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宠物保险网上热销 市场潜力巨大 每月一杯奶茶钱的“它保险”靠谱吗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9 26


宠物保险网上热销

同一保险公司在不同平台的宠物险也。别差有也险物宠的台有差别。

随着养宠人数增加,关于宠物的消费也多种多样。近期,“宠物保险”逐渐在市场上发展。在宠物主看来,宠物得病或受伤而产生的医治费用都相对高昂,为宠物买一份保险,无疑能够减轻长期养宠的负担。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多个保险公司已推出宠物保险的相关业务,归属于财产险的范畴,以互联网平台为推销主阵地。有专家认为,很多保险公司的宠物类保险尚属于试水阶段,消费者选择时要详细了解,避免遇到投保后出现难赔付的情况。

网络平台热推宠物险保物宠推保险

几百块可投保一年

在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南都记者以“宠物保险”为关键词均能搜到一些宠物保险服务。多数宠物保险的年费在200元到800元,每年最高保额在1.5万元到30万元不等,个别较高端的险种,年费则高达两千多元。

这些保险公司推出的宠物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宠物医疗险,指的是宠物在接受医疗治疗后,能够向保险公司报销相关支出。以蚂蚁保和大地保险推出的一份“宠物医疗险”为例,它为宠物的皮肤病、胃肠道疾病、猫传腹、犬细小病毒等常见疾病都提供了报销保障。另一种则是宠物意外伤害险,该险种与车险的“三者险”类似,即如果宠物对他人人身或财物造成损害,保险公司将提供赔付。

多数宠物保险除了提供基本的报销额度,还会赠送宠物体检、接种疫苗等服务,作为促销吸引宠物主投保。

不同公司推出的宠物险,保障细则也不同。例如一些保险规定,宠物医疗报销需要在定点的宠物医院接受治疗后完成,有的则对此不作规定,但定点相比非定点的报销比例会更大。 同一保险公司在不同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宠物险也有差别,例如大地保险在支付宝和微信小程序都推出了宠物医疗险,但月均保费和报销额度并不相同。对此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向记者解释称:“这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提供给客户选择参考。”

有人为减轻养宠负担

有人则表示不大信任

不少宠物主坦言,之所以选择为宠物购买保险,是因为如果宠物出现受伤或染上疾病,医治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多位宠物主告诉记者,在宠物医院一次消费,少则花费数百元,有时花上三五千是很常见的事。

市民阿升养有一只柯基犬。他告诉南都记者,去年在网上看到关于“宠物医疗险”的宣传,在某平台为宠物购买了一份医疗险,按月付费,一年需要500多元。

“主要是价格不高,还消费得起,理赔一次后基本也回本了。”阿升表示,小狗前一阵子误食东西,到宠物医院前后花费了700多元,事后向保险公司成功理赔了400元。“服务还是到位的,打款速度也OK。”阿升表示,他家附近的定点宠物医院足够多,因此会继续为小狗购买医疗保险。

另一位宠物主则告诉记者,自己给家里三只猫都购买了医疗险。“每只每月保费60多元,日常生病体检之类的都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报销。”

也有不考虑为宠物上保的宠物主。有市民认为宠物保险更多的是噱头,不太信任此类产品。宠物感染疾病或受伤的机会较少、保险公司定点的宠物医院很少……这些都是不少宠物主拒绝购买保险的理由。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记者看到有上百条关于宠物保险的投诉,宠物看病理赔被拒、保险公司乱扣费是常见的投诉方向。

业内称宠物险仍属小众

宠物医院乐于合作推广

记者发现,早在2015年国内就有宠物保险产品出现。保险从业者靖文(化名)向记者透露称:“(宠物险)目前仍属于小众险种,主要是发达城市有,但销量也不多。”他还表示,所有上市销售的保险都必须经过银保监会审批,所以消费者可以对宠物保险的正规性放心。“按照大类来分,保险主要分为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宠物也是人的一种财产,所以一般来说都把它归类为财产保险。”

