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5 38
黄金蟒属于白化缅甸蟒,寿命最少也要20年以上 。市场上大部分是人工繁殖。(黄金蟒在野外很难成长,抵抗力很弱)同缅甸蟒的生活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缅甸抗病比黄金高,缅甸野生的也多。黄金蟒很容易得病(白化体本身就是一种病态)这就要注意饲养箱的卫生和饮食。
黄金蟒的性情很温和,很适合作。上以米4到养难很养饲为宠物饲养,甚至新手饲养也很简单。只是在饲养之前你必须知道它是一种巨型的蟒蛇,可以轻易的长到4~6米长!但家庭饲养很难养到4米以上。
幼蟒的主 。次一食物是乳鼠,刚出生的小蟒没有乳鼠是很难养活,所以在饲养之前要考虑好它的食物来源。50—60厘米上的小蟒是可以吃稍大点的幼鼠,在60—70 厘米下的时候,尽可能要为它找到食物来源,幼蟒不同于成体和亚成体。对食物的需要比较严格。必须是2天一次。
等到一定的时候黄金蟒就开始脱皮,养殖缸里必须要为他弄块毛糙的石头给它开头,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去打扰。这是个关键。一旦脱皮不完整,不可以人工撕,用温度在30的水给它泡泡,自然会掉。其实黄金蟒是个比较喜欢水的蟒,有空有条件的可以每2天给它泡上10分钟。一,可以有助它的消化。排粪。二,锻炼它的体质。三,可以清洗身上的味道。UVB可以增强它的钙质吸收,UVA可以帮助它的消化。正确的选择是ZOOMED的2.0光管。
缅甸蟒主要分布在国内南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北部。居住地是季风森林,干燥森林和稀树大草原。所以黄金蟒对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一般正常在26-32之间,白天和晚上最好能有4个温度差。
下面介绍一下基本的用品:
(1)饲养箱——最好要大点的(本人用长宽高120.60.60的),一定要通风保湿,四周没有尖锐的钉子或突起的地方,消毒要方便的最佳,最好不要涂抹任何漆料,线路无问题的。
(2)加热垫——黄金蟒对温度要求高,在加热垫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好的,千万不要图便宜。
(3)水盆——这个是一定要有的,不能忽略,黄金蟒一般3-6个星期就会脱皮,假如身上要是有没脱干净的地方,就需要给自己的宝贝儿“泡澡”。(注:水温在30°左右)
(4)垫材——最好采用报纸、纸巾、牛皮纸、人工草皮都是安全而且不昂贵的垫料。白杨树皮和柏树皮也可以使用,但必须要注意,当蛇捕食的时候,这些垫料很容易被纳入蛇口里面。使用小石、沙、树根和刨花可能会引起健康上的问题,例如:肠道梗塞、皮肤破损、口腔炎。(注意:雪松是爬虫的死敌! )
小提示:
爱宠网微信公众号“ichong123”; 欢迎打开微信点击添加好友搜索我们的公众账户,喜欢宠物的都来关注哦!
