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长春疾控最新发布 最新通告!乘坐长春轨道交通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7:09 31


长春疾控最新发布

近日,随着天气越来越好,

很多。青踏、玩游外人选择去户外游玩、踏青。

蓝天绿草,心情大好,

总忍不住和大自然亲近一番,

正迎来活跃期的“蜱虫”

也冲上了热搜。

近期多家医院接诊的

被蜱虫叮咬的患者明显增多。

案例一:

无锡的张老伯连续了高烧十多天,白细胞总数下降至1.4×109/L,血小板下降至29×109/L,差点危及生命……

医生问诊发现:张老伯可能是因为日常下地干农活,被“蜱虫”叮咬所致。最后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下简称为“发热伴”)。

案例二:

五一假期里,刘女士(化姓)和家人一起去户外踏青,没想到回家后的第三天,她发现左腿小腿处有个黑点,像颗“黑痣”。再一细看,“黑痣”有脚还会动。

她察觉到情况不对,赶紧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接诊医生发现,刘女士的患处凸起明显,周围皮肤轻微红肿,判断“黑痣”样突起是蜱虫叮咬所致。由于蜱虫叮咬程度较深,医生将虫子“麻倒”后,将其完整取出。

从刘女士小腿上取出的蜱虫

有媒体曾经把“蜱虫”排在

全球十大最恐怖动物排行榜的第八位,

如果不慎被它咬一口,

可能小命就呜呼哀哉……

真是不负“夺命蜱虫”这个外号

“夺命蜱虫”在哪里?

蜱(pí)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牛虱、草蜱虫;蜱可作为传染源造成感染。

蜱通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不吸血时,小的如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夺命蜱虫”是怎么引起“发热伴”的?

引起“发热伴”的传播途径有:

(1)蜱叮咬;

(2)接触“发热伴”患者血液或血分泌物。

研究发现:

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后会引起“发热伴”,部分“发热伴”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

⚠️⚠️⚠️

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被感染。

“发热伴”有哪些临床表现?

➊ 潜伏期:

发热伴潜伏期可能为1周~2周

➋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➌ 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

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往往提示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发现身上有蜱虫时,怎么办?

1、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

2、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3、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4、取出后,再用酒精、碘伏等做局部消毒处理。

⚠️⚠️⚠️

最保险还是建议你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发热伴”?

大家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全身酸痛等),并且在近期接触过可疑蜱虫等,请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相关暴露史;周围有类似病例,自身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如何避免蜱虫叮咬?

(1)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离草木丛生、灌木丛远一些。走在清理干净的小道或路中间;

(2)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浅色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这些都能让皮肤远离蜱虫,并且让它们很容易在衣服上被发现;

(3)当从蜱虫生长区返回时,仔细地检查自身、家中孩子、宠物身上是否沾染了蜱虫;

(4)裸露的皮肤可涂抹包含DEET(避蚊胺)的驱虫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5)经常除草,清理落叶、灌木丛、杂草等垃圾,来减少房子周围的蜱虫;

(6)向兽医咨询如何做好自家宠物的蜱虫防护工作。

来源:长春疾控微信、河南疾控官方平台

最新通告!乘坐长春轨道交通

《长春市轨道交通禁止、限制携带物品和禁止行为通告》特点有三:

第一,在依据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特点和实际进行编写及修订,对禁止和限制携带物品的种类、数量予以明确,对各类禁止和限制行为进行明确规定,符合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需要;

第二,本通告较之前的安检标准更为严格,并对可能存在纠纷和疑问的内容进行修订并进一步说明,新版通告明确“禁止携带宠物、畜禽等活体动物(工作状态的导盲犬、执行公务的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因此市民若携带活体海鲜及各类观赏活体动物,可自行选乘其他交通工具;

第三,通告对于禁止和限制行为规范更加明确和严格,比如明确规定“禁止携带并使用滑轮鞋、滑板、电动车(含自行车、共享单车、折叠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平衡车等进站、滑行、骑行、乘车”、“禁止放飞各类小型飞行器”、“禁止在乘车区(车厢内)利用车内设施或车体部件进行各类体育锻炼活动”等。

一、自即日起,乘坐长春市轨道交通进站乘车禁止携带以下物品(见表一);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对携带危险品的乘客直接责令出站;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二、携带下列物品乘坐轨道交通工具,不得超过2件(含2件);携带的超限物品,站方不予保管,乘客可选择离站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或自弃超限物品进站乘车。

1、酒类:白酒(累计不超过2公斤且包装完好)。

2、发胶、衣领净、摩丝、光亮剂、杀虫剂、空气清新剂、香水、花露水、洗甲水、指甲油(累计不超过1000毫升或1公斤);打火机(充有可燃气体或燃油);安全火柴。

3、其它含有易燃物质的生活用品。

三、禁止下列损害轨道交通设施和影响运营安全的行为:

1、擅自操作有警示标识的按钮、开关装置,非紧急情况下动用应急或者安全装置;

2、损坏列车、隧道、轨道、路基、桥梁、车站等设施设备;

3、损坏和干扰机电设备、电缆、通信信号系统、供电系统、防护监视系统;

4、毁损、遮盖或者移动安全、消防警示标识和疏散导向、站牌等标识以及防护监视设备;

5、非法拦截列车或者在轨道上丢弃物品、放置障碍物;

6、擅自进入轨道、隧道或者其他有禁止进入标识的区域;

7、攀爬或者翻越围墙、栏杆、闸机、机车、安全门等;

8、阻碍安全门、屏蔽门、列车门关闭,强行上下车、冲抢行为;

9、在通风亭、冷却塔外侧十米内堆放物品,或者在通风口、车站出入口五十米范围内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及危害他人安全和健康的危险物品;

10、在轨道交通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弯道两侧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构)筑物,或者种植妨碍行车瞭望的树木及放置易燃物和无关器材;

11、在售票区未经安检越过工作人员进出口、出站闸机处传递物品;

12、未经运营单位允许,在付费区和非付费区拍照、录像;

13、其他损害轨道交通设施和影响运营安全的行为。

四、在车站和列车内,禁止下列行为:

1、未经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同意的一切商业行为和推广行为;

2、随意涂写、刻画、张贴或者悬挂物品;

3、堆放杂物或者停放车辆,长时间远离携带物;

4、乱用、占用无障碍电梯;

5、在非付费区拍照、摄录,持危险物品、器具接近工作人员出入口;

6、非乘车人员(含送站人员)在站内长时间逗留;

7、乞讨、卖艺、躺卧、踩踏车站及列车内的座椅;

8、在车站或者列车内使用明火、吸烟、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乱扔果皮(核)、纸屑等废弃物;

9、携带重量、体积超过《长春市轨道交通乘车规范》规定的物品进站、乘车;行人及车辆穿越轨道交通地面线路平交道口时,禁止携带、搭载整体高度超过3米的物品;

10、携带易污损、有严重异味、无包装易碎的物品进站、乘车;

11、携带宠物、畜禽等活体动物(工作状态的导盲犬、执行公务的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

12、在乘车区(车厢内)利用车内设施或车体部件进行各类体育锻炼活动;

13、携带并使用滑轮鞋、滑板、电动车(含自行车、共享单车、折叠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平衡车等进站、滑行、骑行、乘车;

14、放飞各类小型飞行器;

15、其他损害轨道交通设施和影响运营安全的行为。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 实习生 程佳雯

编辑:吴茗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