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3-23 00:37 10
夏天来了,鱼儿们也开始活跃起来,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鱼病的高发期。别担心,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鱼病防治攻略,让你轻松养鱼,无忧无虑!
夏季是鱼类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鱼病流行的高发期。常见的鱼病有传染性鱼病、寄生性鱼病及泛池。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鱼病的防治方法。
1、传染性鱼病:传染性鱼病包括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这三种病也称“老三病”。预防措施有:
2、寄生性鱼病:寄生性鱼病有中华鳋、指环虫、锚头鳋和鱼鲺病,可用武汉科洋生产的“克虫王B”,每瓶5亩全池泼洒,或北京中大安特生产的鱼用敌百虫,每袋4亩。
1、鱼种传染性鱼病:常发生的有肠炎、赤皮、烂鳃、白头白嘴、烂尾病等。治疗措施为:
2、寄生性鱼病:寄生性鱼病如中华鳋、指环虫、锚头鳋和鱼鲺的治疗同成鱼养殖。另外还有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车轮虫、斜管虫和小爪虫病等。车轮虫、斜管虫的治疗可用克虫王B兰瓶,每瓶5亩,或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小爪虫病的治疗可用1-2克/米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夏季池塘极易出现泛池,是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引起的一种死鱼现象,多发生于5-9月份。预防措施为:
草鱼防病养殖方法:
家养鱼是许多人喜爱的爱好,但是鱼类也会生病。鱼类生病不仅会影响它们的生命和健康,还会对整个鱼缸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预防家养鱼生病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个人的看法:
预防家养鱼生病需要保持鱼缸的清洁和卫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种和数量、科学管理饮食以及定期检查鱼类的生命和健康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鱼类的生命和健康,同时也能使养鱼成为一种健康的爱好。
但是,养殖生产实践中,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渔业损失严重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轻者起不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增加养鱼成本,浪费鱼药资源,重者导致鱼类死亡,甚至数年内不能再养鱼。
近年来,水产养殖者对鱼药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国内外对水产药物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广泛而深入但是,养殖生产实践中,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渔业损失严重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轻者起不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增加养鱼成本,浪费鱼药资源,重者导致鱼类死亡,甚至数年内不能再养鱼。
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培育抗病新种、增强抗病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合理使用水产动物药品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的一类特殊物质药物作用是药物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表现。
在用药过程中会遇到来自药物、机体、用药方法、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而且有时甚至还能改变药物的性质,产生有毒,有害作用。
1.鱼体方面的因素种属差异多数药物对各种鱼类一般部具有类似的作用但由于各种鱼类的解剖构造、生理机能、生化特点以及进化程度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甲鱼与草鱼对敌百虫的耐受性差异很大。
,草鱼对敌百虫较敏感,而甲鱼则有一定的耐受性;同一种药物在不同鱼体内的半衰期不同、药效亦有差异生理差异不同年龄的鱼类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差别很大幼龄鱼类一般对药物比较敏感这除体重因素外,还由于幼龄鱼体内的活性酶较低
,或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对药物转化能力比较弱,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个体差异在年龄、体重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同种鱼类中有个别个体对药物有特殊的敏感性和耐受性病理因素各种病理因素都改变药物在健康机体内的正常转运和转化,影响血药浓度,而影响药物效应。
2.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药物的化学性包括药物的稳定性、酸碱性和解离度等,以及某些物理性状,包括溶解度、挥发性和吸附力等,都能影响药物的作用例如,痢特灵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故无论是在作浸洗还是泼洒用药时,都应先用乙醇溶解后使用,否则不易发挥应有的药效。
剂量剂量是指药物的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作用愈强,但是超过一定的剂量范围就可以使药物的作用由量变而引起质变,导致鱼类发生中毒,甚至死亡药学研究中通常以半数致死量表示药物毒力的大小。
LD50数值愈大,说明其毒力愈小,反之毒力愈大在水产药品中,杀菌消毒药、杀虫药的剂量十分重要,用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用量过大可导致鱼类死亡剂型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药品,通常有内服散剂、泼洒剂,注射剂。
等几种剂型,其中以内服散剂和泼洒剂最为常用,前者一般不溶于水,易消化吸收;后者易溶于水,易通过皮肤吸收根据治疗对象和药物性质不同而选用相应的剂型给药方法一般说来,制剂和剂型的不同决定不同的给药方法。