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发现蛇的许多疾病是人兽共患病(如蛇曼氏裂头蚴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禁野之后,人工饲养的蛇类还能食用吗?蛇类养殖者忧虑丛生,并且认为纯养殖的蛇类没有问题。但记者调查发现有关蛇类疾病问题不容忽视。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大令”已经落下,如一根噼啪作响的打草棍,让蛇类养殖业者直呼震惊。
“种养殖业是农户最大的经济来源。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所有开支收入都指望着养殖。”“蛇类养殖户不少人是向银行贷款和亲朋好友借钱来发展这个行业。”“如果禁蛇,对这个养殖行业必将造成灭顶之灾。”
1日上午,多位养蛇业人士向记者反映,目前广西在全国养蛇存栏量约占全国的50%以上,广西的温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蛇类的繁殖生长,特别是眼镜蛇、滑鼠蛇(水律)在广西繁殖驯养成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特种养殖业的滑鼠蛇、眼镜蛇、大王蛇产值约500多亿元,直接从业者和相关产业链的从业者达100多万人。“蛇类养殖行业本身就是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项目,为发展这个行业,不少人已债台高筑,欠债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位养殖者说。
多位养殖户对记者说,蛇类养殖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滑鼠蛇(水律蛇)、眼镜蛇、大王蛇这三个品种,经过多年的优选优育驯养繁殖,与传统意义上的野生动物相比,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食物来源,或者自身所携带的病菌,已经存在很大差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蛇类携带有冠状病毒或者是中间宿主。
微信名“执笔为常”的养殖户对记者说,野生动物不管是什么都会携带有病毒,蛇在野外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它去过哪里,不确定它捕食过什么猎物等等;但是人工繁殖的蛇从孵化到幼苗到再成年,都可以追踪其生长环境。
“合法养殖场的蛇,都是子二代、三代、子N代,都是蛇场自己养殖的蛇产蛋孵化而来的,从出生到养殖,一直到销售,与外界无任何接触,何来皮下寄生虫一说?”养殖户郭祖成说。
一位腾辉蛇场的养殖户也表示,他本人在养蛇行业已八年了,没有听说因为吃蛇或接触蛇出现过病毒感染事件。“如果有这种可能,我们养蛇人首当其冲,不会首先发生在吃蛇人身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景观。摄影/章轲
有养殖户称,“野生动物应分为两类: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以及有成熟技术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相关部门应把控源头,区分对待。”
也有专家对记者表示,由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市场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甚至成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洗白工具”。
调查显示,盗猎洗白、租借乱用许可证情况屡见不鲜,如有些养殖场经常到野外捕捉野生动物,然后与圈养的野生动物交配,防止圈养的种群退化。野生动物保护的溯源、监管和执法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有关蛇类疾病问题仍不容忽视。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黄潇航在《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年第4期)撰文介绍,肺炎是蛇类规模化养殖中具有较大危害性的疾病。患有肺炎的蛇类主要表现为拉风箱的喘气声、肺部呼吸道等纤维素性渗出,或者干酪样物质填塞等呼吸系统病症。蛇肺炎是蛇类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夏季多发,常见于水律蛇等抗病力较差的蛇种。该病具有传播快、治愈慢等特点。对广西地区的蛇类患病个体(包括肺炎病例在内)进行的系统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分析发现,共分离纯培养17株菌种,包括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类。具有传染性的群发性肺炎有细菌性肺炎、寄生虫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四大类。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于桂阳教授等多位学者在《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第1期)上也撰文称,随着永州地区蛇类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人工饲养的蛇类动物易发生各种疾病并呈上升趋势。大多数养殖户未曾学习有关蛇病防治的知识,蛇场一旦发病,多束手无策,给蛇类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于桂阳介绍,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历史对比发现,蛇类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空气(飞沫和尘埃)传播,飞沫和尘埃是主要媒介,如蛇急性肺炎;通过污染的饲料或饮水传播,以消化道侵入为主,如蛇肠炎和蛇曼氏裂头蚴(蛇吞食含有寄生虫的青蛙);经生活中的土壤传播,人工养殖蛇现在大多数使用自然环境的土壤作垫料,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此类传播主要是一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且能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在蛇抵抗力下降或各种应激因素情况下,很容易爆发疫病。
于桂阳介绍,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发现蛇的许多疾病是人兽共患病(如蛇曼氏裂头蚴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月24日通过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一份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明确将蛇排除在可食用动物范围之外。
有专家表示,对存在科学不确定性的这些问题,环境法的风险防范原则早就做出了回答。这一原则的要义就是,当科学知识对某一环境问题的认识未达成一致意见时,如果存在对人类及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威胁的可能性,则不能以科学不确定性为由,延迟或拒绝采取防范措施。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