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9 33
到店直赔、0免赔、病种赔付范围广、80%赔付比例:宠物险领域的高性价比产品
据了解,“宠物医疗卡”产品基于用户需求定制,产品依托于平安产险已对接的全国近2500家线下宠物医院,可以为用户提供到店直赔服务,即用户到线下指定宠物医院为参保宠物就医治疗时提供宠物主身份信息及医疗卡条码信息即可登记完成,完成治疗后,用户不需要提供理赔资料,在理赔范围内的费用可直接扣除医疗卡额度,剩余部分自费支付即可。
产品设计具有多重亮点,一是0免赔额,即用户花销1分钱都可以赔付,这使得宠物医疗险的使用门槛更低,使用范围更广;二是赔付病种范围广,猫犬常见疾病如皮肤病、传染病、呼吸道疾病、尿道疾病、肠胃道疾病、结石病、猫传腹、猫/犬瘟、犬细小病毒、口腔疾病、癌症等均可以按照保险条款进行赔付,且统一等待期为30天;三是80%的高赔付比例;例如,某用户单次为宠物看病花费800元,使用宠物医疗卡,按照0免赔额、80%赔付比例,单次赔付上限500元的条件,则赔付500元,只需自付300元;并且宠物医疗卡的使用不限制单一疾病的就诊次数,保障期间,如果宠物尚未康复需要持续治疗,则用户能享受赔付直至宠物完全恢复健康。 宠物医疗卡还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包含宠物日常健康常备的体检、疫苗服务,宠物日常洗澡、寄养服务等,全方位一站式为宠物健康提供保障。
用户打开京东APP、京东金融APP为爱宠建档即可免费领取100元额度的“宠物医疗卡”,0元起用。
保险+医疗+服务:强强联合构建全渠道宠物健康保障体系
近年来,宠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宠物行业白皮书》及平安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宠物猫狗数量已达1.0084亿只, 宠物狗数量5222万只,宠物猫数量4862万只,整体数量持续增长。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也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宠物市场消费规模仅有140亿,2020年已达到2065亿,复合增长率高达30.9%, 宠物医疗是宠物消费中第二大领域。与此我们的养宠理念逐步发生变化,科学、健康、陪伴成为养宠的主流理念。实际中,用户则多面临宠物“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也促使宠物产业链上的宠物医疗+宠物保险行业快速发展、迸发活力。
此次京东金融、京东宠物、平安产险三方联合,旨在聚焦宠物健康与保障领域,优势互补,开拓创新,通过打通线上线下宠物医院服务体系、创新保险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三方将探索构建全渠道的“保险+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升级宠物健康及保障服务能力。
据了解,凭借国内平安“金融+科技”优势及SaaS服务平台经验,平安产险深度布局线下宠物医疗资源,目前已对接全国近2500家宠物医院,方便用户携带宠物就近看病;同时引入多项平安专属科技技术,打破单体宠物识别的壁垒,打通宠物身份认证、智能核赔、自动理赔等环节,实现了窗口直赔。“宠物医疗卡是构建宠物全面健康成长平台的起点。”平安宠物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平安产险将充分发挥宠物保险领域先行者的优势,积极搭建涵盖宠物家庭、宠物医院、宠物服务商等多方参与的宠物医疗健康生态圈。
京东宠物始终围绕“安心养宠”理念搭建一站式养宠服务平台,已推出多项服务升级举措,持续布局全渠道服务,且针对“宠物看病难、看病贵”痛点,重点布局宠物健康服务,此次上线宠物医疗卡产品,将进一步丰富平台服务类型,为用户提供覆盖宠物饮食、宠物服务、宠物医院、宠物保险等生活全场景的安心养宠体验。
京东金融是京东科技旗下个人金融业务品牌,京东金融的保险经纪业务已与超100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致力于深度运营用户,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保险产品。此次面向养宠人群的宠物医疗卡产品便是联合京东宠物、平安产险按需定制而成;三方以用户为中心,聚焦宠物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着力解决医院和保险之间的衔接与配合问题,推出宠物“医保”式服务,优化用户体验。
