巨屏身份相符合的 5000mAh(19.1Wh)巨大电池,相对于一些 6.5 英寸手机 12Wh 的电池容量来说,几乎大了 60%, 单从电池来看差距就非常明显。 (上图为设置黑色背景 GIF)

同时因为 OLED 屏幕的缘故,在显示黑色背景时屏幕耗电会大幅减少,所以续航还能更进一步,EMUI 也提供了将系统 App 一键更换为黑色背景的选项,开启之后设置、电话、短信、App 商城等系统自带 App 都会更换为黑色背景来更好的节省电量。

我们选择了 8 种日常可能常用的操作来模拟 Mate 20 X 一天的实际使用体验,在 85 nit 亮度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实测三种高耗电操作:

  • 小型 3D 游戏1 小时 8% 电量
  • 连续刷新抖音一小时7.5% 电量
  • 驾车导航 1 小时8 % 电量

而一些低耗电情况下,Mate 20 X 的电量消耗微乎其微:

  • 通话 1 小时 0.89% 电量
  • 网易云音乐播放在线歌曲每小时 3% 电量
  • 轻芒阅读 1 小时 4% 电量
  • 本地 1080P 视频 1 小时 4% 电量
  • 8 小时联网待机 0.6% 电量

可以看出如果是玩游戏,导航或者刷抖音这样的重度操作下,Mate 20 X 也能支撑一天地高强度使用,而更贴近日常的综合使用时,Mate 20 X 基本每天回家都可以剩余 50% 以上电量,两天一充将会成为常态,那么如果是真正的商务人士,相信 Mate 20 X 在不玩游戏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坚持 3 天或者更久,基本上完全没有了续航焦虑。


充电速度:

Mate 20 X 采用的是华为 SCP(Super Charge)快充协议,最大支持 4.5V/5A 也就是 22.5W 级别的快充,虽然比不上 Mate 20 Pro 的 40W, 但也从实测的充电时间来看并不慢。

在一开始的五分钟,Mate 20 X 的充电功率达到了最大的 22.3W, 随后一直到 50% 电量之前都能维持 21.5W 左右的快充功率, 30 分钟就可以从 5% 充至 50%, 之后的 50%~80% 时能维持约 15W 的功率,耗时 54 分钟可以从 5% 充至 80%, 随后充电功率慢慢下降,一共需要 77 分钟将电量从 5% 充至 95%, 对于这样一个拥有 5000mAh(19.1Wh)巨大电池的手机来说,充电速度也已经算很快了。


性能水平与游戏实测

Mate 20 X 所搭载的麒麟 980 也让它成为了第一批开卖 7nm工艺 SoC 的旗舰手机,8GB RAM + 256GB 存储空间的组合也达到了顶级的水准。

太多的细枝末节我们不再赘述,简单跑一个分,GeekBench 可以达到单核 3367 多核 10026 的成绩,支撑日常操作的流畅运行绰绰有余,而 Mate 20 X 另一个卖点则是配合 GPU Turbo 之后的游戏体验,所以我们也尝试了目前对硬件要求很高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看看它的表现怎么。

绝地求生:刺激战场

我们开启除了抗锯齿之外的全部特效,运行十分钟之后开始测试,根据 GameBench 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在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的测试中,Mate 20 X 可以稳定 40fps, 在实际游戏中感受不到任何突然掉帧的卡顿,并且由于 Mate 20 X 的超大屏幕,相对于其他小屏手机来说,能更容易地看到一些细节,也会拥有更强的视觉沉浸。


表面温度控制

Mate 20 X 采用了官方称之为:均热液冷技术 (Vapor Chamber) 和石墨烯膜组成的散热系统,它的本质实际上接近于 PC 中常用的热管或者均热板设计。原理都是利用优秀的导热材料,将来自 SoC 这样发热大户产生的热量导出。

这样的做的好处不言而喻,增大热交换面积就能促进热量消散,使得表面发热更均匀,同时还避免了热量聚集在一处导致高温点的出现,所以经过我们实测,Mate 20 X 整机发热集中在机身背面的左上角,这也是 SoC 的位置,最高温处为 39.8°C, 并不会觉得烫手,只是发热而已,表面温度的控制比较理想。

优势:

  • 超高的续航水平,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两天充一次电
  • 后置 3 摄覆盖了 16mm 超广角到 84mm 长焦的广泛焦端
  • 7.2 英寸巨屏能覆盖 P3 色域且有超高的屏占比
  • 实测游戏表现不俗

缺点:

  • 标准模式下只有 85% 左右 sRGB 覆盖
  • 三摄在在拍摄同一场景时,成像效果会有差异

我们认为 Mate 20 X 是目前能买到最优秀的 Phablet, 拥有 7.2 英寸巨屏的它实际上拥有了和小型平板同尺寸级别的屏幕,在日常的影音娱乐比如看视频时,相对于普通屏幕大小的手机,在沉浸感上都有明显的提升。

