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9 35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宠物保险目前覆盖率不到1%;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访采了行进此对者记。足内多家大型保险企业陆续涉足宠物保险领域,主要包括宠物医疗险、第三方责任险等。这些保险通过“互联网+”模式,在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上销售,引来不少宠物主购买。我国宠物保险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给宠物主带来“安心”,也同时存在一些不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文、图/伦依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毛孩子”也要看病: 宠物保险受热捧
养一只“毛孩子”要多少钱?宠物主小程算了一笔账:从2018年8月至今,她所养的宠物猫刀刀已经花了将近4万元,其中除去日常消费外,宠物医疗、手术方面的费用就高达2万元。“每年的疫苗费用和驱虫费用大约1500元,做一次绝育800元,两次因为猫咪不慎吞食异物做胃镜和开刀,手术费10500元,住院费将近1500元,还有其他因皮肤护理等产生的费用。”
与小程的猫咪相同,宠物主小安的猫咪也同样存在“异食癖”。从2022年7月至今,这只猫分别因吃掉游泳耳塞、逗猫棒、快递塑料袋等物品进过宠物医院四次,医院为其进行催吐、内窥镜、喂食益生菌等,不到一年间就花费了小安超过2万元。“感觉自己养猫都快要养出焦虑了。”小安说。
即便是生活习惯良好、照看得当的“毛孩子”,也依然绕不开就医问题。宠物主李玉养了一只布偶猫,今年只有6岁的它却存在先天性消化系统问题,曾多次因膀胱炎、先天性多囊性肾病前往医院治疗。“每次看病都是一千元打底,光是打个肠胃针可能就得花两千多元。”李玉说。
因为宠物看病花费高,不少人便开始想着给宠物买医疗健康保险。记者搜索时发现,以某平台销售的宠物险为例,在医疗保障计划中,基础版24元/月起,保障期限为一年,医疗报销额为12000元/年,单次事故最高保险金额为1000元;升级版52.5元/月起,医疗报销额为2万元/年,单次事故最高保险金额为2000元。而在另一平台上,由两家保险企业推出的宠物医疗险保费均分为基础版、升级版、尊享版三个等级,并提出保障范围是除先天性、遗传病等之外全病种保障,报销比例都是定点医院70%、非定点医院40%。
2022年起,小程和小安就通过支付宝平台购买了14.08元/月的基础宠物医疗保险,小程说:“我家猫咪已经快6岁,虽然现在不怎么生病,但之前的手术多少让我有点心理阴影,所以便购买保险以防万一。”去年,李玉也给他家的布偶猫购入了33.25元/月的升级版宠物险,且顺利报销了70%的手术费,“我在2022年2月买的为期一年的宠物医疗保险,价格总计399元/年,保险金额为15000元,想着很快会用上。”李玉说,“之后一年都在用,比如猫咪得了口角炎、皮肤猫癣、尿闭等。去的是定点医院,几乎每次都可以报销,陆陆续续也省了好几千元。”
申诉时间长、赔偿有门槛
宠物保险是否划算?
看上去平价且有保障的宠物保险,让不少年轻人选择购买。但宠物险到底好不好却颇有争议,特别是随着其热销,关于宠物险的投诉也逐渐增多。前不久某网络投诉平台整理的2022年十大消费乱象中,宠物医疗赫然在列。消费者们对宠物险的意见主要在于申诉时间长、赔偿门槛高、赔偿限额少等。
今年3月底,宠物主月月就通过给客服打电话申请了退保:“主要是觉得理赔的门槛太高,保障计划中写的超过200元就能理赔,但实际上符合理赔条件的条条框框挺多。”月月养了一只1岁的柯基犬,不久前因为小狗得了皮肤病,她便决定用上买了3个月的宠物险,而理赔结果却让她失望:“每个月33.25元,算起来也交了将近一百多元,但报销时把发票发过去才知道,必须是兽药字号的用药才能理赔,还要扣除200元的起始赔付价格,最终给小狗洗药浴的200多元不能报销,实际只理赔了9元。”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李女士。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于2021年时就为家中的猫咪购入了一年488元的宠物医疗险,按照合同规定,赔付比例是定点医院60%。到了今年年初,因为猫咪患上轻微尿闭,李女士来来回回带它进医院三次,每次都花了两三千元。“报销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对于同一病症或意外伤害,需要进行长时间、多次就诊治疗的,保险客服会认定为属同一事故。前两次我们花了两千多元,但最后赔付只有几十元;最后一次生病住院花了1300元,理应给的赔付对方一直找各种理由拖着,将近两个月保险公司那边才到账。”最终李女士得到了474元的赔付,但这段经历还是让她感到郁闷。“水太深,也不划算,买了就是交智商税。”
完善宠物保险产业链
消费者应理性“买单”
相比其他退保的宠物主,小鹅却有些后悔自己出现了“过度医疗”的心理。小鹅家一共养了三只猫咪,其中两只6岁,一只4岁。为了“公平起见”,她给三只猫咪都购买了保险。两年前,其中一只猫咪检查出肿瘤,计划今年切除,于是她便提前给三只猫都购买了33.25元/月的保险,相当于每个月在保险上就要花费将近100元。“想着要尽可能‘回本’,所以趁我家猫咪做手术时,我顺便就让它做了很多检查,把抗体、CT、生化甚至洗牙也一并做了,一共花了4000元。因为报销金额最高一次只能1500元,所以我分开两次报销了2000元;但后来我自己算了一下,其实如果只做一次这个肿瘤切除手术,也就只花一千多元而已。”
像小鹅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过度诊治”情况是影响整个产业链、包括宠物保险赔付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市面上每家宠物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治疗方案都不统一,因此宠物保险产生的前提还是与过度诊治、高收费有关。”一位宠物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检查费是整个宠物医疗中最花钱的部分,一次基本的检查就要上千元,而爱宠心切的主人也会甘愿为之‘买单’。”
