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2-26 03:29 16
哎哟,朋友们,今天要给大家安利一个地方,那就是咱们四川乐山市中区的白马镇。这个地方啊,可是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的美誉呢!沿着乐井路两边,远远地就能看到一片片鱼塘,生态鱼儿在里头欢快地游来游去,景象真是美极了。
这地方,当地群众靠着渔业闯出了一条致富增收之路。听乡亲们说,白马镇生态渔业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鑫平渔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毛植民可是功不可没哦。
27日一早,市中区童家镇光明村二组童开全家里热闹非凡,有人在鱼塘里捞鱼,有人在岸上把成鱼装上运输车。原来,童开全家的30多亩鱼塘里的鱼大多数已经成熟,来自西昌、成都的两个商贩在鑫平渔业合作社负责人毛植民的带领下,共装走了8000公斤个头大的鲤鱼和花鲢。剩下的1000公斤个头小的白鲢,商贩不要,毛植民又把它们收购起来,运送到西南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帮忙出售。
童开全告诉我,他养鱼已经有20多年了。之前由于资金不足,饲养量有限,经常为销路发愁。2009年加入鑫平渔业合作社后,从供养鱼苗、提供饲料到鱼病防治,都由合作社负责。他还可以外出务工,家里的闲置劳动力就可以饲养小鱼苗。养成成鱼后,再由合作社派人收购。与合作社合作有保障,养鱼不亏本,卖鱼不用愁。他家现在除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和自家开销外,每年还有20余万元盈余。
来自成都的商贩毛勇平把运输车装满,准备把鲤鱼拉到成都批发市场售卖。他说,这里的鱼质量好,耐长途运输,顾客品尝后反馈很好。他从事渔业批发生意20年来,基本上都是在童家镇及白马镇一带拉鱼售卖。
说起鑫平渔业合作社,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年毛植民的爷爷、今年73岁的毛治有,住在白马镇万井村,是最早一批将鱼放入稻田饲养的养鱼人。鱼在稻田中起到除草、除虫、松土、粪便肥田等作用,不仅增加了稻田的谷物产量,养出的“稻田鱼”肉质结实、无泥腥味、味道清甜,是大自然完美馈赠,成了世居此处村民的“肉菜保鲜柜”,用于犒劳自身的勤劳和接待远道而来的宾客。当地的村民也纷纷跟着学起来,白马镇渔业由此发展。
再后来,毛治有将养殖技术传给独子毛小平,毛小平于1996年承包了红旗水库,在200亩的水库内养殖花鲢、白鲢。由于养鱼经验丰富,实施原生态喂养鱼,再加上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他很快捞到了第一桶金。
为了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之路,2009年,毛小平成立了鑫平渔业合作社,一下子吸纳了几十户农户。毛小平走村串户帮助社员筑塘养鱼,有的社员缺乏资金,他通过担保,解决其资金问题。他把自己掌握的养鱼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员群众,从筑塘、供种、提供饲料到鱼病防治、成鱼销售,形成了一条龙服务。
虽然从小跟着父亲毛小平养鱼、喂鱼,但是大学毕业后的毛植民一直想自己创业。他当过货车司机,也与朋友合伙开过网吧,前后亏损了近20万元。拗不过父亲的劝说,2014年,毛植民回到家乡,继承爷爷和父亲的技术,全权管理鑫平渔业合作社。他统一养殖标准,统一对外销售。他还组织养鱼户经常在一起交流养鱼经验,并发展现代养殖技术。养鱼由传统的一年一季、发展成一年养两到三季,使得当地生态商品鱼养殖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他还治理水环境,提倡生态养鱼方法,使得商品鱼质量不断提高,市场销路也逐渐拓宽。
如今,鑫平渔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00多亩,合作社社员增加到近200户,社员遍及市中区以及井研县很多乡镇。合作社社员们养殖的鲤鱼、花鲢、鲶鱼、叉尾鮰等水产品,批发销售到成都、西昌、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市场,合作社水产的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每户社员的年净利润在2至20万元不等。
“能够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感觉很自豪。”看着鑫平渔业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养殖户收入越来越稳定,毛植民终于坚信自己回乡创业是正确的选择。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