加入超广角端之后的 3 摄能带来人无我有的全新视角,而主摄标准广角镜头的成像素质和 3 倍光学变焦的长焦优势依然明显。

硬件上的 Vapor Chamber 配合软件上的 GPU Turbo, 让麒麟 980 发挥初它的全部实力,面对游戏等性能操作时也能很好的胜任。

能阻止你选择 Mate 20 X 的,估计也就是这一块巨屏带来的大尺寸了,对于单手握持爱好者,自然是无从下手的,但如果你希望拥有一个超长续航的巨屏旗舰,Mate 20 X 绝对是目前最适合的存在。

形的创意"拼装"

设计一幅完整的图形作品要经过几大环节,先以联想打开思维,找寻合适的表达物;通过图形的构成想象,组织新的图形;运用创意的表现技法和恰当的色彩表现,最终完成符合主题的图形。

形态构成是想象阶段的起点环节,任何视觉艺术都非常重视造型的视觉效果,图形通过重新构成、组合才能达到创意造型的目的,因此图形的构成和组织环节可以说是图形创意的核心内容。

同构图形

同构图形是将两种以上物体共同组合到一起形成新图形,同构的物象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容基础,体现一种相互统一的观念合理地解决物与物,形与形之间的矛盾使之协调、统一。利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似性或者特定的结构点,将某物移植到另一物里取代其部分形,共同组合成一个新的形象。

仿形图形

仿形图形是模仿物形,指把几种在视觉上完全相同或相异的物形,经过对其他物形的模仿而组合在一起使两者的含义得以连接,并在新的创意图形中引发新的意义。

异影图形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任何事物有光就有影影的存在是以光为支持光和影互为依存影子随光的变化而变化,异影图形是改变物体的影子形象而构成的特殊视觉形象,这比单纯的投影更加新颖,该手法比较含蓄表现的影像。

共生图形

共生图形是指几个图形之间存在形态共用的关系一个图形或形状成为另一图形或形状存在的条件,当一方失去时另一方也无法存在,共生图形有两种共用方式:一是正形与负形的共生,这是利用轮廓线的共用而将正负形紧密组合到一起,正负形互借互生,两个形共用一条线图;二是正形与正形的的部分形象同时成另一物的部分形象形成巧妙的整体两个形共用一个面。

共生图形是多形共用组合图形,减去了重复的图形要素使之得到最大化的精简,但并没有破坏每个形象的完整性,共生图形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图形,充满着诡秘感、梦幻感,也有一种游戏的趣味。

矛盾空间

在矛盾空间的图形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点的空间组合,这种物象空间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荒诞的。矛盾图形展现出空间的迷幻效果从而调动了观者的好奇心。

时空连接

时空连接其中有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切换,也有三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切换,在两个维度空间中,必须先有一个符合正常视觉感的物体或场景,然后在其中某一局部完成空间的延伸空间与空间之间延伸一般要设计一个新图形,从而明确表达空间的连接。

增值图形

增值图形是将物形或其中一部分进行重复增加,体现对图形中某一要素的强调使之成为表达的重点和视觉上的主角,在增值图形中有时图形局部数量的增加和并置,使相同形连续产生幻影,促使图形产生动感。此外增值图形的大量重复产生量的心理惊异和视觉冲撞,从而使观者过目不忘,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异图形

图形中的特异是指在相同、近似的元素中置入一小部分差异的元素,有意制造对规律单调感的突破,使图形产生动感和趣味性。在特异图形中,改变的部分往往是视觉的焦点,也是创意表达的重心,变异的部分可以是大小的特异、形状的特异、色彩的特异等。

密集图形

密集图形中,画面的众多元素按一定的基本形在画面中的某一地方集中起来,而在其他地方疏散,但集与散、虚与实之间常有渐渐移动的现象,密集图形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构成形式,各个元素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形态差异很大的,只要画面中有疏密的力量变化即可,密集的中心可以是实形的形式,也可以是负形的形式。

渐变图形

渐变图形中画面上的图形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产生节奏、韵律、空间、层次感,渐变有形状渐变、大小渐变、方向渐变、位置渐变、色彩渐变等,渐变的表现可以是用单一形象的渐变进行,也可以由正负形的渐变构成相互转换来表现,渐变如水中的涟漪由小变大,是一种柔和的运动。

分解图形

分解图形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图形进行有意识的分解然后运用抛弃、移动、重组的方法,得到新形态的构形手段,于是产生一种残像,错乱的图形效果,分解图形是将正常状态下的物形最后演变成非常态,目的就是传达一种新奇的观念和视觉效果。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