为何宠物保险还属于小众险种?靖文称:“早期购买宠物保险必须是已经办理了养犬证明,有的还要求宠物注射认证芯片,对宠物主来说不一定能接受。”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如今一些保险公司联合互联网平台,推出鼻纹认证、AI认证等识别技术,以提高投保便捷性,不少宠物主只要向平台提交宠物的正面照,便可完成投保。在靖文看来,虽然采用了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但宠物保险在识别认证方面仍旧需要不断完善。

宠物保险业务的增长,也给宠物医院带来新的契机。广州安其宠物医院的宠物医生阿毛告诉记者:“今年确实有较多消费者关注到宠物保险,带宠物来就医时也会跟我们咨询相关问题,为此医院已在下半年开始在这方面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与推广。”他认为,宠物险是一种值得考虑的商业保险,“如果有购买保险的话,宠物在治疗时可以免去很多费用压力。”

阿毛医生还建议,宠物主在购买保险前,要仔细了解报销的疾病范围,避免出现购买了保险却无法报销的情况。

专家

宠物保险尚在试水,仍有可完善之处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虽然宠物保险迎来了发展契机,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是保障范围不够广,个性化设置程度不足。”张毅称,目前市售的宠物保险主要以猫狗两大类为主,一般保障宠物的医疗健康和意外伤害行为,但还有其他饲养鸟类、啮齿类动物等宠物的消费者也可能有投保需求,因此在参保宠物类型、宠物险险种方面还有更多开发空间。“目前市面上的宠物险竞争不算激烈,很多保险公司的宠物类保险还属于试水阶段。”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魏志鑫 实习生李韵琪

市场潜力巨大 每月一杯奶茶钱的“它保险”靠谱吗

《2023年国内宠物健康消费白皮书》指出,随着宠物家庭渗透率和行业成熟度持续的提升,宠物消费市场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3924亿元,2019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3%。

在享受宠物陪伴的宠物疾病、体检、驱虫、疫苗、绝育带来的高昂支出也让不少消费者措手不及,将“它医疗”戏称为新一代“钱包刺客”。

在此背景下,覆盖宠物日常医疗需求的“它保险”应运而生,且价格低廉、投保便利。不少产品打出“每月一杯奶茶钱,关键时刻省千元”的宣传语,吸引大量消费者投保。

北京某连锁宠物医院医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已有大量消费者有意识地为宠物配备“它保险”。“给宠物买保险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接触过很多理赔成功的先例,作为医生,也比较推荐给宠物配备保险。但目前我们医院和保险公司没有销售上的合作,对具体产品不了解,也无法提供保险选购方面的指导。”

记者注意到,在各大社交网站及投诉平台上,消费者对宠物医疗险褒贬不一。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关键词“宠物保险”可见379条结果,投诉内容大多涉及理赔纠纷。

作为新兴保险产品,市面上的宠物医疗险种类千千万,购买渠道各异、品质良莠不齐,市场监管有待健全。“每月一杯奶茶钱”究竟能否减轻关键时刻的经济压力, 时间检验。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各大保险公司、消费者平台信息,对宠物保险的发展历程、产品种类、销售渠道,以及选购重点作出总结。

“它保险”,究竟能保什么?

从发展历程看,我国的宠物保险由来已久。

2004年,华泰保险就在国内推出首款宠物第三方责任保险“小康之家”,以附加险形式将宠物责任纳入保障;2005年,国内太保在北京市场上推出“北京市犬主责任保险”;2008年,国内太平在深圳推出宠物第三方责任险。

随着消费者养宠理念不断变化,“它医疗”蓬勃发展,保险公司所售产品也由责任险向医疗保险转变。

2014年,国内人保和国内平安推出国内第一款宠物医疗险。此后,“互联网+”模式融入宠物医疗体系,线上问诊业务持续扩大,国内太平、阳光保险、众安在线等保险公司都陆续上线宠物医疗险。

从产品种类看,“它保险”主要包括医疗险和第三方责任险两类。

医疗险可细分为常见疾病医疗险及意外伤害医疗险,前者报销由猫瘟、犬细小等宠物常见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后者保障车祸、骨折等意外伤害。第三方责任险则负责赔偿因宠物咬伤他人、咬坏他人家具物品等造成的损失。