京东金融保险经纪业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宠物保险行业展现活力,产品创新加快、理赔能力提升、保险服务化趋势明显,行业也越发展现出全渠道、服务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全渠道即综合性一站式平台迎来发展机遇,保险服务体现为全渠道,线上线下资源协同,且有望构建精准的行业洞察,有助于宠物保险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服务化即保险产品设计、服务理念全面服务化,并深入具体场景,着力提升用户体验;一体化即市场参与各方合作协同,优势互补,共同建立行业标准,建立医疗+保险+服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未来,京东金融将持续与京东宠物、保险公司等市场各方合作,合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用户在购买“宠物医疗卡”时,应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了解保险理赔范围。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宠物保险目前覆盖率不到1%;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多家大型保险企业陆续涉足宠物保险领域,主要包括宠物医疗险、第三方责任险等。这些保险通过“互联网+”模式,在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上销售,引来不少宠物主购买。我国宠物保险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给宠物主带来“安心”,也同时存在一些不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毛孩子”也要看病: 宠物保险受热捧
养一只“毛孩子”要多少钱?宠物主小程算了一笔账:从2018年8月至今,她所养的宠物猫刀刀已经花了将近4万元,其中除去日常消费外,宠物医疗、手术方面的费用就高达2万元。“每年的疫苗费用和驱虫费用大约1500元,做一次绝育800元,两次因为猫咪不慎吞食异物做胃镜和开刀,手术费10500元,住院费将近1500元,还有其他因皮肤护理等产生的费用。”
与小程的猫咪相同,宠物主小安的猫咪也同样存在“异食癖”。从2022年7月至今,这只猫分别因吃掉游泳耳塞、逗猫棒、快递塑料袋等物品进过宠物医院四次,医院为其进行催吐、内窥镜、喂食益生菌等,不到一年间就花费了小安超过2万元。“感觉自己养猫都快要养出焦虑了。”小安说。
即便是生活习惯良好、照看得当的“毛孩子”,也依然绕不开就医问题。宠物主李玉养了一只布偶猫,今年只有6岁的它却存在先天性消化系统问题,曾多次因膀胱炎、先天性多囊性肾病前往医院治疗。“每次看病都是一千元打底,光是打个肠胃针可能就得花两千多元。”李玉说。
因为宠物看病花费高,不少人便开始想着给宠物买医疗健康保险。记者搜索时发现,以某平台销售的宠物险为例,在医疗保障计划中,基础版24元/月起,保障期限为一年,医疗报销额为12000元/年,单次事故最高保险金额为1000元;升级版52.5元/月起,医疗报销额为2万元/年,单次事故最高保险金额为2000元。而在另一平台上,由两家保险企业推出的宠物医疗险保费均分为基础版、升级版、尊享版三个等级,并提出保障范围是除先天性、遗传病等之外全病种保障,报销比例都是定点医院70%、非定点医院40%。
2022年起,小程和小安就通过支付宝平台购买了14.08元/月的基础宠物医疗保险,小程说:“我家猫咪已经快6岁,虽然现在不怎么生病,但之前的手术多少让我有点心理阴影,所以便购买保险以防万一。”去年,李玉也给他家的布偶猫购入了33.25元/月的升级版宠物险,且顺利报销了70%的手术费,“我在2022年2月买的为期一年的宠物医疗保险,价格总计399元/年,保险金额为15000元,想着很快会用上。”李玉说,“之后一年都在用,比如猫咪得了口角炎、皮肤猫癣、尿闭等。去的是定点医院,几乎每次都可以报销,陆陆续续也省了好几千元。”
申诉时间长、赔偿有门槛
宠物保险是否划算?