而对保险公司来说,这种过度诊治也让他们颇为苦恼。“一些养宠人士认为宠物保险设置较高的免赔额性价比不高,但其实宠物保险之所以设置每次的报销金额上限为1500元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有的主人会因为猫得了口角炎带去医院看病,各项检查下来花费3000多元,即便不是定点医院,最终也可以给他们赔付1000多元,但实际上,像口角炎这种疾病买一支红霉素软膏就可以解决。”养了两只猫的保险业工作人员陈薏米告诉记者,“并且确实有人会借着宠物保险的漏洞来操作,比如几只宠物‘共享’一份保险,或者同一个疾病多次去医院进行医治等;我也留意到现在购买宠物保险时一些平台会让你填写宠物信息以及录取宠物鼻纹,但其中一些操作也还不太规范。消费者买宠物险也是为了给宠物买一份保障,只有未来宠物医疗和宠物保险都越来越规范,这个产业才能健康良性发展。”
(广州日报)
这些保险公司推出的宠物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宠物医疗险,指的是宠物在接受医疗治疗后,能够向保险公司报销相关支出。以蚂蚁保和大地保险推出的一份“宠物医疗险”为例,它为宠物的皮肤病、胃肠道疾病、猫传腹、犬细小病毒等常见疾病都提供了报销保障。另一种则是宠物意外伤害险,该险种与车险的“三者险”类似,即如果宠物对他人人身或财物造成损害,保险公司将提供赔付。
多数宠物保险除了提供基本的报销额度,还会赠送宠物体检、接种疫苗等服务,作为促销吸引宠物主投保。
不同公司推出的宠物险,保障细则也不同。例如一些保险规定,宠物医疗报销需要在定点的宠物医院接受治疗后完成,有的则对此不作规定,但定点相比非定点的报销比例会更大。 同一保险公司在不同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宠物险也有差别,例如大地保险在支付宝和微信小程序都推出了宠物医疗险,但月均保费和报销额度并不相同。对此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向记者解释称:“这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提供给客户选择参考。”
同一保险公司在不同平台推出的宠物险也有差别 。
有人为减轻养宠负担
不少宠物主坦言,之所以选择为宠物购买保险,是因为如果宠物出现受伤或染上疾病,医治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多位宠物主告诉记者,在宠物医院一次消费,少则花费数百元,有时花上三五千是很常见的事。
市民阿升养有一只柯基犬。他告诉南都记者,去年在网上看到关于“宠物医疗险”的宣传,在某平台为宠物购买了一份医疗险,按月付费,一年需要500多元。
“主要是价格不高,还消费得起,理赔一次后基本也回本了。”阿升表示,小狗前一阵子误食东西,到宠物医院前后花费了700多元,事后向保险公司成功理赔了400元。“服务还是到位的,打款速度也OK。”阿升表示,他生活附近的定点宠物医院足够多,因此会继续为小狗购买医疗保险。
另一位宠物主则告诉记者,自己给家里三只猫都购买了医疗险。“每只每月保费60多元,日常生病体检之类的都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报销。”
也有不考虑为宠物上保的宠物主。有市民认为宠物保险更多的是噱头,不太信任此类产品。宠物感染疾病或受伤的机会较少、保险公司定点的宠物医院很少……这些都是不少宠物主拒绝购买保险的理由。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记者看到上百条关于宠物保险的投诉,宠物看病理赔被拒、保险公司乱扣费是常见的投诉方向。
宠物保险正在成为一些宠物主的新选择。
记者发现,早在2015年国内就有宠物保险产品出现。保险从业者靖文(化名)向记者透露称:“(宠物险)目前仍属于小众险种,主要是发达城市有,但销量也不多。”他还表示,所有上市销售的保险都必须经过银保监会审批,所以消费者可以对宠物保险的正规性放心。“按照大类来分,保险主要分为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宠物也是人的一种财产,所以一般来说都把它归类为财产保险。”
为何宠物保险还属于小众险种?靖文认为,这与保险的设计、认证投保宠物的方式都有关系,“早期购买宠物保险必须要办理养犬证明,有的还要给宠物注射认证芯片,对宠物主来说不一定能接受。”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如今一些保险公司联合互联网平台,推出鼻纹认证、AI认证等识别技术,以提高投保便捷性,不少宠物主只向平台提交了宠物的正面照,便完成了投保。在靖文看来,虽然采用了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但宠物保险在识别认证方面仍旧需要不断完善。
宠物保险业务的增长,也给宠物医院带来新的契机。广州安其宠物医院的宠物医生阿毛告诉记者:“今年确实有较多消费者关注到宠物保险,来就医时也会跟我们咨询相关问题,为此医院在下半年开始在这方面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与推广。”他认为,宠物险是一种值得考虑的商业保险,“如果有保险的话,宠物在治疗时可以免去很多费用压力。”
阿毛医生还建议,宠物主在购买保险前,要仔细了解报销的疾病范围,避免出现购买保险却无法报销的情况。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虽然宠物保险迎来了发展契机,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是保障范围不够广,个性化设置程度不足。”张毅称,目前市售的宠物保险主要以猫狗两大类为主,一般保障宠物的医疗健康和意外伤害行为,但还有其他饲养鸟类、啮齿类动物等宠物的消费者也可能有投保需求,因此在参保宠物类型、宠物险险种方面还有更多开发空间。“目前市面上的宠物险竞争不算激烈,很多保险公司的宠物类保险还属于试水阶段。”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魏志鑫 实习生李韵琪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