医疗险方面,宠物医疗险保障内容既包括基础医疗,如药品、住院、门诊、化验等产生的费用;也包括手术治疗费用,如麻醉、手术费用。

体检、驱虫、绝育等日常检查及保健产生的费用大都不在医疗险报销范围内,而是作为部分高保费产品的专属、增值服务赠送。

从产品费用看,“它保险”保费主要与保障内容、理赔额度挂钩,价格在100-3000元不等。

千元内的产品主要涵盖常见疾病医疗险及意外伤害医疗险。以蚂蚁保与众安保险合作推出的宠物医疗险为例,该产品共有基础版、升级版、尊享版三类,费用分别为每年169元、399元及769元,均提供全病种保障、意外事故赔付。报销方面,门诊200元起赔、手术0元起赔,定点医院报销70%、非定点医院报销40%。三者区别在于年度报销额、单次事故最高赔付额及增值服务不同。

千元以上产品主要为宠物综合保障险,内容涵盖日常医疗、意外伤害医疗、第三方责任保险及死亡补偿。例如,蚂蚁保与大地保险合作推出的“宠物综合保障险”共有每年1296元、1896元及2956元三档,保障范围均涵盖上述内容,同时提供疫苗等专属服务。

从销售渠道看,“它保险”主要依靠“互联网+”模式销售,与部分线下医院亦有合作。

记者注意到,当前,在微信、支付宝、抖音,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线上商场均可购买“它保险”产品。

例如,在支付宝平台搜索关键词“宠物保险”即可进入“宠物保险”小程序选购产品,同时在“宠物保险”生活号了解宠物常见疾病防治及处理信息;在腾讯微保小程序搜索关键词“宠物险”即可投保相应产品,同时在互助问答平台咨询相关信息。

市场仍有诸多问题待规范

自2014年至今,宠物医疗险发展虽已经历时8年,但仍然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存在着定价不合理、销售不规范、理赔不便捷、消费者不信任等诸多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宠物医疗险最大的阻力仍是“理赔难”问题。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宠物保险”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共379条投诉记录,内容大多涉及“理赔难”问题。而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中,亦有用户表示,在申请宠物医疗险理赔时收到拒赔通知。

具体内容上,部分保险公司进行宠物医疗险理赔时处理拖沓,拒赔理由五花八门。例如,有消费者表示,在申请某款宠物保险的理赔时,系统中显示的定点医院成了非定点医院,可报销金额出现差异;宠物出现口腔疾病需要治疗,理赔时保险公司称口腔疾病为“宠物美容”而非“宠物医疗”,不予理赔。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市场各类保险条款、常见问题及理赔案例,对消费者作出两点提示:其一,可选择已经使用宠物脸识别或鼻纹识别技术的保险,减少因识别差异造成的理赔风险。其二,投保前需仔细阅读该产品的承保病种、赔付的比例和额度、等待期和其他限制条件,如保障范围、等待期、投保年龄。

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宠物医疗保险产品的理赔金额、精算定价等常见难题都仍需探索。

实际操作过程中,线上宠物险产品理赔过程客户报价与市场价差别过大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和核查。由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保险公司难以实现高效的风险管控,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宠物样态识别、鼻纹识别等技术,但其准确性及成本控制都有待加强。

保险公司与宠物医院的合作模式也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理赔体验。

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有多起宠物医疗险理赔纠纷均与宠物医院与保险公司合作不畅有关。

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所需要的宠物就诊病历、就医诊断证明、正规发票和费用清单等资料,都需要宠物医院配合开具;若是在非定点医院就医,则需要医院进一步提供营业执照、动物诊疗许可证以及主治医生的执业兽医资格证等。

但现实中,有消费者表示,带宠物就医后,宠物医院表示无法开具相关发票;亦有消费者在非定点医院就医,申请理赔时向医生索要相关证件遭拒。

尽管市场仍有诸多问题待规范,但未来,低渗透率叠加风险保障需求缺口,“它保险”市场仍有巨大潜力待挖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