看上去平价且有保障的宠物保险,让不少年轻人选择购买。但宠物险到底好不好却颇有争议,特别是随着其热销,关于宠物险的投诉也逐渐增多。前不久某网络投诉平台整理的2022年十大消费乱象中,宠物医疗赫然在列。消费者们对宠物险的意见主要在于申诉时间长、赔偿门槛高、赔偿限额少等。
今年3月底,宠物主月月就通过给客服打电话申请了退保:“主要是觉得理赔的门槛太高,保障计划中写的超过200元就能理赔,但实际上符合理赔条件的条条框框挺多。”月月养了一只1岁的柯基犬,不久前因为小狗得了皮肤病,她便决定用上买了3个月的宠物险,而理赔结果却让她失望:“每个月33.25元,算起来也交了将近一百多元,但报销时把发票发过去才知道,必须是兽药字号的用药才能理赔,还要扣除200元的起始赔付价格,最终给小狗洗药浴的200多元不能报销,实际只理赔了9元。”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李女士。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于2021年时就为家中的猫咪购入了一年488元的宠物医疗险,按照合同规定,赔付比例是定点医院60%。到了今年年初,因为猫咪患上轻微尿闭,李女士来来回回带它进医院三次,每次都花了两三千元。“报销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对于同一病症或意外伤害,需要进行长时间、多次就诊治疗的,保险客服会认定为属同一事故。前两次我们花了两千多元,但最后赔付只有几十元;最后一次生病住院花了1300元,理应给的赔付对方一直找各种理由拖着,将近两个月保险公司那边才到账。”最终李女士得到了474元的赔付,但这段经历还是让她感到郁闷。“水太深,也不划算,买了就是交智商税。”
完善宠物保险产业链
消费者应理性“买单”
相比其他退保的宠物主,小鹅却有些后悔自己出现了“过度医疗”的心理。小鹅家一共养了三只猫咪,其中两只6岁,一只4岁。为了“公平起见”,她给三只猫咪都购买了保险。两年前,其中一只猫咪检查出肿瘤,计划今年切除,于是她便提前给三只猫都购买了33.25元/月的保险,相当于每个月在保险上就要花费将近100元。“想着要尽可能‘回本’,所以趁我家猫咪做手术时,我顺便就让它做了很多检查,把抗体、CT、生化甚至洗牙也一并做了,一共花了4000元。因为报销金额最高一次只能1500元,所以我分开两次报销了2000元;但后来我自己算了一下,其实如果只做一次这个肿瘤切除手术,也就只花一千多元而已。”
像小鹅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过度诊治”情况是影响整个产业链、包括宠物保险赔付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市面上每家宠物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治疗方案都不统一,因此宠物保险产生的前提还是与过度诊治、高收费有关。”一位宠物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检查费是整个宠物医疗中最花钱的部分,一次基本的检查就要上千元,而爱宠心切的主人也会甘愿为之‘买单’。”
而对保险公司来说,这种过度诊治也让他们颇为苦恼。“一些养宠人士认为宠物保险设置较高的免赔额性价比不高,但其实宠物保险之所以设置每次的报销金额上限为1500元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有的主人会因为猫得了口角炎带去医院看病,各项检查下来花费3000多元,即便不是定点医院,最终也可以给他们赔付1000多元,但实际上,像口角炎这种疾病买一支红霉素软膏就可以解决。”养了两只猫的保险业工作人员陈薏米告诉记者,“并且确实有人会借着宠物保险的漏洞来操作,比如几只宠物‘共享’一份保险,或者同一个疾病多次去医院进行医治等;我也留意到现在购买宠物保险时一些平台会让你填写宠物信息以及录取宠物鼻纹,但其中一些操作也还不太规范。消费者买宠物险也是为了给宠物买一份保障,只有未来宠物医疗和宠物保险都越来越规范,这个产业才能健康良性发展。”(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来源: 广州日报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