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2-19 23:57 14
各位鱼友,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村儿的“水中黄金”——锦鲤养殖。咱们镇平县的向寨村,那可真是从“土里刨食”变成了“水里淘金”啊!
以前,咱们村儿就靠种地,那日子过得。地各国全去鲤锦着紧巴巴的。可现在,你看,村里的鱼塘里,养的全是锦鲤,那可都是宝贝疙瘩。你知道吗,咱们村的锦鲤可是全国60%以上的供应地呢!每天,都有大货车拉着锦鲤去全国各地。
我有。眼几看个朋友,叫任中良,他养锦鲤都十多年了。他家鱼塘里有几十个品种的锦鲤,什么丹顶红白、秋翠、大正三色,还有葡萄衣、红蝴蝶、丹顶昭和,这些锦鲤,颜色鲜艳,泳姿优美,真是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任中良告诉我,锦鲤的品质主要看体型、颜色、花纹,还有泳姿、鱼尾的形状。有些锦鲤,体型大,颜色鲜艳,花纹独特,那可真是值钱得很。他家的锦鲤,养到50公分,最少都能卖5000到6000元一条。
咱们村儿像任中良这样的养殖户有400多家,锦鲤的生意那可是红红火火的。有个叫高锟的养殖户,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好工作,回到家乡创业。他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把一些养殖散户组织起来,统一供应鱼苗和销售。现在,他合作的养殖户已经达到200多户了。
咱们村儿能有今天,多亏了一个人,他就是李长彦。李长彦是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第一个把锦鲤带到向寨村的人。他现在有1000亩鱼塘,养了1000多万尾鱼,产值去年到今年有8000万元左右。
李长彦告诉我,他2005年第一次看到锦鲤,就被吸引了。那时候,一条大的红白锦鲤,能有七八十公分那么大,颜色非常亮丽,当时一条就能卖近30000元。他看准了这个市场前景,就下定决心,要将这个新品种带回向寨村。
2006年,他多次前往广东考察,将自己辛苦攒下的4万多块钱全部购买了鱼苗带回村里。然而,由于气候差异,以及缺乏经验和技术,这批鱼苗很快便损失殆尽。李长彦并没有放弃,他一边四处打工赚钱,一边学习技术,6年时间,他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先后投入了十多万元,一次次地从失败中积累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李长彦终于让锦鲤在向寨村安了家,还赚到了45万元的第一桶金。此后,他不断钻研养殖技术,逐步提高锦鲤的品质,还建立了育种基地。2014年,李长彦的锦鲤养殖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品种达到30多种。
李长彦成了村民的主心骨,他带领养殖户们把锦鲤产业发展壮大,突破了“活体运输”瓶颈。现在,锦鲤的线上和线下销售各占半壁江山,村民们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咱们村儿的锦鲤养殖,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锦鲤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受益。
好了,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下次再给大家带来更多关于锦鲤养殖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