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2-25 03:49 12
哎呀,最近那啥“三文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正能量和谣言也是争得不可开交。啥是三文鱼,能不能生吃,有没有寄生虫,其实都是围绕着同一条鱼——青海三文鱼。今天咱们就跟着记者去瞧瞧,青海是怎么养出这条让人放心的鱼的。
咱们先说说青海的水。在黄河干流里,有300公里的水域是冷凉水体,水质好得不得了,水温在3℃到22℃之间,全年不冻,是网箱养殖冷水鱼的好地方。2007年,青海引进了挪威的养殖技术和鱼种,开始探索冷水养殖。
三文鱼,大家都熟悉吧?现在国内每4条三文鱼就有1条来自青海,还出口到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地,真是赚足了老外的钱。一条条冷水鱼在黄河里掀起美丽的浪花。
不过,随着生态保护政策的升级,青海对冷水鱼养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咱们省提出了“三区一带”的农牧业发展新格局,把黄河龙羊峡至积石峡库区定为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到2017年底,沿黄河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上,网箱有1984口,总面积32.65万平方米,占适宜养殖区总面积不到千分之一。
咱们省农牧厅副厅长巩爱岐说:“定位为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就是要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发展水产养殖。在保护好水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鱼生态养殖。”
咱们青海的冷水鱼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但只有保护好生态,才能真正成为好产业。咱们在所有冷水鱼养殖场推行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和水产品质量监管,贯穿冷水鱼生态养殖的全过程。
“守住好生态,才能养出高品质的三文鱼。”青海省渔业协会副会长朱仁强说,“为了护好生态,我们要求从孵化到养殖,再到屠宰每个环节都实现‘零排放’。”
龙羊峡是青海三文鱼的重要产地,每天都有近30吨三文鱼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不过,目前青海省水产品加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工工艺落后,规模小,形式单一,与高端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
不过,青海产出的三文鱼并非没有深加工产品。民泽公司有烟熏鱼、鱼松、三文鱼炒饭等20多种深加工产品,但加工厂并不在青海,在上海。每年的产值1500万左右,与初加工产品4.5亿的产值相去甚远。
为了补齐冷水鱼产业发展短板,青海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对从事渔业养殖、加工、流通和物流服务的企业进行扶持与补贴,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鱼品深加工设备与技术,提高水产品加工工艺,完善加工保鲜、冷藏、储运技术,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
最近一段时间,盾安集团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旭格外忙碌,因为要接待来自北京的客人。这些客人这次过来是要对三文鱼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尤其是三文鱼特色小镇建设。
经过多年的积累,青海冷水鱼产业化发展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但问题也不少,如养殖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同质化竞争、品牌运营意识缺失、带动农户力量不强等。只有想办法解决好这些问题,青海冷水鱼产业化发展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组建产业联盟,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价格、统一销售渠道等,抱团拓展市场,防治恶性竞争,不断提升青海优质冷水鱼产品的价值,打造青海三文鱼区域知名品牌,建立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这样的构想不仅是青海省农牧厅对三文鱼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三文鱼产业的必由之路。
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协商,终于在2018年年初,由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推动的“青海省三文鱼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具体目标直指冷水鱼产业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带动农户稳定增收,必须要探索有效且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联盟要走的正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路子。有着10多年冷水鱼养殖经验的青海省循化县红光上村的马乙四夫说:“合作社和农户的单打独斗,最难应对的就是市场风险,一旦亏了谁都承担不起。有了产业联盟,就能把风险降到最小,实现稳定增收。”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王玉虎说:“青海三文鱼产业联盟的成立必将推动青海冷水鱼产业迈上更高的台阶。一方面是利用优势企业引领行业整体建设,通过品牌、技术、管理、市场等综合布局,实现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另一方面是要充分发挥联农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合作社、农户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