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黄颡鱼腹水病:宠物健康隐患,需警惕!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3-23 00:12 7


黄颡鱼腹水病:宠物健康隐患,需警惕!

夏天吃什么鱼好,黄颡鱼是首选

夏天,酷暑难耐,是时候来点清凉了。说到夏天适合吃的鱼,那当然非黄颡鱼莫属。因为它只有一根大刺,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能放心享用。不过,你知道黄颡鱼有毒吗?它的营养价值又如何呢?

黄颡鱼有毒吗?揭秘其毒性

黄颡鱼,又称黄蜡丁,背鳍和两个胸鳍前端各有一根骨刺,锋利有毒。被刺中后,会有剧痛感。不过,别担心,它的刺仅有微毒,划伤后问题不大。如果你的情况是划伤后又感染了,外敷点消炎药,再吃点消除炎症的片剂,就能康复。

我钓鱼时也划伤过,有个小秘方很有效:用钓到的鲫鱼的尾巴在伤口拍打几下,能起到镇痛和止血的功效,很神奇。

黄颡鱼的营养价值:丰富又健康

黄颡鱼富含蛋白质、钙、磷、钾、钠、镁等矿物元素,营养含量丰富,药用价值高。它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有利于生长发育。

每100克黄颡鱼中,含有蛋白质519克,尼克酸37毫克,碳水化合物71毫克,钙59毫克,磷166毫克,钾202毫克等。

食疗作用:利小便,消水肿,发痘疹,醒酒

黄颡鱼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利小便、消水肿、发痘疹、醒酒的功效。适合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脚气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者食用;小儿痘疹初期也宜食用。

但据前人经验,黄骨鱼为发物食品,故有痼疾宿病者、乳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肿、红斑狼疮以及顽固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忌食或谨慎食用。

黄颡鱼腹水病:宠物健康隐患

黄颡鱼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又无磷少刺,深受大众喜爱。然而,近几年,黄颡鱼腹水病在国内流行范围大,发病快且致死率高,给黄颡鱼产业带来巨大影响。

最近,南方养殖池塘又出现鱼苗腹水发病情况。网络上有些文章借该病热点助推厂家药品,将腹水病因归结于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或应激反应等,误导客户治疗方向,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黄颡鱼腹水病的病因及症状

经渔脉技术团队对发病鱼病原提取、培养分离,最终确认引发黄颡鱼腹水病的病原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患病鱼活力下降,反应迟缓,独游于水面或垂直悬浮,部分病鱼水面打转鳍根、鳃部、口角下颌、腹部和头部表皮出血,严重病例头背部表皮溃烂,有腐溃点块;涨肚腹水、积液有粘性;剖检呈现肝脏颜色变淡或有充血症状,空肠胀气有肠炎症状。

发病鱼死亡率达70%以上,病原菌分离取样部位包括腹腔积液、鳃丝黏液、溃烂皮肤组织、肝脏组织。样料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8℃培养48小时获得灰白色圆形菌落,并对菌落进行3次纯化分离后革兰氏染色观察,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杆状有鞭毛,具有运动能力。

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详细确认,确定该病原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鱼鳃或体表伤口后,由吞噬细胞吞噬带入血液循环,在体内肝脏、肾脏和肠道结缔组织中繁殖引发机体损害。病鱼肝脏解毒功能和肠道消化功能受影响严重,无法正常运转体内循环,形成腹部积水呈现涨肚症状。

随病情发展出现腐皮烂身,头顶穿孔等严重病症,引发大量死鱼。病鱼死后病菌快速扩散感染健康鱼,甚至导致全塘死亡率达80%以上,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黄颡鱼腹水病的防治方法

针对黄颡鱼腹水病,

  • 养殖池塘立体消毒,水体“戊二醛苯扎溴铵”灭菌,配合泼洒三黄粉煮水液连续消毒两天。
  • 塘底用“超能底改王”、聚维酮碘颗片、增氧颗粒联合抛撒底泥消毒。
  • 拌料内服“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干脉通”+“解独VC”连续拌料五天。
  • 后调整拌料方案“干脉通+长脉通+舒旨”连续投喂一周。
  • 治疗前期减半饲料投喂量,用药量按全部投喂量计算。苗期干脉通煮水效果更佳。

明确黄颡鱼准确病原菌,针对性地施药治疗,才能更高效快速地控制病情发展和缩短治疗疗程,加速康复,把养殖损失降到最低。

黄颡鱼腹水病是宠物健康的一大隐患。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为爱鱼保驾护航。同时,也要关注其他鱼类疾病,为宠物健康保驾护航。

黄颡鱼腹水病:宠物健康隐患,需警惕!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