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鱼儿上岸变宠物,效益翻番乐无边”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2-26 03:36 17


  话说咱们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郑屯镇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那可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1月19号那天,大清早儿,寒风呼啸,可这边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大货车络绎不绝地开进来。

“鱼儿上岸变宠物,效益翻番乐无边”

  你瞧,那几百个黑乎乎的大圆桶,里面养的可都是各种各样的小鱼儿。一撒饲料,那鱼儿们就像炸开了锅似的,纷纷跃出水面抢食。旁边成品鱼桶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捕捞、抬筐、过秤,不一会儿,新鲜的鱼儿就被装进货车,送往各地。

  这可不是普通的桶,这是从德国进口的食用级PE桶,采用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池旁,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基地主要养殖鲈鱼、鲤鱼、草鱼,每天都要向省内外发出万余斤。

  黔西南州,南盘江干流中游,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兴义市内水域面积就有10.77万亩,2017年前,万峰湖每年都要出产水产品10万吨以上。

  然而,在天然水体不能进行人工养殖的政策背景下,黔西南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机遇,破解养殖环保难题,因地制宜发展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实现了养殖产业和绿色发展双丰收。

  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攀,从事水产养殖已有14年,见证了黔西南州渔业转型的全过程。2012年,他创建了兴义市绿丰水产有限公司,网箱养殖年产量曾达到800吨。

  但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万峰湖水质开始恶化,昔日的好风景被网箱侵占,养殖利润大幅降低,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网箱养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李攀表示,尽管如此,他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2021年,黔西南州文旅集团提出在义龙新区建设陆基生态渔业“三产”融合项目的想法,李攀与黔西南州文旅集团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技术总监周悬旗告诉我们,传统鱼塘养鱼,一亩水面只能养3000-6000斤,而现在一亩地可以放8个直径8米、深度2米的养殖池,一个池能养一万斤鱼,8个池就是8万斤,效能是传统鱼塘的13倍。

  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采用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方式,不受季节限制,节水节地又生态环保,解决了传统鱼塘养鱼品类少、效率低、品质低、环境污染等问题。

  好水才能养好鱼,科学的水生态控制系统是养好鱼的关键。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每一套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都由2个养殖池、1台微滤机、2个生化桶、2个氧椎组成,形成养殖闭环。

  周悬旗说:“一次水循环只要一个小时。水流按照‘养殖池-微滤机-生化桶-养殖池’的顺序不停循环流动,保证了水体的清澈,使水体达到养殖标准,氧椎不断地为养殖池提供溶氧,从而支撑起整个循环。”

  新技术不仅带来了新突破,更带来了高效益。自去年8月陆续投产以来,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已有210万斤鱼热销省内外市场,占据全州水产市场的“半边天”,有效稳定市民“菜篮子”。

  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以工代训”“返租倒包”两种方式,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

“鱼儿上岸变宠物,效益翻番乐无边”

  “我是自己找上门来务工的,就是想学技术,现在是一个月3000块钱,主要负责管护鱼。”兴义市清水河镇雨补鲁村村民蒋春丽边给鱼投食,边告诉记者,待自己学会养殖技术后,打算从公司租几个桶自己养。

  义龙新区,自然风光秀美,交通便利,拥有国家4A级景区。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正依托良好旅游资源,积极探索集渔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渔业休闲综合体,带动周边农特产品销售、渔文化宣传推广、康养旅游产业、休闲渔业产业等全产业链发展。

  “我们已经流转了养殖基地附近110余亩的空地,准备用鱼粪制成的有机肥发展特色种植,不仅要卖鱼,还要‘鱼+’系列产品。”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绍坤说,项目正在实施中。

  目前,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共有400只养殖桶,预计年产量达500万斤,产值6000万元。今后,公司将依托科研团队,树标准、打品牌,将养殖模式推广到全州,加大黔西南州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陆基生态渔业‘三产’融合项目在今年的二期项目中,将完成600口鱼池的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完成2000口的建设任务,到‘十四五’期末,我们要实现设施渔业水产品年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6亿元以上,辐射带动1000人以上就业增收。”黔西南州文旅集团董事长张洪波信心满满。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