,不同给药方法主要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以及血中的药物浓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个别药物也因给药方法的不同而影响药物作用的性质给药时间和次数给药时间有时也是决定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许多药物在适当的时间应用,可以提高药效。
用药的次数取决于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质长期给药和反复用药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通常需要反复用药一段时间,反复用药主要在于维持血中药物的有效浓度,以彻底地治疗疾病在长期用药和反复用药中,易致病原微生物产生。
抗药性,鱼体耐受性增加,则需注意药物的轮换,提倡按照防疫程序的要求交替用药配伍禁忌与联合用药鱼类患病,通常不是某一个独立的单一病因,而是多病原、多病因的综合作用结果因此,临床上应当采取联合用药,以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以免增加毒副反应
3.环境方面的因素饲养管理某些药物在使用后应加强对鱼类的饲养管理,密切观察鱼体变化,发现异常情况便于及时处理水质的影响水中重金属盐、水体透明度、水体酸碱度、水体溶氧量等,都可不同程度的影响鱼类健康和。
药物发挥正常的效应水温的影响水温对药物作用具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药物的用量是指水温在20℃时的基础用量,水温达到25℃以上时,应酌情减少用量,低于18℃时,可以适当增加药量环境的应激反应。
如转塘、运输、捕捞、饲料突变,暴风暴雨、饲养密度的改变,交换水体等,都会导致鱼类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而影响药物的效应。通常,应避免鱼儿在发生应激反应时用药,特别是尽量不投用烈性较大的药物。
二、鱼用药物的合理使用1.明晰鱼病诊断,严格对症下药如果盲从用药,病急乱投医,往往药不对症,不但收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反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的发展例如,硫酸铜能有效地杀灭多种寄生虫,但常规用量不仅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可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后进行大量繁殖,不但治不好小瓜虫病,还会使病情恶化。
消除病因、正确诊断,对症用药是鱼病防治的用药原则2.分析药物性质,严格合理用药鱼用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使用时应根据其特性制定相应的投药方案如在使用硫酸铜的同时不使用漂白粉;漂白粉、漂白精、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应当密封放置,现配现用,否则易致有效氯散失而影响防治疾病的效果。
3.选好用药方法,确保剂量疗程鱼类患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当考虑综合用药方案如草鱼烂鳃病,导致烂鳃的原因大致有三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寄生虫侵袭和化学物质刺激在治疗草鱼烂鳃病时:一是针对病原或病因投以对致病微生物敏感性好的鱼药。
二是用药上考虑内服与外用药物结合,达到内外同治、标本兼治三是调节水质,减少水体对腮部的刺激,缓解鳃部炎症症状用药的同时,应当注意足够剂量和疗程,切忌隔鞋搔痒、点到为止、病好即止,注意病情的复发,同时加强轮换用药,避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4.选用合格鱼药,掌握用药原则鱼药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重要武器选用时,应当尽可能使用经批准取得正式批准文号、由正规厂家生产、在有效期内的合格药品,应特别注意不能使用假冒伪劣鱼药,不能擅自随意地将农药、兽药当做鱼药使用,不能使用结块,变质的鱼药。
在用药中,应明确根据有效水体面积计算用药量,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的部位来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内服药物前应禁食4个小时以上,投饵量为日采食量的1/3-2/3,采取少量多次,确保每尾鱼都能吃足药饵浸泡用药时,根据鱼的体质、水温确定浸洗时间和次数,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将各种药物分别溶解,再倒入消毒器中使用;浸洗鱼种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以防缺氧死亡;密切观察鱼体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并正确处理。
泼洒用药时,先喂食后泼药;泼洒应均匀、溶解完全;宜在晴天泼药,避开高温时段和低氧时段,从顺风口处缓缓泼洒采用综合给药方案时,应当特别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哪种药物先用,哪种药物后用,其中间隔的时间长短等。
三、鱼用药物的安全使用1.对症用药盲目投药是防治鱼病的大忌,既达不到防病治害的目的,又会造成浪费,甚至引起副作用科学选用渔药的前提是准确诊断鱼病,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质和防病机理,做到对症下药一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如氯霉素、氟呱酸、五氯酚钠、孔雀石绿等。
二是要针对病情选择适当药物三是要防止不同养殖品种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些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作用很强,如激素类和抗生素类使用这类药物将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质量和人体健康,要特别注意。
要合理安排体药期,或另选副作用和毒性较小、疗效稍差的药物代替因此,选用药物要注意用药的可行性2.适时用药施用药物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施药后,气温、水温降低,可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和体能消耗如果清晨施药,因水中溶氧处于最低状态,易引起缺氧浮头。
中午阳光直射时施药,则会降低药效雨天和雷雨时的低气压天气时则不宜施药遇有严重鱼病时则须用药,做好防范水体缺氧即可3.适时开启增氧设备在使用杀虫剂或消毒剂后,用药前后尽量要开动增氧机增氧,打破水体热成层,使水体上下层溶合,以宜。
药物在水体中均匀分布,并防范因用药后容易导致缺氧事故的发生
Demand feedback